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028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镍氢、镍镉圆柱型(D,SC,C平帽)电池组侧面点焊作业完后,连接片会受点焊针下压点焊作用力后翘起,或附着点焊毛刺,下一工序需再次增加人工对侧面点焊电池组进行压平连接片及毛刺作业,作业重复着人为重力左右辊压压板作业动作,此岗位作业员连续作业后,疲劳强度增加大,作业效率降低。同时,压平毛刺及连接片作业员因疲劳度限制及体力差异,作业品质和效率严重被制约,造成连接片及毛刺刺破PVC膜发生短路现象,品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岗位作业不便及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现象,有必要设计一个能够改善作业劳动强度活动不受限制的优化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电池输送带上方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电池输送带之间形成输送通道,所述压板的两侧架设在所述电池输送带两侧机架的调节垫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到所述电池输送带之间的高度大于圆柱型电池的外径2~3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的上表面通过弹性施压组件对圆柱型电池施加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施压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板两侧,每一组弹性施压组件包括下端穿过所述压板后固定在所述电池输送带的侧部机架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导向柱上还套设有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调节螺母及压板上表面的压缩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输送带两侧机架上设置有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滑槽,所述调节垫板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滑槽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输送带的表面铺设有钢板。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材料用量少,加工制作成本低,安装及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效提升了搓平毛刺及翘起的连接片压平作业效率,极大解决了用人公司劳动成本及作业员的劳动强度,可用于所有使用到的镍电圆柱型(D,SC,C型平帽)侧面点焊后的压平毛刺及连接片翘起压平的改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图2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镍电圆柱型电池组生产的辅助压平支架,包括水平设置在电池输送带100上方的压板200,压板200与电池输送带100之间形成输送通道a,压板200的两侧架设在电池输送带100两侧机架的调节垫板300。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垫板300为多级阶梯板,可根据不同外径的电池改变调节垫板300的高度。调节垫板300的顶部设置有穿过压板200的定位孔201上定位销301。压板200的底部到电池输送带100之间的高度大于圆柱型电池1的外径2~3mm,有圆柱型电池1通过时,压板200只会对侧面点焊造成的毛刺和连接片翘起处进行辊压平,不会压至圆柱型电池1外壳变形和卡住在压板200下。

压板200的上表面通过弹性施压组件400对圆柱型电池1施加压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施压组件400包括四组,分别设置在压板200两侧,每一组弹性施压组件400包括下端穿过压板200的腰型孔202后固定在电池输送带100的侧部机架上的导向柱410,导向柱410的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母430,导向柱410上还套设有两端分别抵触在调节螺母430及压板200上表面的压缩弹簧440,通过弹性施压组件400可以进行压强调整。

为了方便改变压板200的位置,电池输送带100两侧机架上设置有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滑槽101,调节垫板300可移动地配置在滑槽101上。具体的,导向柱410的下端设置有与滑槽101配合的滑块或螺母420。

本实施例中的压板200由绝缘材料制成,在压平电池组侧面点焊造成的毛刺和翘起的连接片时,不会出现电池短路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输送带100的表面铺设有钢板(图中未示出),压辊过程中不会出现流水线凹陷或不受力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