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号连接插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784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电信号连接插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信号连接插接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接插件是电气连接常用的连接件,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电连接接插件包括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如图9所示,现有的公头端子的引脚采用花瓣形弹性柱体,母头端子的引脚采用柱形孔与公头端子配合,公头端子的引脚外径需大于母头端子的内径,通过弹性柱体向外的张力实现二者的贴合,但是,这种结构在初始使用阶段由于二者之间的尺寸差较大,抱的比较紧,插拔比较费劲,不便于操作,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多次插拔后,公头端子的弹性柱体由于频繁受到向内的压力,从而使弹性柱体的花瓣逐渐收拢,同时加上插拔时二者之间的磨损,从而使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之间的尺寸差减小或消除,二者之间插接不紧密,导致信号的传输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信号连接插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信号连接插接件,包括插拔连接的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所述公头端子包括公头壳体和设置在公头壳体内部的多个实芯柱形公头插针,所述公头插针前端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小端位于前端,所述母头端子包括母头壳体和设置在母头壳体内部的与所述公头插针一一配合的空芯柱形母头插针,所述母头插针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狭缝,所述狭缝延伸至所述母头插针前端的边缘,所述锥形结构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头插针内孔的孔径且所述锥形结构大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母头插针内孔的孔径,所述公头插针和母头插针分别延伸出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的尾端形成焊线部。将原来花瓣状的公头插针改进为实芯插针,并且将端部设置为锥形结构,便于插入母头插针内;母头插针的空芯柱形端在制作时,首先将侧壁开设狭缝,然后采用夹持的工具,将空芯柱形端向内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使内孔形状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接近椭圆,以加大与公头插针的接触面积,增加抱紧力和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相同电压下的内阻更低,电流更大,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为了同时满足便于插入和接触紧密的要求,所述母头插针内孔为近似椭圆形,所述锥形结构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头插针内孔的短轴且所述锥形结构大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母头插针内孔的短轴。

进一步,为了使母头插针与公头插针连接牢固,所述公头插针远离所述锥形结构的一端沿周向环设有限位环槽。当公头插针插入母头插针内时,母头插针的前端延伸至限位环槽内,由于母头插针的端部是内收口的,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母头插针从公头插针上脱落。

进一步,为了保证焊线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还包括绝缘护套,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的焊线部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与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的卡接结构,所述绝缘护套与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将绝缘护套套设在焊线部上,提高绝缘性和安全性,采用卡接结构进行固定,易于插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进一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护套内壁上的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上的凹槽,所述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的尾端设有凸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上。卡接结构采用凸起和凹槽进行配合,结构简单。作为优选,凸起和凹槽均为四个,四个凸起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台两个相对的较大侧面上。

进一步,所述凸台的外表面包括两个相对的较大侧面和两个相对的较小侧面,所述绝缘护套内孔的形状与所述凸台的形状匹配,所述绝缘护套的内孔内设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内孔分隔为与所述公头插针或母头插针数量相同的插针容纳腔。当绝缘护套罩设在公头端子或母头端子上时,对应的公头端子或母头端子上的焊线部分别一一对应插设在插针容纳腔内部,所述公头壳体、母头壳体和绝缘护套采用相同的材质,优选的采用含玻纤20%的增强尼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阻燃防火性好。

进一步,所述凸台上设有防反插结构。防反插结构保证了绝缘护套插接方向的单一性,防止插反,起到了限位和定位的作用,同时,在不打开绝缘护套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内部引脚的方向,便于接线和查看。

作为优选,将两较小侧面具有不同的形状,所述两个相对的较小侧面的其中一个较小侧面为圆弧面,另一较小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和平面形成所述防反插结构。其余两个较大侧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信号连接插接件,采用锥形结构的实芯公头插针与开设狭缝的收口形母头插针配合,提高了抱紧力和接触面积,从而使相同电压下的内阻更低,电流更大,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公头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母头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绝缘护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公头插针和母头插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公头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母头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接插件公头插针和母头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头端子,11、公头壳体,12、公头插针,13、锥形部,14、限位环槽,2、母头端子,21、母头壳体,22、母头插针,23、狭缝,3、绝缘护套,31、凸起,32、凹槽,33、凸台,34、分隔板,35、插针容纳腔,4、焊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信号连接插接件,包括插拔连接的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所述公头端子1包括公头壳体11和设置在公头壳体11内部的多个实芯柱形公头插针12,所述公头插针12前端为锥形结构的锥形部13,且所述锥形部13的小端位于前端,所述母头端子2包括母头壳体21和设置在母头壳体21内部的与所述公头插针12一一配合的空芯柱形母头插针22,所述母头插针22前端的侧壁上设有狭缝23,所述狭缝23延伸至所述母头插针22前端的边缘,所述锥形结构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头插针22内孔的孔径且所述锥形结构大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母头插针22内孔的孔径,所述公头插针12和母头插针22分别延伸出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的尾端形成焊线部4。本实施例中公头插针12和母头插针22均为三个,均匀分布在公头壳体11和母头壳体21内,公头壳体11和母头壳体21上还设有防止反插的结构,接插件在用于电机的接线时,一个引脚用于电机信号线,另外两个引脚分别接正负电源端,因此,防止反插的结构的结构设置在电机信号引脚与电源引脚之间,易辨识方向,便于快速插接,本实施例中狭缝23为两个,沿径向对称设置在母头插针22的空芯柱形端,优选的,公头插针12的实芯柱形端为圆柱形。

为了同时满足便于插入和接触紧密的要求,所述母头插针22内孔为近似椭圆形,所述锥形结构小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头插针22内孔的短轴且所述锥形结构大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母头插针22内孔的短轴。为了使母头插针22与公头插针12连接牢固,所述公头插针12远离所述锥形结构的一端沿周向环设有限位环槽14。当公头插针12插入母头插针22内时,母头插针22的前端延伸至限位环槽14内,由于母头插针22的端部是内收口的,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母头插针22从公头插针12上脱落。

为了保证焊线部4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还包括绝缘护套3,所述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的焊线部4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绝缘护套3,所述绝缘护套3与所述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的卡接结构,所述绝缘护套3与所述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将绝缘护套3套设在焊线部4上,提高绝缘性和安全性,采用卡接结构进行固定,易于插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绝缘护套3的外形和内孔由靠近焊线部4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截面呈梯形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护套3内壁上的凸起31以及设置在所述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上的凹槽32,所述公头端子1和母头端子2的尾端设有凸台33,所述凹槽32设置在所述凸台33的外侧壁上。卡接结构采用凸起31和凹槽32进行配合,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凸起31和凹槽32均为四个,四个凸起31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台33两个相对的较大侧面上。凹槽32和凸起31的设置也可以互换。

所述凸台33上设有防反插结构,所述凸台33的外表面包括两个相对的较大侧面和两个相对的较小侧面,所述两较小侧面具有不同的形状,作为优选,所述两个相对的较小侧面的其中一个较小侧面为圆弧面,另一较小侧面为平面,所述圆弧面和平面形成所述防反插结构。其余两个较大侧面为平面。不同形状保证了绝缘护套3插接方向的单一性,防止插反,起到了限位和定位的作用,同时,在不打开绝缘护套3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内部引脚的方向,便于接线和查看,所述绝缘护套3内孔的形状与所述凸台33的形状匹配,所述绝缘护套3的内孔内设有若干个分隔板34,所述分隔板34将所述内孔分隔为与所述公头插针12或母头插针22数量相同的插针容纳腔35。当绝缘护套3罩设在公头端子1或母头端子2上时,对应的公头端子1或母头端子2上的焊线部4分别一一对应插设在插针容纳腔35内部,所述公头壳体11、母头壳体21和绝缘护套3采用相同的材质,优选的采用含玻纤20%的增强尼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