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205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断路器,其灭弧结构主要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通过接触臂来引弧,但由于受到断路器结构和体积大小所限,使接触臂所能拉开弧的间隙较小,导致灭弧效果较差;

另一种是另外增加引弧片来引弧,这外加的弧片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使得灭弧结构的零件增加,从而导致断路器的结构不太紧凑,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合理、能大大提高灭弧效果的断路器,其基本上在保持原有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灭弧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上端的支架和下端的两个端子,以及装在外壳中的脱扣组件、接触臂和灭弧栅片组,在位于该灭弧栅片组下部的外壳中设有与临近的那个端子连接的静触点;在所述接触臂上设有能与该静触点接触的动触点;所述接触臂在脱扣组件的带动下摆动离开时其上的动触点与该静触点脱离接触,在所述脱扣组件的臂带动件上设有能带动它摆动进出该灭弧栅片组的引弧缺口的引弧装置,其远离该动触点。

在对上述断路器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引弧装置是引弧钩,其往上折弯;所述灭弧栅片组的引弧缺口里端呈尖形。

在对上述断路器的改进方案中,该引弧钩的外端外形与该引弧缺口的尖形里端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脱扣组件的臂带动件上设有能带动它摆动进出该灭弧栅片组的引弧缺口的引弧装置,其远离该动触点,这样可使弧的间隙更大,拉动触点断开时产生的弧离动触点的距离更远,使弧更易熄灭,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能耐受更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更好地保护后面的电器、线路;另外,在臂带动件上增加的引弧装置不会大大增加断路器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在基本上保持原有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灭弧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未装上面盖);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未装外壳、面盖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1,装在外壳1上端的支架2和下端的两个端子3,以及装在外壳1中的脱扣组件4、接触臂5和灭弧栅片组6,在位于该灭弧栅片组6下部的外壳1中设有与临近的那个端子3连接的静触点7;在所述接触臂5上设有能与该静触点7接触的动触点8;所述接触臂5在脱扣组件4的带动下摆动离开时其上的动触点8与该静触点7脱离接触,这时就会产生电弧,这跟当前断路器的常见结构基本一致,在此不详述,所不同的是:在所述脱扣组件4的臂带动件41上设有能带动它摆动进出该灭弧栅片组6的引弧缺口61的引弧装置9,其远离该动触点,这样可使弧的间隙更大,拉动触点断开时产生的弧离动触点的距离更远,使弧更易熄灭,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能耐受更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更好地保护后面的电器、线路;另外,在臂带动件上增加的引弧装置不会大大增加断路器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在基本上保持原有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灭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引弧装置9是引弧钩,其往上折弯,这种情况下引弧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进而更加不会增加断路器的成本;所述灭弧栅片组6的引弧缺口61里端呈尖形,这样所述引弧钩在摆动进出该灭弧栅片组时,就不会与尖形端触碰。引弧缺口61的尖形里端,既有助于将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往尖端方向引,以使电弧远离动触点。优选地,该引弧钩的外端外形与该引弧缺口61的尖形里端对应,也就是说引弧钩的外端也变尖,来更进一步地将电弧往外引。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支架,端子,脱扣组件,接触臂,灭弧栅片组,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臂在脱扣组件的带动下摆动离开时其上的动触点与该静触点脱离接触,在脱扣组件的臂带动件上设有能带动它摆动进出该灭弧栅片组的引弧缺口的引弧装置,其远离该动触点,这样可使弧的间隙更大,拉动触点断开时产生的弧离动触点的距离更远,使弧更易熄灭,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能耐受更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更好地保护后面的电器、线路;另外,在臂带动件上增加的引弧装置不会大大增加断路器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在基本上保持原有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灭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龙桂恒;迈克·法沙诺;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灵开关制造(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1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