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光学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27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光学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光学片组件,更详细地说,涉及增加接合面积而提高耐久性的同时还提高灰度的多层光学片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使用于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或电视机等的显示装置,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需求逐渐扩大,其性能也逐年得到改善。作为非发光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板,其结构上需要背光单元。背光单元由各种各样的光学系统构成。另外,为了提高灰度,背光单元使用周期性地排列的光学片。图1 (a)和I (b)是简要表示以往开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 (a)和I (b)所不,背光单兀10包括光源1、反射板2、导光板3、扩散片4、第一光学片5和第二光学片6。上述光源I是产生可视光的元件,这样的光源I可选择性地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和冷阴极荧光灯(CCFL)等。从上述光源I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3,在导光板3内部一边发生全反射一边行进,以小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入射到导光板3内部表面的光不发生全反射而透过导光板3,所以在上侧和下侧分别射出光。
`
此时,上述反射板2反射向下侧射出的光,使其再次入射到导光板3中,从而提高光传输效率。上述扩散片4使通过上述导光板3的上表面射出的光发生扩散,从而实现灰度的均匀化、增大视场角,但通过扩散片4的光在垂直方向上的灰度降低。上述第一光学片5包括基底部5a和构图5b,其执行一次聚光和放出,使得从扩散片4入射的光发生折射而垂直地入射。此外,上述构图5b在基底部5a的上表面一体地形成,其具有能够使经由基底部5b入射的光发生朝向垂直方向的折射并射出的形状。一般情况下,上述构图的截面构成三角形形状,三角形的顶角通常为90度左右。而且,上述第二光学片6具有与第一光学片5相同的形状,为了提高在第一光学片5中进行了一次聚光的光的灰度而执行二次聚光并放出,这种情况下,第一光学片5和第二光学片6的周期、高度和折射率等可根据需要而不同。在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灰度,第一光学片5和第二光学片6可以具备以下结构,即上述第一光学片5的构图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光学片6的构图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地交叉配置,上述第一光学片5通过将在上述第二光学片6的基底部下表面涂敷的粘接层6a作为媒介物而粘接成一体。如果以涂敷在上述第二光学片6的下表面的粘接层6a作为媒介物使得第二光学片6和第一光学片5上下层叠地粘接,则上述第一光学片5的构图5b如图1 (b)所示,顶点部5c的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6a进行接触,从而接合成一体。
但是,粘接强度由上述顶点部5c埋入到上述粘接层6c而实现接合的面积所确定,埋入上述粘接层6c内部的上述顶点部5c的面积有限度,因此存在接合强度由此降低的问题。如果上述第一光学片5和第二光学片6之间的接合强度降低,会发生上述第一光学片5和上述第二光学片6相互分离的剥离现象,存在成品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往的多层光学片组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在由一对构成的光学片的接合过程中,不仅增大接合面积而提高接合质量和耐久性,还能够利用接合区域中的光的折射,使得灰度降低实现最小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包括: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下部光学片,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以层叠形态设置,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上述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以及埋入部,在上述光传输部的上部连续地连结,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中;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周长,大于上述光传输部以连续的倾斜度向上部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的轨迹的周长。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构图的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截面轨迹的导函数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不连续点。此外,也可以是,上述不连续点位于上述埋入部和上述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的分界处。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由直线构成。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轨迹由直线构成。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包含自上述光传输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延伸面和连结上述一对延伸面之间的连结面。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具有与上述粘接层至少具有3个以上接触面的多角形截面。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面具有与上述下部光学片的下侧面平行的水平面。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面具备至少一个凹部。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面被实施产生粗糙面的表面处理。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延伸面相对于与上述下部光学片的下表面平行的下部水平面垂直地延伸,上述下部水平面自上述光传输部的端部水平地延伸。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具备自上述光传输部朝上部向上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延伸面,上述延伸面的上侧末端部相连接。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的最上部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相接。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具备相同的截面形状且沿着横向延伸而形成。此外,也可以是,上述上部光学片和上述下部光学片配置成使上述第一构图的延伸方向和上述第二构图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此外,也可以是,还包括反射偏振片,其配置成与上述下部光学片或上述上部光学片层叠的形态,根据从下部传输来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地使光透过。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粘接层是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表面或者与此相对置的上述下部光学片的上表面以点状形成的。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粘接层是在上述下部光学片的上述第二构图的表面或者与上述第二构图相对置的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表面以线状形成的。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粘接层是在上述下部光学片的上述第二构图的表面或者与上述第二构图相对置的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表面,以具有多个开放区域的网状形成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包括: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下部光学片,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粘接层,形成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上述第二构图的横截面面积越向上部越变小,在其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具备倾斜度不连续地增加的一个以上不连续点。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的折射率大于上述粘接层的折射率。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在下部不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且具有规定的倾斜度;以及埋入部,向上述光传输部的上部延伸,其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中。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具备向上部延伸的2个以上延伸面。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具备向上部延伸的一对延伸面,通过上述延伸面,其截面形成三角形。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上述粘接层的厚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包括: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下部光学片,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粘接层,形成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上述第二构图具有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的形状,并且,该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具有直线形态的截面;以及埋入部,自上述光传输部向上倾斜地连结并且呈直线形状。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具备自上述光传输部朝上部向上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延伸面,上述延伸面的上侧末端部相连接。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的截面形成为三角形。此外,也可以是,还包括反射偏振片,其配置成与上述下部光学片或上述上部光学片层叠的形态,根据从下部传输来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地使光透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包括:上部光学片,具备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下部光学片,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以层叠形态设置,具备由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多个图形构成的第二构图;以及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上述第二构图的多个图形中,一部分图形的形状是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并且在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具有倾斜度不连续地增加的一个以上不连续点。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的多个图形中,一部分图形的最上部至最下部的距离大于与其邻接的图形的最上部至最下部的距离。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是不同形状的图形重复配置而成。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的一部分图形包含:光传输部,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以及埋入部,在上述光传输部的上部连续地连结,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中。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周长,大于自上述光传输部以连续的倾斜度向上部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的轨迹的周长。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构图的折射率大于上述粘接层的折射率。(发明效果)根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首先,本发明使埋入到在上部光学片与下部光学片之间设置的粘接层内部的构图结构最佳化,从而增加与粘接层的接合面积,实现上述埋入部与上述粘接层的接合面积的最大化,提高接合质量,其结果,能够提高光学片组件的耐久性。特别是,本发明中,构成设置于下部光学片中的构图的光传输部和埋入部相互间以倾斜度不连续的形态连接,因此,能够将粘接层厚度保持一定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与粘接层相接的接合面积的最大化。其次,上述埋入部按照比上述光传输部的倾斜度更大的倾斜度向上倾斜地形成三角形,使得在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内部的上述埋入部的内部也可以将入射的光向上部折射进行聚光,可实现提高光学片的灰度的效果。


图1(a)和1(b)是简要表示以往开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多层光学片组件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光学片组件中的第二构图的形状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2的上部光学片与下部光学片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第二构图的截面轨迹及截面轨迹的导函数的示意图。图6(a)和6(b)是比较表示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埋入到粘接层内部的埋入部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在图6(a)和6 (b)的粘接层内部,第二构图根据与粘接层相接的周边长度而出现的差异的示意图。图8(a)和8(b)是比较表示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未埋入到粘接层内部的光传输部的示意图。图9是表不图8的光传输部的同横向长度相对应的差异的不意图。图10是表示在图2的实施例中通过光学片的光的折射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在图2的实施例中以粘接层的厚度大于埋入部高度的状态进行接合的示意图。图12(a)和12(b)是表示根据图2的粘接层厚度,在第二构图中截面轨迹的导函数不连续之处的位置的示意图。图13(a)和13(b)是表示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为直线形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a) 14(c)是表示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为非直线形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5是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截面轨迹导函数未具有不连续点形态的实例的示意图;图16是在图2的光学片组件中第二构图形成不均匀形态的图形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在图2的第二构图中埋入部包含延伸面和连结面而形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8(a) 18(c)是表示图17的埋入部中的连结面和延伸面的变形形态的示意图。图19是图示了与图17的连结面的宽度变化相对应的、灰度与粘接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0是图示了与图17的延伸面的高度变化相对应的、灰度与粘接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1是图不了与图17的粘结层的厚度变化相对应的、灰度与粘接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是表示图2的光学片组件还包含反射偏振片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表示通过图19的反射偏振片使光透过或反射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多层光学片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然而,这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体的实施方式,通过本实施例有助于更明确理解本发明。而且,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对于相同结构赋予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2和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多层光学片组件的概略结构如下。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多层光学片组件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光学片组件中的第二构图的形状的示意图。本发明涉及的多层光学片组件能够使用在用于改变光路经的各种领域,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必须具备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BLU、Back Light Unit)。这种背光单元大致由光源100、导光板200、扩散片300和多层光学片组件400构成。所述光源100—般由发出光的发光体构成,在所述导光板200的侧部发出光,并向所述导光板200方向传输光。而且,所述导光板200反射及散射从所述光源100发出的光,并向所述扩散片300方向传输。所述扩散片300配置在所述导光板200的上部,用于扩散来自所述导光板200的光,使之均匀扩散之后向上部传输。而且,所述多层光学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扩散片300的上部,将传输到的光进行聚光之后使之向上部移动。所述多层光学片组件400 —般由上部光学片410和下部光学片420这样一对光学片构成。通过在如此构成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下部光学片420上形成的构图,光朝着与所述多层光学片组件400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聚光并折射。进一步仔细观察所述多层光学片组件400,则所述多层光学片组件400由所述上部光学片410、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和粘接层430构成。在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构图412,该第一构图412向上部方向突出,并且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所述上部光学片410通过所述第一构图412,将从下部传输来的光进行折射和聚光之后向上部射出。一般地,所述第一构图412可以由三角形棱镜沿一方向延伸而形成,且排列有多个。所述粘接层430位于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部,用于使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和所述上部光学片410能够接合。此时,优选所述粘接层430由光透射率高的材料形成,以便能够透射从所述扩散片300传输来的光。在此,所述粘接层430的厚度可以约为0.Ιμπι 50μπι左右,可以由含有一种以上丙烯酸酯类、聚酯类、聚碳酸酯类聚合物树脂等的聚合物树脂形成。所述下部光学片420配置在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部,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构图422。所述第二构图422包括:光传输部422a,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埋入部422b,与所述光传输部422a连续地连接,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中。所述光传输部422a未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而暴露于空气中,使得从所述扩散片300传输来的光进行折射之后向上部方向传输。所述埋入部422b连接于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上部,其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截面轨迹的周长,大于所述光传输部422a以连续的倾斜度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轨迹T的周长。所述埋入部422b可以形成为不同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埋入部422b具有从所述光传输部422a朝着上部向上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延伸面S I,且所述延伸面SI的上侧末端部彼此相连接。如图3所示,由所述埋入部422b和所述光传输部422a构成的所述第二构图422向上部方向突出形成,且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上部倾斜与下部倾斜相比更向上倾斜。在此,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截面的轨迹可以形成为直线,所述埋入部422b同所述粘接层430相的截面的轨迹可以由直线构成。而且,所述埋入部422b可以形成为具有一对所述延伸面SI的三角形形状。然而,图示的所述埋入部422b的形状并不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选择了三角形。如此构成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下部光学片420,各自的所述第一构图412和所述第二构图422以相同的横截面面积沿横向延伸而形成,而所述第一构图4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构图422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交叉地接合。此时,所述第一构图4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构图422的延伸方向可具有各种交叉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以90度角接合。
其次,参照图4观察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所述下部光学片420通过所述粘接层430接合的状态如下。图4是表示图2的上部光学片410与下部光学片420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下部光学片420通过所述粘接层430接合在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部,所述埋入部422b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而且,所述埋入部422b的最上部部分可以与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表面接触。若所述埋入部422b的上部部分与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表面相接时,从所述埋入部422b射出的光经过所述粘接层430的距离缩短,因此,能够使由所述粘接层430导致灰度降低的现象最小化。关于在所述埋入部422b光发生折射的情况,在下面参照图10后述。另一方面,如图所示,所述埋入部422b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而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截面的周长,大于所述光传输部422a以连续的倾斜度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轨迹T的周长。因此,所述埋入部422b的周长大于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假想截面轨迹T的周长,所以,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面积变得更大,从而能够提高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和所述下部光学片420的接合质量。另一方面,所述粘接层430以一定厚度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构图422相对应的上部光学片410的整个下表面上,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部分形成。S卩,所述粘接层430可以以点状分布在与所述第二构图422相对置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表面或者与此相对置的所述下部光学片420的上表面,因此利用点状的所述粘接层430作为媒介物,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和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彼此部分接合。此外,所述粘接层430可以以线型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构图422相对置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表面或者与其相对置的所述下部光学片420的上表面,因此利用线型粘接层430作为媒介物,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和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彼此部分接合。而且,所述粘接层430可以以具有多个开放区域的网格状,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构图422相对置的所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表面或者与其相对置的所述下部光学片420的上表面,因此利用网格状粘接层430作为媒介物,所述下部光学片420和所述上部光学片410彼此部分接合。S卩,如此地,所述粘接层430可以以不同形态形成,而并不限定于具体形态。其次,参照图5观察第二构图422的截面轨迹如下。图5是表示图2的第二构图422的截面轨迹和截面轨迹的导函数的示意图。所述第二构图422可以形成为不同形态,形成为在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截面轨迹的导函数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不连续点P1、P2。如图所示,第二构图422向上部方向突出地形成,并且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在此,所述第二构图422向上部方向突出地形成,且具有倾斜规定角度的倾斜度,越向上部其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而上部的倾斜与下部的倾斜相比更向上倾斜。此时,所述第二构图422的上部和下部的倾斜度,在不连续点P1、P2处改变。所述不连续点P1、P2是沿所述第二构图422的截面的轨迹的导函数不连续的位置。
观察图5所示的所述第二构图422的截面轨迹导函数,可知曲线并不沿x轴均匀地连续形成,而在Pl点和P2点处出现不连续。如此,所述第二构图422的截面轨迹的导函数不连续地形成,因此,上部和下部的倾斜度及形状可以不同,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的所述埋入部422b和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其次,参照图6(a)、6(b)和图7观察与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的所述埋入部422b的形状相对应的接合部分的周长之差。图6 (a)和6 (b)是将在图2的第二构图422中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的埋入部422b进行比较表示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在图6 (a)和6 (b)的粘接层430内部第二构图422与粘接层430相接的周长之差的示意图。图6 (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构图422通过所述粘接层430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第二构图422由与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截面轨迹的倾斜相比截面轨迹的倾斜更向上倾斜的所述埋入部422b构成,而所述埋入部422b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而且,图6· (b)是表示所述埋入部422b具有所述光传输部422a以连续倾斜度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轨迹T,所述埋入部422b和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截面轨迹具有统一倾斜度,而所述埋入部422b被埋入到所述粘接层430内部。比较图6 (a)和图6 (b)可知,虽然所述埋入部422b被埋入到具有相同厚度d的粘接层430内部,但是,图6 Ca)所示的所述埋入部422b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截面的周长更大。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截面的周长更大,则表示与其相应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会提闻接合质量。更详细地,参照图7,通过数学式具体观察图6 (a)和图6 (b)的各自的所述埋入部422b与具有相同厚度d的所述粘接层430相接的截面的周长。首先,在图6 Ca)的情况下,所述埋入部422b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部分的截面轨迹长度以2x表示,所述光传输部422a的倾斜角为Θ,而所述埋入部422b以比所述光传输部422a更大α角的倾斜角向上倾斜,所以所述埋入部422b的倾斜角为θ+α。因此,所述埋入部422b与所述粘接层430相接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如下数学式求得。数学式1: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 下部光学片,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以层叠形态设置,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 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 上述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以及埋入部,在上述光传输部的上部连续地连结,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中; 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周长,大于上述光传输部以连续的倾斜度向上部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的轨迹的周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构图的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截面轨迹的导函数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不连续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不连续点位于上述埋入部和上述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的分界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光传输部的截面轨迹由直线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轨迹由直线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埋入部包含自上述光传输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 延伸面和连结上述一对延伸面之间的连结面。
7.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 下部光学片,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 粘接层,形成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 上述第二构图的横截面面积越向上部越变小,在其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具备倾斜度不连续地增加的一个以上不连续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构图的折射率大于上述粘接层的折射率。
9.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 下部光学片,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 粘接层,形成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 上述第二构图具有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的形状,并且,该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具有直线形态的截面;以及埋入部,自上述光传输部向上倾斜地连结并且呈直线形状。
10.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光学片,具备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 下部光学片,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以层叠形态设置,具备由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多个图形构成的第二构图;以及 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 上述第二构图的多个图形中,一部分图形的形状是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并且在最下部与最上部之 间具有倾斜度不连续地增加的一个以上不连续点。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多层光学片组件,包括上部光学片,具有向上部突出的第一构图;下部光学片,在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以层叠形态设置,具有向上述上部光学片侧突出的第二构图;以及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上部光学片与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上述第二构图包含光传输部,越向上部其横截面面积越变小;以及埋入部,在上述光传输部的上部连续地连结,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到上述粘接层中;上述埋入部同上述粘接层相接的截面的周长,大于上述光传输部以连续的倾斜度向上部延伸而形成的假想截面的轨迹的周长。
文档编号G02B5/04GK103163578SQ2012105305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闵池泓, 金荣一, 赵诚植, 李宇钟, 李泰濬, 金熹贞, 黄俊皖, 赵成民, 权五玄, 郑镇吉 申请人:株式会社Lm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