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平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35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平衡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馈电平衡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板式平衡器。



背景技术:

技侦系统体制要求天线系统本身具有频带宽、增益高、波束覆盖范围尽可能大等特性。因此,具有宽频带、高增益和宽波束的天线为满足技侦体制的要求创造了条件。

可以实现宽频带的天线单元很多,但一般结构尺寸相对复杂,如对数周期天线、螺旋天线等。由于所需的天线为线极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辐射单元选择了微带线与同轴线相结合馈电的对称振子形式,既展宽频带又减轻天线单元总体尺寸和重量。与本实用新型相近的宽带振子形式有套筒振子、锥形振子等,但这几种形式振子臂尺寸过大,对于工程实现来说有一定困难,且当天线单元数量较多时,会增加天线重量,给工程运输及安装架设带来不便,无法满足特定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既保证天线单元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又宽的要求。为了提高振子的带宽,并且可以进行平衡馈电,改进了板线平衡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式平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板式平衡器,它包括电介质平板、短路片和馈电导体,短路片安装在电介质平板之间;馈电导体一端与天线振子臂相连,另一端与馈电插座的内导体相连;所述电介质平板为单面覆铜微带板。

所述的短路片为阻抗匹配元件,且数量至少一个。

所述的单面覆铜微带板为薄板状单面覆铜微带板。

所述的单面覆铜微带板包括上单面覆铜微带板和下单面覆铜微带板,对称设置在馈电导体两端。

所述的馈电导体为方形金属馈电导体。

所述的方形金属馈电导体顶部与天线振子臂相连,底部与馈电插座的内导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有平衡不平衡转换的作用,由于引入了介质层,对于阻抗的变换又增加了一种自由度,增加了新的谐振点,可以通过调节介质的厚度,宽度及介电常数等来改善天线的输入阻抗,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带宽。同时,由于电介质的引入,馈电部分长度减小,降低了天线的纵向高度,还可以利用电介质微带板调节天线振子与反射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展宽天线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板线平衡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振子单元仿真驻波曲线图;

图中,1-上单面覆铜微带板,2-方形金属块,3-金属镀层,4-下单面覆铜微带板,5-天线振子臂,6-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一种板式平衡器,它包括电介质平板、短路片和馈电导体,短路片安装在电介质平板之间;馈电导体一端与天线振子臂相连,另一端与馈电插座的内导体相连;所述电介质平板为单面覆铜微带板。

所述的短路片为阻抗匹配元件,且数量至少一个。

所述的单面覆铜微带板为薄板状单面覆铜微带板。

所述的单面覆铜微带板包括上单面覆铜微带板和下单面覆铜微带板,对称设置在馈电导体两端。

所述的馈电导体为方形金属馈电导体。

所述的方形金属馈电导体顶部与天线振子臂相连,底部与馈电插座的内导体相连。

如图2所示,常规的板线平衡器结构示意图,将普通的上下平板更改为电介质微带板1和4,如图1所示,并在电介质微带板3之间附加两块短路片,进行阻抗匹配。将方形金属导体2的顶部与天线振子臂5相连,底部与馈电插座的内导体相连,使输入阻抗等于馈电同轴阻抗,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由于电介质微带板的引入,使天线振子馈电平衡器的长度以及振子与反射板6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进而增大了天线的工作带宽。

如图3所示,为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振子单元仿真驻波曲线,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天线的相对阻抗带宽达到了29%(VSWR<2),相比普通振子的相对带宽提高了很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