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533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传输差分高频信号的包括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一种能够传输差分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通常被应用在数字设备或个人电脑的接口连接器或内部连接器,此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位于差分信号端子对旁侧的接地端子。一般情况下,电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端子的焊接部则连接到电路板上,因为端子焊接部需分别被插入到电路板的穿孔内,焊接部被设置成若干排。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会采用差分高频信号传输,同时,对连接器的尺寸小、高度低且具有优良的高频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具有特定排布的端子焊接部及提供优质高频特性的接地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面技术方案:一种第一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定义有对接方向并包括基部及沿对接方向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面及第二对接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均包括彼此交互排列的信号端子对及接地端子,上述接地板设置在对接部内并位于第一排与第二排端子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第一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对设置于对接空间两侧的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设有凸伸入对接空间的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排端子设有凸伸入对接空间的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接地板位于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安装有接地板,通过差分对及接地端子之间的特定排布增强阻抗,进而提高传输优质差分高频信号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述第一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1所述第一连接器绝缘支架和金属外壳与上、下端子模组分离的局部分解图。

图9是第一端子和接地板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时端子接触部的排布图。

图10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沿虚线A-A的剖视图。

图11是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如图11所示第二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选择其较佳的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00上的第一连接器100及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第二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200连接有线缆。结合图10,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在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均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接地板2/7,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均包括彼此交互排列的信号端子对及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定义有对接方向,第一连接器包括基部及沿对接方向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对接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面及第二对接面,接地板2设置在对接部内并位于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之间。第二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则设有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空间,第一排端子设有凸伸入对接空间的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排端子设有凸伸入对接空间的第二弹性接触臂,接地板7位于第一排端子及第二排端子之间。两个连接器对接后,彼此的第一排端子互相接触,第二排端子互相接触,从而达成电性连接。其中,两个接地板分别位于第一排与第二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之间,从而达成较好的屏蔽作用,防止信号干扰。

下面将对第一、第二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为方便介绍时的混淆,在各个元件前增加第一、第二等指示性名词,需要注意的是,该等指示性名词并无先后顺序,也无特定指示意思,仅为了区别类似元件,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去除。

参照图3至图5,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接地板2、若干固定在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第一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5,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第一接地板2的两侧。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与第一本体相互固定的第二本体12及固定第一、第二本体11、12的绝缘座体4,所述第一本体11设有基部1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12,基部111与对接部112之间形成有阻挡面110,阻挡面面向前方。基部111沿其后边缘两端向后向外延伸出两个凸部13,所述对接部112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面113及第二对接面114。所述第一对接面113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115,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5沿对接方向贯穿基部111,所述第二对接面114在其前端部分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116。所述第一本体11在第二端子收容槽116的后端部分形成有收容空间117,所述收容空间117在对接部112上形成有面向后方的台阶面119,所述收容空间117进一步设有五个收容通道118,所述收容通道118延伸入对接部112且位于第一对接面113和第二对接面114之间。

第二本体12设有主体部121及自主体部后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两个支撑部122,五个穿孔123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竖直方向贯穿主体部121,所述穿孔123沿纵长方向排列,主体部121在其后端面进一步凹设有若干固持槽124,主体部121下表面向下还设有两个固持柱125。

参照图3至图7,第一接地板2设有板状的第一基板21、从第一基板21前端向前延伸的五个第一遮蔽臂22及自第一基板2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五个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与第一遮蔽臂22一一对应,三个第一接地脚自连接部23向下延伸且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遮蔽臂22排布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接地板2收容在收容空间117内,第一遮蔽臂22向前伸入对应的收容通道118而位于第一对接面113和第二对接面114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即第一排)导电端子31及下排(即第二排)导电端子32。上排导电端子31包括四对用来传输信号的上排差分对31A及五个设置在四对上排差分对31A之间的上排接地端子31B,上排差分对31A及上排接地端子31B具有相似的结构且都包括有固定部311,自固定部311向前延伸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312,自固定部311向下弯折延伸有限制部313,自限制部313向后弯折延伸有第一端部314,第一接触部312分布在对接部的同一平面内,第一端部314成一排设置且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第一端部314形成安装于印刷电路板300的安装面,第一排导电端子31由后向前组装在第一端子收容槽115内,固定部311固持于第一本体11,第一接触部312暴露于对接面112的表面,限制部313位于接触部23之后。上排、下排仅是相对而言,比如在反向安装的电连接器中,上下排则是互换,下排一般指邻近电路板安装侧的结构。总而言之,每个第一排端子21包括排列于第一对接面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基部的第一端部。

下排导电端子32包括四对沿纵长方向排布用于传输差分对信号的下排信号端子对32A、33A、32B及33B和具有相似结构的下排接地端子34、35。下排导电端子32与第二本体12注塑成型,每个第二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包括排列于第二对接面的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基部的第二端部。第一接地板的第一遮蔽臂22位于第一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第二接触部之间。

上述第二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类型(如标号32A,32B所指)及第二类型(如标号33A,33B所指),第一类型32A、32B都设有第二端部322和第二接触部321,第二类型33A或33B都设有第二端部332及第二接触部331。每一接地端子34/35设有基板340、自基板340后端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三端部342及自基板340前端两侧向前延伸有两个第三接触部341、343。从图面可以清楚看出,第二、第三接触部呈一排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类型的第二接触部321位于同一接地端子的两个第三接触部341之间,第二类型的第二接触331部则位于相邻两个接地端子34、35的相邻第三接触部341之间。从端部看,第一端部314排设成第一排,第一类型的第二端部322排成第三排,第二类型的第二端部332与接地端子的第三端部342排设成第二排,第二排位于第一排与第三排之间,使得第一连接器100具备传输优质高频信号的特性。

参照图6至图10,固持有若干下排导电端子32的第二本体12向上组装到第一本体11上,主体部121收容于收容空间117抵接于阻挡部119,支撑部122向上抵接于凸部13而形成卡持部14,第二接触部321、331及第三接触部341、343收容于对应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16内暴露于第二对接面114,连接部23和接地脚231收容于穿孔123,限制部313固持于固持槽124,第一端部314位于接地脚231之后排设成第四排且位于上述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第一接地板2位于上排端子31和下排端子32之间,每一第一遮蔽臂22位于上排端子31的上排差分对31A和下排端子32的下排信号端子对32A、33A、32B、或33B之间用来增强阻抗。

参照图3至图10,座体4具有前端面41、相对于前端面设置的后端面42、用做安装面的底面43、相对于底面的顶面44及连接底面43及顶面44的一对侧壁45,自前端面41向后凹设有贯穿后端面42及底面43后部的收容部46,所述收容部46于前端面41设有一开口461,两侧壁45自其内表面向收容部46延伸形成平板部451,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组装后自座体4的后端面42向前插入收容部46,卡持部14、平板部451及两侧壁45共同作用将其固定在收容部46内,对接部112自开口461向前凸伸出收容部46,基部111、主体部121及座体4固持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器100的基部15,对接部112形成第一连接器的对接部16。

金属外壳5设有遮覆于座体4的遮蔽部51及连接于遮蔽部的对接框52,金属外壳5自座体4的前端面41向后组装于其上,遮蔽部51包覆于座体4,对接部16设置于对接框内。

参照图10至图12,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6、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6的第二接地板7、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6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8及遮覆于第二绝缘本体6的金属外壳9。

第二绝缘本体6设有基部61、自基部向前相对延伸有第一舌板62及第二舌板63、及对接空间64,所述对接空间64位于第一舌板62及第二舌板63之间,第一舌板62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621,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621与对接空间64相通且贯穿第二基部61,第二舌板63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631,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631与对接空间64相通且贯穿第二基部61。

第二接地板7设有第二基板71、自第二基板的前端向前延伸有五个第二遮蔽臂72及自第二基板的两端先向下弯曲后向后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接地脚73,所述第二接地脚72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第二接地板7与第二绝缘本体6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接地脚73凸伸出第二绝缘本体6。

第二导电端子8包括上排(即第一排)端子81及下排(即第二排)端子82,每一上排端子设有固持部811、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再向下弯折形成的上排(或第一)弹性接触臂812及自固持部向下弯折再向后延伸形成的上排焊接脚813。每一下排端子82设有固持部821、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再向上弯折形成的下排(或第二)弹性接触臂822及自固持部向上弯折再向后延伸的端部82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8组装到第二绝缘本体6上,上排端子81固持于第一端子收容槽621,下排端子82固持于第二端子收容槽631,上排弹性接触臂812和下排弹性弹性接触臂822部分凸伸入对接空间64,第二遮蔽臂72设置于固持部811和固持部821之间用来提高阻抗,金属外壳9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外面用来起屏蔽作用。

本实施方式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