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12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防雷接地片,具体地说是铝合金材料的防雷接地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全人类都在提倡新能源的利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使光伏行业迅速发展。同时,太阳能支架系统从一开始完全现场切割组装到后来演变成各种形态的铝合金支架,这些支架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产业,然而光伏组件的边框是铝合金材质的,且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支架与组件连接后,防雷接地一般只做在支架上,要想将组件做好防雷接地通常需要用接地线两头做好接线端子后将两块组件连接形成通路再与支架连接,支架再与屋顶接地带连接,这样的施工方法不仅工序复杂,且浪费材料和人工。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压块与导轨的槽里,通过刺破氧化层实现防雷接地,且每块组件由压块“串起”形成整个防雷接地通路,真正解决了铝合金边框的防雷接地难点,简化了施工工序,既美观又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光伏组件的防雷接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可以刺破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并固定在铝合金导轨凹槽内的防雷接地片,通过串连的方式将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成通路并实现防雷接地的作用。

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具体包括主板、侧压板、U形孔、上刺破柱及下刺破柱,其特征在于:主板为对称结构,主板形状呈“工”字,主板中间有一个U形孔,主板左右各有两个矩形开口,主板的矩形开口处有两个矩形侧压板,矩形侧压板与主板互相垂直且方向向下,主板的矩形开口的上下部位分别设有四个上刺破柱和四个下刺破柱,上刺破柱与下刺破柱形状相等且呈空心圆柱状,其中上刺破柱垂直立于主板的上面,下刺破柱垂直立于主板的下面。

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优点和效果是:光伏组件外框为铝合金边框,两块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压块将两块光伏组件固定,本实用新型嵌入铝导轨的凹槽中通过上刺破柱刺破光伏组件边框下沿的氧化膜,同时通过下刺破柱刺破铝导轨上沿的氧化膜,将两块组件串连成通路并和防雷接地带连接,实现光伏组件的防雷接地,不仅安装方便,且实用、美观,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与支架固定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与支架固定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与支架固定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2-光伏组件、21-铝合金边框、3-压块、4-紧固件、5-铝导轨。

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主板、12-侧压板、13-U形孔、14-上刺破柱、15-下刺破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1为不锈钢材质,形状呈“工”字,由主板11、侧压板12、U形孔13、上刺破柱14及下刺破柱15所组成,紧固件4穿过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1的U形孔13与压块3的圆孔将光伏组件2的铝合金边框21压住,同时光伏组件用防雷接地片1的侧压板12嵌入铝导轨5的凹槽中,紧固件4被拧紧后,上刺破柱14将光伏组件2的铝合金边框21的氧化膜刺破,下刺破柱15将铝导轨5的氧化膜刺破。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刺破柱14刺破了光伏组件2铝合金边框21的氧化膜,又通过下刺破柱15将铝导轨5的氧化膜刺破,且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每一个压块3的下方,每个压块3连接着两块光伏组件2,由此形成通路,使光伏组件2与铝导轨5有效连接,而铝导轨5又与原建筑的防雷接地带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光伏组件2有效防雷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任何采用等效替换取得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