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054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电脑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脑排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的端子与信号线/导线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焊接式、铆合式以及刺破式,由于刺破式的连接方式操作较为方便、效率较高,所以电脑等电子设备一般采用刺破式较多。排线连接器主要包括连接座、插设连接座上的刺破式端子、卡设于连接座上的盖体、设于盖体以及连接座之间的供刺破式端子的刺破端容置的刺破端容置座。现有技术中,若将刺破端容置座和盖体均卡设于连接座上,则需要将连接座以及盖体的长度均比刺破端容置座加长,使刺破端容置座的两侧卡合于连接座上后,再使盖体两端卡设于连接座上,这样则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结构增大。并且,现有的刺破式端子通常采用长型薄片装或块状,其一端为设于例如电脑排线连接器的连接座上的连接端,另一端为用于刺破信号线/导线的刺破端,刺破端具有两刺破夹臂,信号线/导线通过两刺破夹臂相对侧对称设置的尖锐部分刺破以与信号线/导线内的导体导电连接。然而,这种刺破型端子一方面由于节约材料成本而制作为极薄导致强度较差,另一方面结构设计极为简单,未考虑到连接端的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的电脑排线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脑排线连接器,包括连接座、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的若干刺破型端子、盖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的盖体、以及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用于供所述若干刺破型端子的刺破端容置的刺破端容置座,在所述连接座上均匀间隔的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座、刺破型端子以及盖体长度相等,所述盖体以及刺破端容置座通过一卡合结构卡合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卡合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连接座两端的左卡孔及右卡孔,所述左卡孔及右卡孔均从所述连接座的两面贯穿所述连接座;在每一卡孔靠近连接孔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靠近所述内侧壁上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的外端,所述第二凸块靠近所述内侧壁上的里端;

还包括设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两端相应于两卡孔位置处的第一左卡块及第一右卡块,所述第一左卡块及第一右卡块的距离小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的长度,所述第一左卡块及第一右卡块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均向相对的方向弯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左卡块的第一卡钩与所述左卡孔内的第一凸块卡合,所述第一右卡块的第一卡钩与所述右卡孔内的第一凸块卡合;在第一左卡块及第一右卡块上均设置有一条形穿腔,所述条形穿腔从厚度方向贯穿对应的第一卡块;在所述刺破端容置座的左右端面开设有左限位槽及右限位槽,所述左限位槽的一端与第一左卡块的左条形穿腔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左条形穿腔的一端贯穿所述刺破端容置座,所述右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卡块的右条形穿腔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右条形穿腔的一端贯穿所述刺破端容置座;所述左限位槽及右限位槽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对应条形穿腔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

还包括设于所述盖体左右端相应于第一左卡块和第一左卡块位置处的第二左卡块及第二右卡块,所述第二左卡块及第二右卡块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均向相对的方向弯设有一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左卡块的第二卡钩与所述左卡孔内的第二凸块卡合,所述第二右卡块的第二卡钩与所述右卡孔内的第二凸块卡合;所述第二左卡块具有与左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左限位块、设于所述左限位块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且与所述左条形穿腔形状相匹配的左卡杆,第二左卡钩设于所述左卡杆远离所述左限位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右卡块具有与右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右限位块、设于所述右限位块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且与所述右条形穿腔形状相匹配的右卡杆,第二右卡钩设于所述右卡杆远离所述右限位块的一端。

进一步的,在每一卡孔的内侧壁的高度方向的中段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外端向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座的外侧面,所述第一凸块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凹槽的上下侧,并靠近所述卡孔的外端,所述第二凸块为一个,设于所述凹槽的里端,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凸块位于两第一凸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排线连接器,通过在左右卡孔内设置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里端,在刺破端容置槽的两端相应于左右卡孔的第一凸块位置处设置第一左卡块和第一右卡块与第一凸块卡合,在第一左卡块和第一右卡块上开设供盖体两端的第二左卡块和第二右卡块穿设的条形穿腔以及限位槽,使得第二左卡块和第二右卡块可以穿过所述条形穿腔以与左右卡孔内的第二凸块卡合,这样就使得盖体上的卡块不必设置在刺破端容置座的外侧,也不必在连接座上多开设两个卡孔,减短盖体和连接座的长度,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脑排线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刺破型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脑排线连接器,本电脑排线连接器包括连接座2、设于所述连接座2上的若干刺破型端子1、盖设于所述连接座2上的盖体3、以及设于所述盖体3与所述连接座2之间的用于供所述若干刺破型端子1的刺破端容置的刺破端容置座4。所述盖体3以及刺破端容置座4通过一卡合结构卡合于所述连接座2上。具体地:

所述连接座2呈长方体状,在其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21,所述连接孔21贯穿所述连接座2的两面(朝向刺破端容置座4一面和远离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面)。所述若干刺破型端子1的连接端101一一对应的插设于所述若干连接孔21朝向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端,刺破端一一对应的容置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中的若干刺破端容置孔内。

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亦呈长方体状,其长度与所述连接座2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上相应于所述连接孔21的位置处一一对应的开设有若干刺破端容置孔41,所述刺破端容置孔41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两面贯穿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朝向连接座2的一面和朝向盖体3的一面),所述若干刺破型端子1的刺破端103则一一对应的容置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孔41中,两刺破夹臂11外侧的凸肋抵于对应刺破端容置孔41的槽壁上。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上与刺破端容置孔41贯穿面相邻的面(图3中为上表面)上设置有供导线穿入所述刺破端容置孔41中的过线口42。

所述盖体3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座2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座体两端的高度大于中间部分的高度,以及形成一过线通道31供排线通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连接座2两端的左卡孔51及右卡孔51’,所述左卡孔51及右卡孔51’均从所述连接座2的两面(朝向刺破端容置座4一面和远离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面)贯穿所述连接座2;在每一卡孔51靠近所述连接孔21的内侧壁凸设有第一凸块510’及第二凸块512’;所述第一凸块510’靠近所述内侧壁上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外端(即靠近连接座2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凸块512’靠近所述内侧壁上的里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块510’的高度与对应卡孔51的高度相匹配,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512’与所述第一凸块510’平行,其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块510’的高度,较为优选的,在高度方向上,第二凸块512’位于所述第一凸块510’的中间段。

本实施例中,在每一卡孔51的内侧壁的高度方向的中段设置有一凹槽513、513’,所述凹槽513、513’的外端向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座2的外侧面(远离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面)。所述第一凸块510’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凹槽513、513’的上下侧,并靠近对应卡孔51、51’的外端。所述第二凸块512’为一个,设于所述凹槽513、513’的里端,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凸块512’位于两第一凸块510’之间。

还包括设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两端相应于两卡孔51位置处的第一左卡块52及第一右卡块52’,本实施例中,第一左卡块52和第一右卡块52’分别设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朝向所述连接座2的一面的两端,所述第一左卡块52及第一右卡块52’的距离小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长度。所述第一左卡块52、第一右卡块52’的高度与对应卡孔51的高度相匹配。所述第一左卡块52及第一右卡块52’朝向所述连接座2的一端均向相对的方向弯设有第一卡钩521、521’(第一左卡块52上的第一卡钩为第一左卡钩521,第一右卡块52’上的第一卡钩为第一右卡钩521’),所述第一左卡钩521及第一右卡钩521’所在的位置分别与左卡孔中的第一凸块和右卡孔中的第一凸块510’的外端面相应,以钩设于所述第一凸块上,与所述对应的第一凸块卡合。

在第一左卡块52及第一右卡块52’上均设置有一条形穿腔522、522’(第一左卡块52上的条形穿腔522、522’为左条形穿腔522,第一右卡块52’上的条形穿腔522、522’为右条形穿腔522’),所述条形穿腔522、522’从厚度方向(与刺破端容置座4长度方向平行)贯穿对应的第一卡块。在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左右端面开设有左限位槽及右限位槽523’,所述左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左条形穿腔522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左条形穿腔522的一端贯穿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所述右限位槽5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卡块52’的右条形穿腔522’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右条形穿腔522’的一端贯穿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所述左限位槽及右限位槽523’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即宽度)大于对应条形穿腔522、522’的两相对侧壁之间的距离(即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限位槽及右限位槽523’均呈敞口状,其远离对应条形穿腔522、522’的一端大于靠近对应条形穿腔522、522’的一端。

还包括设于所述盖体3左右端相应于第一左卡块和第一右卡块位置处的第二左卡块53及第二右卡块53’,所述第二左卡块53设于所述盖体3左端相应于第一左卡块52的左条形穿腔522以及左限位槽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右卡块设于所述盖体3右端相应于第一右卡块52’的右条形穿腔522’以及右限位槽523’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左卡块53形状与左条形穿腔522以及左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右卡块52’的形状与右条形穿腔522’以及左限位槽522’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二左卡块53及第二右卡块53’朝向所述连接座2的一端均向相对的方向弯设有一第二卡钩531、531’(第二左卡块53上的第二卡钩为第二左卡钩531,第二右卡块53’上的第二卡钩为第二右卡钩531’)。所述第二左卡块53具有与左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左限位块532、设于所述左限位块532朝向所述连接座2的一端且与所述左条形穿腔522形状相匹配的左卡杆533,第二左卡钩531设于所述左卡杆533远离所述左限位块532的一端,所述第二右卡块53’具有与右限位槽523’形状相匹配的右限位块532’、设于所述右限位块532’朝向所述连接座2的一端且与所述右条形穿腔522’形状相匹配的右卡杆533’,第二右卡钩531’设于所述右卡杆533’远离所述右限位块532’的一端。

第二左卡块53的外侧面(远离第二右卡块53’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左卡块52的外侧面(远离第一右卡块52’的一面)位于同一侧面,第二右卡块53’与所述第一右卡块52’的外侧面位于同一侧面,如此,当第二左卡块53和第二右卡块53’均嵌于对应的限位槽和条形穿腔522、522’后,形成同一侧面。

本实施例中,两卡杆均朝向相对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两第二卡钩531、531’能够位于所述条形穿腔522、522’的内侧面,与两第一卡钩521、521’平行。所述两第二卡钩531、531’所在的位置与两第二凸块512’相应,用于钩设于对应的第二凸块512’朝向第一凸块510’的一端面(外侧面)。而两第一卡钩521、521’所在的位置与两第一凸块510’相应,用于钩设于对应的第一凸块510’的外侧面(远离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面)。

本实施例中,两第一卡块钩设于第一凸块510’上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正好抵设于所述连接座2的朝向刺破端容置座4的一面,两二卡块钩设于两第二凸块512’上后,所述盖体3正好抵设于所述刺破端容置座4朝向所述盖体3的一面。这样的卡合结构,刺破端容置座4通过两第一卡块钩设于两第一凸块510’的外侧面,然后将两第二卡块由限位槽方向推入条形穿腔522、522’,并使两第二卡钩531、531’位于对应的第一卡块内侧面以与第一卡钩521、521’平行,从而使两第二卡钩531、531’钩设于两第二凸块512’的外侧面。

这样的卡合结构,能够使盖体3、刺破端容置座4以及连接座2的长度相等,它们卡合在一起后,两端均在同一端面,所占用的空间较少,只需要两个卡孔51即可,无需开设较多卡孔51,降低制作难度,提高制作效率。由于不需要在连接座2上设置四个卡孔51,因此不需要对连接座2进行加长,节约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的刺破型端子1包括呈长片状的端子本体,其一端为连接端101,另一端为由两刺破夹臂11组成的一刺破端103,在所述两刺破夹臂11上均设置有一凸筋12,每一凸筋12沿对应刺破夹臂11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端101上设有一弹片组件13,所述弹片组件13与所述连接端101的上平面包围形成一供导线插设的空间,所述弹片组件13包括呈下框状的基座以及三个弹片,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连接端101的两侧垂直连接的两侧壁1311以及连接于两侧壁1311顶端的顶壁1312,所述三个弹片的一端分别与两侧壁1311及顶壁1312朝向所述刺破端103的一面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刺破端103。本实施例的刺破型端子1的连接端101插设于所述电脑排线连接器的连接座上,刺破端103外露于所述连接座。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与所述顶壁1312连接的顶弹片1321的宽度小于所述顶壁1312的长度,该顶弹片1321位于所述顶壁1312的中段位置,与对应侧壁1311连接的侧弹片1322的宽度小于对应侧壁1311的高度,所述侧弹片1322位于对应侧壁1311的中段位置。所述顶弹片1321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水平段1321a、第二水平段1321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321a与第二水平段1321b之间的第一倾斜段1321c,所述第一水平段1321a的一端与所述顶壁13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段1321c的上倾斜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1321c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1321b的一端连接;两侧弹片132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段1322a、向相对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段1322b、相互平行的第二平行段1322c,所述第一平行段1322a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侧壁1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段1322b的外倾斜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1322b的里倾斜端与所述第二平行段1322c的一端连接。

三个弹片远离基座的一端均为弹片组件13的弹性端,它们呈逐渐收拢的空间,收拢的一端可与导线紧密接触,采用平片设计可增加与导线的接触面积,使导通效果更好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端101的上平面相应于所述弹片组件13的位置处向上凸设有一凸部14。所述凸部14具有一靠近所述连接端101的渐高段141以及一远离所述连接端101的等高段142,所述渐高段141由所述连接端101向所述刺破端103方向渐高以与所述等高段142衔接。如此设置,可以增加导线插设于弹片组件13中的插拨力,进一步增加导通稳定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刺破夹臂11的面朝上,主体部分呈矩形片状,远离连接端101的刺破端端头部分为尖端。即,两刺破夹臂11相对侧(内侧)呈Y型,其内侧边由具有相互平行的平行内侧边111以及由所述平行内侧边111向远离所述连接端101的方向且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内侧边112组成,所述平行内侧边111和所述倾斜内侧边112相接的位置形成相互对称的刺破部113。所述两刺破夹臂11的外侧具有相互平行的平行外侧边114、由所述平行外侧边114向远离所述连接端101方向且向外倾斜的第一倾斜外侧边115、由所述第一倾斜外侧边115向远离所述连接端101的方向且向相对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外侧边116,所述第一倾斜外侧边115及第二倾斜外侧边116相接的位置形成向外的凸肋,所述两刺破夹臂11的端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倾斜内侧边112及第二倾斜外侧边116连接。该凸肋用于抵于所述电脑排线连接器的刺破端容置座上的对应刺破端容置孔的槽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端101与所述刺破端103之间的导引段,所述导引段的两相对的侧分别立设有一挡片15。所述两挡片15用于起到导引、规整导线的作用,使得导线更整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