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85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滤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及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型化、高性能的器件已经成为了目前微波射频领域的发展方向,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中用于抑制干扰信号不可或缺的重要无源器件,可以实现通带的信号通过,并抑制频带外的噪声。

现在的使用频段已经相当拥挤,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频率资源,系统对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噪声性能的优劣,常规的滤波器通过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然而,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滤波器,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多个谐振器,所述多个谐振器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表面上,所述多个谐振器相互之间耦合,所述多个谐振器中至少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谐振杆的一端具有增加所述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的容性耦合增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为长度增加结构。

可选地,所述长度增加结构为弯折部,设置在所述谐振杆的一端的所述弯折部朝向与所述谐振杆相邻的另一谐振杆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为宽度增加结构,所述宽度增加结构的加宽方向朝向与所述谐振杆相邻的另一谐振杆的一侧。

可选地,与信号输入线连接的所述谐振器具有所述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和/或与信号输出线连接的所述谐振器具有所述容性耦合增强结构。

可选地,还包括接地孔,所述接地孔贯穿所述谐振器的谐振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介质基板。

可选地,所述多个谐振器的纵向中心线共线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多个谐振器按梳状型规则排列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表面上;或者所述多个谐振器按交指型规则排列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表面上;或者所述多个谐振器按混合型规则排列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多个谐振器相互之间耦合方式为电耦合和/或磁耦合。

可选地,所述谐振器的个数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通过改进谐振器的谐振杆的结构,在其谐振杆的一端设置容性耦合增强结构来增加滤波器的传输零点,以使滤波器尽可能地只通过通带范围内的信号,同时尽可能地抑制通带范围外的信号的通过,即提高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以及带外抑制能力。此外,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基本滤波单元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的方式会极大地增加滤波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符合滤波器朝着小尺寸的发展趋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多个谐振器,所述多个谐振器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01的表面上,所述多个谐振器相互之间耦合,所述多个谐振器中至少一个谐振器的谐振杆的一端具有增加所述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的容性耦合增强结构。

具体地,介质基板01是滤波器的承载元件,在选用介质基板01时,选用氧化铝陶瓷、氧化铍、蓝宝石、铁氧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滤波器的选频特性的影响,进而保证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不受干扰。

具体地,谐振器是滤波器的核心元件,高品质因数的谐振器会提高滤波器的选频特性,进而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谐振器相互之间可以是电耦合为主,也可以是磁耦合为主,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滤波器还包括接地孔9,接地孔9贯穿谐振器的谐振杆的另一端和介质基板01。接地孔9的尺寸大小和设置的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为例,适当的接地孔9配合适当的谐振杆能够使带通滤波器在高频段的阻带上具有一个传输零点,即使带通滤波器对高频段的噪声信号有更好地带外抑制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谐振器按设定的规则设置在介质基板01的表面上。为了便于叙述,谐振杆的一端称为非接地孔端,谐振杆的另一端称为接地孔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谐振器按梳状型规则排列在介质基板01的表面上。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有谐振器的谐振杆的接地孔端均在同侧。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谐振器按交指型规则排列在介质基板01的表面上。如图2a和图2b所示,依次相邻的两个谐振器,一个滤波器的谐振杆的接地孔端和另一个滤波器的谐振杆的非接地孔端处于同侧。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谐振器按混合型规则排列在介质基板01的表面上。如图3a和图3b所示,不同谐振器的谐振杆的接地孔端有的处于同侧,有的处于异侧。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在介质基板的表面上排布多个谐振器,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优选地,设置在介质基板的表面上的多个谐振器的纵向中心线共线,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节约整个滤波器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通过改进谐振器的谐振杆的结构,在其谐振杆的一端设置容性耦合增强结构来增加滤波器的传输零点,以使滤波器尽可能地只通过通带范围内的信号,同时尽可能地抑制通带范围外的信号的通过,即提高滤波器的选频特性以及带外抑制能力。此外,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基本滤波单元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的方式会极大地增加滤波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符合滤波器朝着小尺寸的发展趋势,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不限于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对低通滤波器而言,其通带在低频段,其阻带在高频段,传输零点的位置设置在高频段的阻带上。对高通滤波器而言,其通带在高频段,其阻带在低频段,传输零点的位置设置在低频段的阻带上。对带通滤波器而言,其通带在中间频段,其阻带分布在中间频段的两边,即高频段和低频段,传输零点可以设置至少两个,一个设置在低频段的阻带上,一个设置在高频段的阻带上,从而实现带通滤波器高低端阻带均具有传输零点,有效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传输零点的位置和个数,传输零点的位置以介于阻带和通带的临界频段为优,传输零点的个数越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越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需求在谐振杆设置的容性耦合增强结构,比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谐振器设置容性耦合增强结构,或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容性耦合增强结构的结构形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为长度增加结构。举例来说,通过在谐振杆的一端的设置弯折部以形成长度增加结构,且弯折部朝向与谐振杆相邻的另一谐振杆的一侧,从而减小相邻的两个谐振杆的间距,达到增强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度的目的,进而实现使滤波器具有传输零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弯折等缠绕的形式增加谐振杆的长度,谐振杆具体需要增加多少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弯折的形式增加谐振杆的长度也是为了满足滤波器的小尺寸的制造要求。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性耦合增强结构为宽度增加结构,宽度增加结构的加宽方向朝向与谐振杆相邻的另一谐振杆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沿着朝向与谐振杆相邻的另一谐振杆的一侧增加谐振杆的宽度,从而减小相邻的两个谐振杆的间距,达到增强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度的目的,进而实现使滤波器具有传输零点。需要说明的是,谐振杆具体需要增加多少宽度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增加容性耦合增强结构的谐振器的个数,图1a、图1b所示是六阶滤波器,六个谐振器中两个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当然,六个谐振器中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具体根据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进一步地,与信号输入线连接的谐振器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和/或与信号输出线连接的谐振器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信号输入线将信号馈入滤波器中,通过信号输出线将信号馈出滤波器。本实施例使与信号输入线连接的谐振器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即通过滤波器中的第一个谐振器对馈入的信号抑制更多的带外的信号,从而可以使馈入其他的谐振器中的信号含有更少的带外信号;进而更好地实现滤波器对带外的信号的抑制能力。本实施例使与信号输出线连接的谐振器具有容性耦合增强结构,即通过滤波器中的最后一个谐振器控制馈出的信号含有更少的带外的信号。

下面以图1a、图1b所示的六阶滤波器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图1a和图1b所示是六阶滤波器,具有六个谐振器。图1a、图1b所示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新型的滤波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的扩展,如具有三个谐振器的三阶滤波器、具有四个谐振器的四阶滤波器、具有五个谐振器的五阶滤波器等等。

如图1a和图1b所示,六阶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01、谐振器2、谐振器3、谐振器4、谐振器5、谐振器6及谐振器7。信号输入线1与谐振器2连接,信号输出线8与谐振器7连接,接地孔9贯穿谐振器和介质基板01。本实施例的谐振器2的谐振杆10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谐振器3弯折,以及谐振器7的谐振杆10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谐振器6弯折。当本实施例中的六阶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时,通过控制谐振器2的谐振杆10一端向下弯折的程度和谐振器7的谐振杆10一端向下弯折的程度,可以使六阶滤波器的高低端阻带均具有传输零点,有效提高六阶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