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掀盖插孔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946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掀盖插孔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后掀盖插孔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现有的连接器根据掀盖的打开方式不同,通常包括前掀式和后掀式,而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贴片式以及插孔式。其中后掀盖插孔式连接器包括主体塑件、掀盖、固定片,若干个连接端子,以及插接板。但是传统的后掀盖连接器如专利号为201220129714.9申请的“掀盖式连接器”,如图1所示,其中,连接器上的掀盖与主体塑件之间为转动配合,掀盖左、右两端靠近连接端子侧设有两个凸起的按压端,但是这样的按压端由于是两边进行接触,当掀盖固定软排线时,会产生软排线中间鼓起的问题,从而会导致软排线与连接端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掀盖插孔式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掀盖、主体塑件、固定片、若干连接端子以及带有若干个插接孔的插接板,所述掀盖包括设于盖体两侧的转动柱以及设于转动柱之间的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的间隔块组成,所述间隔块相隔成的间隙用于插接连接端子,所述转动柱以及间隔块朝向主体塑件侧分别设有用于按压软排线的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为转动柱靠近主体塑件处的端面,该端面与转动柱的底端相垂直,并且沿着该垂直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面为间隔块靠近主体塑件处的端面,该端面与间隔块底端相垂直,并且沿着该垂直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分别与转动柱以及间隔块形成框架结构。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设置了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通过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使得掀盖与软排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而且整个结构为框架结构,则可使整个掀盖在固定软排线时采用后端受力,固定效果更好,解决了软排线与连接端子接触不良的技术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柱包括外边以及内边,所述内边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连接通过一斜面相互连接。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斜面连接可以使掀盖在转动时稳定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后,所述间隔块包括靠近于左侧转动柱的左间隔块,靠近于右侧转动柱的右间隔块,以及夹于左间隔块与右间隔块之间的中间隔块,所述左、右间隔块上的第二连接面面积大于中间隔块上的按压面积。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左、右间隔块的按压面积大于中间隔块上的按压面积,这样可以使两侧在固定软排线时,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较早技术上的卧式后掀连接器上的掀盖侧视图;

图2所示为本专利连接器正视图;

图3所示为本专利上的掀盖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卧式后掀连接器包括掀盖1、主体塑件2、固定片和若干连接端子3,所述连接端子上所述掀盖1包括盖体11,所述盖体11包括设于盖体两侧的转动柱111以及设于转动柱之间的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的间隔块112组成,所述间隔块112相隔成的间隙用于插接连接端子3,所述转动柱111以及间隔块112朝向主体塑件侧分别设有用于按压软排线的第一连接面113以及第二连接面114,所述第一连接面113为转动柱靠近主体塑件处的端面,该端面与转动柱的底端相垂直,并且沿着该垂直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面114为间隔块靠近主体塑件处的端面,该端面与间隔块底端相垂直,并且沿着该垂直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面113,第二连接面114,分别与转动柱以及间隔块形成框架结构。由于设置了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114,通过第一连接面113与第二连接面114,使得掀盖与软排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而且整个结构为框架结构,则可使整个掀盖在固定软排线时采用后端受力,固定效果更好,解决了软排线与连接端子接触不良的技术效果。所述转动柱111包括外边以及内边4,所述内边4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连接通过一斜面5相互连接。通过斜面连接可以使掀盖在转动时稳定性更好。所述间隔块112包括靠近于左侧转动柱的左间隔块1121,靠近于右侧转动柱的右间隔块1122,以及夹于左间隔块与右间隔块之间的中间隔块1123,所述左、右间隔块上的第二连接面面积大于中间隔块上的按压面积。由于左、右间隔块的按压面积大于中间隔块上的按压面积,这样可以使两侧在固定软排线时,固定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