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路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674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合路耦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合路耦合器。
背景技术
:电桥也叫同频合路器,它能够沿传输线路某一确定方向上对传输功率连续取样,能将一个输入信号分为两个互为等幅的信号。电桥主要用于多信号合路,以提高输出信号的利用率。在需要对两种频段信号进行合路传输,及分成两个耦合信号输出所述两种频段信号时,现有的机箱产品通常采用一个电桥、两根跳线和两个耦合器组合连接的方式来实现,而采用跳线连接的机箱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过长,插入损耗过大,交调不够稳定,驻波比匹配较差,体积过大,电气参数指标差及性能不稳定等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合路耦合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输入的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合路及耦合输出,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合路耦合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合路耦合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和电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耦合腔、第二耦合腔和合路腔,所述电桥容纳于所述合路腔,所述第一耦合器容纳于所述第一耦合腔,所述第二耦合器容纳于所述第二耦合腔,所述第一耦合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耦合腔的一端均与所述合路腔连通,所述电桥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一容纳部、和盖设于所述容纳部的一盖板,所述容纳部和盖板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耦合腔、第二耦合腔和合路腔。优选地,所述电桥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耦合馈电连接;所述合路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导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二导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优选地,所述合路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耦合器远离所述电桥的一端,所述第四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耦合器远离所述电桥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耦合器包括第一主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一主信号线耦合馈电连接的第一耦合线,所述第一主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第二主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主信号线耦合馈电连接的第二耦合线,所述第二主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优选地,所述合路耦合器还包括四个监控端口,所述四个监控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线的两端和第二耦合线的两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合路耦合器包括多个绝缘介质,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通过至少一绝缘介质容纳于合路腔,所述第一主信号线与第一耦合线通过至少二绝缘介质容纳于第一耦合腔,所述第二主信号线与第二耦合线通过至少二绝缘介质容纳于第二耦合腔。优选地,所述合路耦合器包括多个调谐杆,所述盖板开设有多个调谐孔,每一调谐杆的一端穿过一调谐孔,并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耦合腔、第二耦合腔或合路腔。优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桥容纳于合路腔,第一耦合器容纳于第一耦合腔,第二耦合器容纳于第二耦合腔,电桥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连接,电桥用于将输入的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合路,并经耦合输出于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腔的一端和第二耦合腔的一端均与合路腔连通,即只需加工成一个“U”型空腔,加工更加方便,易于成型,产品的内部结构更加的紧凑。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取消了传统的采用一个电桥、两根跳线和两个耦合器组合连接的方式,插入损耗小,交调稳定,驻波比匹配更好,将电桥、跳线和耦合器的功能集成于一个合路耦合器内,生产周期更短,体积更小,便于安装,解决了电气参数指标差、产品体积过大、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中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绝缘介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实施例中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耦合器404安装孔11第一主信号线41容纳部12第一耦合线42盖板20第二耦合器421调谐孔21第二主信号线43第一端口22第二耦合线44第二端口30电桥45第三端口31第一导体46第四端口32第二导体50监控端口40壳体60绝缘介质401第一耦合腔70调谐杆402第二耦合腔80螺钉403合路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路耦合器,包括壳体40、设置于壳体40内的第一耦合器10、第二耦合器20和电桥30,壳体40内开设有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和合路腔403,电桥30容纳于合路腔403,第一耦合器10容纳于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器20容纳于第二耦合腔402,第一耦合腔401的一端和第二耦合腔402的一端均与合路腔403连通,电桥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桥30容纳于合路腔403,第一耦合器10容纳于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器20容纳于第二耦合腔402,电桥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连接,电桥30用于将输入的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合路,并经耦合输出于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第一耦合腔401的一端和第二耦合腔402的一端均与合路腔403连通,即只需加工成一个“U”型空腔,加工更加方便,易于成型,产品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合路耦合器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取消了传统的采用一个电桥、两根跳线和两个耦合器组合连接的方式,插入损耗小,交调稳定,驻波比匹配更好,将电桥、跳线和耦合器的功能集成于一个合路耦合器内,生产周期更短,体积更小,便于安装,解决了电气参数指标差、产品体积过大、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参见图1至图3,壳体40包括一容纳部41、和盖设于容纳部41的一盖板42,容纳部41和盖板42共同形成有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和合路腔40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壳体40包括一容纳部41、和盖设于容纳部41的一盖板42,容纳部41和盖板42共同形成有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和合路腔403,以便于安装或拆卸,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和合路腔403的腔壁均具有屏蔽等作用,以防止腔内的信号散失,同时也能防止外界信号对腔内信号的干扰,容纳部41、盖板42的材质均为铝等金属或合金材料。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3,盖板42通过与多个螺钉80配合固定于容纳部41。参见图3至图6,电桥30包括第一导体31和第二导体32,第一导体31和第二导体32耦合馈电连接;合路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40的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第一导体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口4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耦合器20,第二导体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端口44,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耦合器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分别用于输入不同频段的两种信号,第一导体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口4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耦合器20,以将从第一端口43输入的信号进行传导,第二导体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端口44,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耦合器10,以将从第二端口44的信号进行传导,第一导体31和第二导体32耦合馈电连接,以将分别从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输入的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合路,并耦合传输至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从而实现了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的合路和耦合传输;可以理解的,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也可用于输出经过第一导体31和第二导体32耦合传输的信号。参见图3至图5,合路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40的第三端口45和第四端口46,第三端口45和第四端口46与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相对设置,第三端口45连接于第一耦合器10远离电桥30的一端,第四端口46连接于第二耦合器20远离电桥30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分别用于输入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至电桥30合路,并输送至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耦合传输,最终从对应的第三端口45、第四端口46输出。其中从第三端口45、第四端口46输出的信号均同时带有分别从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输入的两种不同频段的信号;可以理解的,第三端口45、第四端口46也可用于输入信号,并经第一耦合器10和第二耦合器20、电桥30耦合处理,至第一端口43和第二端口44输出。参见图3至图5,第一耦合器10包括第一主信号线11和与第一主信号线11耦合馈电连接的第一耦合线12,第一主信号线11的一端与第二导体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端口45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主信号线11的一端与第二导体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端口45连接,第一主信号线11用于将经过合路的信号传输至第三端口45输出,或用于传输从第三端口45输入的信号,第一主信号线11和第一耦合线12耦合馈电连接,第一耦合线12与第一主信号线11的耦合间距较大,从第一耦合线12传输的信号较弱,第一耦合线12用于检测第一主信号线11传输信号时的功率大小等。参见图3至图5,第二耦合器20包括第二主信号线21和与第二主信号线21耦合馈电连接的第二耦合线22,第二主信号线21的一端与第一导体3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端口46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二主信号线21的一端与第一导体3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端口46连接,第二主信号线21用于将经过合路的信号传输至第四端口46输出,或用于传输从第四端口46输入的信号,第二耦合线22和第二主信号线21耦合馈电连接,第二耦合线22和第二主信号线21的耦合间距较大,从第二耦合线22传输的信号较弱,第二耦合线22用于检测第二主信号线21传输信号时的功率大小等。参见图4和图5,合路耦合器还包括四个监控端口50,四个监控端口50分别与第一耦合线12的两端和第二耦合线22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四个监控端口50分别与第一耦合线12的两端和第二耦合线22的两端连接,每一监控端口50均与监控设备连接,每一监控端口50用于监控与其靠近的第一端口43、第二端口44、第三端口45或第四端口46的功率,当由第一端口43、第二端口44、第三端口45或第四端口46输入或输出的功率超过预设值时,监控设备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参见图3至图6,合路耦合器包括多个绝缘介质60,第一导体31与第二导体32通过至少一绝缘介质容纳于合路腔403,第一主信号线11与第一耦合线12通过至少二绝缘介质容纳于第一耦合腔401,第二主信号线21与第二耦合线22通过至少二绝缘介质容纳于第二耦合腔40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绝缘介质60,以起到对第一导体31与第二导体32、第一主信号线11、第二主信号线21、第一耦合线12和第二耦合线22支撑及固定的作用。参见图1和图3,合路耦合器包括多个调谐杆70,盖板42开设有多个调谐孔421,每一调谐杆70的一端穿过一调谐孔421,并伸入对应的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或合路腔40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调谐孔421和每一调谐杆70形成有相适配的螺纹,每一调谐杆70的一端穿过一调谐孔421,并伸入对应的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或合路腔403,另一端与螺母配合固定于盖板42,并通过调节调谐杆70伸入对应的第一耦合腔401、第二耦合腔402或合路腔403的深度,以改变合路耦合器的电容,调节其耦合量,以便于合路耦合器的调试,使得合路耦合器产品达到所需要的电性能要求。参见图1,壳体40开设有多个安装孔4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壳体40开设有多个安装孔404,以便于合路耦合器与其他设备的安装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