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滑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05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导电滑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滑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稳定、成本低的导电滑环。

背景技术:

滑环属于电接触滑动连接应用范畴,它又称集电环、或称旋转关节、旋转电气接口、滑环、集流环、回流环、线圈、换向器、转接器,是实现两个相对转动机构的图像、数据信号及动力传递的精密输电装置。特别适合应用于无限制的连续旋转,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送功率或数据的场所。是各种精密转台、离心机和惯导设备的关键器件。

现有的导电滑环结构,定子组件的导电弹片一般是将预镀铜线两端折弯而成一U形的端子,套管壳用塑胶一体成型出,再设置多个孔,使U形端子的两端插入孔内固定,伸出孔外的部分用于与转子组件的导电环滑接,外壳套于定子组件外,通过使转子组件相对定子组件转动,实现信号传递。然而由于铜线比较细小,组装困难,容易造成弯曲,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不稳定,容易出现信号发生延迟、数据信号丢失等问题,且成本高,价格昂贵。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导电滑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成本低的导电滑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子组件,具有一轴芯、多个导电环和多个内环导线,所述导电环套设于所述轴芯外,每一所述导电环与至少一所述内环导线相接;一定子组件,具有一壳体、多个外环导线及多个导电弹片,所述壳体组装且包裹在所述转子组件外,每条外环导线与一导电弹片相接,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电性连接的具有弹性的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电环相接,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接触部在所述轴芯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平板状的一主体部,所述固定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延伸。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侧边凸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壳体设有一滑槽,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导电弹片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一体延伸的一支部,所述固定部自所述支部的一个末端朝向所述壳体延伸。

进一步,所述支部的一个末端设有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接触部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外环导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设有一套筒部呈半环形状,所述外环导线的芯线插入所述套筒部与所述焊接部焊接。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在轴芯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到所述接触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焊接部到所述固定部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彼此相扣合,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表面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固定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互扣合的二接合面,所述接合面设有多个焊线槽,所述外环导线嵌置于所述焊线槽中,对应的导电弹片在所述焊线槽中与所述外环导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接触部在轴芯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两侧凸设有至少一凸刺,与所述壳体卡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导电弹片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环之间且间隔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环。

进一步,所述轴芯包括一中心轴体和所述中心轴体两端的两端部,每一所述端部套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紧密接触。

进一步,所述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轴体的外径,且具有一挡止面,所述轴承的内径小于所述中心轴体的外径,并抵挡于所述挡止面。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导电环旋转中心线处弯折出一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导电环外环面滑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轴芯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的侧边弯折延伸形成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心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外环导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彼此相扣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凹设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固定槽,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固定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夹线槽,所述夹线槽夹持所述外环导线。

进一步,所述固定槽的两端凹设一通槽,所述通槽贯通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通槽容设所述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突设有一卡持部,所述固定槽底面凹设有一卡持槽,所述卡持部卡持于所述卡持槽。

进一步,所述卡持部上突设有一突刺,所述突刺与所述卡持槽的内壁干涉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突设有多个弧形的凸条,所述凸条位于两相邻的所述导电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冲裁成型的板状导电弹片的结构,使其固定部与接触部在轴芯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导电弹片的固定部与接触部之间相互错开,互不影响,结构稳定,方便组装,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易弯曲变形,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导电弹片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于滑槽上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于固定槽上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于转子组件上的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滑环的于固定部上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于接触部上的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立体部分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电滑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导电滑环100 转子组件10 定子组件20 轴芯1

中心轴体11 端部12 挡止面13 内环导线2

导电环3 外环导线4 导电弹片5 主体部51

竖直段511 凸块512 接触部52 弧面521

支部53 焊接部531 固定部532 凸刺5321

套筒部533 缺口534壳体6 第一壳体61

第二壳体62 卡孔611 焊线槽612、622 卡扣621

固定槽63 接合面64 滑槽65 轴承7

导电滑环100' 转子组件10' 定子组件20' 外壳30'

轴芯1' 第一环槽11' 第二环槽12' 内环导线2'

导电环3' 外环导线4' 导电弹片5' 固定部51'

接触部52' 焊接部53' 卡持部54' 突刺541'

壳体6' 第一壳体61' 第二壳体62' 平板部63'

固定槽64' 通槽641' 卡持槽642' 夹线槽65'

突条6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导电滑环100,包括一转子组件10,具有一轴芯1、多个导电环3和多个内环导线2;一定子组件20,具有一壳体6、多个外环导线4及多个导电弹片5。所述定子组件20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10外,通过使所述转子组件10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20转动,实现信号的传递,解决了传统连接器中线缆无法扭动旋转的问题。

请参照图1、图4及图7,所述轴芯1为圆柱状绝缘体,包括一中心轴体11及位于所述中心轴体11两端的两个端部12,所述端部12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轴体11的外径,从而形成一环形挡止面13。所述内环导线2设于所述导电环3内环中并与所述导电环3的内环面焊接,从所述中心轴体11的一端部12引出所述壳体6,每一所述导电环3与至少一所述内环导线2相接,实现所述外环导线4与所述导电环3的电性连接。其中,每一所述端部12套设有一环状轴承7,所述轴承7的内径小于所述中心轴体11的外径,使得所述轴承7与所述中心轴体11的挡止面13相接。所述导电环3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体11外,所述中心轴体11的外径大于所述导电环3的内径且小于所述导电环3的外径,所述中心轴体11位于所述导电环3的所在位置设内陷结构,所述导电环3卡持于该内陷结构,如此设置,可使所述导电环3稳固固持于所述中心轴体11外,间隔开相邻的导电环3,防止短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芯1是在所述内环导线2与所述导电环3焊接后,在所述内环导线2与所述导电环3之间注塑形成,使得所述内环导线2、导电环3和轴芯1为一体结构,即形成所述转子组件10。

请参照图1及图3,所述定子组件20包括一壳体6、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6的多个外环导线4及多个导电弹片5,所述外环导线4与所述导电弹片5相接。所述壳体6包括一第一壳体61和一第二壳体62,所述第一壳体61与所述第二壳体62结构大致相同,二者呈对称关系,二者均呈弧形壳体状,于所述第一壳体6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62的接合面64上分别设置至少一卡扣621与至少一卡孔611,通过所述卡扣621与所述卡孔611的配合实现二者的限位,当彼此扣合组装可包裹在所述转子组件10和导电弹片5外。其中所述接合面64还设有多个焊线槽612、622,所述外环导线4嵌置于所述焊线槽612、622中,所述导电弹片5与所述焊线槽612、622中与所述外环导线4焊接。

请参照图2、图3及图7,其中,所述导电弹片5为金属板冲裁形成,易于批量组装,且不容易变形。电镀也可以选镀,成本较低。所述导电弹片5包括主体部51和自所述主体部51两端一体延伸的具有弹性的二接触部52,所述接触部52与所述导电环3相接。所述主体部51为平板状,其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一竖直段511,自所述竖直段511水平弯折后再朝向所述导电环3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52,所述接触部52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导电环3旋转中心线弯折出一弧面521,所述弧面521与所述导电环3外环面滑接。其中,所述竖直段511侧边凸伸有一凸块512,所述壳体6设有一滑槽65,所述凸块512设于所述滑槽65中,当所述主体部51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凸块512可沿所述滑槽65上下滑动。所述主体部51还一体延伸一支部53,所述支部53的一端设有一焊接部531,所述焊接部531与所述外环导线4焊接,所述支部53的另一端延伸一朝向所述壳体6延伸的固定部532,所述固定部532延伸方向与所述轴芯1延伸方向不同。其中,所述焊接部531靠近所述接触部52设置,具体来说,即所述焊接部531到所述接触部52的距离小于所述焊接部531到所述固定部532的距离。

请参照图2、图3及图6,所述焊接部531设有半环形状的一套筒部533,所述套筒部533设有一缺口534,所述外环导线4从所述缺口534置入所述套筒部533中与所述导电弹片5焊接。所述壳体6设有至少一固定槽63,所述固定部532固定于所述固定槽63,其两侧凸设有凸刺5321,与所述壳体6的固定槽63卡持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532自所述支部53的侧边弯折向上延伸,其延伸方向与所述轴芯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进一步,所述接触部52与所述主体部51沿同一板面延伸,而所述固定部532和所述焊接部531则在所述主体部51一侧的支部53两端延伸,所述固定部532与所述接触部52在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焊接部531与所述接触部52在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

请参照图3及图5,所述导电弹片5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61相固定的一组导电弹片5及与所述第二壳体62相固定的另一组导电弹片5,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的一导电弹片5与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2的导电弹片5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与所述导电环3交替滑接,使得分别位于相邻设置同一所述第一壳体6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62的导电弹片5之间的间距更大,防止短路。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中两相邻设置导电弹片5的所述固定部532位于所述主体部51之间,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2中两相邻设置的导电弹片5的所述固定部532位于所述主体部51之间充分利用闲置空间,使得导电滑环100中的元件排布更加紧凑,满足导电滑环100小型化要求。

图8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8和图9,导电滑环100'包括一转子组件10'、一定子组件20'、和一外壳30’,所述定子组件20'包覆于所述转子组件10'外,所述外壳30’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20'外。

所述转子组件10'包括一轴芯1'、多个内环导线2'和多个导电环3'。所述轴芯1'是圆柱状的绝缘体。所述轴芯1'的圆柱状外表面均匀的凹设有多个第一环槽11'和多个第二环槽12',所述第一环槽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环槽12'的深度。所述第一环槽11'和所述第二环槽12'交替设置。所述导电环3'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槽11'内,每一所述导电环3'与一所述内环导线2'焊接。

所述定子组件20'包括壳体6',多个外环导线4'和多个导电弹片5'。所述壳体6'包括一第一壳体61'和一第二壳体62',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称设置,结构相同,二者都是弧形半壳体状。所述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彼此扣合组装包裹在所述转子组件10'外。扣合后,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组合成一圆柱体,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10'外周。

请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外表面凹设有一平板部63',所述平板部63'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槽64',所述固定槽64'与所述轴芯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固定槽64'的两端凹设形成一通槽641',所述通槽641'贯通所述平板部6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固定槽64'于所述通槽641'之间凹设形成一卡持槽642',所述卡持槽642'的顶端位于所述固定槽64'内。所述平板部63'的外表面突设有多个夹线槽65',每一夹线槽65'夹持一外环导线4'。所述第一壳体61'与所述第二壳体62'的接合面上分别凹设有多个卡扣和多个卡孔(未标号),所述卡扣插入所述卡孔中,使得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紧密的扣合组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11,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内表面突设有互相平行的复数弧形的突条66',所述突条66'插入所述轴芯1'的第二环槽12'。所述突条67'位于相邻的所述导电环3'之间,防止相邻的所述导电环3'短路。

请参照图8、图11及图12,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均固持若干导电弹片5',所述导电弹片5'是冲压成型,易于批量组装,且不容易变形。电镀也可以选镀,成本较低。所述导电弹片5'包括一板状的固定部51'、二接触部52'、一焊接部53'和一卡持部54'。所述接触部52'自所述固定部51'的两端先侧向弯折再沿靠近所述导电环3'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51'与所述接触部52'在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相互错开。所述焊接部53'自所述固定部51'向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焊接部53'于一所述外环导线4'焊接。所述卡持部54'自所述固定部51'侧边向下凸伸,所述卡持部54'与所述固定部51'位于同一平面且位于所述接触部52'之间,所述卡持部54'卡持于所述卡持槽642',所述卡持部54'上突设有一突刺541',所述突刺541'与所述卡持槽642'的内壁干涉固定。

请参照图10及图11,所述固定部51'设于所述固定槽64'内,所述固定部5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垂直,进而所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可以更好的容纳排布所述导电弹片5'。所述外环导线4'与所述所述轴芯1'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焊接部53'为板状,所述接触部52'穿设于所述通槽641',并从所述平板部63'的内表面穿出。所述接触部52'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导电环3'的旋转中心线弯折出一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导电环3'滑接,实现信号在所述转子组件10'和所述定子组件20'之间的导通。

请参照图10及图12,所述外壳30’呈筒体形状,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20'外,以将所述定子组件20'包裹起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滑环有下列有益效果:

1.导电弹片的固定部与接触部在轴芯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的平面,且接触部与固定部之间相互隔开,互不影响,结构稳定、方便组装。

2.定子组件的导电弹片由金属板冲裁形成,弹性良好、不易变形、且成本低,有利于量产。

3.导电弹片分别与转子组件的导电环交替滑接,使得同一壳体上的导电弹片之间的距离较大,避免导电弹片间距离太小,没有空间焊线,同时避免了导电弹片之间电性连接,造成短路。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