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式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9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敞开式温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敞开式温度传感器,属于温度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金属片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其中,膨胀系数较高的称为主动层;膨胀系数较低的称为被动层,但是随着双金属应用领域的扩大和结合技术的进步,现已出现三层、四层甚至五层的双金属,事实上,凡是依赖温度改变而发生形状变化的组合材料,现今在习惯上仍称为热双金属;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广泛用于变压器、电机等家用电热器具和类似电器的温度控制和保护,它能够感受和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在预制的温度点执行电路的切断或接通,起到控制和保护功能,现在市场上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产品所用的双金属片为浮动式,其动触点直接安装在双金属片上,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双金属片具有容易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敞开式温度传感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双金属元件的脱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敞开式温度传感器,包括绝缘体、间隔设置在绝缘体两侧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与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片和第二接线片,还包括双金属元件以及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和双金属元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电连接,且所述弹簧片、双金属元件和第一接触片从上到下依次电连接,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另一端悬空在弹簧片和第二接触片之间,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弹簧片电连接的动触点,所述第二接触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相对应的静触点,且所述静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片电连接,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通过双金属元件翻转带动弹簧片实现分离或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簧片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片凸起,所述弹簧片凸起与悬空在弹簧片和第二接触片之间的双金属元件顶部表面接触,弹簧片凸起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使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第二接触片上的静触点更快的分离或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绝缘体的顶部设置有绝缘体凸起,所述绝缘体凸起与悬空在弹簧片和第二接触片之间的双金属元件底部表面接触,绝缘体凸起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为双金属元件提供支点,双金属元件在翻转动作时可以更好的拨动弹簧片,使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第二接触片上的静触点快速分离或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簧片、双金属元件和第一接触片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形成电连接,有效防止弹簧片和双金属元件的脱落,提高其电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双金属元件是碟形双金属片,由热敏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碟形双金属片具有非常好的感温性能和翻转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动触点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与所述的弹簧片电连接,有效防止动触点在弹簧片上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静触点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片电连接,有效防止静触点在第二接触片上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其中一端嵌入设置在绝缘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的第一接线片和第二接线片分别对应电连接,所述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另一端裸露在绝缘体的顶部表面,各部件充分结合在一起,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接线片和第二接线片相对设置在绝缘体的底部两侧,便于外部接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接线片和第二接线片上形成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内螺纹可以配合螺栓使用,提高外部接线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双金属元件固定在弹簧片和接触片之间,双金属元件既是感温元件也是电路通断的动力来源,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双金属元件翻转带动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接触片上的静触点分离或闭合,实现切断或接通电路的功能,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双金属元件的脱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使用,非常适用于发热电器的温度控制,能够感受和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在预制的温度点执行电路的切断或接通,起到控制和保护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制造成常闭和常开两种工作形式,是一种集温度信号传感和执行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新型温度传感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敞开式温度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第一接线片,2-弹簧片,3-双金属元件,4-绝缘体,5-静触点,6-动触点,7-第二接线片,8-接线孔,9-弹簧片凸起,10-绝缘体凸起,11-第一接触片,12-第二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敞开式温度传感器,包括绝缘体4、间隔设置在绝缘体4两侧的第一接触片11和第二接触片12、分别与第一接触片11和第二接触片12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片1和第二接线片7,还包括双金属元件3以及弹簧片2,其中,弹簧片2和双金属元件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接触片11电连接,且弹簧片2、双金属元件3和第一接触片11从上到下依次电连接,双金属元件3的另一端悬空在弹簧片2和第二接触片12之间,弹簧片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弹簧片2电连接的动触点6,第二接触片12上设置有与动触点6相对应的静触点5,且静触点5与第二接触片12电连接,动触点6和静触点5通过双金属元件3翻转带动弹簧片2实现分离或闭合,本实施例在弹簧片2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片凸起9,弹簧片凸起9与悬空在弹簧片2和第二接触片12之间的双金属元件3顶部表面接触,弹簧片凸起9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3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拨动弹簧片2,使弹簧片2上的动触点6与第二接触片12上的静触点5更快的分离或闭合;同时,在绝缘体4的顶部设置有绝缘体凸起10,绝缘体凸起10与悬空在弹簧片2和第二接触片12之间的双金属元件3底部表面接触,绝缘体凸起10的设置便于双金属元件3在受到温度影响而做出翻转动作时为双金属元件3提供支点,双金属元件3在翻转动作时可以更好的拨动弹簧片2,使弹簧片2上的动触点6与第二接触片12上的静触点5快速分离或闭合。

本实施例中的弹簧片2、双金属元件3和第一接触片11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电连接,有效防止弹簧片2和双金属元件3的脱落,提高其电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进行电连接;且本实施例中的双金属元件3是碟形双金属片,由热敏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碟形双金属片具有非常好的感温性能和翻转动力。

本实施例中的动触点6通过焊接方式与弹簧片2电连接,有效防止动触点6在弹簧片2上脱落,当然,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进行电连接;静触点5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接触片12电连接,有效防止静触点5在第二接触片12上脱落,实际应用时,同样可以采用铆接方式进行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片11和第二接触片12的其中一端嵌入设置在绝缘体4的内部并与第一接线片1和第二接线片7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接触片11和第二接触片12的另一端裸露在绝缘体4的顶部表面,各部件充分结合在一起,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第一接线片1和第二接线片7相对设置在绝缘体4的底部两侧,便于外部接线;同时,第一接线片1和第二接线片7上形成有接线孔8,在第一接线片1上的接线孔8的内壁还形成有内螺纹,内螺纹可以配合螺栓使用,提高外部接线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下,双金属元件3的形变拨动力大于弹簧片2的弹力,双金属元件3拨动弹簧片2使动触点6和静触点5处于分离状态,即电路处于切断状态,当环境温度达到双金属元件的设定温度时,双金属元件3进行翻转动作,翻转动作后的双金属元件3不再拨动弹簧片2,弹簧片2带动动触点6和静触点5接触并处于闭合状态,即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当环境温度恢复至低于双金属元件3的设定温度时,双金属元件3进行复位翻转动作,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一次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将双金属元件固定在弹簧片和接触片之间,双金属元件既是感温元件也是电路通断的动力来源,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双金属元件翻转带动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接触片上的静触点分离或闭合,实现切断或接通电路的功能,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双金属元件的脱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使用,非常适用于发热电器的温度控制,能够感受和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在预制的温度点执行电路的切断或接通,起到控制和保护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制造成常闭和常开两种工作形式,是一种集温度信号传感和执行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新型温度传感控制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