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芯片型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0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芯片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芯片型电感器,尤其是适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AIMDs),诸如心脏起搏器、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s)、两心室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等的电磁干扰槽式滤波器的芯片型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EMI)穿心式滤波电容器通常与AMD中的气密端子组件结合使用,以从设备上分离并且屏蔽不期望的电磁干扰信号。在过去,用于连通并且重新编程可植入医疗设备的遥测技术通常是低频的。在典型系统中,例如心脏起搏器、多匝线圈,将被嵌入到心脏起搏器的钛外壳内部,钛外壳将连接至设备中的遥测电路。一旦心脏起搏器被植入,它就能够通过包含靠近可植入医疗设备中的环形天线的外读出笔来与心脏起搏器连通。随着可植入医疗设备电子元件的复杂性和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增加,可植入医疗设备变得能够存储各种过去事件波形。

随着可植入医疗设备越做越小,用于其中的电子组件也变的越来越小且越轻,但相对的可植入医疗设备中所使用的电源电路对于电子设备整个体积的容量比一直增加,这是因为在每一个电子电路中所使用的中央处理器的超大型集成电路越来越快且高密集度化,但像是电感器及变压器等这些为电源电路必要电路单元的磁组件却很难越变越小,所以其容量比会增加。当电感器及变压器等这些磁组件变小,磁性材料的容量也会减少,其磁圈会容易变的磁性饱合,因此可作为电源装置使用的电流量便会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芯片型电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内容:

一种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芯片型电感器,该芯片型电感器包括:电感器芯片本体、两个终端和电感螺旋线圈;所述电感器芯片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终端;所述电感螺旋线圈设于电感器芯片本体内部,具有螺旋形状,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其还包括直迹线和通路孔;所述电感螺旋线圈的顶部设置绝缘垫;所述电感器芯片本体按顺序依次包括第一绝缘体层、第二绝缘体层、第一铁氧体层、第二铁氧体层、第三绝缘体层、电介质层和第四绝缘体层。

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型电感器在焙烧时收缩具有兼容性,能获得高度定容有效封装,尺寸小,可适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槽式滤波器组件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型电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型电感器的分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芯片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芯片型电感器包括:电感器芯片本体206、两个终端208、电感螺旋线圈210;所述电感器芯片本体206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终端208;所述电感螺旋线圈210设于电感器芯片本体206内部,具有螺旋形状,由第一线圈218和第二线圈220组成,其还包括直迹线216和通路孔;所述电感螺旋线圈210的顶部设置绝缘垫214;所述电感器芯片本体206按顺序依次包括第一绝缘体层100、第二绝缘体层101、第一铁氧体层102、第二铁氧体层103、第三绝缘体层104、电介质层105和第四绝缘体层106。

在图中的212处,导线穿过与其成绝缘关系的导线。绝缘垫214不会覆盖底部的电感螺旋线圈210。电感螺旋线圈210被印制,绝缘垫214被印制在电感螺旋线圈210顶部,通路孔212穿过并且填充有导电材料以便形成电路连接。此外,第一线圈218的宽度和第二线圈220的间距之间的比例控制很重要。

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型电感器以此方式构造在焙烧时收缩具有兼容性,能获得高度定容有效封装,尺寸小,可适用于有源可植入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槽式滤波器组件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