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420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变压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变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海淘、旅游购物等购买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器进入国内,但国外购进的电器的电压绝大多数都是不符合我国电压标准的,或者在国外旅游或出差时,随身携带的国内电器的电压与国外的电压可能存在差异,如果直接将外国电器接通我国的电源或者将国内电器接通国外的电源可能会导致电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坏。

为此,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230786u公开了一种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变压器,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并带有输入端引线与输出端引线的环形变压器、与输入端引线电连接的插头、与输出端引线电连接的插座、控制开关。

然而,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依然不能解决国内外电器由于电压标准不同而不能通用的问题,原因在于,该现有技术的环形变压器只能单一的实现高电压-低电压的转换或者低电压-高电压的转换,而对比国内外环境,绝大多数国外的电压标准与国内的电压标准不同,或高或低,在人为的选择使用电源变压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电器通用于国内外电压标准的电源变压器。

一种电源变压器,包括

壳体;

检测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具有能自动识别输入电压并发出电压转换指令的转换单元,以及根据输出电压判断输入电压过压进行高频闪烁报警或欠压进行低频闪烁报警的判断报警单元;

变压器本体,设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并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或信号连接,用于执行所述转换单元发出的所述转换指令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额定输出电压。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本体一侧的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变压器本体与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腔室底部;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变压器本体和所述检测模块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孔。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腔室的用于电器插头插接的插接装置,所述上壳体的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为成型有装配口的装配面,所述插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装配口处。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变压器本体与所述插接装置之间用于衔接定位所述变压器本体与所述插接装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缘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腔室内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将所述变压器本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腔室上部的散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圆形,所述上壳体为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适配的圆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壁的若干倒钩,和成型于所述固定板相对两边、且设置有适于所述倒钩卡入的凹槽的凸条。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底座上、沿所述变压器本体下端的外围设置用于防止所述变压器本体晃动的第一凸起,和成型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变压器本体上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进一步固定所述变压器本体的第二凸起。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其能根据输出电压的高低显示红灯或者蓝灯,根据输入电压的欠压或者过压进行低频或者高频的闪烁警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装配面与所述插接装置的连接处、且相对设置的若干凸起,和成型于所述插接装置相对所述凸起的位置,设置有适于所述凸起卡入的槽孔。

优选的,所述电源变压器还包括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装配面外侧的壳盖,所述壳盖成型有与所述装配口对齐设置、用于插头插入连接到所述插接装置将所述电源变压器转换后的电压输出所述电器的五孔插孔。

优选的,所述装配面成型有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壳盖朝向所述装配面的一侧成型有在所述壳盖和上壳体连接时与所述装配面贴合的凸环,所述凸环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散热孔配合将所述电源变压器内的热量传递到外部、与所述装配面连接形成孔洞的第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装配面与所述壳盖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儿童通过所述五孔插孔接触到所述插接装置的保护门。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接入电源电压的插座线。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包括壳体;检测模块,设于壳体的腔室内,具有能自动识别输入电压并发出电压转换指令的转换单元,以及根据输出电压判断输入电压过压进行高频闪烁报警或欠压进行低频闪烁报警的判断报警单元;变压器本体,设于壳体的腔室内并与检测模块电性或信号连接,用于执行转换单元发出的转换指令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额定输出电压;上述电源变压器通过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检测模块对输入电压进行自动的识别和判断,当识别到输入电压为高电压时发出转换指令使变压器本体进行高电压-低电压的转换,当识别到输入电压为低电压时发出转换指令使变压器本体进行低电压-高电压的转换,即将电源变压器对输入电压能进行高电压或者低电压相互之间的自动智能识别和转换,这样就能实现电器通用于国内外电压标准,无需使用两个不同转换功能的电源变压器;并且,检测模块能根据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判断输入电压是否过压或者欠压,若过压则发出高频闪烁报警,若欠压则发出低频闪烁报警,这样用户就能从电源变压器外部直观的获取电源变压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并能及时的发现上述电源变压器的输入电压是否为电源变压器标准的额定输入电压,或者变压器本体故障。

2.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上壳体,上壳体与底座连接形成腔室,变压器本体与检测模块设置在腔室底部;上壳体底部设有与变压器本体和检测模块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孔;将壳体设置成可拆卸的底座和上壳体,便于对腔室内零部件进行安装,且安装完成后将底座和上壳体连接即可,快速便捷;上述第一散热孔是为了对变压器本体和检测模块进行散热,防止电源变压器内过热。

3.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还包括设于腔室的用于电器插头插接的插接装置,上壳体的远离底座的端面为成型有装配口的装配面,插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于装配口处;上述插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在装配口处,能使操作人员将方便的从上壳体与底座连接的开口处将插接装置连接到装配面的装配口处。

4.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还包括设于变压器本体与插接装置之间用于衔接定位变压器本体与插接装置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外缘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于腔室内壁;上述固定板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于腔室内壁,这种结构便于操作人员从上壳体与底座连接的开口处将固定板装入上壳体的内壁,且能牢固的连接在内壁上。

5.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底座连接,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底座上、沿变压器本体下端的外围设置用于防止变压器本体晃动的第一凸起,和成型于固定板朝向变压器本体上端的一侧、与第一凸起配合进一步固定变压器本体的第二凸起;上述变压器本体通过位于变压器本体下端的第一凸起和位于变压器本体上端的第二凸起被牢牢的固定在腔室内,即使电源变压器收到撞击也不会发生晃动。

6.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电源变压器还包括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装配面外侧的壳盖,壳盖成型有与装配口对齐设置、用于插头插入连接到插接装置将电源变压器转换后的电压输出电器的五孔插孔;上述壳盖设置于装配面的外侧,能有效的保护和遮盖连接于装配口处的插接装置,防止触电或者漏电。

7.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装配面成型有若干第二散热孔,壳盖朝向装配面的一侧成型有在壳盖和上壳体连接时与装配面贴合的凸环,凸环上成型有与第二散热孔配合将电源变压器内的热量传递到外部、与装配面连接形成孔洞的第三散热孔;上述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与散热通道相配合,将变压器本体和检测模块产生的热量依次经散热通道、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从腔室内由电源变压器的上部导出外部。

8.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装配面与壳盖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儿童通过五孔插孔接触到插接装置的保护门;这种结构能防止儿童触电,及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插接装置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源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主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凸起,12-第一散热孔,13-第一螺丝孔,14-支撑柱,2-上壳体,21-装配面,22-倒钩,23-指示灯,24-插座线,25-第一螺丝槽,211-装配口,212-第二散热孔,213-第二螺丝孔,3-壳盖,31-五孔插孔,32-凸环,33-第三散热孔,4-变压器本体,5-插接装置,51-槽孔,52-铜件组件,53-第三螺丝孔,6-固定板,61-第二凸起,62-凸条,7-检测模块,8-保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变压器,包括壳体;检测模块7,设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具有能自动识别输入电压并发出电压转换指令的转换单元,以及根据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入电压过压进行高频闪烁报警或欠压进行低频闪烁报警的判断报警单元;变压器本体4,设于所述壳体的腔室内并与所述检测模块7电性或信号连接,用于执行所述转换单元发出的所述转换指令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额定输出电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电压为所述电源变压器接入电源电压后输入所述电源变压器的电压,一般情况下,所述输入电压即为能使所述电源变压器正常工作的额定输入电压,即预设的输入电压,而所述额定输出电压为预设的输出电压;另外,本实施例是根据所述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来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存在欠压或者过压,这种情况能将由于所述变压器本体4故障导致的所述输出电压的变化包含在内,使用户能及时的发现由于变压器本体4导致的所述输出电压异常并处理。

上述电源变压器通过与所述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所述检测模块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自动的识别和判断,当识别到所述输入电压为高电压时发出所述转换指令使所述变压器本体进行高电压-低电压的转换,当识别到所述输入电压为低电压时发出所述转换指令使所述变压器本体进行低电压-高电压的转换,即将所述电源变压器对所述输入电压能进行高电压或者低电压相互之间的自动智能识别和转换,这样就能实现电器通用于国内外电压标准,无需使用两个不同转换功能的电源变压器;并且,所述检测模块能根据所述电源变压器的所述输出电压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是否过压或者欠压,若过压则发出高频闪烁报警,若欠压则发出低频闪烁报警,这样用户就能从所述电源变压器外部直观的获取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并能及时的发现上述电源变压器的所述输入电压是否为所述电源变压器标准的额定输入电压,或者是所述变压器本体4故障。

进一步,所述检测模块7为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本体4一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上设置有能通过转换信号自动转换电路的继电器;所述电路板利用螺丝穿过成型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螺丝孔,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柱14的螺丝槽固定在所述变压器本体4的一侧。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1和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底座1连接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变压器本体4与所述检测模块7设置在所述腔室底部;所述底座1设有与所述变压器本体4和所述检测模块7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孔12;将所述壳体设置成可拆卸的所述底座1和上壳体2,便于对所述腔室内零部件进行安装,且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底座1和上壳体2连接即可,快速便捷;上述第一散热孔12是为了对所述变压器本体4和检测模块7进行散热,防止所述电源变压器内过热。

另外,所述第一散热孔12包括沿所述底座1和上壳体2连接处设置圆型散热孔和分布在所述底座1底部的直线型散热孔;所述底座1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防滑的防滑垫。

进一步,所述底座1和上壳体2是通过成型于绕所述底座1与所述上壳体2连接处的若干第一螺丝孔13,成型于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第一螺丝孔13对应的第一螺丝槽25,及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13和第一螺丝槽25的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腔室的用于电器插头插接的插接装置5,所述上壳体2的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面为成型有装配口211的装配面21,所述插接装置5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装配口211处;上述插接装置5通过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连接在所述装配口211处,能使操作人员将方便的从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开口处将所述插接装置5连接到所述装配面21的所述装配口211处;所述插接装置5内设置有铜件组件52。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设于所述变压器本体4与所述插接装置5之间用于衔接定位所述变压器本体4与所述插接装置5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外缘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腔室内壁;上述固定板6通过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腔室内壁,这种结构便于操作人员从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开口处将所述固定板6装入所述上壳体2内壁,且能牢固的连接在所述上壳体2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6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多边形结构与所述上壳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将所述变压器本体4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腔室上部的散热通道;上述由所述固定板6和腔室内壁形成的散热通道能用于将所述变压器本体4和检测模块7产生的热量传到到所述腔室的上部,并且能容纳所述变压器本体4的导线穿过与所述插接装置5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1为圆形,所述上壳体2为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1适配的圆锥形结构;这种结构外形美观,结构紧凑,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其他形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内壁的若干倒钩22,和成型于所述固定板6相对两边、且设置有适于所述倒钩22卡入的凹槽的凸条62;上述第二卡接结构通过所述上壳体2内壁的所述倒钩22和固定板6上的所述凹槽的配合将所述固定板6牢牢的卡接到所述上壳体2的内壁,不会掉落,并且操作便利,安装时,只需将所述固定板6的所述凹槽对准所述倒钩22卡入即可。

进一步,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变压器本体4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底座1上、沿所述变压器本体4下端的外围设置用于防止所述变压器本体4晃动的第一凸起11,和成型于所述固定板6朝向所述变压器本体4上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起11配合进一步固定所述变压器本体4的第二凸起61;上述变压器本体4通过位于所述变压器本体4下端的所述第一凸起11和位于所述变压器本体4上端的所述第二凸起61被牢牢的固定在所述腔室内,即使所述电源变压器收到撞击也不会发生晃动;另外,所述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61均是由若干凸起组合而成,没有固定的形状结构,只要能实现对所述变压器本体4的定位即可。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上壳体2上设置有指示灯23,所述指示灯23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其能在所述电源变压器输出电压高电压时显示红灯,低电压时显示蓝灯,在所述输入电压欠压时进行低频闪烁,过压时进行高频闪烁;上述指示灯23能直观的反映出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工作状态,所述指示灯23在所述电源变压器进行低电压-高电压转换时显示红灯,进行高电压-低电压转换时显示蓝灯,当所述输入电压过压,所述指示灯23进行高频闪烁,当所述输入电压欠压,所述指示灯23进行低频闪烁,用户能从所述指示灯23的状态直观了解到所述电源变压器的工作状态信息,能在所述输入电压欠压或者过压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所述电源变压器烧坏或者与所述电源变压器电连接的电器损坏。另外,判断所述输入电压欠压或者过压的范围为±10%。

例如:现要在国外使用国内的电器设备,将所述电源变压器接入国外的电源电压,假设所述指示灯23显示红灯,当所述额定输入电压欠压超过-10%,则所述指示灯23在红灯状态下进行低频闪烁,当所述额定输入电压过压超过+10%,则所述指示灯23在红灯状态下进行高频闪烁。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装配面21与所述插接装置5的连接处、且相对设置的若干凸起,和成型于所述插接装置5相对所述凸起的位置设置有适于所述凸起卡入的槽孔51;这种结构能实现所述接插装置与所述装配面21的快速卡接,方便操作人员安装。

进一步,所述电源变压器还包括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装配面21外侧的壳盖3,所述壳盖3成型有与所述装配口211对齐设置、用于插头插入连接到所述插接装置5将所述电源变压器转换后的电压输出所述电器的五孔插孔31;上述壳盖3设置于所述装配面21的外侧,能有效的保护和遮盖连接于所述装配口211处的所述插接装置5,防止触电或者漏电。

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分别对齐成型于所述插接装置5与所述装配面21连接处的所述插接装置5的第三螺丝孔53和所述装配面21的第四螺丝孔213,成型于所述壳盖3与所述第四螺丝孔213对应的第二螺丝槽,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53、第四螺丝孔213和第二螺丝槽的螺丝。

进一步,所述装配面21成型有若干第二散热孔212,所述壳盖3朝向所述装配面21的一侧成型有在所述壳盖3和上壳体2连接时与所述装配面21贴合的凸环32,所述凸环32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散热孔212配合将所述电源变压器内的热量传递到外部、与所述装配面21连接形第三散热孔33;上述第二散热孔212和第三散热孔33与散热通道相配合,将所述变压器本体4和检测模块7产生的热量依次经所述散热通道、第二散热孔212和第三散热孔33从所述腔室内由所述电源变压器的上部导出外部。

进一步,在所述装配面21处还设置有若干可安装装饰灯的灯孔,接通电路的装饰灯的灯光能从所述第三散热孔33投射出来,特别是在夜晚,增加了所述电源变压器的观赏性。

进一步,所述装配面21与所述壳盖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儿童通过所述五孔插孔31接触到所述插接装置5的保护门8;这种结构能防止儿童触电,及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所述插接装置5内。

进一步,所述底座1和所述上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接入电源电压的插座线2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