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064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与现有的USB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USB3.1包括三种类型Type-A、Type-B及Type-C。较早前USB IF组织公布了USB3.1标准规范后,令USB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至10Gbps外,并且进一步把USB供电能力提升至最高100W,为了迎合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USB IF决定研发全新USB3.1Type C接口。

然而,现有的USB3.1连接器在防水方面的应用并不多,当插接口内渗入水分或潮气时,所述水分或潮气会沿着插接口向后渗入到后方的元器件中,从而损坏所述电连接器及元器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壳体固持的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绝缘本体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壳由抽引工艺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筒部自后向前插接于所述镂空部内,所述后端壁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后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壁及后壁垂直于插接筒部的延伸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筒部设有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顶端壁、底端壁以及两侧端壁,所述顶端壁、底端壁和/或两侧端壁前端设有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所述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暴露于所述舌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上的第一绝缘部以及镶埋于第一绝缘部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上的第二绝缘部以及镶埋于第二绝缘部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舌板包括用以将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镶埋在一起的第三绝缘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部与第二绝缘部之间夹设有屏蔽片,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舌板两侧的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用以固持第一导电端子固持部的第二绝缘块以及位于第二绝缘块下方的用以固持第二导电端子固持部的第三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水平部以及自水平部后端向下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第三绝缘块收容于所述水平部与竖直部之间,所述水平部与第二绝缘块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柱和定位凹部,所述第三绝缘块向下凸伸有电路板安装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中壳及绝缘本体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包覆于中壳插接筒部外侧的外包筒部以及外包筒部进一步自向后延伸并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外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抵持于外包筒部前端且包覆围绕于插接筒部外侧的封闭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为USB C型3.1连接器。

本发明通过将金属壳体设置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绝缘本体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1再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分离出外壳后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内壳和中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内壳和中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第三绝缘块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 100 插接口 101

舌板 102 外壳 1

外包筒部 10 外包部 12

中壳 2 插接筒部 20

后壁 24 镂空部 25

内壳 3 顶端壁 31

侧端壁 32 底端壁 33

固持筒部 30 缺口 35

后端壁 34 绝缘本体 4

第二绝缘块 42

水平部 421 竖直部 422

第三绝缘块 43 定位凸柱 431

电路板安装柱 432 屏蔽片 5

第一绝缘部 61 第二绝缘部 62

第三绝缘部 63 第一导电端子 71

接触部 701 固持部 702

焊接部 703 第二导电端子 72

封闭圈 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防水的电连接器100,设有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口101,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壳体固持的绝缘本体4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4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101外侧的中壳2以及位于中壳2内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4的内壳3,所述中壳2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101的插接筒部20以及自插接筒部20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24,所述后壁24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绝缘本体4穿过的镂空部25,所述内壳3包括用以固持所述绝缘本体4的固持筒部30以及自固持筒部30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34,所述后壁24与所述后端壁34前后密封贴合。如此设置,所述内壳3可以与绝缘本体4实现较好的密封,所述内壳3与中壳2之间密封贴合,使所述插接口101内具有很好的密封防水效果,当插接口101内进入水分或潮气时,所述插接口101后方不会受到水分的侵袭,从而有效保护所述电连接器100以及电连接器100后方元器件,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所述后壁24与所述后端壁34前后密封贴合,相较于水平延伸的两个平面上下贴合来说,所述密封贴合结构能够大大缩短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的尺寸,从而有符合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2通过抽引工艺制成,使所述插接筒部20为扁圆型管状,如此,所述中壳2具有较好的整体密闭效果,且便于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筒部30自后向前插接于所述镂空部25内,所述后端壁34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24后方。如此设置,所述内壳3自后向前套接于中壳2的镂空部25内,使得内壳3和中壳2之间的固持更加稳定,同时有利于组装和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端壁34也可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24前方,同样也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端壁34通过激光焊接于所述后壁24后方,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端壁34与后壁24之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密封贴合在一起。

所述后端壁34及后壁24垂直于插接筒部20的延伸方向。如此设置,更够最大程度的缩短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的尺寸,有利于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

所述固持筒部30设有包覆于绝缘本体4外侧的顶端壁31、底端壁33以及两侧端壁32,所述顶端壁31、底端壁33和/或两侧端壁32前端设有缺口35。如此设置,有利于将绝缘本体4顺利插接配合至固持筒部30内,且实现所述绝缘本体4与固持筒部30之间更好的固持,从而实现绝缘本体4与内壳3之间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绝缘本体4设有延伸入所述插接口101内的舌板102,所述导电端子暴露于所述舌板10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口101内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102上的第一绝缘部61以及镶埋于第一绝缘部61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7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102上的第二绝缘部62以及镶埋于第二绝缘部62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72,所述舌板102包括用以将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镶埋在一起的第三绝缘部63。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分三次镶埋成型,有利于导电端子的精确定位,且便于组装。

所述第一绝缘部61与第二绝缘部62之间夹设有屏蔽片5。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防止信号串扰。

具体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暴露于舌板102两侧的接触部701以及自接触部701向后延伸的固持部702以及自固持部702进一步延伸的焊接部703,所述绝缘本体4还包括用以固持第一导电端子71固持部702的第二绝缘块42以及位于第二绝缘块42下方的用以固持第二导电端子72固持部702的第三绝缘块43。如此设置,有利于导电端子后端以及屏蔽片5之间良好的定位,便于组装。

所述第二绝缘块42包括水平部421以及自水平部421后端向下延伸的竖直部422,所述第三绝缘块43收容于所述水平部421与竖直部422之间,所述水平部421与第二绝缘块4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柱431和定位凹部(未图示),所述第三绝缘块43向下凸伸有电路板安装柱432。如此设置,使所述第二绝缘块42及第三绝缘块43之间实现良好的固持,便于组装;所述电路板安装柱432用以插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从而实现稳固安装。

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中壳2及绝缘本体4外侧的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包覆于中壳2插接筒部20外侧的外包筒部10以及外包筒部10进一步自向后延伸并包覆于绝缘本体4外侧的外包部12。如此设置,所述外壳1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整体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外壳1与中壳2分体安装,便于降低制造难度。

所述绝缘本体4还设有抵持于外包筒部10前端且包覆围绕于插接筒部20外侧的封闭圈8。如此设置,可实现所述外壳1和中壳2在前端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水分进入外壳1和中壳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圈8可镶埋成型于所述外壳1和中壳2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后将外壳1和中壳2在前端封闭在一起。所述封闭圈8前端可设置弹性密封圈(未图示)以与机壳(未图示)紧密接触,防止机壳与电连接器100之间进入水分,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 C型连接器,具体可为USB C型3.1连接器等。在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