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808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20日、申请号为201380033322.x、发明名称为“蓄电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ev(electricvehicle:电动车)、phv(pluginhybrid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搭载有作为储存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例如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有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以及壳体,其收纳该电极组装体。另外,为了使电极组装体与壳体绝缘,存在设置覆盖电极组装体的绝缘密封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公知有如下实施方式,即预先将绝缘密封件形成为呈展开形状的多边形状,通过对其进行组装而使邻接的2边对顶,并收纳电极组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8663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2边对顶的结构中,容易形成作为覆盖对象的电极组装体露出的间隙。因此,电极组装体与壳体之间的绝缘性的确保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极组装体与壳体之间的绝缘性的蓄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有层叠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而成的层叠构造,并且具有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上述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主面,在上述第一端面具有沿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接头;壳体,其收纳上述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其使上述电极组装体与上述壳体相互绝缘,所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密封件是折弯而成的箱形状,并且具有分别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在上述层叠方向上的主面的一对对置覆盖部和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的除上述第一端面以及上述主面以外的面、且与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连续的非主面覆盖部,上述非主面覆盖部彼此至少在一部分重叠,上述非主面覆盖部包括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与上述第一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二端面的底面覆盖部和分别覆盖与上述两主面以及上述第二端面正交的一对端面即两侧面的一对侧面覆盖部,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上述底面覆盖部与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两方连续,并且设置于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之间,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以及上述底面覆盖部整体形成矩形状的基部,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一对上述侧面覆盖部相对于上述基部向沿着该基部的边的方向延伸突出而形成,上述绝缘密封件呈上述箱形状,其被沿着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与上述底面覆盖部的各分界线以及上述基部与一对上述侧面覆盖部的各分界线折弯而成,在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为d,上述侧面覆盖部在从上述基部延伸突出的方向上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长度d以及长度w设定为满足d/2<w≤d的关系。

根据上述结构,主面覆盖部与非主面覆盖部相互连续,因此在两者的边界部分不会形成有间隙。由此,电极组装体难以露出。并且,非主面覆盖部彼此至少在一部分重叠,因此在非主面覆盖部难以形成使电极组装体露出的间隙。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提高。此外,通过沿着各分界线折弯,侧面覆盖部彼此自然就重叠。由此,能够通过较容易的作业形成重叠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因实现绝缘性的提高而引起的作业性的降低。此外,“上述侧面覆盖部在从上述基部延伸突出的方向上的长度”是表示一对侧面覆盖部各自的长度,但不需要两者为相同的长度,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范围内允许各侧面覆盖部的长度不同。

优选上述绝缘密封件在展开的状态下,整体为矩形状。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使用比较简单的形状的矩形状的绝缘密封件来形成箱形状。由此,不需要将绝缘密封件形成为复杂的形状,因而能够容易实现绝缘密封件的制造。由此,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成本降低。此外,“矩形状”只要整体是矩形状即可、例如包括被倒角的结构、在一部分形成有凹部(孔)或凸部的结构。

优选绝缘密封件通过不包含切口地折弯来覆盖电极组装体的除上端以外的各面。

优选具备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从上述基部的相互对置的一对边沿与一对上述侧面覆盖部的延伸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突出的伸出部,上述伸出部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第一端面沿上述接头的突出方向伸出。根据上述结构,伸出部夹装在接头与壳体之间。由此,使用用于使电极组装体与壳体相互绝缘的结构能够实现接头与壳体之间的绝缘。

若上述接头从上述第一端面的突出长度为t0,上述伸出部从上述第一端面的伸出尺寸为k,则优选长度d、长度t0以及尺寸k设定为满足k≥t0且t0≤d/2的关系。根据上述结构,由于k≥t0,所以接头难以形成有从伸出部露出的位置。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实现接头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另外,在电极组装体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即d相同的条件下,与t0>d/2的情况相比,当t0≤d/2时,接头的设置空间较小。由此,能够实现集电相关结构的省空间化。并且,能够通过以使t0≤d/2的方式缩小接头从第一端面的突出长度t0来缩小伸出尺寸k。由此,能够实现绝缘密封件的小型化,相应地能够实现绝缘密封件的成本的降低。

优选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在上述侧面覆盖部以从一对上述主面覆盖部与上述底面覆盖部的分界线的端部沿着上述分界线的延长线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被上述切口部划分为多个部分的上述侧面覆盖部彼此重叠。根据上述结构,折弯的位置较少即可,从而能够容易实现折弯作业。由此,既能够确保绝缘性,又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优选在上述切口部的靠上述基部侧的端部形成有孔。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孔能够在折弯绝缘密封件的情况下分散施加在切口部的靠基部侧的端部的负载。由此,在折弯绝缘密封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对上述端部施加有局部的负载而导致绝缘密封件破裂之类的情况。

优选在上述壳体形成有可供上述电极组装体插入的开口部,上述电极组装体在被上述绝缘密封件覆盖的状态下通过从上述开口部插入而收纳于上述壳体内,上述非主面覆盖部彼此以与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插入前侧的面的覆盖部连续的部位成为最外层的方式重叠。根据上述结构,在向绝缘密封件插入电极组装体时难以钩挂到非主面覆盖部。因此,能够抑制因非主面覆盖部彼此重叠而引起的插入性的降低。

优选上述非主面覆盖部具备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与上述第一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二端面的底面覆盖部,上述底面覆盖部彼此至少在一部分重叠。根据上述结构,从设置形态的关系出发,容易施加应力,从而电极组装体容易露出的位置即底面覆盖部彼此至少在一部分重叠。由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优选上述底面覆盖部彼此重叠的部分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抵接。根据上述结构,底面覆盖部彼此重叠的部分与壳体的内表面抵接,因此即便在因电极组装体的位置偏移等而导致绝缘密封件与壳体的内表面在抵接位置摩擦的情况下,电极组装体也难以露出。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因底面覆盖部与壳体的内表面摩擦而引起的电极组装体的露出。

优选上述绝缘密封件对上述第一端面中除上述接头的延伸位置以外的规定的区域进行覆盖。由此,能够实现第一端面的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优选上述蓄电装置具备一部分向上述壳体外露出的电极端子和连接上述接头以及上述电极端子的导电部件,在上述接头以及上述导电部件所占据的从上述第一端面开始在与该第一端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为t1、上述伸出部从上述第一端面的伸出尺寸为k的情况下,长度d、长度t1以及尺寸k设定为满足0<t1<k<d的关系。根据该结构,接头以及导电部件整体被伸出部围起。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接头以及导电部件与壳体之间的绝缘性。

优选上述蓄电装置是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极组装体与壳体之间的绝缘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5是二次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6(a)~图6(c)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安装顺序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以及一部分放大图。

图9(a)以及图9(b)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安装顺序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二次电池的剖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的安装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固定胶带的粘贴形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8(a)~图18(c)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安装顺序的立体图。

图19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21(a)以及图21(b)是示出绝缘密封件的安装顺序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其他例子的集电构造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其他例子的分隔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折弯形态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26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28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29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32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33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4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35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37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8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39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以及电极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图42是示出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的展开形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蓄电装置搭载于车辆(汽车以及工业用车辆),用于驱动搭载于车辆的行驶用马达(电动机)。另外,为了便于附图的绘制,图5中,适当地以与实际的尺寸不同的方式示出各电极21、22、分隔件23以及壳体11的壁厚。

如图1所示,作为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10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构成其外轮廓的金属制的壳体11。壳体11为有底箱状,详细而言,具备在一侧面具有开口部12a的长方体形状的容器12和堵塞开口部12a的盖13。

在壳体11收纳有作为充放电要素的电极组装体14以及作为电解质的电解液(省略图示)。如图3所示,与容器12的内部空间为长方体形状这一情况对应,电极组装体14整体为长方体形状,并形成为在收纳于容器12的状态下在其与容器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的大小。

如图2所示,电极组装体14具备作为电极的正极(正极电极)21以及负极(负极电极)22和由可供涉及电传导的离子(锂离子)通过的多孔质膜形成的分隔件23。

各电极21、22以及分隔件23分别为矩形的片状。详细而言,负极22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以及短边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正极21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以及短边方向的长度)长。而且,分隔件23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以及短边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负极22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长。即,负极22形成为可覆盖正极21的密封面的大小,分隔件23形成为可覆盖正极21的密封面以及负极22的密封面两方的大小。

正极21具备:正极金属箔(例如铝箔)21a,其形成为矩形状;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其通过在该正极金属箔21a的密封面涂覆正极活性物质而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形成于正极21(正极金属箔21a)的密封面中除沿着该正极21的上端部21c(第一端部)且在与上端部21c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正极未涂覆部21d之外的部分。

负极22具备:矩形状的负极金属箔(例如铜箔)22a,其形成为比正极金属箔21a小一圈;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其通过在该负极金属箔22a的密封面涂覆负极活性物质而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形成于负极22(负极金属箔22a)的密封面中除沿着该负极22的上端部22c且在与上端部22c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负极未涂覆部22d之外的部分。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以能够覆盖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整体的方式形成得比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大。

电极组装体14通过正极21以及负极22以将分隔件23夹在中间的状态交替地重叠而成为层状。详细而言,各电极21、22以及分隔件23以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整体被负极活性物质层22b覆盖且正极21以及负极22被分隔件23覆盖的状态重叠。在该情况下,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2b隔着分隔件23而对置的区域(以下,称为对置区域24)是有助于充放电的区域。此外,电极组装体14,详细而言、即正极21以及负极22的层叠方向也可以称为对置区域24的对置方向。

另外,分隔件23形成为比各电极21、22大一圈,因此分隔件23的外周边比负极22的外周边以及正极21的外周边向沿着密封面的方向的外侧伸出。因此,各电极21、22难以发生短路。

这里,在分隔件23的外周边比各电极21、22的外周边向沿着密封面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结构中,如图3所示,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1~36中位于层叠方向的两侧的主面31、32以外的各面33~36可以说是被分隔件23的端面规定的面。即,作为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面的各面33~36可以说是与分隔件23的端面为同一面的面。在该情况下,如图2以及图3所示,分隔件2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x1为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电极组装体14的长边方向的长度x1,分隔件23的短边方向的长度y1为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电极组装体14的短边方向的长度y1。此外,两主面31、32是位于对置区域24的对置方向的对置面,是与其他面33~36相比面积较大的面。

如图1所示,在电极组装体14中,在与层叠方向正交且位于盖13附近的上端面36(第一端面)形成有从该上端面36突出的正极接头41以及负极接头42。如图2所示,正极接头41从沿着正极21的长边方向的上端部21c突出,负极接头42从沿着负极22的长边方向的上端部22c突出。

如图2所示,各电极21、22的各接头41、42的相同极性彼此在层叠方向上列状地配置,另一方面,不同极性彼此以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层叠。而且,如图3以及图5所示,各正极接头41靠向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一侧汇集,并在该汇集的状态下朝向与上述一侧相反的一侧折回。而且,通过对各正极接头41重叠的位置进行焊接来使各正极接头41相互电连接。如图3所示,各负极接头42也同样,在汇集至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一侧的状态下朝向层叠方向的另一侧折回并进行焊接。在该情况下,各接头41、42在上端面36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即延伸。此外,若着眼于各接头41、42从沿着各电极21、22的长边方向的上端部21c、22c向短边方向突出,则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电极组装体14(分隔件23)的短边方向是沿着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另外,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电极组装体14(分隔件23)的长边方向是与沿着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3所示,电极组装体14在与上端面36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y1、详细而言即电极组装体14在沿着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y1设定得比壳体11的高度(从容器12的底部的立起尺寸)h短。由此,如图5所示,在将电极组装体14收纳于壳体11的状况下,在电极组装体14与盖13之间形成有空间s。而且,在该空间s收纳有各接头41、42。换言之,可以说为了形成能够收纳各接头41、42的空间s,电极组装体14在沿着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y1设定得比壳体11的高度h小。

此外,若以防万一地说明,则正极21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不包括正极接头41的长度,负极22的相邻的2边的各边的长度不包括负极接头42的长度。

如图1所示,二次电池10具备作为能够从壳体11外连接的电极端子的正极端子51以及负极端子52和将各端子51、52以及各接头41、42的相同极性彼此连接的正极导电部件61以及负极导电部件62。

如图3所示,正极导电部件61通过弯曲矩形状的金属板而从短边方向观察整体呈曲柄形状。正极导电部件61以如下状态进行安装,即作为相对于弯曲部分位于长边方向的一侧的部位的第一正极部分61a从盖13侧与各正极接头41的最外层重叠(接触),并且,作为相对于弯曲部分在长边方向上位于另一侧的部位的第二正极部分61b比第一正极部分61a更位于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侧。

如图1所示,正极端子51以被绝缘环63绝缘的状态贯通壳体11。详细而言,正极端子51以其一部分向壳体11外露出、且位于壳体11内的端部与第二正极部分61b接触的状态进行安装。而且,各接头41、42以及第一正极部分61a的接触位置与第二正极部分61b以及正极端子51的接触位置被焊接。

负极侧也同样,形成为曲柄形状的负极导电部件62的第一负极部分62a与各负极接头42的最外层接触,第二负极部分62b与以被绝缘环63绝缘的状态贯通壳体11的负极端子52接触,并在上述各接触位置被焊接。

根据上述内容,通过连接各端子51、52,既能够将电极组装体14的电力取出至壳体11外,有能够向电极组装体14供给电力。

顺带说一下,如图5所示,折弯的各正极接头41(各负极接头42)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与正极导电部件61(第一正极部分61a)的厚度(负极导电部件62的厚度)之和的尺寸为规定集电(各端子51、52与电极组装体14的连接)所需要空间的集电尺寸t1。该集电尺寸t1设定得比电极组装体14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d(以下简称为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长(t1>d/2)。此外,突出长度t0是在与上端面36正交的方向上从上端面36开始的长度。换言之,突出长度t0是从上端面36至正极导电部件61的第一正极部分61a的距离。另外,若着眼于各正极接头41的最外层与正极导电部件61的焊接位置,则突出长度t0也可以说是从上端面36至焊接位置的距离。

这里,二次电池10具备将电极组装体14与壳体11绝缘的绝缘密封件70。以下对该绝缘密封件70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绝缘密封件70呈箱形状,其覆盖除各接头41、42延伸的上端面36以外的各面31~35。详细而言,绝缘密封件70具备分别覆盖电极组装体14在层叠方向上的主面31、32的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和覆盖与上端面36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底面33(第二端面)的底面覆盖部83。并且,绝缘密封件70还具备分别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与层叠方向上的两主面31、32以及底面33正交的一对端面即两侧面34、35的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底面覆盖部83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构成“非主面覆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覆盖部83与第一非主面覆盖部对应,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与第二非主面覆盖部对应。

另外,如图1所示,绝缘密封件70具备从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伸出的伸出部86。伸出部86与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连续,且整体形成为框状。而且,在由伸出部86围起的空间内配置有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即,在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之间夹装有伸出部86。

这里,参照展开的状态对绝缘密封件70的各部81~86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绝缘密封件70由展开的状态下形成为矩形状的基部91和从该基部91向密封面的外周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92构成,且整体形成为矩形状。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特别说明,基部91以及延伸突出部92以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来进行处理。

如图4所示,基部91由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和底面覆盖部83构成。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与底面覆盖部83在绝缘密封件70的长边方向上连续。详细而言,主面覆盖部81与底面覆盖部83经由第一分界线b1而连续,主面覆盖部82与底面覆盖部83经由第二分界线b2而连续。即,底面覆盖部83位于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之间。

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以及底面覆盖部83与覆盖对象的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1~33形成为相同形状。详细而言,在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以及底面覆盖部83中,在与沿着电极组装体14的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x2(参照图4)与电极组装体14在与沿着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x1相同。上述长度x2为基部91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在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中,在沿着电极组装体14的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y2(参照图3以及图4)与电极组装体14在沿着上述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y1相同。此外,上述长度y2是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在绝缘密封件7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底面覆盖部83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y3(参照图4)与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相同。上述长度y3是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底面覆盖部83在绝缘密封件7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侧面覆盖部84、85以及伸出部86包括在延伸突出部92中。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是在绝缘密封件70中、沿着基部91的边的方向详细而言、即沿着基部91的短边方向延伸突出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侧面覆盖部84经由第三分界线b3与基部91连续,侧面覆盖部85经由第四分界线b4与基部91连续。各分界线b3、b4是基部91的长边。

这里,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的宽度(短边方向的长度)即第一宽度w设定得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长且比上述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短(d/2<w<d)。

此外,第一宽度w是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在从基部91延伸突出的方向上的长度。换言之,第一宽度w是侧面覆盖部84在与第三分界线b3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或是侧面覆盖部85在与第四分界线b4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伸出部86从基部91的相互对置的一对边(详细而言是基部91的短边)向与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的延伸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突出。详细而言,伸出部86是展开的绝缘密封件70中、从基部91的短边(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部分。伸出部86由经由第五分界线b5与主面覆盖部81连续的部位和经由第六分界线b6与主面覆盖部82连续的部位构成。各分界线b5、b6是基部91的短边。

伸出部86的宽度(短边方向的长度)即第二宽度k设定为比集电尺寸t1长且不足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t1<k<d)。如图5所示,第二宽度k是绝缘密封件70从上端面36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伸出的长度(伸出尺寸k)。此外,伸出尺寸k是伸出部86在从基部91延伸突出的方向上的长度。换言之,伸出尺寸k是伸出部86在与第五分界线b5或第六分界线b6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被各分界线b1、b2的延长线划分为连续的3个部分。详细而言,侧面覆盖部84被划分为与主面覆盖部81连续的第一部分84a、与主面覆盖部82连续的第二部分84b、以及与底面覆盖部83连续的第三部分84c。另一方的侧面覆盖部85也被同样地划分为3个部分85a~85c。

如图3所示,绝缘密封件70通过沿着各分界线b1~b4谷折而成为以底面覆盖部83为底部的有底箱形状。以下,结合绝缘密封件70向电极组装体14的安装顺序等对该折弯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所示,绝缘密封件70以从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侧包裹的方式安装于电极组装体14。详细而言,以底面覆盖部83与底面33重叠的方式安装绝缘密封件70。而且,沿着第一分界线b1以及第二分界线b2折弯绝缘密封件70。由此,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两主面31、32被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覆盖。

然后,如图6(b)所示,沿着各分界线b3、b4折弯绝缘密封件70。由此,电极组装体14的两侧面34、35被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覆盖。在该情况下,如图6(c)所示,对侧面覆盖部84而言,绝缘密封件70的一部分(构成侧面覆盖部84的彼此的一部分)重叠。详细而言,第一部分84a的一部分与第二部分84b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在侧面覆盖部84的靠底面覆盖部83侧,各部分84a~84c的一部分重叠。

这里,对各部分84a~84c的重叠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绝缘密封件70展开的状态下,设定有从第一分界线b1与第三分界线b3的第一交点倾斜(例如相对于第一分界线b1呈45度)地延伸的第一折弯线j1和从第二分界线b2与第三分界线b3的第二交点倾斜(例如相对于第二分界线b2呈45度)地延伸的第二折弯线j2。各折弯线j1、j2从各交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而且,如图3以及图6(b)所示,沿着各折弯线j1、j2以及第三分界线b3折弯绝缘密封件70。在该情况下,各部分84a~84c以第三部分84c配置于最外层且收纳于侧面覆盖部84内的状态重叠。侧面覆盖部85的各部分85a~85c也同样如此。

然后,如图6(c)所示,以跨在部分84a~84c重叠的位置与第二部分84b的方式粘贴固定胶带100。而且,被绝缘密封件70包裹的电极组装体14通过以底面33为插入前侧插入容器12而收纳于容器12内。由此,通过绝缘密封件70能够限制电极组装体14的除上端面36以外的各面31~35与容器12的短路。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绝缘密封件70通过沿着各分界线b1~b4以及各折弯线j1、j2折弯矩形状的密封件而呈箱形状,电极组装体14收纳于该箱形状的绝缘密封件70内。在该情况下,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与非主面覆盖部(底面覆盖部83以及侧面覆盖部84、85)的邻接部分彼此连续。由此,在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1~35的绝缘密封件70的各部81~85的边界部分没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提高绝缘性。

另外,侧面覆盖部84彼此(各部分84a~84c)局部重叠。即,侧面覆盖部84通过各部分84a~84c相互重叠而构成。由此,在侧面覆盖部84难以形成电极组装体14的一方的侧面34露出的间隙。

并且,构成侧面覆盖部84的各部分84a~84c收纳于侧面覆盖部84内,而其一部分不会伸出。由此,在将电极组装体14收纳于壳体11时,绝缘密封件70难以成为障碍。

特别是,在假设各部分84a~84c的一部分向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侧伸出的情况下,认为在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中,形成有比其他位置突出的凸部,并对该凸部施加有局部的负载。于是,对对置区域24施加有局部的负载,从而可能发生锂的析出等不良状况。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各部分84a~84c以收纳于侧面覆盖部84内的方式被折弯,因此难以发生上述不良状况。

第一宽度w设定得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小,因此通过沿着第三分界线b3折弯绝缘密封件70,第一部分84a以及第二部分84b自然不会比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更向层叠方向的外侧伸出。由此,不需要进一步折弯第一部分84a以及第二部分84b之类的作业。

特别是,侧面覆盖部84的靠底面覆盖部83侧的各部分84a~84c的重叠的部分的最外层成为与位于被绝缘密封件70包裹的电极组装体14的插入前侧的底面覆盖部83连续的第三部分84c。由此,底面覆盖部83与上述重叠的部分连续,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各部分84a~84c的端部不露出。因此,插入时难以钩挂到各部分84a~84c的重叠的部分。

从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伸出的伸出部86夹装在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之间的绝缘性。特别是,伸出尺寸k设定得比集电尺寸t1长。因此,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电极组装体14与各端子51、52的连接构造)整体被伸出部86围起。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连接构造与壳体11之间的绝缘性。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起到如下优秀的效果。

(1)通过折弯来设置形成为有底箱形状的绝缘密封件70,该绝缘密封件70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除上端面36以外的各面31~35,且具有邻接的部分彼此连续的各部81~85。由此,不会在各部81~85的边界部分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提高。

另外,绝缘密封件70具备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该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对电极组装体14的面31~36中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两主面31、32和形成有各接头41、42的上端面36(以及位于与上端面36相反的一侧的底面33)两方正交的一对端面即两侧面34、35进行覆盖。而且,在侧面覆盖部84中,构成侧面覆盖部84的各部分84a~84c的一部分重叠。由此,在侧面覆盖部84中,难以形成使电极组装体14的一方的侧面34露出的间隙,从而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以各部分84a~84c收纳于侧面覆盖部84内的方式折弯绝缘密封件70。由此,能够避免因绝缘密封件70的一部分比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向层叠方向的外侧伸出而引起的不良状况,例如能够避免对对置区域24施加局部的负载。侧面覆盖部85也同样如此。

(2)绝缘密封件70在展开的状态下为矩形状。由此,不对绝缘密封件70进行剪切等特别的加工也能够实现绝缘性的提高。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绝缘密封件70的制造,并且能够借用通用件。

(3)并且,作为形成箱形状的实施方式,在通过采用折弯使绝缘密封件70为有底箱形状的状况下,在各部分84a~84c的边界部分不存在缝隙,因此更难以形成间隙。由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4)若设侧面覆盖部84在从基部91的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为w,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为d,则以d/2<w<d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在沿着第三分界线b3折弯侧面覆盖部84的情况下,侧面覆盖部84彼此(各部分84a~84c彼此)自然就重叠。由此,比能够较容易地形成绝缘性优秀的箱形状的绝缘密封件70。

(5)以与底面覆盖部83连续的第三部分84c为最外层的方式折弯绝缘密封件70。底面覆盖部83对电极组装体14的插入前侧的面即底面33进行覆盖。由此,电极组装体14向容器12的插入难以被绝缘密封件70的重叠部分阻碍。因此,能够避免因绝缘密封件70的一部分重叠而引起电极组装体14的插入性降低的情况。

(6)绝缘密封件70具备从上端面36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突出并且包围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的伸出部86。由此,在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之间夹装有伸出部86,从而能够限制两者的短路。因此,使用使电极组装体14与壳体11绝缘的部件能够适当地抑制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的短路。特别是,伸出尺寸k设定得比集电尺寸t1大。由此,各接头41、42以及各部分61a、62a的整体被伸出部86围起,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以及绝缘密封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10中,用剖视图示出壳体111以及绝缘密封件120,并且用主视图示出其他部分。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10的壳体111具备形成有可供电极组装体14连同各接头41、42一起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另一方的主面32侧插入的开口部112a的容器112和堵塞开口部112a的盖113。电极组装体14在各导电部件61、62的相同极性彼此焊接于各接头41、42的状态下,通过以上述另一方的主面32为插入前侧而经由开口部112a插入容器112,并收纳于容器112。此外,在电极组装体14插入容器112之后安装各端子51、52。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有底箱形状,具备:一对主面覆盖部131、132,它们覆盖电极组装体14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主面31、32;底面覆盖部133,其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134、135,它们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两侧面34、35。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20具备从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36、137。一对伸出部136、137为相同的形状并隔着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相互对置。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伸出部137在长边方向(与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l比该方向上设置各接头41、42的长度(从正极接头41的上端部至负极接头42的上端部的长度)t2长。因此,各接头41、42整体配置于一对伸出部136、137之间。此外,一对伸出部136、137的伸出尺寸k(参照图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绝缘密封件120具备上表面覆盖部138,该上表面覆盖部138对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即设置有各接头41、42的位置以外的部位进行覆盖。如图10所示,上表面覆盖部138夹装在第二正极部分61b与电极组装体14之间,并且还夹装在第二负极部分62b与电极组装体14之间。

接下来,参照绝缘密封件120的展开形状对绝缘密封件120的折弯形态以及一对伸出部136、13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38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20的展开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70相同。绝缘密封件120具备由一对主面覆盖部131、132以及底面覆盖部133构成的基部141和由一对侧面覆盖部134、135、一对伸出部136、13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38构成的延伸突出部142。各部131~135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70的各部81~85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一对伸出部136、13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38是绝缘密封件120中从基部141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134、135沿着基部141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上表面覆盖部138的宽度(在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与一对伸出部136、137的伸出尺寸k相同。

这里,如图8所示,在绝缘密封件120形成有多个切口部c1~c3。详细而言,在一对侧面覆盖部134、135形成有从各分界线b1、b2的端部沿着第一分界线b1以及第二分界线b2的延长线切入第一宽度w的第一切口部c1。因此,侧面覆盖部134在展开的状态下,被第一切口部c1分为各部分134a~134c,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侧面覆盖部135也同样如此,被第一切口部c1分为各部分135a~135c。

另外,在绝缘密封件120还形成有对一对伸出部136、137和上表面覆盖部138进行划分的第二切口部c2。详细地对伸出部136侧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隔开伸出部136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形成有2个第二切口部c2。第二切口部c2从第五分界线b5向与该第五分界线b5正交的方向形成伸出尺寸k。由此,伸出部136与上表面覆盖部138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伸出部137侧也同样如此,借助第二切口部c2,伸出部137与上表面覆盖部138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

另外,在绝缘密封件120形成有展开的状态下沿着第三分界线b3以及第四分界线b4的延长线切入伸出尺寸k的第三切口部c3。由此,在上表面覆盖部138中,与一对主面覆盖部131、132连续的部位和、与一对侧面覆盖部134、135连续的部位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

这里,如图8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各切口部c1~c3的基端部(详细而言是基部141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孔151。孔151是朝向基部141侧凸的弯曲形状,详细而言是圆形状。孔151的直径比各切口部c1~c3的切入宽度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20的折弯形态进行说明,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侧面覆盖部134通过按照第三部分134c→第一部分134a→第二部分134b的顺序沿着第三分界线b3依次折弯而形成。在该情况下,与主面覆盖部132连续的第二部分134b为最外层,且各部分134a~134c重叠。此外,侧面覆盖部135也同样如此,以与主面覆盖部132连续的第二部分135b为最外层的方式折弯各部分135a~135c。

另外,如图9(b)所示,上表面覆盖部138通过按照与侧面覆盖部134连续的部分→伸出部136侧的部分→伸出部137侧的部分的顺序沿着各分界线b5、b6依次折弯而形成。

此外,如图7所示,跨构成侧面覆盖部134的第一部分134a以及第二部分134b粘贴固定胶带100。侧面覆盖部135也以同样的方式粘贴固定胶带(省略图示)。另外,在上表面覆盖部138也跨构成该上表面覆盖部138的部分的端部粘贴固定胶带100。由此,绝缘密封件120以限制位置偏移的状态安装于电极组装体14。

此外,在成为箱形状的绝缘密封件120收纳有电极组装的情况下,以一对伸出部136、137配置于从层叠方向夹着各接头41、42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第二切口部c2的位置。详细而言,如图8以及图10所示,侧面覆盖部134侧的第三切口部c3与第二切口部c2的间隔a1比上端面36上的从与被侧面覆盖部134覆盖的侧面34的边界至正极接头41的距离a2小。同样地,侧面覆盖部135侧的第三切口部c3与第二切口部c2的间隔a3比上端面36的从与被侧面覆盖部135覆盖的侧面35的边界至负极接头42的距离(省略图示)小。

接下来,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侧面覆盖部134形成有第一切口部c1,因此在绝缘密封件120展开的状态下,各部分134a~134c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由此,不需要沿着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折弯线j1、j2折弯。因此,折弯作业容易,并且重叠部分的层数可以较少。

特别是,在切口部c1~c3的基端部分别形成有朝向基部141凸的弯曲形状的孔151。由此,在折弯绝缘密封件120时,能够抑制对各切口部c1~c3的基端部施加有局部的负载。

如图7所示,在上表面覆盖部138中,通过沿着各分界线b5、b6折弯来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在一对伸出部136、137中,通过不折弯而向各接头41、42的突出方向伸出来限制各接头41、42与壳体111的接触。

特别是,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过的那样,以t1<k<d的方式来设定伸出尺寸k、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以及集电尺寸t1。因此,在各接头41、42等与壳体111之间夹装有一对伸出部136、137。换言之,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观察,各接头41、42等被一对伸出部136、137覆盖。另外,从上表面覆盖部138在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与伸出尺寸k相同的关系出发,上述长度不足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因此,即便折弯上表面覆盖部138的各部分,各部分也不会比一对主面覆盖部131、132更朝向层叠方向的外侧伸出。

另外,绝缘密封件120以与主面覆盖部82连续的部分为最外层的方式重叠。主面覆盖部82对电极组装体14的插入前侧即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另一方的主面32进行覆盖。因此,在绝缘密封件120包裹电极组装体14的结构中,从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各部分134a~134c的端部等未露出。由此,在插入电极组装体14时,绝缘密封件120的重叠部分难以成为障碍。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1)、(2)、(4)、(5)的效果之外,还起到如下优秀的效果。

(7)在绝缘密封件120形成有第一切口部c1,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构成侧面覆盖部134的各部分134a~134c。由此,既容易折弯侧面覆盖部134,又能够实现重叠部分的层数的减少。

(8)在各切口部c1~c3的基端部形成有孔151。由此,能够抑制对上述基端部施加有局部的负载。特别地,孔151形成为具有比切入宽度更大的直径的圆形状。由此,能够通过延长供应力施加的部位(圆周)来实现应力的进一步分散化。

顺带说一下,各切口部c1~c3的切入尺寸设定为与第一宽度w或伸出尺寸k相同,因此在使用绝缘密封件120形成箱形状的情况下,在箱的拐角部可能形成有因孔151而产生的间隙。然而,由于该间隙非常小,所以电极组装体14与壳体111通过该间隙难以或无法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电极组装体14与壳体111之间基于绝缘密封件120的绝缘性。即,“覆盖电极组装体的上述上端面以及上述两端面以外的箱形状”并不局限于完全覆盖的结构,也包括在能够确保壳体111与电极组装体14之间的绝缘性的范围内、在箱形状的拐角部形成有间隙的结构。

(9)设置有隔着各接头41、42而对置的一对伸出部136、137和覆盖上端面36中除各接头41、42以外的上表面覆盖部138。由此,能够实现各接头41、42与壳体111之间的绝缘性的确保和电极组装体14与各导电部件61、62之间的绝缘性的确保的兼得。

特别是,为了不在空间s形成死区(deadspace)(第二正极部分61b以及第二负极部分62b与上端面36之间的空间),第二正极部分61b以及第二负极部分62b位于比第一正极部分61a以及第一负极部分62a更靠上端面36侧。因此,第二正极部分61b以及第二负极部分62b容易与上端面36接触。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上表面覆盖部138来限制第二正极部分61b以及第二负极部分62b与上端面36的接触。由此,既能够抑制上述接触,又能够实现死区的减少。

(10)一对伸出部136、137与上表面覆盖部138的一部分由在绝缘密封件120展开的状态下沿基部141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部分形成。在上述结构中,形成有划分两者的第二切口部c2。由此,能够分别独立地折弯两者。因此,使用矩形状的绝缘密封件120能够实现上述(9)所示的效果。

(11)以t1<k<d的方式来设定伸出尺寸k(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38在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以及集电尺寸t1。由此,通过一对伸出部136、137既能够提高各接头41、42等与壳体111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在折弯上表面覆盖部138的情况下,抑制构成上表面覆盖部138的各部分朝向一对主面覆盖部131、132的层叠方向的外侧伸出。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绝缘密封件160具备:一对主面覆盖部161、162,它们覆盖电极组装体14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主面31、3;底面覆盖部163,其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以及一对侧面覆盖部164、165,其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两侧面34、35。并且,绝缘密封件160具备:一对伸出部166、167,它们从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伸出,且以隔着各接头41、42的方式对置;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68,其覆盖上端面36的除各接头41、42以外的区域。

对绝缘密封件160的展开形状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一对主面覆盖部161、162以及侧面覆盖部165构成矩形状的基部171。在该情况下,主面覆盖部161与侧面覆盖部165在第一分界线b1连续,主面覆盖部162与侧面覆盖部165在第二分界线b2连续。另外,侧面覆盖部165的短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相同。

如图11所示,底面覆盖部163、侧面覆盖部164、一对伸出部166、16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68构成延伸突出部172。详细而言,侧面覆盖部164被划分为从一对主面覆盖部161、162沿着基部171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两个部分164a、164b。底面覆盖部163是从基部171以及侧面覆盖部164沿着基部171的短边方向的一方延伸突出的部分。一对伸出部166、16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68是从基部171以及侧面覆盖部164沿着基部171的短边方向的另一方延伸突出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侧面覆盖部164与一对主面覆盖部161、162在第三分界线b3连续,底面覆盖部163与基部171在第四分界线b4连续。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覆盖部165与第一非主面覆盖部对应,底面覆盖部163与第二非主面覆盖部对应。

侧面覆盖部164的宽度(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第一宽度w。底面覆盖部163、一对伸出部166、16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68的宽度(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伸出尺寸k。

在绝缘密封件160形成有:第一切口部c1,其沿着第一分界线b1以及第二分界线b2的延长线;第二切口部c2,其对一对伸出部166、167与上表面覆盖部168进行划分;以及第三切口部c3,其沿着第三分界线b3的延长线。底面覆盖部163被各切口部c1、c3划分为5个部分163a~163e。

如图12所示,绝缘密封件160以电极组装体14的另一方的侧面35被侧面覆盖部165覆盖程度的方式从上述侧面35侧安装于电极组装体14,并通过沿着各分界线b1~b4将其折弯而构成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1~35的箱形状。在该情况下,构成侧面覆盖部164的各部分164a、164b的一部分重叠,并且构成底面覆盖部163的各部分163a~163e的一部分重叠。而且,跨该重叠的位置粘贴固定胶带100。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密封件160的各部161~165的邻接的部分彼此连续。另外,构成侧面覆盖部164的各部分164a、164b的一部分重叠,并且构成底面覆盖部163的各部分163a~163e的一部分重叠。由此,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1~35不露出。另外,各接头41、42被一对伸出部166、167隔开,并且上端面36的一部分上表面覆盖部168覆盖。由此,起到上述效果(1)、(2)、(4)、(8)~(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覆盖部163、一对伸出部166、167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68的宽度(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相同(伸出尺寸k),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满足不足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范围内,可以使上述尺寸不同。

(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以及集电尺寸t1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使用图13~图15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小。另外,各正极接头41的突出长度t0与第一正极部分61a的厚度之和的集电尺寸t1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小。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80的伸出尺寸k在比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以及集电尺寸t1长的范围内,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短。即,t0<t1<k<d/2。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4所示,在一对伸出部181、182之间夹装有各接头41、42。另外,上表面覆盖部183以不相互重合的方式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在该情况下,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的一部分露出。而且,如图15所示,跨上表面覆盖部183与上端面36的露出位置粘贴固定胶带100。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与t0<t1<d/2对应,伸出尺寸k在比集电尺寸t1长的范围内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的1/2短。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k>d/2的绝缘密封件70相比,绝缘密封件180较小。

这里,从k<d/2的关系出发,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的一部分从上表面覆盖部183露出。与此相对地,以为内跨上端面36的露出位置以及上表面覆盖部183粘贴了固定胶带100,所以能够限制绝缘密封件180与电极组装体14的位置偏移。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1)、(2)、(4)、(5)、(7)~(10)的效果之外,还起到如下优秀的效果。

(12)t0<d/2。由此,与t0>d/2的结构相比,各接头41、42的设置空间较小,因此能够实现集电相关结构的省空间化。

在上述结构中,k>t0,由此既能够将各接头41、42配置于一对伸出部181、182之间,又能够实现绝缘密封件180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绝缘密封件180的成本降低。

特别地,将包括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在内的集电尺寸t1设定得比d/2小,将伸出尺寸k设定得比集电尺寸t1大且比d/2小。由此,既能够实现作为集电相关结构的各接头41、42以及各导电部件61、62的设置空间的缩小,又能够适当地实现它们与壳体11的绝缘。

而且,跨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的露出位置与上表面覆盖部183粘贴固定胶带100。由此,既能够实现绝缘密封件180的小型化,又能够抑制绝缘密封件180与电极组装体14的位置偏移。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60(参照图11)的折弯形态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绝缘密封件160的一部分重叠。详细而言,在与一方的主面覆盖部161连续的第一部分163a重叠有与另一方的主面覆盖部162连续的第二部分163b。另外,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中,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从外侧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中,第三部分163c从外侧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而且,以它们重叠的状态粘贴固定胶带100。在该情况下,如图17所示,底面覆盖部163在长边方向的两端比中央厚第三部分163c、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重叠的量。而且,第三部分163c以及第五部分163e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抵接。底面覆盖部163的中央部分悬浮在壳体11的内表面11a。

此外,如图17所示,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间,从重叠数量产生偏差的关系出发,电极组装体14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倾斜。其中,实际上,绝缘密封件160的厚度非常薄,因此电极组装体的倾斜角度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对绝缘密封件160的折弯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8(a)所示,以构成一方的侧面覆盖部164的各部分164a、164b重叠的方式沿着各分界线b1~b3折弯绝缘密封件160。然后,以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的方式沿着第四分界线b4折弯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之后,如图18(b)所示,朝向底面33折弯第三部分163c,并朝向底面33折弯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并且,如图18(c)所示,固定胶带100粘贴在第三部分163c的端部与第二部分163b的端部重叠的位置。而且,固定胶带100粘贴在第二部分163b、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的端部重叠的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底面覆盖部163中重叠有多个绝缘密封件160的位置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抵接,因此在壳体11内发生电极组装体14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上述重叠的位置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摩擦。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除起到(1)、(2)、(4)、(8)~(11)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优秀的效果。

(13)绝缘密封件160具备底面覆盖部163,该底面覆盖部163对电极组装体14中与接头41、42所存在的上端面36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底面33进行覆盖。而且,底面覆盖部163彼此重叠,也就是说构成底面覆盖部163的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并且各部分163c~163e与它们重叠。由此,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难以露出,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提高。

特别地,各部分163c~163e相对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从外侧重叠,也就是说从与电极组装体14侧相反的一侧重叠。由此,能够避免来自电极组装体14的应力集中在各部分163c~163e的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应力的局部偏移。

(14)底面覆盖部163中重叠有多个绝缘密封件160的部分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抵接。由此,即便在壳体11的内表面11a与该重叠的部分摩擦的情况下,电极组装体14也难以露出。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因底面覆盖部163与壳体11的内表面11a摩擦而导致的电极组装体14的露出。

(15)绝缘密封件160在与中央侧相比、由电极组装体14施加的应力容易变大的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侧重叠。由此,能够适当地吸收电极组装体14的应力,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绝缘密封件160的破损以及电极组装体14的露出。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90通过被沿着折弯线j11折弯而成为箱形状。而且,绝缘密封件190的一部分在底面覆盖部163重叠。在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与中央侧相比,绝缘密封件190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侧的重叠数量多。

如图20所示,折弯线j11是各分界线b1~b3的延长线和从各分界线b1~b3与第四分界线b4的各交点倾斜45度而延伸的线。如图21(a)所示,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四部分163d以第四部分163d成为外侧的方式在沿着折弯线j11被折弯的状态下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被折弯。而且,第二部分163b以及第五部分163e以第五部分163e成为外侧的方式在沿着折弯线j11被折弯的状态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被折弯。如图21(b)所示,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第三部分163c在各部分163a、163b沿着折弯线j11被折弯的状态下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被折弯。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起到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效果之外,还起到如下优秀的效果。

(16)通过沿着折弯线j11折弯而在底面覆盖部163产生绝缘密封件190的重叠部分。由此,不需要设置切口部,因此难以形成间隙,并且能够容易实现绝缘密封件190的加工。另外,通过折弯绝缘密封件190能够增加重叠的部分的重叠数量。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作为连接构造(集电构造),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如图22所示,各正极接头41在偏向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上的一方的主面31侧的状态下朝向盖13立起,并设置有从层叠方向焊接于该各正极接头41的正极导电部件201。在该情况下,在正极接头41所偏向的一侧中,正极接头41与壳体11容易短路,另一方面,在相反的一侧中,两者难以短路。在该情况下,在伸出部86中,也可以省略难以短路的一侧(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主面32侧)的部位。在该情况下,将伸出部86从上端面36的立起尺寸设定为正极接头41的突出尺寸以上即可。另外,也可以省略伸出部86本身。

○如图23所示,也可以使用在角落部分具有切口部202a、且角落部分倒角的分隔件202。在该情况下,底面覆盖部163中覆盖分隔件202的端部的部分是重叠有多个绝缘密封件160的部分即可。由此,能够适当地承受施加于端部的应力。此外,对电极21、22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倒角。总之是绝缘密封件的重叠部分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的端部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极组装体14是从底面33插入容器12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12,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主面32插入容器112。在该情况下,如图24所示,以最外层为与覆盖上述主面32的主面覆盖部82连续的第二部分84b的方式折弯绝缘密封件70即可。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规定第一折弯线j3和第二折弯线j4,其中,第一折弯线j3从第一分界线b1与第三分界线b3的第一交点朝向与第二部分84b相反的一侧倾斜45度,第二折弯线j4从第一分界线b1与第三分界线b3的第二交点朝向第一部分84a侧倾斜45度。而且,边沿着第一折弯线j3峰折边对第一部分84a与第三分界线b3进行谷折,从而使第一部分84a与电极组装体14的一方的侧面34重叠。并且,边沿着第二折弯线j4峰折边对第三分界线b3进行谷折,从而使第二部分84b与第一部分84a重叠。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容易折弯的方式构成各分界线b1~b6。例如,也可以将各分界线b1~b6形成得比其他位置薄,也可以是沿着各分界线b1~b6预先形成折痕的结构。

○在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设定得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定得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大。在该情况下,以不比一对主面覆盖部81、82等更朝向层叠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再次折弯即可。

○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一方的侧面34的侧面覆盖部84、134与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另一方的侧面35的侧面覆盖部85、135在其延伸突出方向上的长度(与分界线b3、b4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宽度w且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两者也可以不同。

○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与伸出尺寸k相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使伸出尺寸k与集电尺寸t1相同。

○另外,也可以使伸出尺寸k比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或者集电尺寸t1短。在该情况下,可以另设将各导电部件61、62与壳体11、111绝缘的绝缘部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伸出部86为框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省略与一对侧面覆盖部84、85连续的部分,而在层叠方向上分离并对置的形状。其他实施方式也同样如此。

○在各实施方式中,t1<d,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t1=d。总之是0<t1≤d即可。由此,在为了夹装在各接头41、42与壳体11、111之间而将伸出尺寸k设定为集电尺寸t1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该伸出尺寸k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长。由此,在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既确保各接头41、42与壳体11、111的绝缘、又折弯上表面覆盖部138、168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其一部分从电极组装体14沿层叠方向伸出。

○并且,在t1>d/2的情况下,在为了夹装在各接头41、42与壳体11、111之间而将伸出尺寸k设定为集电尺寸t1以上的情况下,伸出尺寸k比d/2长。由此,在折弯上表面覆盖部138、168的情况下,相互重叠,从而能够实现绝缘性的提高。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t1<k<d/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t1≤k≤d/2。另外,例如还可以是t1≤d/2≤k。总之k≥t1且t1≤d/2即可。

在t1≤d/2的状况下,例如若以上表面覆盖部183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使k>d/2,则各接头41、42等自然就配置于一对伸出部181、182之间。由此,既能够适当地覆盖上端面36,又能够适当地使各接头41、42等与壳体11绝缘。其中,若着眼于绝缘密封件180的小型化的观点,则优选t1≤k≤d/2。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集电尺寸t1,而采用各正极接头41从上端面36的突出长度t0。即,k≥t0且t0≤d/2即可,例如也可以是t1>k≥t0且t0≤d/2<t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切口部c3沿着第三分界线b3以及第四分界线b4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沿着第五分界线b5以及第六分界线b6形成。总之,从基部141以及延伸突出部142的分界线b3~b6中正交的2边所交的角落沿着任一边方向形成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切口部c1~c3的切入尺寸是第一宽度w或伸出尺寸k,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定得比上述尺寸短。在该情况下,不会在箱形状的绝缘密封件120的拐角部形成因孔151而产生的间隙,且孔151被重叠部覆盖。由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孔151为圆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朝向基部141侧凸的弯曲形状即可,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另外,孔151的直径设定得比各切口部c1~c3的宽度长,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两者设定为相同。另外,也可以省略孔15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各切口部c1~c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它们。在该情况下,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折弯而将绝缘密封件160形成为箱形状即可。

○绝缘密封件70、120、160、180、190可以是正方形。总之,绝缘密封件是矩形状即可。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是完整的矩形状,可以在一部分形成有切口或凸部。总之,绝缘密封件只要是具有能够通过折弯来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除上端面36以外的各面31~35且邻接的部分彼此连续(不存在电极组装体14露出的间隙)的覆盖部的箱形状即可。

○在各实施方式中,w<d,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w≤d。其中,在w=d的情况下,若着眼于固定胶带100难以收纳于侧面覆盖部84内的方面等,则能够确保固定胶带100的粘贴区域的w<d的条件较好。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可以是k=d且w=d/2。在该情况下,在侧面覆盖部164中,不产生绝缘密封件160的重叠部分,另一方面,在底面覆盖部163中,绝缘密封件160至少重叠两层。详细而言,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整体重叠。因此,在底面覆盖部163的中央侧中,绝缘密封件160重叠两层。而且,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不相互重合,而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即,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中,绝缘密封件160重叠三层。另一方面,第三部分163c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中,绝缘密封件160重叠三层。由此,在底面覆盖部163中,能够避免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间的绝缘密封件160的重叠数不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k=w=d。在该情况下,在底面覆盖部163的长边方向的上端侧可以重叠四层绝缘密封件160。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三角形的第三部分163c可以与第一部分163a以及第二部分163b重叠。在该情况下,如图27所示,在绝缘密封件190的底面覆盖部163存在多个切口部c10。切口部c10从第一分界线b1与第四分界线b4的交点、第二分界线b2与第四分界线b4的交点、以及第三分界线b3与第四分界线b4的交点倾斜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第三部分163c的外轮廓是v字形的三角形状,第四部分163d以及第五部分163e是梯形状。另外,在分界线b1~b3的延长线上存在折弯线j12。绝缘密封件190是以第三部分163c成为最外层的方式被折弯、并且以第五部分163e与第四部分163d重叠的方式沿着折弯线j12被折弯而成的箱形状。在该情况下,以折弯线j12与电极组装体14的边缘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上述边缘重叠有绝缘密封件190,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

○如图28所示,也可以规定倾斜朝向相同的折弯线j13。在该情况下,与图20所示的折弯线j11不同,折弯线j13配置于第三部分163c上。即便在该情况下,如图29所示,在底面覆盖部163也产生绝缘密封件190的重叠部分。

○如图30所示,侧面覆盖部84、85具有相互重叠的第一部分84a、85a以及第二部分84b、85b,底面覆盖部203可以具有相互重叠的第一部分203a以及第二部分203b。在该情况下,在底面覆盖部203以及侧面覆盖部84两方存在绝缘密封件70的重叠部分,因此能够实现绝缘性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该其他例子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底面覆盖部83置换为第一部分203a,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部分84c、85c置换为第二部分203b。如上所述,作为用于安装绝缘密封件70的一个例子,例如,如图31所示,考虑如下绝缘密封件70,其具备将第二部分203b分割为两部分的切口部c11和使第一部分203a与第二部分203b分离的切口部c12。在该情况下,以被分割为两部分的第二部分203b与第一部分203a重叠的方式折弯绝缘密封件70。

○如图32所示,也可以具有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一部分84a、85a分离的切口部c13和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二部分84b、85b分离的切口部c14。在该情况下,向第一部分203a侧折弯第二部分203b。由此,如图33所示,在底面覆盖部203产生绝缘密封件70的重叠部分。

○如图34所示,也可以具有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二部分84b、85b分离的切口部c15和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一部分203a分离的切口部c16。即便在该情况下,如图35所示,通过向第一部分203a侧折弯第二部分203b也能够在底面覆盖部203产生绝缘密封件70的重叠部分。

○同样地,如图36所示,也可以具有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一部分84a、85a分离的切口部c17和使第二部分203b与第一部分203a分离的切口部c18。即便在该情况下,如图37所示,通过向第一部分203a侧折弯第二部分203b也能够在底面覆盖部203产生绝缘密封件70的重叠部分。

○如图38所示,也可以是去掉第二部分203b、且展开的状态的底面覆盖部213的长度y3比电极组装体14的厚度d长、详细而言设定为厚度d的3倍的绝缘密封件210。在该情况下,如图39所示,在底面覆盖部213中,可以将绝缘密封件210折叠为之字形。

○如图40所示,绝缘密封件22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在底面覆盖部22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而在中央侧重叠。如图40以及图41所示,绝缘密封件220具备与一方的主面覆盖部161连续的第一部分223a和与另一方的主面覆盖部162连续的第二部分223b。第一部分223a与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是相同的形状。第二部分223b比电极组装体14的底面33小,且从另一方的主面覆盖部162的短边方向上的端部的中央沿短边方向延伸突出。以第二部分223b重叠在第一部分223a之上的方式构成底面覆盖部223。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第三部分163c上不存在折弯线j1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42所示,在第三部分163c上也可以存在折弯线j14。即,无论折弯线向哪个朝向倾斜,绝缘密封件190均能够在底面覆盖部163重叠。总之,只要绝缘密封件成为折弯的箱形状,则折弯线的具体位置就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各实施方式中,固定绝缘密封件70、120、160、180、190的结构采用固定胶带100,但并不局限于此,固定方式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熔敷、缝合来固定的结构。

○在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上表面覆盖部138、168覆盖电极组装体14的上端面36中除各接头41、42以外的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覆盖除各接头41、42以外的规定的区域即可,也可以是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覆盖一部分的结构。

○电极组装体并不局限于所谓的层叠式电极组装体,也可以是所谓的卷绕式电极组装体。总之,只要是绝缘密封件在形成为箱形状的情况下能够收纳的电极组装体,电极组装体的具体形状是任意的。

○在各实施方式中,负极22以比分隔件23小一圈的方式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两者为相同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可以说负极22的端面以及分隔件23的端面规定了电极组装体14的各面33~36。

○分隔件23只要是既能够抑制各电极21、22的短路又能够供锂离子通过的多孔质膜即可,其具体的材料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聚乙烯等聚烯烃系多孔性高分子膜或它们的多层膜,也可以是在两面涂覆陶瓷物质的结构。

○正极、负极以及分隔件可以是正方形。另外,并不局限于矩形状,例如可以是四边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也可以是椭圆状。

○在各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10、110是锂离子二次电池,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镍氢等其他二次电池。总之,只要是离子能够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移动并且能够进行电荷的授受的结构即可。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等其他蓄电装置。

○在各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10、110是搭载于车辆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搭载于其他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在下文中对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例子理解到的技术思想进行记载。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电极组装体,其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对置的对置区域,并且在上述对置区域的与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形成有从该第一端面突出的接头;壳体,其收纳上述电极组装体;以及绝缘密封件,其使上述电极组装体与上述壳体绝缘;所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密封件通过被折弯而形成为箱形状,并且具有分别覆盖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位于上述对置方向的两侧的主面的一对主面覆盖部和与上述一对主面覆盖部连续、并且覆盖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除上述第一端面以外的面的非主面覆盖部,在上述非主面覆盖部,上述绝缘密封件的一部分重叠。

(2)根据技术思想(1)所记载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主面覆盖部具备:第一非主面覆盖部,其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与上述一对主面覆盖部两方连续且与上述一对主面覆盖部一起构成矩形状的基部;以及第二非主面覆盖部,其构成在上述绝缘密封件展开的状态下相对于上述基部沿其一边的方向的一侧延伸突出的部位,上述第二非主面覆盖部由与上述一对主面覆盖部连续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和与上述第一非主面覆盖部连续的第三部分构成,上述绝缘密封件沿着上述一对主面覆盖部、上述第一非主面覆盖部以及上述第二非主面覆盖部的分界线被折弯而成为箱形状,在呈箱形状的状态下,上述各部分的至少在一部分重叠。

(3)根据技术思想(2)所记载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非主面覆盖部在和上述第二非主面覆盖部与上述基部的分界线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电极组装体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的1/2长,且为上述电极组装体在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以下。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二次电池(蓄电装置);11…壳体;12、112…容器;12a、112a…容器的开口部;14…电极组装体;21b…正极活性物质层;22b…负极活性物质层;24…对置区域;31、32…电极组装体的主面;33…电极组装体的底面(第二端面);34、35…电极组装体的侧面;36…电极组装体的上端面(第一端面);41…正极接头;42…负极接头;51…正极端子;52…负极端子;61…正极导电部件;62…负极导电部件;70…绝缘密封件;81、82、131、132、161、162…一对主面覆盖部;83、133、163、203、213、223…底面覆盖部(非主面覆盖部);84、85、134、135、164、165…一对侧面覆盖部(非主面覆盖部);86…伸出部;91、141、171…基部;111…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120…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36、137、166、167、181、182…一对伸出部;138、168、183…上表面覆盖部(非主面覆盖部);151…孔;160…第三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80…第四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190…第六实施方式的绝缘密封件;210、220…其他例子的绝缘密封件;b1~b6…分界线;c1~c3、c11~c18…切口部;j1~j4、j11~j14…折弯线;d…电极组装体的厚度;w…第一宽度;k…伸出尺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