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40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中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是建筑电气终端配电装置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终端保护电器。微型断路器由分合闸机构、触点部、保护装置、灭弧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保护装置(脱扣器)和电流热组件实现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流热组件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大于设定的电流值时,电磁脱扣器的动铁芯动作,推动打击杆撞击操作机构,使操作机构解锁,使断路器分闸进而断开电路,从而实现对电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当电路故障排出后,再通过分合闸机构进行合闸操作从而接通电路。目前,我国现今使用的最多的微型断路器为手动分合闸式,通过手动拨动分合闸机构就可以对电路进行通断操作。手动分合闸式微型断路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电能,因而可以在无电能的情况下进行分合闸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旧电网中。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保护电器的普通微型断路器,也急需加装智能控制系统。为了与广泛应用的手动分合闸式普通微型断路器相匹配,现在,主要在普通微型断路器一侧新增一个可以远程控制的智能微型断路器,智能型微型断路器根据输入控制信号来驱动其他普通微型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中对断路器的外形尺寸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限定,其中,限定智能微型断路器与普通微型断路器的外形形状及尺寸相一致,以保证外观的一致性,并且方便进行大规模的断路器终端设备更换。

但是,现有技术的智能微型断路器由于增加了智能控制装置,其尺寸一般比普通微型断路器尺寸大,外形上也不一致,无法直接使用,使用前需先对放置微型断路器的基础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前期投入大、工期长,不利于智能电网推进进程。

现有技术中智能微型断路器一般仅具有电动控制的功能,例如公告号为CN2050042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但是无法进行手动合闸控制,具有使用上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智能微型断路器尺寸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柄传动连接组件以及包括该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微型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连接于一微型断路器中,所述微型断路器包括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手柄传动连接组件包括:

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柄上的挂钩,所述手柄能够转动且具有初始时的分闸位置以及合闸位置,所述挂钩具有开口;以及

传动连接组件,包括曲柄轴和连接在所述曲柄轴上的带动件,所述挂钩通过一弹性件压紧在所述曲柄轴上;

需合闸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曲柄轴和带动件转动,所述带动件转动至进入所述开口后带动所述挂钩一起运动,所述挂钩运动并带动所述手柄转动至合闸位置。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轴具有曲柄槽,所述挂钩被压紧在所述曲柄槽上。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轴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所述曲柄槽,所述带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挂钩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第一侧以将所述第二侧抵压在所述曲柄轴上,所述第一侧呈弧线形,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具有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位于所述开口之上,于所述带动件进入所述开口之前,所述第一抵压部压紧在所述曲柄轴上。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具有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二抵压部位于所述开口之下,所述带动件通过所述挂钩带动所述手柄转动至合闸位置后,所述带动件脱离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抵压部压紧在所述曲柄轴上。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接组件还包括齿轮和齿轮轴,所述齿轮连接在所述齿轮轴上,所述曲柄轴连接在所述齿轮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连接在一棱轴上,所述手柄转动带动所述棱轴转动。

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一实施例中,于分闸位置,所述挂钩的转动轴线低于所述手柄的转动轴线,所述曲柄轴的转动轴线低于所述挂钩的转动轴线,所述开口低于所述曲柄轴的转动轴线;于合闸位置,所述挂钩的转动轴线高于所述手柄的转动轴线,所述开口高于所述曲柄轴的转动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断路器,包括驱动组件和手柄传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传动连接组件为上述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以及包括该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微型断路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确保微型断路器外形尺寸符合规范需要,合闸方法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手柄于分闸位置的组合结构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手柄于分闸位置的组合结构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手柄于合闸位置的组合结构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手柄于合闸位置的组合结构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的挂钩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

300 手柄传动连接组件

310 手柄组件

311 手柄

311a 棱轴孔

312 挂钩

312a 开口

312b 第一侧

312c 第二侧

312c1 第一抵压部

312c2 第二抵压部

313 销钉

314 棱轴

320 传动连接组件

321 曲柄轴

321a 曲柄槽

321b 曲柄轴主体

321c 第一连接体

321d 第二连接体

322 带动件

323 齿轮

324 齿轮轴

330 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300连接于微型断路器中,微型断路器包括驱动组件。

手柄传动连接组件300包括手柄组件310、传动连接组件320和弹性件330。手柄组件310包括手柄311和挂钩312,挂钩312转动连接在手柄311上。手柄311能够转动且具有初始时的分闸位置以及合闸位置,挂钩312具有开口312a。

传动连接组件320包括曲柄轴321和带动件322,带动件322连接在曲柄轴321上,挂钩312通过弹性件330压紧在曲柄轴321上。

挂钩312上的开口312a用于与带动件322相挂靠,曲柄轴321在转动时,曲柄轴321上的带动件322与挂钩312上开口312a配合带动挂钩312移动;曲柄轴321上的带动件322与挂钩312是挂接。

初始时,手柄311位于分闸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挂钩312的转动轴线X1低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X2,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X3低于挂钩312的转动轴线X1,挂钩312上的开口312a低于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X3。

需合闸时,如图4和图5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曲柄轴321和带动件322转动,带动件322转动至进入挂钩312的开口312a后带动挂钩312一起运动,挂钩312运动并带动手柄311转动至合闸位置。

于合闸位置,挂钩312的转动轴线X1高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X2,挂钩312上的开口312a高于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X3。

如图1所示,挂钩312可通过销钉313固定在手柄311上,挂钩312可绕销钉313转动。

曲柄轴321具有曲柄槽321a,弹性件330例如为一弹簧,挂钩312受弹簧的推力被压紧在曲柄轴321的曲柄槽321a内。

具体地,如图1所示,曲柄轴321具有曲柄轴主体321b、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1d,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1d连接在曲柄轴主体321b上且对称设置,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1d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曲柄槽321a。其中,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1d的一端部向外侧延伸,带动件322连接在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2d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之间。

带动件322例如采用销连接件,第一连接体321c和第二连接体322d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分别具有连接孔,带动件322连接在这两个连接孔上。因此,带动件322形成位于曲柄槽321a的用于与挂钩312的开口312a相挂接的一轴体。

如图1和图6、图7所示,挂钩312还包括第一侧312b和第二侧312c,弹性件330抵压挂钩312的第一侧312b以将第二侧312c抵压在曲柄轴321的曲柄槽321a上。挂钩312的第一侧312b呈弧线形,开口312a位于第二侧312c的中部。

其中,挂钩312的第二侧312c具有第一抵压部312c1和第二抵压部312c2,第一抵压部312c1位于开口312a之上,第二抵压部312c2位于开口312a之下。较佳地,挂钩312的第一抵压部312c1呈内圆弧形,第二抵压部312c2呈直线形。

于带动件322进入挂钩312的开口312a之前,即带动件322与挂钩312相挂接之前,第一抵压部312c1压紧在曲柄轴321上。带动件322通过挂钩312带动手柄311转动至合闸位置后,第二抵压部312c2压紧在曲柄轴321上,带动件322脱离挂钩312的开口312a。

传动连接组件320还包括齿轮323和齿轮轴324,齿轮323连接在齿轮轴324上,曲柄轴321连接在齿轮323上,驱动组件驱动齿轮323转动,从而齿轮323带动曲柄轴321以及齿轮轴324转动。其中,曲柄轴321与齿轮323同轴并可铆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其它连接方式。

另,如图1和图6所示,手柄组件310还包括棱轴314,手柄311具有与棱轴314的横截面相适配的棱轴孔311a,棱轴314穿过手柄311的棱轴孔311a,手柄311转动时将带动棱轴314同轴同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棱轴314为三角轴,手柄311的中心部位呈三角状,以与三角轴配合。棱轴314以及棱轴孔311a也可以采用其它非回转形状。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断路器的手柄传动连接组件3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齿轮323与微型断路器的驱动组件的动力齿轮啮合,此时,弹性件330将挂钩312的第一抵压部312c1压紧在曲柄轴321的曲柄槽321a上。挂钩312的转动轴线X1,即销钉313的轴心线低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X2,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X3低于挂钩312的转动轴线X1,挂钩312的开口312a低于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X3,曲柄轴321、挂钩312、销钉313和弹性件330在同一平面内。

微型断路器的动力齿轮带动齿轮323顺时针转动,齿轮323带动曲柄轴321顺时针转动,曲柄轴321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如图4和图5所示,曲柄轴轴321上的带动件322与挂钩312在弹性件330的推力作用下与开口312a挂接,挂钩312受力向上移动,挂钩312与销钉313配合在推力的作用下带动手柄311逆时针转动,手柄311转动的同时带动棱轴314转动。挂钩312移动一定距离时,带动件322的轴线高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X2时,即挂钩312开口312a高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X2,挂钩312的第二抵压部312c2的末端受曲柄轴321的限制使带动件322脱离开口312a,此时手柄311到达合闸位置,合闸成功。

齿轮323带动曲柄轴321继续转动,带动件322与挂钩312上的开口312a相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断路器的合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初始时手柄311位于分闸位置,弹性件330将挂钩312压紧在曲柄轴321上;

S200,曲柄轴321转动以使带动件322与开口312a相挂接后,曲柄轴321继续转动的同时带动件322带动挂钩312a上移,挂钩312带动手柄311转动至合闸位置;

S300,曲柄轴321转动使带动件322与挂钩312上的开口312a脱离。

步骤S100中,弹性件330将挂钩312的开口312a之上的部分压紧在曲柄轴321上;步骤S300中,弹性件330将挂钩312的开口312a之下的部分压紧在曲柄轴321上。

步骤S100中还包括:合闸前,设置挂钩312的转动轴线低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开口312a低于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低于挂钩312的转动轴线。

步骤S300中,合闸后,挂钩312的转动轴线高于手柄311的转动轴线,开口312a高于曲柄轴321的转动轴线。

手动合闸时,只需手动将手柄311推到合闸位置即可。自动合闸时,由于动力电机故障(或者停电)合闸过程中,忽然停止,此时可以手动推动手柄311到达合闸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稳定,即可适应手动合闸,又可适应自动合闸。在电动合闸过程中不影响手动合闸;当合闸到位后,电机传动部分与手柄部分完全脱离传动耦合的关系。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