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145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增强绝缘座体的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于绝缘座体内部插接空间顶部设有二扣合孔,插接空间一侧插口二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肋体,达到增强电连接器进行插拔时的结构强度的目的,且可延长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带给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适与便捷,也导致人们愈来愈依赖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通过各种电子信号的应用、操作,控制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也因为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良、创作,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功能、亦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新、替换,藉由电子信号的应用,操控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能力,且电子信号传输的速度亦不断地提升,必须通过各式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等,供电子、电气产品间进行电子信号传输,则传输电子信号的传输接口,亦不断的改良、创新,藉以提升传输电子信号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的型态与质量、传输电子信号的速度,但各式电子信号传输接口的型式、种类相当多,各种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的尺寸规格亦有不同,当各式电连接器与相对型式电连接器进行电性插接时,大部分都只利用电连接器内部公头舌部与母座插槽的结合,形成对接定位,再通过各端子间相对电性连接导通、以传输电子信号,但电连接器通过公头与母座间的舌部与插槽的对接,并无法达到确实扣持定位的作用,当舌部并未完全插入插槽内部时,容易造成电连接器之间的对接松动或脱离、更直接影响电子信号传输不稳定或中断等缺失。

而如图7、8所示,现有的电连接器其绝缘壳体A内部具有插槽A0,并于插槽A0的开口A01顶部壁面二侧、分别剖设有贯通的槽道A1及透孔A2,以供相对型式电连接器的绝缘基部B与绝缘壳体A的插槽A0进行插接时,位于绝缘基部B顶面二侧的扣体B1,沿着绝缘壳体A顶部二侧槽道A1进入各透孔A2内,导致二槽道A1形成向外扩张的现象,容易造成绝缘壳体A由二槽道A1、透孔A2处产生断裂情形,且插槽A0的开口A01二侧形成较薄壁面,造成绝缘壳体A的插槽A0在开口A01周边形成脆弱的结构,则在绝缘壳体A的插槽A0与绝缘基部B进行相对插拔时,也会使插槽A0的开口A01二侧壁A3受力而发生破裂情形,导致绝缘壳体A与绝缘基部B的插接不稳固,容易松动或脱离,影响信号传输不稳定或断讯,且绝缘壳体A的使用寿命缩短,再实际实施应用时,仍存在诸多缺失有待改善。

如何解决电连接器设置槽道及扣孔,而容易发生绝缘壳体产生断裂的问题与困扰,且绝缘壳体的插槽于开口二侧壁,也容易发生破裂情形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于绝缘座体的顶部内壁面二侧设置导引槽道,并分别延伸至二扣合孔处,再于插接空间的插口二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肋体,而能增加绝缘座体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破裂情形,且可延长使用寿命的电连接器的新型专利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座体于内部设有插接空间一侧具插口、顶部二侧分别设有扣合孔向外贯通的绝缘座体外部,且二扣合孔分别设有导引槽道沿插接空间顶部内壁面延伸至插口处,再于插口二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肋体,可辅助绝缘座体的插口处的结构强度,而绝缘座体内部穿设端子组的多个端子,且各端子一侧的对接侧分别穿设至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内部、另侧的焊接侧分别延伸出绝缘座体外侧,以供相对的插接连接器以二凸扣体嵌扣于各扣合孔处,达到绝缘座体结构强度佳、不易破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绝缘座体呈矩形凸字状,而插口位于矩形长度较窄侧,并由插口二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肋体朝另侧长度较宽侧延伸连结,且各肋体由插口二外侧往另侧矩形长度较宽侧斜向延伸成三角形状、梯形状、矩形状或几何形状等;且绝缘座体于插接空间顶部二侧分别设有呈矩形状的扣合孔,相对二扣合孔于插接空间底部呈向外镂空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供相对型式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插接,且对接连接器设有对接部可由插口处插入插接空间内,而对接部顶面二侧分别凸设有凸扣体、可沿插口二侧导引槽道滑入并扣持于二扣合孔处,而对接连接器内设穿设有信号端子组,信号端子组一侧设有插接部可供端子组的各端子一侧对接侧电性插接,即可与绝缘座体内部端子组呈电性插接,另于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于插口二侧壁面分别设有引导滑槽,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二外侧分别设有引导凸肋可沿各引导滑槽滑移、进出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现有电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绝缘座体

10、插接空间

101、插口

11、扣合孔

111、导引槽道

12、引导滑槽

13、肋体

2、端子组

21、端子

211、对接侧

212、焊接侧

3、对接连接器

31、对接部

311、引导凸肋

32、凸扣体

33、信号端子组

331、信号端子

3311、衔接侧

A、绝缘壳体

A0、插槽

A01、开口

A1、槽道

A2、透孔

A3、侧壁

B、绝缘基部

B1、扣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1及端子组2,其中:

该绝缘座体1呈矩形凸字状,且于内部具有插接空间10,而插接空间10一侧朝绝缘座体1长度较窄的侧边设有插口101向外贯通,并于插接空间10顶部二侧分别设有矩形状的扣合孔11贯通至外部,即于二扣合孔11分别设有导引槽道111、分别沿插接空间10顶部内壁面延伸至插口101处,再由插口101二侧壁面分别设有引导滑槽12延伸至插接空间10内部,另于插口101二外侧壁面则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肋体13朝绝缘座体1另侧长度较宽处延伸、连结。

该端子组2包括多个端子21,各端子21一侧分别设有对接侧211、另侧则分别设有焊接侧212。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绝缘座体1供端子组2的多个端子21插设,以供各端子21一侧的插接侧211分别延伸至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0内部,且多个端子21另侧的焊接侧212,即分别延伸出绝缘座体1外部,则藉由绝缘座体1与端子组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

而上述该绝缘座体1,为于插接空间10一侧插口101二相对外侧分别向后延伸一个以上的肋体13,以供二侧一个以上的肋体13分别朝矩形绝缘座体1长度较宽侧延伸,各肋体13分别呈三角形、梯形状、矩形状或几何形状等,藉以辅助插口101二相对侧壁的结构强度,且插口101内部插接空间10于顶部二侧分别设有贯通的扣合孔11、底部则形成镂空状向外贯通。

请参阅图2、3、4、5、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分解图、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利用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0供相对型式的对接连接器3插接,该对接连接器3通过一侧对接部31沿绝缘座体1的插口101插入插接空间10内,则对接部31二侧分别设有引导凸肋311,可沿插接空间10二侧壁面的引导滑槽12滑移,而对接部31顶面二侧分别凸设凸扣体32,即分别沿着插接空间10顶部内壁面二侧导引槽道111滑移,并供各凸扣体32分别嵌扣至插接空间10顶部二侧的各扣合孔11内,以供对接连接器3与绝缘座体1呈稳固插接、结合,另于对接连接器3的对接部31内设置信号端子组33的多个信号端子331,以供各信号端子331一侧衔接侧3311、分别与端子组2的各端子21一侧插接侧211呈电性插接、导通,而能稳定传输电子信号。

而在绝缘座体1与对接连接器3进行相对插接或拔除时,绝缘座体1于插接空间10的插口101二侧壁面外部,分别藉由一个以上的肋体13形成补强作用,增加插口101二侧壁面的结构强度,且插接空间10顶部壁面并未形成剖槽,则保持顶部壁面的完整性,即可提升绝缘座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即可避免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0二侧壁面、顶部壁面等各壁面处发生破裂、断开等现象,保持绝缘座体1的完整度、且可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电连接器进行设计,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及端子组,该绝缘座体内部插接空间顶部二侧分别设有扣合孔贯通至外部,二扣合孔分别沿插接空间顶部内壁面设有导引槽道,且二导引槽到分别延伸至插接空间一侧的插口处,而于插口二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肋体延伸至绝缘座体另侧长度较宽侧,并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端子组的多个端子,以供绝缘座体一侧插口处供相对型式对接连接器进行插拔,可达到增加绝缘座体的结构强度、各壁面不易破裂或断开的目的,并可供绝缘座体的端子组与对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组确实电性连接、稳定传输电子信号、不致不稳定或发生中断情况的效果,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连接器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效果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发明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发明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公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