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66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缆连接器的广泛应用,因而,对于电缆连接器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高便捷化要求,而目前的电缆连接器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点,例如:在高密度的机柜面板或者仪器仪表走线时,现有的90度弯角连接器,其电缆出线方式固定,出线方向单一,因而导致布线复杂,操作时非常不便。此外,由于电缆出线方式的固定,电缆布线的设计也受到限制。

鉴于此,期望获得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电缆出线角度灵活,能够解决电缆连接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能够实现电缆线的出线方向灵活可调,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缆连接器的使用便利性,还能够有效节省布线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连接件,电缆自第一连接件的尾端向外伸出;

第二连接件,其用于连接至外设的插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卡销和与卡销适配的卡槽接合在一起,所述卡槽和卡销沿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卡槽的设置数量多于卡销的设置数量,以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发生相对转动后,卡销落入不同于相对转动发生之前的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电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由于卡槽的设置数量多于卡销的设置数量,因而,在需要调整电缆出线方向时,只需要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卡销落入不同于相对转动发生之前的卡槽内。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在圆周方向上不同角度上的电缆出线,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电缆出线角度灵活,进而解决了电缆连接器操作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卡销设于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卡槽设于第二连接件上,或者所述卡销设于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卡槽设于第一连接件上。

也就是说,本技术方案并不一定限制卡销设于第一连接器上,卡槽设于第二连接器上,将卡销和卡槽对调,即卡销设于第二连接器上,卡槽设于第一连接器上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卡销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卡销的设置数量是3个、4个、5个、6个、8个、9个、10个、12个、15个、18个、20个、24个或30个。

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是通过卡销与卡销适配的卡槽接合在一起实现的,因而,为了使连接更加稳定,卡销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是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然,卡销在圆周上非均匀设置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但其连接的稳定性将劣于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

此外,虽然本技术方案限定了卡销的设置数量可以为3个、4个、5个、6个、8个、9个、10个、12个、15个、18个、20个、24个或30个,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知晓,设置更多的卡销数量也是可行的。此外,考虑到加工成本,以及卡槽的数量还要多于卡销的数量,因此卡销的设置数量也不易过多。此外,卡销设置数量过多,还会导致单个卡销的尺寸过细,这可能会导致卡销较易断裂。因此,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卡销数量设置为3个、4个、5个、6个、8个、9个或10个。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卡销数量设置为3个、4个、5个或6个。当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卡销的设置数量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卡槽的设置数量是卡销设置数量的整数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电缆穿过第一连接件的内部而与针芯连接,所述针芯设于第二连接件内,并与所述外设的插座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还包括:

线夹,其设于位于第一连接件尾端的电缆的外围;所述线夹具有沿周向方向排布的若干间隙,所述线夹的外圆周面上还具有沿线夹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倾斜面;

尾盖,其套设于线夹外部,并与第一连接件的尾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尾盖的内壁设有与线夹的倾斜面适配的另一倾斜面,所述尾盖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尾端时产生沿尾盖轴向方向的进给,该轴向方向的进给在线夹的倾斜面上施加压紧力,以使线夹沿其径向方向收缩,从而夹紧电缆。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尾端设置有外螺纹,而在尾盖内部设置内螺纹。当然,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连接方式,例如销接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还包括:

外壳,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设于外壳内;

锁定环,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锁定环还与第一连接件的首端螺纹连接。

锁定环起到进一步紧固连接的作用。具体来说,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后,旋紧锁定环,从而锁紧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或接合。而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需要改变出线角度时,则先旋转锁定环使其松开,然后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接合面分离,即使卡销从卡槽中退出,然后根据电缆出线方向的需求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到位后,即电缆的出线角度调整到位后,再将卡销推入与其对应的卡槽中,接着重新旋紧锁定环,以再次锁紧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或接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针芯的外围固定设有针芯固定件,所述针芯固定件设于第二连接件内,所述针芯固定件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外壳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卡设于定位槽内以阻止针芯和针芯固定件与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针芯固定件包括分体设置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弯角件。

将第一连接件设置为弯角件较之于直杆状的连接件,能够进一步节省布线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由于电缆出线的角度可调整,因而具有操作简便,布线简洁的优点。例如在高密度的机柜面板或者仪器仪表走线时,电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朝需要的角度引出,从而提高了走线密度,让布线变的更整洁美观。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由于无需事先设计或者考虑电缆组件的出线角度,因而,提高了设计灵活度,减少电缆组件的类型从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角度调节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的布线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件3,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第一连接件3为弯角件,即其整体结构呈L型,这使得其相对于直杆状的连接件更节省布线空间。卡销31设于第一连接件3的首端,电缆(图中未示出)从第一连接件3的尾端向外伸出。从图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具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四个卡销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3上的卡销适配的卡槽61。从图4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6具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八个卡槽61。也就是说,卡槽61的数量是卡销31的数量的两倍。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角度调节的状态。

如图5所示,并在必要时结合图1至4,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通过设于第一连接件3上的卡销31与设于第二连接件6上的卡槽61而实现适配地连接。由于第二连接件6上的卡槽61的数量多于第一连接件3上的卡销31的数量,因此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件上3上的卡销31可以从之前与其接合的卡槽中落入另外的若干个卡槽中,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器3相对于第二连接器6转过的角度灵活可调,进而实现电缆出线方向灵活可调。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爆炸图。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通过第一连接件3上的卡销与第二连接件6上的卡槽接合连接。电缆从第一连接件3的尾端进入第一连接件3,然后穿过第一连接件3的内部而与针芯4连接。线夹2设于第一连接件尾端的电缆外围,用于与套设于线夹2外部的尾盖1配合,以实现对电缆尾部的夹紧。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线夹2具有沿周向方向排布的若干间隙,此外线夹2的外圆周面上还具有沿线夹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倾斜面。尾盖1与第一连接件3的尾端螺纹连接,尾盖1的内壁也设有与线夹2的倾斜面适配的倾斜面。因此,当尾盖1与第一连接件3的尾端螺纹连接时,会产生沿尾盖1轴向方向的进给,该轴向方向的进给在线夹2的倾斜面上施加压紧力,(即将轴向进给转化为径向压紧力),以使线夹2沿其径向方向收缩,从而夹紧电缆。

进一步参考图6可知,针芯4设于第二连接件6内,第二连接件6固定设于外壳8内。在本实施例中,针芯4通过其外围的针芯固定件5而固定设于第二连接件6以及外壳8内。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下,针芯固定件5具有分体设置的两部分,针芯固定件5上设有定位销51,该定位销51与外壳8上的定位槽62适配连接,从而使得当针芯4随同针芯固定件5一同设置在第二连接件6和外壳8内时,针芯4和针芯固定件5与外壳8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此外,为了进一步锁定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还设有锁定环7。锁定环7的一端与外壳8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的首端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锁定环7与外壳8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连接后,旋紧锁定环7,从而锁紧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的连接。而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需要改变出线角度时,则先旋转锁定环7使其松开,然后将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的接合面分离,即使卡销31从卡槽61中退出,然后根据电缆出线方向的需求使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到位后,即电缆的出线角度调整到位后,再将卡销31推入与其对应的卡槽61中,接着重新旋紧锁定环7,以再次锁紧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6之间的连接,完成电缆出线角度的调整。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针芯4随同外壳8沿P1方向插入外设的插座9,从而与插座9实现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并不涉及对插座的改进,插座9可以采用本领域内常规的插座结构,因而不再赘述。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在使用时的布线状态。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连接器使得电缆的出线角度灵活可调,在各个方位上都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引出电缆,提高了走线密度,使得布线简洁易于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