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096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开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系统,其优选是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组成部分。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开关系统的保护开关。



背景技术:

机动车通常具有许多电气运行的构件,例如车窗升降器、座椅调节器或空调设施。由于这种辅助机组的越来越多的能量需求必要的是,提供可以承载提高的能量流的车载电网。借助车载电网引导的电压通常是具有基本上12v的直流电压。为了因此也提供比较大的能量流必要的是,提高借助车载电网的线缆束引导的电流强度。因此,形成线缆束的单个电流线路的比较大的横截面是必要的,这一方面提高了重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制造成本。由于提高的重量减小了机动车的效率。

为此的替选方案设置的是,提高车载电网的电压,从而也以比较低的电流流动提供足够的电能。在此,电压提高至48v,从而在相同的能量流的情况下,电流强度仅是在12v车载电网中引导的电流的四分之一。然而由于提高的电压,在电流流动的机械切换的情况下导致构造出电弧。这种问题在12v车载电网中仅在很小的程度中出现,这是因为在机械开关中的常见的开关行程通常是若干微米,这基本上符合12v的电弧电压。换言之,电弧本身由于借助开关接触部形成的电弧被延长而消除。因此,为了也确保提高的电压的安全的切换必要的是,提高开关行程,这导致开关的提高的空间需求。此外,由于更长的开关行程和因此提高的持续时间,电流流动比较长时间地持续,直到电弧熄灭。然而尤其是在故障情况下,或者在事故的情况下,比较快的切换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尤其是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特别适当的开关系统和具有开关系统的特别适当的保护开关,其中适宜地,电弧的构造得到减少,并且有利地缩短开关时间。

根据本发明,在开关系统方面,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并且在保护开关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0的特征解决。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是各个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开关系统用于中断电流流动。换言之,开关系统是电气和/或电子的开关系统。开关系统优选是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组成部分。车载电网尤其是具有48v的电压。开关系统例如适用于在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中运行。适宜地,开关系统被设置和设定成用于使用在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中。

开关系统具有第一和第二盘形件,其中,第二盘形件以能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盘形件转动的方式受支承。换言之可行的是,第二盘形件相对于第一盘形件枢转。旋转轴线尤其是延伸通过第二盘形件。优选地,第一盘形件抗相对转动地受支承,并且仅第二盘形件是能枢转的。支承例如借助滑动轴承实现。旋转运动例如借助止挡部来限制。第二盘形件尤其是相对于第一盘形件能旋转至少5°、10°、15°、20°、30°和/或小于60°、50°或45°,并且例如旋转最多10°、15°、20°或45°。

第一盘形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接触部,它们例如相同类型地构建并且尤其是分别具有金属柱体。固定接触部相互间隔开。适宜地,固定接触部由电导体,例如金属,如铜制成。第二盘形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运动接触部。运动接触部同样分别彼此间隔开,并且尤其是与第一盘形件的固定接触部相同类型地设计。以该方式,为了制造可以使用比较大数量的相同部件。接触部,即固定接触部和运动接触部适宜地由以承载电流的方式构造的材料制成,即该材料适当地和适宜地被设置成用于承载电流,并且尤其是比较不容易被烧损。换言之,由于电弧,即在接触部的表面上形成的等离子体产生的损坏是比较小的。

开关系统此外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条,它们适宜地由导电材料,尤其是金属,例如铜制成。接触条,例如至少其中一个接触条是线缆或冲压格栅。然而特别优选地,其中一个接触条,并且优选所有接触条借助金属条形成。第一接触条是第一盘形件的组成部分,并且第二固定接触部和第三固定接触部借助第一接触条相互电接触。换言之,第二和第三固定接触部借助第一接触条串联。第二固定接触部尤其是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一接触条上,并且第一接触条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三固定接触部上。两个固定接触部例如与第一接触条钎焊或熔焊。

第二和第三接触条是第二盘形件的组成部分,并且第一和第二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二接触条电接触,其中,第二接触条优选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一和第二运动接触部上并且优选例如借助钎焊或熔焊紧固在其上。第三和第四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三接触条相互电接触,其中,第三接触条优选紧固在第三和第四运动接触部上。接触条优选牢固地尤其是不能松开地与各自的接触部连接。尤其是没有另外的接触部与接触条直接电连接。总之,第一和第二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二接触条电串联,并且第三和第四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三接触条电串联。

在第二盘形件相对于第一盘形件的一个角位置中,所有接触部电串联,即在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直到第二盘形件相对于第一盘形件的定位相应于该角位置时,所有接触部电串联。因此,电流流动能够借助开关系统实现,其中,电流由所有接触部,即所有运动接触部和所有固定接触部承载。尤其是在该角位置和串联的情况下,接触部相互低阻抗地电接触。换言之,在例如0.1v的比较小的电压的情况下已经能够实现流过所有接触部的电流流动。

因此在第二轴线围绕旋转轴线的进一步的旋转的情况下,第一盘形件和第二盘形件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并且因此该角位置消失。在此优选地,即当该角位置不存在时,所有接触部不再串联。尤其是在该情况下,电接触仅借助接触条产生。然而优选地,不存在第一盘形件与第二盘形件之间的电连接。换言之,运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电绝缘。因此,电流路径在第二盘形件的旋转运动的情况下在一定数量的部位上,尤其是在至少四个部位上呈现,从而形成一定数量的电弧。因此在每个呈现的区域中,需要电弧使得电流进一步流过开关系统。

总之,在旋转运动中,借助在接触部之间构造的电弧首先进一步维持串联。由于一定数量的电弧,需要比较大的电压用于维持电弧。然而在此提高电弧电压,其一方面由于电弧的空间长度确定且另一方面由于比较大数量的接触部确定,但是形成了所谓的接触电压。因此在基本上48v的电压中,在第二盘形件相对于第一盘形件的比较小的旋转中就已经中断至少其中一个电弧,因此由于电弧的串联,剩余的电弧同样熄灭。

适宜地,第一和第四固定接触部分别与联接端电接触。因此在该角位置中能够实现第一固定接触部与第四固定接触部之间的和联接端之间的电流流动,其中为此,电流引导通过所有接触部。换言之,所有接触部与两个联接端串联。适宜地,开关系统不包括永磁体和/或电磁体。换言之,开关系统没有磁体,尤其是永磁体,这减小了制造成本。运动接触部例如相对于旋转轴线对称地,例如点对称地或转动对称地布置,这简化了制造。替选地或与之组合地,固定接触部对称地布置,例如同样相对于旋转轴线或第一盘形件的中心例如点对称地或转动对称地布置。其中至少各两个接触部例如相对于各自的中心径向对置地布置。

特别优选地,在该角位置中,第一固定接触部和第一运动接触部相互直接电接触。在第一固定接触部和第一运动接触部之间尤其是没有布置另外的接触部,并且优选地,第一固定接触部直接贴靠在第一运动接触部上。换言之,第一固定接触部与第一运动接触部直接机械接触。此外在该角位置中,第二固定接触部直接与第二运动接触部电接触,并且第三固定接触部也与第三运动接触部电接触。第四固定接触部也与第四运动接触部电接触,其中适宜地,直接的电接触分别借助直接的机械贴靠实现。

因此在该角位置中能够实现从第一固定接触部到第一运动接触部、从第一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二接触条至第二运动接触部、从第二运动接触部至第二固定接触部、从第二固定接触部借助第一接触条至第三固定接触部、从第三固定接触部至第三运动接触部、从第三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三接触条至第四运动接触部并且从第四运动接触部至第四固定接触部的电流流动,从而所有接触部串联。在角位置改变时,其中每个固定接触部适宜地与分别配属的运动接触部间隔开,从而所有运动接触部与所有固定接触部分离。因此,在第一固定接触部与第一运动接触部之间、在第二固定接触部与第二运动接触部之间、在第三固定接触部与第三运动接触部之间以及在第四固定接触部与第四运动接触部之间分别构造出电弧,它们因此串联。以该方式,在开关过程中产生四个电弧,开关过程借助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实施。因此,电弧电压得到提高,该电压即所需的使得尽管存在开关运动但由于构造出电弧仍存在电流流动的电压。此外,在第二盘形件旋转的情况下,电弧的长度得到延长,因此,随着角位置的改变的增大也提高了电弧电压。

优选地在该角位置中,各自的接触部仅相互贴靠。在它们之间尤其是没有建立形状锁合(formschlüssig)或力锁合(kraftschlüssig),从而不需要大的力耗费来实施切换。也排除了各个接触部相互勾住。接触部适宜地根据小板的方式设计。

旋转轴线例如垂直于第二盘形件,从而第二盘形件在实施旋转运动时也基本上仅保持在一个平面中。因此,空间需求减小。适宜地,旋转轴线基本上在中间和/或在第二盘形件的重心中与第二盘形件相交,因此防止了构造出不平衡。替选地或特别优选与之组合地,第一盘形件平行于第二盘形件。因此,在旋转运动和进而角位置的改变中,第二盘形件没有从第一盘形件升起。相反地,两个盘形件相互扭转。因此,在角位置改变时也不改变空间需求。

此外在旋转运动中,电弧与至少其中一个盘形件机械接触,这至少局部冷却电弧,并且因此其电阻和进而还有电弧电压提高。以该方式也提供了比较耐用的开关系统,并且基本上排除了第二盘形件被不期望地转移至使得所有接触部串联的角位置,因此,开关系统的无意的接通可以被排除。

第二盘形件优选具有盘体,其尤其是由电绝缘体,如塑料或陶瓷建立。第二和第三接触条适宜地位于第二盘形件的盘体的背离第一盘形件的侧上。换言之,第二盘形件的盘体定位在两个接触条与第一盘形件之间,因此,即使在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时,两个接触条与第一盘形件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电短路也被排除。运动接触部在此优选位于盘体的面对第一盘形件的侧上,并且与两个接触条的电接触例如借助穿过盘体的镀通孔实现,盘体为此尤其是具有适当的留空部,要么接触条或运动接触部的组成部分定位在留空部内,要么电导体定位在留空部内。

盘体例如包括四个留空部,其中,在其中每个留空部内定位有其中一个运动接触部。以该方式,基本上排除了运动接触部由于旋转而松脱。运动接触部在此尤其是在周向侧至少部分被盘体例如形状锁合地包围,这进一步改进了接驳。运动接触部尤其是基本上完全地装入并且与盘体对齐,从而第二盘形件在面对第一盘形件的侧上具有平坦的表面。换言之,运动接触部与盘体的表面齐平。因此,基本上排除了在第二盘形件的旋转运动时被勾住。运动接触部的损坏和污物颗粒的积累也得到避免,污物颗粒例如由于烧损而出现并且减小了电导率。

例如,第一盘形件与第二盘形件相同类型地构建。换言之,第一盘形件具有盘体,其中,第一盘形件的盘体优选定位在第二盘形件与第一接触条之间。替选地或与之组合地,固定接触部位于第一盘形件的盘体的留空部中,盘体优选由电绝缘体,例如塑料或陶瓷制成。适宜地,第一盘形件在面对第二侧的侧上具有平坦的表面。特别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盘形件的两个相互面对的侧是平坦的,从而其基本上整个面地相互贴靠。因此在两个盘形件相互间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时排除了被勾住或倾斜。此外,可供电弧的传播使用的空间区域是有限的,并且因此借助在两个盘形件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因此,电弧的电阻进一步提高,并且电弧与两个盘形件直接机械接触,并且因此比较高效地得到冷却。特别优选地,盘体由抗电弧的和/或抗烧损的材料制成。

第二盘形件例如受到弹簧加载,其中,借助弹簧优选驱动盘形件使其围绕旋转轴线来旋转运动。在弹簧的松弛的状态下,要么所有接触部串联,要么串联消失。特别优选地,串联消失,从而仅能够借助施加与弹簧力相反的反作用力来实现电流流动,因此,基本上禁止了无意的电流流动。特别优选地,开关系统,例如第二盘形件包括止挡部,尤其是尽管存在弹簧加载,但还是借助止挡部来限制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因此,第二盘形件借助弹簧被挤向止挡部,从而在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运动时总是存在比较大的力,这导致第二盘形件的提高的旋转速度并且因此减小了为了改变角位置需要的时间。第二盘形件例如具有栓,该栓与旋转轴线间隔开并且在栓上铰接有弹簧,尤其是在栓上接驳有弹簧。弹簧适宜地是扭转弹簧或者扭力弹簧,其围绕旋转轴线盘绕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贴靠在栓上的腿。以该方式减小制造成本。

特别优选地,开关系统包括用于第二盘形件的啮合部,借助啮合部因此可以锁定第二盘形件。第二盘形件尤其是例如在周向侧具有留空部,啮合部的保持元件为了锁止第二盘形件至少部分定位在留空部内。啮合部例如具有由双金属材料构成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双金属条或双金属卡扣盘,从而由于热改变松开啮合部。第二盘形件例如在该角位置中被锁定,其中,接触部电串联。因此,电流流动的中断仅能够在锁定消失时实现。在此特别优选地,第二盘形件受到弹簧加载,从而在锁定消失时,第二盘形件至少从该角位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特定的角度,因此,电流流动得到中断。

开关系统适宜地具有壳体,在壳体内定位有第一和第二盘形件,这保护它们以防损坏。构件与接触条或开关系统的接触部之间的无意的电接触也借助壳体得到禁止,这提高了运行安全。与第一固定接触部电连接的联接端例如穿过缝隙从壳体伸出,并且/或者如果存在与第四固定接触部电接触的联接端,该联接端同样穿过缝隙从壳体伸出。因此,开关系统的仅两个引导电流的构件从壳体引导出,这进一步提高了运行安全。两个联接端尤其是为了各自的使用目的优化,例如为了接入在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中而优化。

壳体优选具有壳体罩,其尤其是罐形地设计。壳体此外包括尤其是平坦的壳体盖。以该方式,制造和安装得到简化。壳体罩和壳体盖例如由电绝缘体,尤其是借助塑料注塑法由塑料制成。壳体盖和壳体罩尤其是相互熔焊,从而可以排除杂质颗粒渗入开关系统中。

第一盘形件例如基本上与第二盘形件结构相同地设计,并且因此可以不依赖于壳体地制造。第一条和第二条尤其是仅由于接触条的数量和/或定位有所区别,从而比较大数量的相同部件可以用于建立开关系统。在为此的替选方案中,第一盘形件借助壳体罩,尤其是壳体罩的底部,即至少一个壳体壁形成。壳体罩因此具有固定接触部和接触条,其例如为了制造置入模具中,并且至少局部借助用于建立壳体罩的塑料注塑包封。

壳体罩例如具有轴栓,其尤其是成形在壳体罩的底部上。壳体罩尤其是一体式的。第二盘形件放置到轴栓上,第二盘形件适宜地在中间具有留空部,轴栓尤其是具有间隙配合地布置在留空部内。因此,轴栓在径向上被第二盘形件包围。轴栓用于支承第二盘形件,从而第二盘形件可以围绕尤其是固定的轴栓旋转,用以改变角位置。轴栓尤其是与第二盘形件同中心的,并且尤其是与旋转轴线平行和/或同中心。轴栓尤其是在自由端部侧与壳体壁的底部连接。

如果第一盘形件设计为相对壳体独立的构件,那么第一盘形件优选同样具有中心留空部并且放置到轴栓上。轴栓例如具有弹簧形的突出部(弹簧),其嵌入第一盘形件的相对应的槽中,用以阻止围绕轴栓的旋转运动。为此替选地,第一盘形件在定位在轴栓上后与壳体的另外的组成部分连接,用以阻止旋转运动。例如在壳体底部上接驳有,尤其是成形有栓,其嵌入第一盘形件的相应的容纳部中。例如,在第二盘形件的背离第一盘形件的侧上布置有弹簧元件,尤其是螺旋弹簧,其适宜地同样放置到轴栓上。弹簧元件在安装状态下尤其是支撑在第二盘形件和壳体盖上。借助弹簧元件建立第二盘形件的轴向的预紧,因此,第二盘形件总是与第一盘形件直接机械接触。因此在该角位置中能够实现电流流动,其中,电阻是比较小的。

开关系统尤其是包括操纵机构,借助操纵机构可以使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操纵机构例如包括柱体,如果存在壳体,柱体适当地从壳体伸出。柱体尤其是与第二盘形件,尤其是径向向外错开的栓,优选借助三角形轮廓件嵌接,借助三角形轮廓件,柱体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第二盘形件的旋转运动。

保护开关包括具有第一盘形件的开关系统,第一盘形件具有第一固定接触部和第二固定接触部以及第三固定接触部和第四固定接触部,其中,第二和第三固定接触部借助第一盘形件的第一接触条相互电接触,尤其是直接电接触。开关系统此外包括第二盘形件,其包括第一运动接触部和第二运动接触部以及第三运动接触部和第四运动接触部,其中,第一和第二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二盘形件的第二接触条,第三和第四运动接触部借助第二盘形件的第三接触条电接触,尤其是直接电接触。运动接触部相互间隔开,并且固定接触部也相互间隔开。第二盘形件以能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盘形件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其中,在一个角位置中,所有接触部电串联。

保护开关例如具有电压传感器或尤其是电流传感器,借助电流传感器检测过电流。电流传感器例如包括双金属条,其尤其是啮合部的组成部分,借助双金属条,第二盘形件保持在该角位置中。双金属条例如是接触条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过电流时,双金属条受热和进而弯曲,因此,啮合部松开。在此,第二盘形件尤其是受到弹簧加载,从而在啮合部松开时,第二盘形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至少一个特定的角度。该角度优选大于5°、10°、15°、20°、30°并且/或者小于60°、50°或45°。

因此,接触部相互间隔开,因此,在运动接触部与各自的固定接触部之间构造出电弧。在此,电弧与双金属条间隔开,从而双金属条不会由于由电弧导致的烧损而损坏,这提高了运行安全。此外能够实现比较大数量的触发过程。保护开关例如包括操纵设备,借助操纵设备,第二盘形件可以转动到如下角位置中,在该角位置中接触部串联。尤其是实现第二盘形件在该角位置中的锁定。保护开关尤其是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组成部分并且适宜地具有适当地成形的联接端,这些联接端尤其是与机动车的保险盒的联接端相对应。保护开关尤其是被设置和设定成用于切换在45v与50v之间的电压。

本发明此外涉及具有这种开关系统的车载电网,该开关系统例如是继电器或保护开关的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随后借助附图详细阐述。其中:

图1以分解图示出具有开关系统的保护开关;

图2片段地示出已组装的保护开关;

图3根据图1示出保护开关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和

图4立体地示出保护开关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盘形件。

彼此相应的部分在所有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分解图,并且图2以组装好的方式示出保护开关2,其设置用于切换机动车的车载电网内的48v的电压。保护开关2包括开关系统4,其具有带有壳体盖6和壳体罩8的壳体10。图2未示出的壳体盖6以及壳体罩8分别一体式地由塑料借助注塑法制成,并且由不导电材料制成。壳体罩8罐形地设计,并且具有壳体底部12和在周向侧包围壳体底部的壳体壁14。其中一个壳体壁14具有两个缝隙16。形式为小板的联接端18分别部分地布置在缝隙内并且伸入壳体10内部。联接端18在此是保护开关2的接触部分,并且匹配于机动车的相对应的开关盒,其尤其是具有用于联接端18的相应的容纳部。

轴栓20成形到壳体底部12上,轴栓与旋转轴线21同中心且平行。而轴栓20本身与壳体底部12抗相对旋转地连接。轴栓20的余下的自由端部在安装状态下支撑在壳体盖6上,该壳体盖与壳体罩8熔焊。在轴栓20上放置有第一盘形件22、扭力弹簧24以及第二盘形件26,其中,扭力弹簧24定位在两个盘形件22、26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二盘形件22、26和扭力弹簧24定位在壳体10内。第一盘形件22布置在扭力弹簧24与壳体底部12之间。第一盘形件22抗相对转动地保持在轴栓20上,相反地,第二盘形件26以能围绕轴栓20转动的方式受支承。在此,第二盘形件26垂直于旋转轴线21且平行于第一盘形件22地布置。

此外,形式为螺旋弹簧的弹簧元件28放置到轴栓20上,该弹簧元件支撑在第二盘形件26和盖6上。借助弹簧元件28确保了第一和第二盘形件22、26之间的机械接触。换言之,弹簧元件28用于朝平行于旋转轴线21的方向的轴向预紧,然而其中,借助弹簧元件28施加的力是比较小的。

第一盘形件22和第二盘形件26分别包括由不能导电的材料,尤其是塑料或陶瓷构成的盘体30、32。盘体30、32分别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21的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两个盘体30、32的其中每个盘体在中间具有中心留空部34,在中心留空部中,在安装状态下定位有轴栓20。由能导电的材料,例如铜构成的四个接触销36嵌入在其中每个盘体30、32中,接触销在轴向方向上,即平行于旋转轴线21地取向并且关于该旋转轴线转动对称地布置。因此,在相邻的接触销36之间形成90°的角度,其中,在旋转轴线21上存在顶点。接触销分别成对地关于旋转轴线21径向对置地布置。

第一盘形件22具有第一固定接触部38、第二固定接触部40、第三固定接触部42以及第四固定接触部44,它们定位在第一盘形件22的盘体30的面对第二盘形件26的表面上,并且分别与其中一个接触销36接驳。在此,其中一个固定接触部38、40、42、44分别配属于其中一个接触销36。固定接触部38、40、42、44与接触销36的接驳例如借助熔焊或钎焊实现。

第一盘形件22此外具有第一接触条46,该第一接触条具有分别由铜条建立的第一区段48和第二区段50。两个区段48、50借助第一接触条46的双金属元件52(双金属卡扣盘/双金属条)相互电接触。第一接触条46的第一区段48此外与配属于第二固定接触部40的接触销36电接触。换言之,第一区段48与第二固定接触部40电接触。第二区段50与配属于第三固定接触部42的接触销36电接触。因此,第二固定接触部40和第三固定接触部42借助第一接触条46相互电接触。

第一固定接触部38借助配属的接触销36与由铜条制成的第四接触条54电接触,该第四接触条又与其中一个联接端18电接触。第四固定接触部44借助配属的接触销36与由铜条制成的第五接触条56电接触,该第五接触条又与余下的联接端18电接触。除了双金属元件52以外,接触条46、54、56完全位于第一盘形件22的盘体30的背对第二盘形件26的侧上,从而排除了这些元件与第二盘形件26的元件之间的电短路。

第二盘形件26具有第一运动接触部58、第二运动接触部60、第三运动接触部62以及第四运动接触部64,其中的各一个运动接触部与第二盘形件26的其中一个接触销36电接触并且与其接驳。第二盘形件26此外具有分别借助铜条形成的第二接触条66以及第三接触条68。第二和第三接触条66、68位于第二盘形件26的盘体32的背离第一盘形件22的侧上,其中,第二接触条66借助其中两个接触销36与第一运动接触部58和第二运动接触部60电接触。第三接触条68与配属于第三运动接触部62和第四运动接触部64的接触销36电接触,从而第三运动接触部62和第四运动接触部64借助第三接触条68相互电接触。固定接触部38、40、42、44以及运动接触部58、60、62、64相同类型地构建,并且借助柱形的小板由铜制成。

第一盘形件22此外具有第一栓70,在安装状态下,在第一栓上支撑有扭力弹簧24的其中一个腿72。第二盘形件26也具有这种栓70,在该栓上支撑有扭力弹簧24的余下的腿72,从而第二盘形件26是受到弹簧加载的。此外,第二盘形件26在周向侧具有槽74,在接通状态下,即在保护开关2的能导电状态下,双金属元件52置入该槽内。因此,槽74和双金属元件52形成啮合部76,因此,尽管存在借助扭力弹簧24的弹簧加载,但第二盘形件26还是抗相对旋转地保持。双金属元件52此外用作电流传感器78。在过电流时,双金属元件52受热并且因此弯曲,因此,啮合部76被释放。

保护开关2此外包括具有柱体82的操纵机构80,该柱体通过壳体壁14的基本上与缝隙16对置的开口84在自由端部侧从壳体引导出。在柱体82的余下的自由端部上,即在位于壳体10内的自由端部上成形有三角形元件84,其支撑在与旋转轴线21间隔开的另外的栓86上。三角形元件84借助弹簧88受到弹簧加载,该弹簧支撑在壳体壁14的内壁上。

借助操纵机构80的操纵,开关系统4转移到能导电的状态中。为此,将柱体82挤压到壳体10中,并且第二盘形件26与扭力弹簧24的弹簧力相抗地与双金属元件52嵌接,从而建立啮合部76。因此,第二盘形件26被带到相对于第一盘形件22的特定的角位置中。在此,第一固定接触部38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一运动接触部58上,第二固定接触部40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二运动接触部60上,第三固定接触部42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三运动接触部62上,第四固定接触部44机械地直接贴靠在第四运动接触部64上,从而所有接触部38、40、42、44、58、60、62、64电串联,因此,两个联接端18之间的电流流动能够通过所有接触部38、40、42、44、58、60、62、64并借助接触条46、54、56、66、68实现。

如果过电流在两个联接端18之间流动,那么借助电流传感器78检测过电流,并且由于双金属元件52的变形松开啮合部76,从而第二盘形件26由于扭力弹簧24围绕旋转轴线21转动基本上45°。由于在两个联接端18之间存在的电压,在第一固定接触部38与第一运动接触部58之间,以及在第二运动接触部60与第二固定接触部40之间,并且在第三固定接触部42与第三运动接触部62之间,以及在第三运动接触部64与第四固定接触部44之间分别构造出电弧。它们相互串联,因此,用于构造和维持电弧所需的电压是比较高的。此外,由于电弧与其中一个接触部38、40、42、44、58、60、62、64的接触部位的数量比较大而存在比较大的接触电压,这进一步提高了电弧电压。此外,由于因旋转运动引起的相应的电弧的增大,提高了分别相互配属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这进一步提高了电弧电压。电弧也与第一或第二盘形件22、26的盘体30、32直接接触,这冷却了电弧并且因此提高了电阻,这会导致电弧电压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转动运动能够实现保护开关2的比较扁平的设计方案,其中此外,电流传感器78没有直接用作针对接触开口的促动器,因此,其由于在接触开口形成的烧损而没有被损坏。相反地,电流传感器78仅考虑用于松开啮合部76。

图3以分解图示出保护开关2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其中,仅改变第一盘形件22。而第二盘形件26、啮合部76和操纵机构80同样还有联接端18保持不变。第一盘形件22借助壳体底部12形成,该壳体底部仅承担不存在的盘体30的功能。在壳体底部12上直接接驳有具有两个区段48、50的第一接触条46、第四接触条54和第五接触条56。固定接触部38、40、42、44直接与各自的接触条46、54、56电接触,并且在自由端部侧与它们接驳。因此,轴向结构高度,即保护开关2沿旋转轴线21的伸展尺寸和需要的部件的数量都得到减少。

图4示出第一盘形件22的另外的设计方案,其特别优选地与第二盘形件26相同类型地构建。替代接触销36地,第一盘形件22的盘体30或第二盘形件26的盘体32具有四个留空部90,在留空部内形状锁合地定位有各自的接触部38、40、42、44、58、60、62、64,在此仅示出其中的第二和第三固定接触部40、42或第二和第三运动接触部60、62。接触部38、40、42、44、58、60、62、64与分别面对的另外的盘形件22、26的表面齐平,从而盘形件22、26在该侧具有平坦的表面。栓70也被取消。

扭力弹簧24位于第二盘形件26的另外的栓86的侧上,并且例如支撑在盖6上。第一盘形件22此外具有两个相对于中心留空部34径向向外错开的钻孔92,在钻孔内嵌入有未示出的并且在壳体底部12上成形的凸起部,从而第一盘形件22抗相对旋转地保持。钻孔92在第二盘形件26中例如不存在,或者如果使用相同部件,那么在该示例中在安装状态下没有另外的构件置入该钻孔中。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存在钻孔92。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的另外的变型方案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推导出,而不会离开本发明的主题。此外尤其地,结合各个实施例描述的单个特征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相互组合,而不会离开本发明的主题。

附图标记列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