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34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



背景技术:

丁腈聚氯乙烯由聚氯乙烯为主,加入丙烯腈含量为20%~36%的丁腈橡胶进行改性的单相共混物,在未增塑聚氯乙烯中用以提高冲击强度,同时刚性有所下降;在增塑聚氯乙烯中,丁腈橡胶可提高其耐低温性,抗撕裂性及耐磨性,降低增塑剂的迁移,以外国商品2530为例,密度为1.25g/cm3,拉伸屈服强度14.4MPa,断裂伸长率600%以上,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用于电线电缆、汽车内装饰材料及各种软管等。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201410023260.0中公开了一种耐高压加强绝缘电机引接软线缆,电缆的绝缘性不仅加强,而且还可以承受更强的拉伸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小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间隙,保证了有效均匀的电场,同时减少了生产工序,但是不能及时更换缆芯,不能保证恶劣的条件下能正常工作,而且耐腐蚀性需要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且耐腐蚀能力强的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所述电缆包括中心固定框架、数根缆芯,间隙填料,所述的缆芯依次排布于对应的中心框架内,所述的中心框架为耐高压绝缘中心框架,所述的缆芯包括数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外部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绝缘层,所述的缆芯外部包裹有纤维加强层和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所述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的截面呈燕尾形。

优选的,所述纤维加强层为玻璃纤维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间隙填料为树脂。

优选的,所述缆芯数目为7根,所述的缆芯截面为正六边形。

优选的,所述导体为5类导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中心框架截面为正六边形框架,所述的中心框架的六个角各具有一支架,所述的支架与纤维加强层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采用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的截面呈燕尾形,可以方便的进行收放,节约收放空间,采用丁腈聚氯乙烯材料制造护套层和绝缘层,既环保又增强绝缘性,通过在内部设置中心框架,可以提高电缆的截面的有效利用面积,同时便于更换缆芯,提高了在不利的使用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安全和环保性,同时具有耐磨、耐油、耐寒、耐酸碱、耐潮湿、抗开裂、抗高压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缆芯;2-导体;3-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绝缘层;4-中心框架;5-间隙填料;6-纤维加强层;7-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所述电缆包括中心固定框架4、数根缆芯1,间隙填料5,所述的缆芯1依次排布于对应的中心框架4内,所述的中心框架4为耐高压绝缘中心框架,所述的缆芯1包括数根导体2和包覆于导体外部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绝缘层3,所述的缆芯1外部包裹有纤维加强层6和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7,所述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7的截面呈燕尾形,所述纤维加强层6为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间隙填料5为树脂,所述缆芯1数目为7根,所述的缆芯1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导体2为5类导体结构,所述的中心框架4截面为正六边形框架,所述的中心框架4的六个角各具有一支架8,所述的支架8与纤维加强层6相接。

本实用新型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包括中心固定框架、数根缆芯,间隙填料,所述的缆芯依次排布于对应的中心框架内,所述的中心框架为耐高压绝缘中心框架,所述的缆芯包括数根导体和包覆于导体外部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绝缘层,所述的缆芯外部包裹有纤维加强层和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所述的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的截面呈燕尾形,采用中心框架,可以提高电缆的截面的有效利用面积,同时便于更换缆芯,可增强抗拉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满足在不利环境下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收放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环保型耐高压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采用丁腈聚氯乙烯复合护套层的截面呈燕尾形,可以方便的进行收放,节约收放空间,采用丁腈聚氯乙烯材料制造护套层和绝缘层,既环保又增强绝缘性,提高了在不利的使用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安全和环保性,同时具有耐磨、耐油、耐寒、耐酸碱、耐潮湿、抗开裂的特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