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6361发布日期:2018-10-16 20:0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案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65620号(申请日:2017年3月29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案中通过参照此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tsv(through-siliconvia,硅通孔)的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中,有在半导体衬底上制作器件(半导体电路等)之后使si薄膜化而形成tsv的方法(vialast(后穿孔)构造)。器件逐步微细化,对此,因为是从器件的外侧利用tsv进行连接,所以与技术节点无关,微细化的必要性低。而且,在形成制造难度变高的微细器件之后形成tsv,所以,不容易影响器件良率。

然而,须要利用可再剥离的粘合剂将半导体衬底粘贴于支撑衬底,且一面使si变薄一面形成tsv。作成tsv时,需要以低温进行作成。



技术实现要素: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能抑制缺陷产生的tsv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半导体衬底,设有从第1面贯通到与所述第1面为相反侧的第2面的贯通孔;金属部,形成于所述贯通孔内部;及绝缘膜,设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与金属部之间,且具有1μm以下的厚度。而且,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形成贯通半导体衬底且开口的贯通孔;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1面上及所述贯通孔的内部,以150℃以下成膜为具有1μm以下的厚度的绝缘膜;及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形成金属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的概略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截面图。

图9(a)及(b)是表示以各温度进行热处理时的氧化硅膜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0(a)及(b)是表示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的膜厚增加后的膜厚、与因膨润所致的膜厚的增加量及膨润率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氧化硅膜成膜后的热处理时间与si-oh/si-o比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图式,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而且,以下的说明中,将元件形成对象的半导体衬底的元件形成面作为第1面,将与该第1面为相反侧的面作为第2面。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的概略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半导体装置1包括半导体衬底10、绝缘层11、sti12、绝缘层13、第1贯通电极14、绝缘层17、第2贯通电极18及接合材(凸块)19。

半导体衬底10例如为硅衬底。该半导体衬底10可变薄为50μm(微米)以下,例如为30±5μm左右。

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1面,具有形成半导体元件的主动区、与使主动区之间电性分离的sti(shallowtrenchisolation,浅沟道隔离)12。在主动区形成有存储单元阵列、晶体管、电阻元件、电容器元件等半导体元件(未图示)。sti12可使用例如氧化硅膜等绝缘膜。在sti12上,设有将半导体元件电连接于第2贯通电极19的第1贯通电极14或配线构造35。配线构造35设在sti12上,且与设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1面上的半导体元件(例如,晶体管)电连接。半导体元件及配线构造35被绝缘层11、13覆盖。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2面,设有电连接于第2贯通电极18的接合材19等。

绝缘层13覆盖配线构造35以保护配线构造35。该绝缘层13也可包含覆盖器件层12的钝化膜、及覆盖在钝化膜上的有机层。钝化膜可为氮化硅膜(sin)、氧化硅膜(sio2)或氮氧化硅膜(sion)的单层膜、或者其中的2种以上的积层膜。有机层也可使用感光性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

第1贯通电极14与配线构造35接触。第1贯通电极14也可包含至少覆盖贯通孔内表面的障壁金属层141、障壁金属层141上的籽晶金属层142、及籽晶金属层142上的贯通电极143。也可省略障壁金属层141。可在贯通电极143上设置材料膜144,该材料膜144在半导体装置1沿纵向集成化时发挥功能。

障壁金属层141可采用钛(ti)、钽(ta)、钌(ru)等。籽晶金属层142可使用铜(cu)或镍与铜的积层膜(ni、cu)等。贯通电极143可使用镍(ni)等。材料膜144可采用金(au)、锡(sn)、铜(cu)、锡—铜(sncu)、锡—金(snau)、锡—银(snag)等。其中,第1贯通电极14的层构造及材料可根据目的而适当变更。例如,可根据贯通电极143所使用的导电性材料或形成方法来适当变更障壁金属层141、籽晶金属层142或材料膜144的层构造或材料。

通过使第2贯通电极18与配线构造35接触,将配线构造35电引出到半导体衬底10的第2面上。

第2贯通电极18可包含至少覆盖贯通孔内表面的障壁金属层(第1金属层)181、障壁金属层181上的籽晶金属层(第2金属层)182、及籽晶金属层182上的贯通电极(第3金属层)183。各自使用的金属材料可与第1贯通电极14的障壁金属层141、籽晶金属层142及贯通电极143相同。在贯通电极183的内部可形成空隙。而且,在贯通电极183上可设置接合材19,该接合材19是在将多个半导体装置1沿纵向(半导体衬底10的厚度方向)集成时用于将半导体装置1之间接合。该接合材19可采用锡(sn)、铜(cu)、锡—铜(sncu)、锡—金(snau)、锡—银(snag)等。

从形成在半导体衬底10的贯通孔内的内侧面起,直至半导体衬底10的第2面上,设有用于防止第2贯通电极18与半导体衬底10短路的绝缘层17。绝缘层17包含例如氧化硅膜。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7的厚度为1μm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7是氧化硅膜的单层膜,但未必一定为单层膜。例如,也可为绝缘层17、氧化硅膜与氮化硅膜的积层膜。

接着,以下将参照图式对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2~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截面图。另外,图2~图8中,使用与图1相同的截面进行说明。其中,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使截面的上下关系与图1及图3~图8中的上下关系相反。

首先,如图2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1面上形成sti12,确定主动区。半导体衬底10例如为硅衬底。sti12例如为氧化硅膜。接着,在主动区形成半导体元件(未图示)。半导体元件例如可为存储单元阵列、晶体管、电阻元件、电容器元件等。当形成半导体元件时,在sti12上形成例如配线构造35。半导体元件及配线构造35被绝缘层11、13覆盖。另外,绝缘层13可包含覆盖配线构造35的钝化膜、及覆盖在钝化膜上的有机层。有机层可使用感光性聚酰亚胺等,在该有机层上转印有用于形成第1贯通电极14的开口图案。开口图案的开口径例如可为10μm左右。

接着,例如,通过将有机层作为遮罩对绝缘层13的钝化膜及绝缘层12进行蚀刻,而使配线构造35露出。钝化膜及绝缘层12的蚀刻可使用反应性离子蚀刻(rie)等。接着,在包含贯通孔内部的整个绝缘层13上,依序积层采用钛(ti)的障壁金属层及采用铜(cu)的籽晶金属层。成膜为障壁金属层及籽晶金属层时,可分别使用溅镀法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等。籽晶金属层的膜厚例如可为500nm左右。

接着,使用例如pep(photoengravingprocess,光刻工艺)技术,在籽晶金属层上形成用于形成贯通电极143的遮罩。在该遮罩的、与形成于绝缘层13的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接着,在从遮罩的开口露出的籽晶金属层上,形成采用镍(ni)的贯通电极143。形成贯通电极143时可使用保形(conformal)镀覆等。

接着,除去遮罩之后,除去露出的籽晶金属层及障壁金属层。由此,贯通电极143下的籽晶金属层142及障壁金属层141形成图案。另外,当使籽晶金属层142及障壁金属层141形成图案时,可使用湿式蚀刻。

接着,在所形成的贯通电极143的上表面上,形成采用金(au)的材料膜144。形成材料膜144时可采用剥离等形成方法。结果,如图2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的元件形成面(第1面)侧,形成有第1贯通电极14,该第1贯通电极14将配线构造35引出到绝缘层13上。

接着,如图3所示,在形成有第1贯通电极14的绝缘层13上涂布粘合剂,将支撑衬底16粘贴于该粘合剂,由此,如图3所示,将支撑衬底16粘合于半导体装置1的元件形成面侧。接着,在已将支撑衬底16固定于载台的状态下,从元件形成面(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对半导体衬底10进行研磨,由此,将半导体衬底10变薄为例如30±5μm左右。

接着,如图4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上涂布感光性光阻180m,在该光阻180m转印用于形成第2贯通电极18的开口图案。另外,开口图案的开口径例如可为10μm左右。接着,将转印有开口图案的光阻180m作为遮罩,从第2面侧对半导体衬底10进行雕刻,由此,形成到达配线构造35的贯通孔(tsv)180h。雕刻半导体衬底10时,可使用获得高纵横比的各向异性干式蚀刻等。

接着,如图5所示,在包含贯通孔(tsv)180h的内部的、半导体衬底10的整个第2面上,成膜为绝缘层17。当成膜为绝缘层17时,例如可使用cvd法等。绝缘层17例如可在150℃以下的条件下成膜。其原因在于:当在高于150℃的温度条件下成膜为绝缘层17时,粘合剂15会劣化,由此,支撑衬底16可能会从第1贯通电极14及绝缘层13剥离。

此处,发明者分别对于在150℃及400℃下形成绝缘层17时膜中的相对于si-o的键合量而言的si-oh的键合量进行调查。

图9(a)表示在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的绝缘层的测定结果。图9(b)表示根据图9(a)所得的解析结果。图9(b)的解析结果是根据图9(a)中的绝缘层中的氧化硅膜所含的si-oh键及si-o键的峰值强度比而得。如图9(a)所示,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a)的si-oh键的峰值强度大于以400℃成膜的氧化硅膜(a)的si-oh键的峰值强度。如图9(b)所示,以400℃成膜的氧化硅膜(b)中的si-oh/si-o的键合量比为2.3%,相对于此,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a)中的si-oh/si-o的键合量比为11.1%。因此,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a)中所含的si-oh键多于以400℃成膜的氧化硅膜(b)中所含的si-oh键。与以400℃下成膜的氧化硅膜(a)相比,以150℃下成膜的氧化硅膜(b)中容易含有更多的水。其原因在于:例如,si-oh容易与h原子形成氢键。这种情况下,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b)因含有水,所以容易膨润。

而且,发明者对氧化硅膜的膜厚与膜的膨润量的关系进行调查后发现,若膨润量超过150nm,则会因内部应力令膜产生裂痕。此处,所谓膨润量是指因膨润所致的膜厚的增加量。

发明者对于氧化硅膜与膜的膨润量的关系进一步进行调查。图10(a)表示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b)的膜厚与因膨润所致的膜厚的增加量的关系。图10(b)表示以150℃成膜的氧化硅膜(b)的膜厚与膨润率的关系。图中,膜厚的增加量及膨润率包含一定的误差。根据图所示的结果,发明者判定,氧化硅膜的膜厚会随着膜厚的增加,以大致一定的比例因膨润而增加。而且,发明者得到如下结果,即,根据图10(a)的关系算出的膜的膨润率为115%左右。此处,膨澗率是指膨润后的厚膜与膨润前的膜厚的比。也就是说,可预估膨润所致的膜的增加量为15%左右。

根据所述预估的膜的增加量,当成膜时的氧化硅膜的膜厚为1μm时,可预估膜的膨润量为150nm。当氧化硅膜的膜厚大于1μm时,根据所述实验结果可预想膜会产生裂痕。也就是说,根据预估的膜的膨润量与所述实验结果,需要成膜为1μm以下膜厚的膜以抑制裂痕。

接着,通过对sti12进行回蚀,除去形成于贯通孔(tsv)180h的底部的sti12。该回蚀进行到sti12被除去而使配线构造35露出为止。结果,如图6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2面上形成有绝缘层17,贯通孔(tsv)180h的内侧面被绝缘层17覆盖,并且在贯通孔(tsv)180h的底部露出配线构造35。

接着,如图7所示,在包含贯通孔内部的整个绝缘层17上,依序积层采用钛(ti)的障壁金属层181a及采用铜(cu)的籽晶金属层182a。障壁金属层181a及籽晶金属层182a有时被简称为金属层。籽晶金属层182a的膜厚可比籽晶金属层142a厚。

接着,使用例如pep技术,在籽晶金属层182a上形成用于形成贯通电极183的遮罩183m。在该遮罩183m的、与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0的贯通孔(tsv)180h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接着,如图8所示,在从遮罩183m的开口露出的籽晶金属层182a上形成镍(ni)的贯通电极183。当形成贯通电极183时,可使用保形镀覆等。

接着,除去遮罩183m之后,除去露出的籽晶金属层182a及障壁金属层181a。当除去籽晶金属层182a及障壁金属层181a时,可使用湿式蚀刻。

接着,在从绝缘层17突出的贯通电极183的上表面上,附着接合材19。当形成接合材19时,可使用电解镀覆法或无电解镀覆法等。经过以上步骤,在半导体衬底10的第2面侧形成将配线构造35引出到绝缘层17上的第2贯通电极18,从而制造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构造的半导体装置1。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形成1μm以下的绝缘层17,因此,即便以150℃形成绝缘层17,也能减小膜厚的增加量(膜内的应力)。由此,能抑制绝缘层17产生裂痕。通过抑制绝缘层17内产生裂痕,能抑制半导体装置产生动作不良。

(变形例)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半导体装置中,对于已成膜的绝缘层17,利用热处理进行脱气处理。由此,能将si-oh/si-o的键合比抑制在15%以下。也就是说,通过进行热处理,能除去绝缘层17中的水分。

热处理是在成膜为绝缘层17后且在形成贯通电极183之前进行。其原因在于:若在形成贯通电极183后进行热处理,则tsv电极183会使氧化硅膜171的表面密闭,因此,含有水分的绝缘层17的内压增加。若绝缘层17的内压增加,则内部应力会增加从而可能会使绝缘层17产生缺陷。

图11是表示对绝缘层17进行热处理时的si-oh/si-o的键合比与热处理时间的关系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热处理在100℃以上就有效果,但理想的是150℃以上。如图12所示,当以150℃进行少于180秒的热处理时,si-oh/si-o的键合比单调减少。另一方面,当以150℃进行180秒以上的热处理时,结果为,si-oh/si-o的键合比的变动饱和。

另外,以上的说明中,作为绝缘层17,例示氧化硅膜的单层膜,但并不限于此。这种情况下,绝缘层例如可为氧化硅膜与氮化硅膜的积层膜。

上文已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多种形态实施,可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都属于发明范围或宗旨内,且属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价的范围内。

[符号的说明]

1半导体装置

10半导体衬底

11绝缘层

12sti

13绝缘层

14第2贯通电极

15粘合剂

16支撑衬底

17绝缘层

18第1贯通电极

19接合材

181障壁金属层

182籽晶金属层

183贯通电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