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熔融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0532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电缆熔融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熔融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电力电缆,其中,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其中包括3.6-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

由于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的生产技术、场地、运输等因素的限制,塑料绝缘电力电缆一般的长度为500~1000米/卷,但是,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的引出线路、工矿企业的内部供电及过江、过海的水下输电线有几十米、上百米、几公里、上千公里不等,所以必需把每卷塑料绝缘电力电缆进行连接延长,以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

目前,电力电缆的连接延长通常都是通过夹紧件铆接固定的方式连接两电力电缆的端部,以实现连接延长。但是铆接固定的连接结构连接不牢固,容易断裂,且连接处导电率低,径向电场损耗大,电能损耗大,严重影响了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而且连接施工繁琐复杂,难于完全恢复电缆本体结构,来达到工厂生产水平。

因此,急需要一种电缆熔融接头结构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熔融接头结构,该电缆熔融接头结构具有连接牢固、连接处导电率高,径向电场损耗小,电能损耗小,载流量高,而且连接施工简单快捷的优点,能够完全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达到工厂生产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熔融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线芯屏蔽连接层、绝缘连接层及绝缘屏蔽连接层,所述第一电缆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线芯、第一线芯屏蔽层、第一绝缘层及第一绝缘屏蔽层,所述第二电缆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导体线芯、第二线芯屏蔽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屏蔽层;所述第一导体线芯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线芯屏蔽层外部的第一裸露段,所述第二导体线芯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二线芯屏蔽层外部的第二裸露段,所述第一裸露段的端部熔融焊接于所述第二裸露段的端部;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熔融包裹于所述第一裸露段及所述第二裸露段上,且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一线芯屏蔽层上,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二线芯屏蔽层上;所述绝缘连接层熔融包裹于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上,且所述绝缘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绝缘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熔融包裹于所述绝缘连接层上,且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屏蔽层上,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屏蔽层上;所述绝缘连接层呈中部大两端小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裸露段与所述第二裸露段的长度之和、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的长度、所述绝缘连接层的长度及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的长度依次增大。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体线芯与所述第二导体线芯熔融焊接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所述第二导体线芯、线芯屏蔽连接层、绝缘连接层及绝缘屏蔽连接层呈同轴心线结构。

较佳地,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的厚度范围为0.8mm~3.5mm。

较佳地,所述线芯屏蔽连接层的长度范围为50mm~350mm。

较佳地,所述绝缘连接层的厚度范围为3mm~30mm。

较佳地,所述绝缘连接层的长度范围为80mm~1000mm。

较佳地,所述第一绝缘屏蔽层上还包裹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绝缘屏蔽层上还包裹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电缆熔融接头结构还包括保护连接层,所述保护连接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上,所述保护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上,所述保护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保护层上。

较佳地,所述保护连接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绝缘屏蔽连接层。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体线芯、第二导体线芯、线芯屏蔽连接层、绝缘连接层、绝缘屏蔽连接层及保护连接层呈同轴心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的第一电缆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线芯、第一线芯屏蔽层、第一绝缘层及第一绝缘屏蔽层,第二电缆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导体线芯、第二线芯屏蔽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屏蔽层;第一导体线芯具有裸露于第一线芯屏蔽层外部的第一裸露段,第二导体线芯具有裸露于第二线芯屏蔽层外部的第二裸露段,第一裸露段的端部熔融焊接于第二裸露段的端部,连接更为紧密,大大提高了导电率,且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出现断裂。线芯屏蔽连接层熔融包裹于第一裸露段及第二裸露段上,且线芯屏蔽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线芯屏蔽层上,线芯屏蔽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线芯屏蔽层上,从而实现对第一裸露段及第二裸露段的屏蔽保护,及连接第一线芯屏蔽层与第二线芯屏蔽层的作用;绝缘连接层熔融包裹于线芯屏蔽连接层上,且绝缘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层上,绝缘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层上,从而实现绝缘保护的作用,及连接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作用;绝缘屏蔽连接层熔融包裹于绝缘连接层上,且绝缘屏蔽连接层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屏蔽层上,绝缘屏蔽连接层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屏蔽层上,从而实现屏蔽保护的作用,及第一绝缘屏蔽层与第二绝缘屏蔽层的作用;绝缘连接层呈中部大两端小的结构,以更好的加固及保护第一裸露段与第二裸露段的连接结构。则,通过第一裸露段与第二裸露段的熔融连接、线芯屏蔽连接层的熔融连接、绝缘连接层的熔融连接及绝缘屏蔽连接层的熔融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的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断裂,且连接处导电率高,径向电场损耗小,电能损耗小,大大提高了载流量,而且连接施工更为简单快捷,能够完全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达到工厂生产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沿轴心线方向剖切的全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包括第一电缆10、第二电缆20、线芯屏蔽连接层30、绝缘连接层40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第一电缆10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线芯11、第一线芯屏蔽层12、第一绝缘层13及第一绝缘屏蔽层14,第二电缆20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导体线芯21、第二线芯屏蔽层22、第二绝缘层23及第二绝缘屏蔽层24;第一导体线芯11具有裸露于第一线芯屏蔽层12外部的第一裸露段111,第二导体线芯21具有裸露于第二线芯屏蔽层22外部的第二裸露段211,第一裸露段111的端部熔融焊接于第二裸露段211的端部,连接更为紧密,大大提高了导电率,且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出现断裂。线芯屏蔽连接层30熔融包裹于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上,且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线芯屏蔽层12上,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线芯屏蔽层2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的屏蔽保护,及连接第一线芯屏蔽层12与第二线芯屏蔽层22的作用;绝缘连接层40熔融包裹于线芯屏蔽连接层30上,且绝缘连接层4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层13上,绝缘连接层4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层23上,从而实现绝缘保护的作用,及连接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23的作用;绝缘屏蔽连接层50熔融包裹于绝缘连接层40上,且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屏蔽层14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屏蔽层24上,从而实现屏蔽保护的作用,及第一绝缘屏蔽层14与第二绝缘屏蔽层24的作用;绝缘连接层40呈中部大两端小的结构,以更好的加固及保护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裸露段211的连接结构。则,通过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裸露段211的熔融连接、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熔融连接、绝缘连接层40的熔融连接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熔融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的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断裂,且连接处导电率高,径向电场损耗小,电能损耗小,大大提高了载流量,而且连接施工更为简单快捷,能够完全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达到工厂生产水平。具体地,如下:

其中,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裸露段211的长度之和、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长度、绝缘连接层40的长度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长度依次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牢固的阶梯型连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更为牢固可靠。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线芯11与第二导体线芯21熔融焊接为一体的同心圆结构,第二导体线芯21、线芯屏蔽连接层30、绝缘连接层40及绝缘屏蔽连接层50呈同轴心线结构,结构更合理。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厚度范围为0.8mm~3.5mm,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长度范围为50mm~350mm。以方便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且保障对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具有良好的屏蔽保护作用,以更好阻挡径向电场的损耗,结构更为合理。其中,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厚度可以选择为0.8mm、1.0mm、1.5mm、2.0mm、2.15mm、2.8mm、3.5mm其中的一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再者,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长度可以选择为50mm、150mm、200mm、250mm、350mm其中的一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线芯屏蔽连接层30优选为塑料或橡胶体积电阻率在20℃≤100Ω•cm、90℃≤10000100Ω•cm的材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连接层40的厚度范围为3mm~30mm,绝缘连接层40的长度范围为80mm~1000mm。以方便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且保障对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具有良好的绝缘保护作用,以更好阻挡径向电场的损耗,结构更为合理。其中,绝缘连接层40的厚度可以选择为3.0mm、3.4mm、4.5mm、5.5mm、8.0mm、10.5mm、16.0mm、16.5mm、20.0mm、30.0mm其中的一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再者,绝缘连接层40的长度可以选择为80mm、100mm、250mm、500mm、540mm、1000mm其中的一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绝缘连接层40优选为绝缘聚乙烯塑料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屏蔽层14上还包裹有第一保护层15,第二绝缘屏蔽层24上还包裹有第二保护层25,以进一步对第一电缆10及第二电缆20进行保护。且,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还包括保护连接层60,保护连接层60包裹于绝缘屏蔽连接层50上,保护连接层6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保护层15上,保护连接层6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保护层15上以实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防止绝缘屏蔽连接层50被损伤。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连接层60的长度大于绝缘屏蔽连接层50,以加固连接的结构。而且,第一导体线芯11、第二导体线芯21、线芯屏蔽连接层30、绝缘连接层40、绝缘屏蔽连接层50及保护连接层60呈同轴心线结构,结构更为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裸露段111的端部与第二裸露段211的端部是通过外部加热的方式来使得第一裸露段111的端部熔融焊接于第二裸露段211的端部,即第一导体线芯11的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导体线芯21的第二裸露段211在平面完全对接后,套入坩埚或石墨模具在反应腔内放入放热焊接剂或炸药或催化剂,利用金属化合物化学反应热作为热源,通过过热的(被还原)熔融第一裸露段111的端部与第二裸露段211的端部上的金属,直接或间接加热工作,在特制的坩埚、石墨模具的型腔中形成一定形状、尺寸,符合工程需求工厂生产的熔焊接头,其化学反应式表示为:3CuO+2Al=3Cu+Al2O3(高温),现场施工操作简单快捷。再将线芯屏蔽连接层30、绝缘连接层40、绝缘屏蔽连接层50及保护连接层60逐一的融熔包裹连接,使第一电缆10与第二电缆20成为一体,在施工现场实现电缆连接的无限延长,现场的连接施工操作更为简单快捷。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具体是适用于施工现场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熔融接头(Cable melting joint)的延长技术,可以简称CMJ技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的第一电缆10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线芯11、第一线芯屏蔽层12、第一绝缘层13及第一绝缘屏蔽层14,第二电缆20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导体线芯21、第二线芯屏蔽层22、第二绝缘层23及第二绝缘屏蔽层24;第一导体线芯11具有裸露于第一线芯屏蔽层12外部的第一裸露段111,第二导体线芯21具有裸露于第二线芯屏蔽层22外部的第二裸露段211,第一裸露段111的端部熔融焊接于第二裸露段211的端部,连接更为紧密,大大提高了导电率,且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出现断裂。线芯屏蔽连接层30熔融包裹于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上,且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线芯屏蔽层12上,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线芯屏蔽层2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裸露段111及第二裸露段211的屏蔽保护,及连接第一线芯屏蔽层12与第二线芯屏蔽层22的作用;绝缘连接层40熔融包裹于线芯屏蔽连接层30上,且绝缘连接层4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层13上,绝缘连接层4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层23上,从而实现绝缘保护的作用,及连接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绝缘层23的作用;绝缘屏蔽连接层50熔融包裹于绝缘连接层40上,且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一绝缘屏蔽层14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另一端熔融连接于第二绝缘屏蔽层24上,从而实现屏蔽保护的作用,及第一绝缘屏蔽层14与第二绝缘屏蔽层24的作用;绝缘连接层40呈中部大两端小的结构,以更好的加固及保护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裸露段211的连接结构。则,通过第一裸露段111与第二裸露段211的熔融连接、线芯屏蔽连接层30的熔融连接、绝缘连接层40的熔融连接及绝缘屏蔽连接层50的熔融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熔融接头结构100的连接更为牢固可靠,不易断裂,且连接处导电率高,径向电场损耗小,电能损耗小,大大提高了载流量,而且连接施工更为简单快捷,能够完全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达到工厂生产水平。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