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852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的线缆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滤波器结构中,通常用电缆来作为设备中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器件,通常,电缆的一端连接在谐振器上,另一端连接在外部接口上,以实现信号的传输。滤波器中的电缆需要被固定,不固定则无法接地,信号不稳定。

现有技术中,固定电缆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焊接谐振器后再通过压铆的方式将电缆固定在线缆通道中实现与腔体固定,即通过电缆与腔体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电缆的固定,但是压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铝屑,很难清理,且压铆固定的线缆返工拆卸也很不方便,而且还会造成电缆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压铆方式固定滤波器的线缆时造成的清理和返工拆卸不便,且磨损电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包括滤波器壳体以及封闭所述壳体的盖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滤波器壳体内的谐振腔、设置有信号传输端口的抽头腔以及连通所述谐振腔及所述抽头腔的线缆通道。线缆通道设置有一固定腔室。在固定腔室处的固定有一固定压块,固定压块的底部设有形状与线缆截面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陷。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只要将线缆压在固定压块底部的弧形凹陷部,然后再将固定压块固定在固定腔室处即可方便的实现线缆的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压铆的方式实现线缆的固定所造成的在压铆过程中会产生铝屑,很难清理的问题,而且本技术方案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拆卸,不会造成电缆的磨损。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信号泄露的滤波器。

为此,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固定腔室包含向线缆通道两侧的壳体处凹陷形成的凹陷部,而且固定压块的结构能完全遮蔽所述凹陷部。通过设置这种凹陷部与固定压块的结构,线缆通道中的逸散信号从线缆通道传达到谐振腔的路径就是绕着凹陷部边缘的一个曲线路径,这样的路径不利于信号的传播,因而使得线缆通道中的信息只能通过线缆传输,而不会通过固定压块与固定腔室之间的空隙逸散,避免了信号泄露。

优选的,固定压块包括固定部以及设置于固定部一侧且垂直于固定部的压线部。弧形凹陷设置于压线部底端。同时,固定腔室设有与固定部配合的安装部,固定压块通过固定部与安装部的配合固定在固定腔室上。

进一步的,固定部可以为一平板结构,安装部为与固定部的形状相契合的平板状凹陷。

优选的,压线部为底部截面小于顶部截面的梯形体。通过设置压线部为一倒置的梯形体,可以使得压线部能方便的置于固定腔室中,也可以方便的取出。

优选的,固定压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壳体顶面。固定压块的顶面低于壳体顶面可以使得盖板更容易安装在壳体上,即使零件的尺寸有误差,也不会使得盖板无法闭合。

固定压块的顶面与壳体顶面的距离优选为不大于1mm。

优选的,弧形凹陷的深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弧形凹陷的深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可以使得压线部能够压紧线缆。

进一步的,弧形凹陷的深度比线缆的直径小0.3mm。

优选的,线缆通道中还设有一信号防漏腔室,信号防漏腔室包含向线缆通道两侧的壳体处凹陷形成的的凹陷部。信号防漏腔室和固定腔室配合,双重放置信号逸散,结构更能到达避免信号泄露的目的。

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只要将线缆压在固定压块底部的弧形凹陷部,然后再将固定压块固定在固定腔室处即可方便的实现线缆的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压铆的方式实现腔体的固定,所造成的在压铆过程中会产生铝屑,很难清理的问题,而且本技术方案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拆卸,不会造成电缆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在未固定盖板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去除线缆和固定压块时的透视图。

图3是固定压块的主视图。

图4是固定压块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A-A向截面图。

图7是图5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在线缆通道中设置一固定腔室7,让线缆穿过固定腔室7,在固定腔室7中设有一固定压块8,固定压块8压在线缆上,且固定压块8的底端设有一与线缆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陷821,通过弧形凹陷821限制线缆的移动,达到固定线缆的目的。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包括滤波器壳体1以及封闭壳体1的盖板2,还包括设于滤波器壳体1内的谐振腔3、设置有信号传输端口5的抽头腔4以及连通谐振腔3及所述抽头腔4的线缆通道6。线缆通道6中设置有一固定腔室7,固定腔室7处设置有固定压块8。固定压块8的底部设有形状与线缆截面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陷821。

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只要将线缆压在固定压块8底部的弧形凹陷821处,然后再将固定压块8固定在固定腔室7处即可方便的实现线缆的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压铆的方式实现腔体的固定,所造成的在压铆过程中会产生铝屑,很难清理的问题,本技术方案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拆卸,不会造成电缆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线缆固定结构的固定腔室7包含向线缆通道两侧的壳体处凹陷形成的凹陷部71,而且固定压块的结构能完全遮蔽所述凹陷部71。通过设置这种凹陷部71与固定压块8的结构,线缆通道中的逸散信号从线缆通道传播到谐振腔的路径就是绕着凹陷部71边缘的一个曲线路径,而这种曲线的路径不利于信号的传播,因而可以避免信号的逸散,使得线缆通道中的信息只能通过线缆传输,而不会通过固定腔室逸散,避免了信号泄露。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信号的逸散,固定腔室优选为设置在线缆通道靠近谐振腔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压块8包括固定部81以及设置于固定部81一侧,且垂直于固定部81的压线部82。弧形凹陷821设置于压线部82的底端。同时,固定腔室7设有与固定部81配合的安装部72,固定压块8通过固定部81与安装部72的配合固定在固定腔室7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固定部81可以为一平板结构,安装部72为与固定部81的形状相契合的平板状凹陷。安装部72与固定部81的配合既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也可以通过卡入等方式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压线部82为底部截面小于顶部截面的梯形体。梯形体的形状使得压线部与固定腔室的摩擦力较小,因而压线部82可以方便的置于固定腔室中,也可以方便的取出。应该说明,梯形体的形状只是优选,压线部82形状只要能达到固定线缆且与固定腔室配合防止信号逸散的效果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压块8的顶面低于所述壳体顶面。固定压块8的顶面低于壳体顶面可以使得盖板2更容易安装在壳体1上,即使零件的尺寸有误差,也不会使得盖板无法闭合。当然,固定压块8的高度也可以与壳体1的顶面平齐。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固定压块8的顶面与壳体顶面的距离不大于1mm时效果最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弧形凹陷821的深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弧形凹陷821的深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可以使得压线部82能够压紧线缆。若弧形凹陷821的深度大于线缆的直径,会使得线缆不能被很好的固定,而线缆发生晃动的话又会使得信息传输不稳定,造成信息失真。若弧形凹陷的深度小于线缆的直径,且二者相差过大,容易在固定时使得线缆被压发生变形,因而阻值发生变化,使得数据传输受到影响,实际生产中,弧形凹陷的深度比线缆的直径小0.3mm为最优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线缆通道6中还设有一信号防漏腔室9,信号防漏腔室9包含向线缆通道两侧的壳体处凹陷形成的凹陷部。线缆在信号防漏腔室处弯折,信号防漏腔室9的设计使得线缆和线缆通道成弯曲状,从而信号不易通过线缆通道6逸散,信号防漏腔室9和固定腔室9配合,更能到达避免信号泄露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