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90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配件结构,尤其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汽车、轮船、飞机和照明等。公知的铅酸蓄电池一般包括箱体、上盖、复数组板栅、接线柱及硫酸,箱体为中空结构,各板栅分别设于箱体内,于箱体内形成复数个腔室,上盖密封盖合于箱体上从而使各腔室相互独立,硫酸装填于各腔室内,两个接线柱设于箱体或上盖上,各板栅依次串联或并联后再与接线柱电连接。

上盖的外表面开设有长条形凹槽,凹槽内开设有复数个加液孔,加液孔上设置有密闭结构,该密闭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序。本申请人曾获得的专利号为ZL200910042052.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包括盖体和盖板,盖体上开设有分别对应通向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复数个加液口;各加液口上分别盖设有盖帽,盖板活动盖设于各加液口上,上述盖帽上开设有排气孔,上述各加液口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该密闭结构包括密度小于水且耐酸的圆球和容置此圆球的腔体,上述腔体具有供上述圆球上下浮动的空间;上述腔体分成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上述上腔体与上述加液口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大于上述圆球的直径,上述中腔体的腔壁为与上述圆球的部分外表面密闭吻合的弧面,上述下腔体与蓄电池箱体的相应腔室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小于上述圆球的直径。该采用上述密闭结构,盖体上不需要设置酸液回收结构,盖板可以活动设置,简化了生产工序,但是实际生产中圆球的比重不好控制,影响生产效率,且盖帽和盖体之间通过定位卡块和定位卡槽相互连接,连接牢固性相对较低,结构不够稳定。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结构稳定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包括盖体和盖合在所述盖体上的盖板,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复数个分别对应蓄电池箱体内各个腔室的加液孔,各所述加液孔上分别螺旋连接有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具有内腔,且所述密封接头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孔,下端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内腔和蓄电池箱体内对应腔室的开口,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堵块,所述堵块上开设有多个孔槽,所述孔槽与所述内腔的侧壁共同形成曲折的气体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堵块上方的滤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旋转的把手或扳手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堵头并形成曲折的气体通道,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产生的酸雾和气体流经气体通道时,由于受到气体通道的阻挡,酸雾在气体通道的侧壁上形成酸液,回流到各腔室内,气体则通过气体通道和排气孔排出,与现有使用圆球的技术方案相比,由于不需要控制比重,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密封接头和盖体螺旋连接,连接较为牢固,结构较为稳定。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接头的结构作为密闭结构,盖体上不需要设置酸液回收结构,可以采用卡槽和卡扣相配合的结构相互连接,连接较为方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酸电池的上盖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省略盖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酸电池的上盖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盖体; 11-凹部;

12-卡槽; 13-加液孔;

14-观察孔; 15-正极接线柱;

16-负极接线柱; 20-盖板;

21-卡扣; 30-密封接头;

31-帽沿; 32-内腔;

33-排气孔; 34-开口;

35-通孔; 36把手或扳手位;

40-密封圈; 50-堵头;

60-滤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包括盖体10和盖合在盖体10上的盖板20。盖体10的上部具有凹部11,该凹部11上设置有卡槽12,同时凹部11上开设有复数个分别对应蓄电池箱体内各个腔室的加液孔13,也即是盖体10上设置有卡槽12,同时盖体10上开设有复数个分别对应蓄电池箱体内各个腔室的加液孔13;盖板20的下部设置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扣21,盖板20通过卡扣21扣合在卡槽12盖合在凹部11上,遮盖在各个加液孔13的上方,连接较为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盖体10上还设置有电量观察孔14、正极接线柱15和负极接线柱16等,这些都是常规的铅酸蓄电池上盖就具有的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各加液孔13上分别螺旋连接有密封接头30,即加液孔13内设置有内螺纹,密封结构30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相互配合实现密封结构30和加液孔13之间的连接。同时,密封接头30具有直径大于加液孔13的帽沿31,帽沿31下方设置有套设在密封接头30上的密封圈40,当密封接头30螺旋连接在加液孔13上时,密封圈40被压紧在帽沿31和盖体10之间,形成密封。

密封接头30具有内腔32,且密封接头30的上端开设有与内腔32连通的排气孔33,下端开设有用于连通内腔32和蓄电池箱体内对应腔室的开口34,密封接头3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内腔32连通的通孔3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接头30的上端还设置有便于旋转密封结构30的把手或扳手位36。

内腔32内设置有堵块50和位于堵块50上方的滤气片60,堵块50上开设有多个孔槽,这些孔槽与内腔32的侧壁共同形成曲折的、迷宫式的气体通道,堵块50上的孔槽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要确保这些孔槽可以与内腔32的侧壁共同形成曲折的、迷宫式的气体通道,同时确保气体通道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气体通道的下端流出即可。

本实施例的上盖安装时,只需将滤气片60和堵块50依次从开口34放入内腔32内,同时将密封圈40套在密封接头30上,然后将密封接头30具有开口34的一侧朝下螺旋连接在加液孔13上,使得密封圈40被压紧在帽沿31和盖体10之间,再通过卡扣21扣合在卡槽12使得盖板20盖合在盖体10的凹部11上,即可完成安装,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连接较为牢固。

在化成处理或使用过程中,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产生的酸雾和气体流经气体通道时,由于受到气体通道的阻挡,酸雾在气体通道的侧壁上凝结形成酸液,回流到各腔室内,气体则通过气体通道和排气孔排出,如果酸雾量较大时,少量未能凝结在气体通道侧壁上的酸雾流经滤气片60时会被滤气片60吸附,从而实现跑气不跑酸的目的,限制硫酸和水的流失,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污染环境。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封圈40变更为密封环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