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92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座一般都有三孔插座和两孔插座,但一般这两种插座会安装在同一个平面,导致在使用时各个插头之间互相影响。目前广泛使用的插线板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插座插孔有限无法满足多个插头同时使用的问题,但日常工作生活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在没有插线板的情况下,墙体固定的插座无法满足使用的需求,且这种固定在墙体内的插座只有一个两孔和三孔,正常情况下,三孔插头插进去后已经占据过多的空间导致两孔无法有效使用;同样的问题也存在有插线板的时候,插线板上大部分被插满插头,但仍有一两个插孔因周围插头占据过多空间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避免插座上因空间有限导致的插孔无法插满情况。

技术方案: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包括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两脚扁型金属插片或三脚扁型金属插片,所述柱状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对应的两脚或三脚插孔,每片金属插片的一个端部设置有金属插座弹片,所述金属插座弹片位于一个插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壳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所述两脚扁型金属插片的两片金属插片分别位于“十”字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脚扁型金属插片的三片金属插片分别位于“十”字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侧或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壳体的端面上设有可以容纳金属插片的凹槽,每片金属插片的端部通过一个转轴连接金属插座弹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当用电器插头插入柱状壳体一端对应的两脚或三脚插孔时,其插片被插孔中的插座弹片夹住,插座夹片与柱状壳体另一端伸出的金属插片连接,进而达到延长用电器插头或是延展平面插座的作用;而柱状壳体的体积适当,可以在其它插头占据插座一定空间的情况下仍能很好地插进插座。

进一步的,柱状壳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有效的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为使用与多用插排时为其余大型充电器提供充足的空间;即可以更有效的向空间延展插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避免因柱状壳体插入后仍无法实现有效利用该插孔的目的;这种不规则壳体可以填补了柱状壳体只能向平面插座的正外部延伸而不能向斜外部延伸的不足。

进一步的,状壳体的端面上设有可以容纳金属插片的凹槽,每片金属插片的端部通过一个转轴连接金属插座弹片。这样的设置使得在不使用本装置时方便将金属插片收纳到相应的凹槽里。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两脚扁型金属插片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的一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面带有两脚插孔的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的一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金属插座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柱状壳体1,柱状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两脚扁型金属插片2以及可以容纳金属插片2的凹槽3,柱状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对应的两脚插孔4,每片金属插片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金属插座弹片,金属插座弹片位于一个插孔4内,每片金属插片的端部通过一个转轴连接金属插座弹片。

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连接装置插在插座上,即可将插座延伸至三维,避免平面上没有足够空间;然后将电器插头插在柱状壳体一端的插孔上,插孔内的金属插座弹片能够有效的夹住用电器插座的插片。当然也可以先连接电器插头与柱状壳体,再将两者的合体插在插座上。待不使用本装置时可将金属插片2翻转收纳于凹槽3中。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柱状壳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如图4所示。两脚扁型金属插片的两片金属插片分别位于“十”字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柱状壳体的每一侧的宽度为10~15mm,我国的两脚扁型插座的插片标准宽度为6.4mm,本设计不仅满足包裹性标准,还最大的节省的装置体积。

实施例3: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包括“十”字形的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三脚扁型金属插片,柱状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对应的三脚插孔,每片金属插片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金属插座弹片,金属插座弹片位于一个插孔3内,每片金属插片的端部通过一个转轴连接金属插座弹片。三脚扁型金属插片的三片金属插片分别位于“十”字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侧或下侧。

本装置能够避免插座上因空间有限导致的插孔无法插满情况,装置耗费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解决了家庭或工作环境中固定于墙体的插座无法满足三孔和两孔插头同时使用的情况;解决一个插线板上仍有插孔,但由于周围插头占用空间导致的空余插头无法使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