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863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竹子精确切割的竹节定位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竹子在我国的栽培非常普遍,除用于观赏和制作工艺品外,因其特有的清香气味,还被人们用来制作风味食品,中医上也有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润肺等作用。众所周知,鲜竹中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索、微量元素及各类酵素等。

本技术:
的发明人研发了一种提取竹酵素的新方法:以活体竹子为载体注射发酵液,利用体内发酵原理可以在竹子内部形成竹酵素液以提取竹子中富含的各类物质,商品化时,需将竹子切割成段进行销售,切割时需避开竹节所在位置以防止液体泄漏。但是通常竹子竹节间距大小不一,很难通过机器设备进行自动切割,因此通常需要手工对切割位置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它可以自动检测到竹节所在位置,从而可用于竹子自动切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浮动支撑板和上固定板,浮动支撑板中心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传动杆,传动杆下端设有感应轮,传动杆上端设有配重块,配重块下方设有动触点,动触点下方设有固定在浮动支撑板上的静触点;所述感应轮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在轮架上的压轮,轮架上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向柱,导向柱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浮动支撑板和上固定板;所述导向柱与浮动支撑板固定连接,且导向柱顶端设有限位螺母。

上述的竹节定位传感装置中,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浮动支撑板和上固定板之间。

前述的竹节定位传感装置中,所述配重块为圆柱形,配重块外侧设有限位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感应轮和压轮的高低位置变化时,利用动静触点产生开关电信号,从而可利用这个电信号判断感应轮是否已接触到竹节,进而对竹节位置进行判断。因竹节相对于竹子外壁通常向外凸起,因此当感应轮接触竹节时,两个压轮只要间距不要大于竹节间距,势必仅会与竹子外壁接触,因此压轮和传感轮之间一定会出现高度差,不会因为不同竹子或同根竹子的粗细差异而出现无法定位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粗细的竹子,定位精准,可以使于竹子自动切割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浮动支撑板,2-传动杆,3-感应轮,4-配重块,5-压轮,6-轮架,7-导向柱,8-弹簧,9-限位螺母,10-上固定板,11-限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浮动支撑板1和上固定板10,浮动支撑板1中心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传动杆2,传动杆2下端设有感应轮3,传动杆2上端设有配重块4,配重块4下方设有动触点,动触点下方设有固定在浮动支撑板1上的静触点;所述感应轮3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在轮架6上的压轮5,轮架6上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向柱7,导向柱7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浮动支撑板1和上固定板10;所述导向柱7与浮动支撑板1固定连接,且导向柱7顶端设有限位螺母9。所述导向柱7上套设有弹簧8,弹簧8位于浮动支撑板1和上固定板10之间。所述配重块4为圆柱形,配重块4外侧设有限位筒1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竹子的竹节移动到感应轮所在位置,竹节位置的凸起会使传感轮上抬,导致传动杆将配重块抬离浮动支撑板,动静触点分离,动静触点组成的电流回路断开,从而产生一个断开的电信号,利用这个电信号即可自动判断出竹节所在位置。导向柱与压轮的存在,可以使浮动支撑板始终紧贴、平行于竹子,使其使用于各种粗细的竹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节定位传感装置,包括浮动支撑板(1)和上固定板(10),浮动支撑板(1)中心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传动杆(2),传动杆(2)下端设有感应轮(3),传动杆(2)上端设有配重块(4),配重块(4)下方设有动触点,动触点下方设有固定在浮动支撑板(1)上的静触点;所述感应轮(3)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在轮架(6)上的压轮(5),轮架(6)上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导向柱(7),导向柱(7)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浮动支撑板(1)和上固定板(10);所述导向柱(7)与浮动支撑板(1)固定连接,且导向柱(7)顶端设有限位螺母(9)。本发明可以自动检测到竹节所在位置,从而可用于竹子自动切割。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竹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