一种表面浸塑铜带软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876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浸塑铜带软连接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软连接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表面浸塑铜带软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比较庞大的电气设备之间,因其就位后误差比较大,因此,需要采用软连接来调节设备前后左右的余量。目前采用的软连接主要有铜铝编织带过渡装置以及铜带软连接装置。以上两种软连接装置的使用可以确保设备安装就位的精度。目前使用的铜带软连接装置的两个连接板基本上都是平行设置的,这样就限制了所要连接的电气设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影响了铜带软连接装置的使用范围,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并且很多情况下软连接装置的铜带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在稍潮湿或者经常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软连接装置开裂分层的现象,影响使用,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铜带软连接装置,可避免铜带以开裂分层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表面浸塑铜带软连接,包括至少两组铜带软连接单元,每组所述铜带软连接单元包括两端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之间的铜带,铜带包括铜带本体以及铜带本体外侧包裹的铝箔胶带,铝箔胶带外侧还包裹有浸塑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铜带本体由多片紫铜箔叠加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铜带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压焊或铆接的方式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铜带软连接单元首尾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一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件包括环设于相邻所述铜带软连接单元连接处外表面的压板以及固定压板的螺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铜带本体由90片0.05mm厚紫铜箔叠加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铝箔胶带的厚度为0.1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浸塑层的厚度为2-3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铜带软连接单元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60-12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浸塑铜带软连接,铜带软连接装置是由至少两组铜带软连接单元组合合成的,且相邻的铜带软连接单元形成60-120°的夹角,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不会限制电气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扩大了铜带软连接装置的使用范围。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带本体上增加金属层和塑料层,使得软连接装置在不影响其使用的情况下,还提高了使用强度,降低了出现分层和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带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板;2-铜带;21-铜带本体;22-铝箔胶带;23-浸塑层;3-连接件;31-压板;3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带软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组铜带软连接单元,每组铜带软连接单元包括两端的连接板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1之间的铜带2,铜带2由80片厚度0.05mm的紫铜箔叠加而成,铜带2与连接板1之间通过压焊或铆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相邻铜带软连接单元首尾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一体,相邻铜带软连接单元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60-120°。

连接件3包括环设于相邻所述铜带软连接单元连接处外表面的压板31以及固定压板31的螺栓32。

实施例1中的铜带软连接装置是由至少两组铜带软连接单元组合合成的,且相邻的铜带软连接单元形成60-120°的夹角,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不会限制电气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扩大了铜带软连接装置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2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带软连接装置,其中铜带包括铜带本体21、铝箔胶带22和浸塑层23,铝箔胶带22包裹在铜带本体21外侧,浸塑层23包裹在铝箔胶带22外侧,铝箔胶带22和浸塑层23的厚度都为0.1mm。

实施例2中的铜带软连接装置中的铜带是由多层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使铜带软连接降低出现分层和断裂的情况,增加了铜带的使用寿命,使铜带软连接的使用效果更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