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成型绝缘瓷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17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中的绝缘瓷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成型绝缘瓷套。



背景技术:

一般认为,瓷套套管通常都包括瓷体和瓷体端部的法兰,瓷体端部具有凸阶结构,法兰具有放置凸阶结构的凹槽,为了防止瓷体从法兰中脱落或松动,通常都是采用高强水泥对其直接进行粘接,由于瓷体外表面以及法兰内表面均为光滑面,这样这样的法兰的结构和瓷体粘接后具有容易脱落、松动的缺点,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会容易因为受到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环境影响而造成法兰和瓷体连接部位的松动,从而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导致产品不可用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灵敏性的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也有对瓷体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后,在喷砂面配合胶粘剂进行粘接固连,但这种粘连结构机械性能差,抗弯强度低,粘接部位易断裂,同时,这种粗糙的接触面结构还容易产生积水,影响瓷套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成型绝缘瓷套,这种绝缘瓷套结构简单,易于与法兰进行粘接成型,且在成型后不易发生偏移,同时其粘接面稳定、强度高,可用于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易成型绝缘瓷套,包括瓷体和设置在瓷体两端的法兰,所述瓷体中间具有阀片孔,瓷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大伞裙和小伞裙,另外,在瓷体的两端端部设置有用于装配法兰的凸阶结构,此凸阶结构为复合结构层,自瓷体向外依次成型有模塑层以及绝缘橡胶层,同时,在所述凸阶结构的外柱面上还均匀成型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模塑层并成型在绝缘橡胶层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塑层为SMC模塑层或者DMC模塑层,其厚度为12~1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橡胶层优选采用SBR橡胶和IIR橡胶等绝缘性能优良的非极性橡胶成型,其厚度为8~1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优选为三角形或者长对角线为竖向设置的菱形,且横截面面积为200~300mm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橡胶层外包凸阶结构的上表面,以作为垫圈来保持胶装瓷套的密封性能和缓冲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橡胶层外表面作网纹面粗糙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法兰的内侧面作网纹面粗糙处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绝缘瓷套上瓷体与法兰连接的凸阶结构部分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复合结构提高了其接触面的抗剪切性能以及柔性,避免了纯陶瓷材料脆性过大,容易被破坏而出现裂缝的缺陷,配合凸起以及绝缘橡胶层能有效提高接触面的粘接稳定性和密封性,在保障其机械性能和抗弯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对于瓷套的装配成型和实际应用也有较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法兰;2、大伞裙;3、小伞裙;4、瓷体;5、阀片孔;6、凸阶结构;7、SMC模塑层;8、SBR橡胶层;9、胶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易成型绝缘瓷套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瓷套包括瓷体4,此瓷体4采用等径压干法成型工艺制造,材质为瓷质,其机械强度满足GB12744-1991规定的《耐污型户外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的要求,瓷体5的外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大伞裙2和小伞裙3,而在瓷体4中间则开有阀片孔5,瓷体4的上、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阶结构6,法兰1通过胶接面9连接粘接固定到瓷体4的上、下端面上。

瓷体4的上、下端面上设置的凸阶结构6结构一致,在本实施例的图1中,以瓷体4的上端面上的凸阶结构6进行结构描述,其中,凸阶结构6的外缘之瓷体4侧向外依次为一层厚度为14mm的SMC模塑层7以及一层厚度为10mm的SBR橡胶层8,其中,SMC模塑层7作为模塑层,能够在有效保证瓷体4的绝缘性能的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而SBR橡胶层8作为绝缘橡胶层,其柔软度比SMC模塑层7还低,能够提供进一步的抗冲击保护,瓷体4、SMC模塑层7、SBR橡胶层8的耐冲击性能递增,可逐级对瓷体4进行外侧抗冲击保护。同时,最外侧的SBR橡胶层8还提供一定的摩擦性能,在胶合层9注入高强水泥时,相比于光滑接触面,其配合作出网纹面粗糙处理的SBR橡胶层8以及法兰1内壁能有效驻留水泥,防止在胶合层9中进行水泥浇造时出现起泡,同时,此SBR橡胶层8还向上外包凸阶结构6的上表面,以作为垫圈来保持胶装瓷套的密封性能和缓冲性能。

另外,瓷体4的凸阶结构6外侧还成型有呈点阵排布的正三角形凸起,这些正三角形凸起横截面面积为240mm2,其向外凸起,穿过SMC模塑层7并成型在SBR橡胶层8中,而这种结构能有效将SMC模塑层7以及SBR橡胶层8进行定型,以防止其在与法兰1进行装配时,发生位移导致装配面滑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