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649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壁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墙壁开关就是安装在墙壁上使用的电器开关,是一种家居装饰功能用品,是用来接通和断开电路使用的家用电器。墙壁开关有好多种类型,比如按钮开关、跷板开关等,这些开关上都设有按键,按键与功能组件相连接,通过按键可以实现开关的开闭。

目前,墙壁开关(以跷板开关为例)的按键大多是靠功能组件中的过渡件实现定位的,如图1所示,功能组件02固定于固定架04上,按钮盖01卡接于功能组件02的过渡件021上,按钮盖01通过过渡件021实现翘板运动,以实现开关的开闭。然而,过渡件021是一个运动部件,由于装配间隙、装配误差等因素,按钮盖01通过过渡件021实现翘板运动的过程中,过渡件021很容易发生沿按钮盖01宽度方向上的倾斜(即x方向),按钮盖01也随之倾斜,这样按钮盖0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就不均匀,很容易与面板发生摩擦,尤其是在多位开关中,按钮盖01发生倾斜,会使多个按钮盖01之间的间隙不均匀,有的按钮盖01之间的间隙过大,呈喇叭口状(从底部到顶部缝隙逐渐增大),影响产品的外观;有的按钮盖01之间的间隙过小,甚至无间隙,容易导致按钮盖01之间摩擦,从而影响手感。

为了解决间隙不均匀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按键开关,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中间开有通孔(图中未示出)的固定架010,通孔内固定有功能组件020,固定架010正面卡接有面板(图中未示出)和按钮盖040,按钮盖040通过连接部枢接在固定架010上,并置于面板内框。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按钮盖040一端的转轴041,以及设置在按钮盖040另一端的卡钩042,固定架010上设置有与转轴041配合的安装槽012,以及与卡钩042相卡持的卡合部013。

现有的这种按键开关,是通过转轴041与安装槽012旋转配合来实现按钮盖040的定位的。然而,为了便于实现转轴041与安装槽012的装配,转轴041与安装槽012配合时在轴向依然会有一定的间隙,即转轴041与安装槽012会发生一定的轴向窜动,这样按钮盖040依然会在其宽度方向上发生一定的晃动,造成按钮盖040两端的间隙不均匀。另外,该按键开关的按钮盖040的一端是枢接在固定架010上的,这样会对按钮盖040的拆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开关,不但能够限制按钮盖在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而且还便于按钮盖的拆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固定架、功能组件和按钮盖,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功能组件包括过渡件,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过渡件相连接,并可通过所述过渡件实现所述按键开关的开闭,所述固定架上与所述按钮盖相对的区域设有限位凸起,或者所述功能组件上与所述按钮盖相对的区域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按钮盖沿所述按钮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均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并且在所述按钮盖开闭运动过程中,所述按钮盖可相对所述限位凸起滑动。

进一步地,与同一个所述按钮盖相接触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目为多个,每个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按钮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所述按钮盖的内壁面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为限位筋,在沿所述按钮盖宽度方向上,所述限位筋的两端形成有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分别与所述按钮盖相对应的内壁面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限位筋中,所述限位平面与相邻的侧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按钮盖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的外端面沿所述按钮盖宽度方向的两端边沿均设有导向面,所述按钮盖与所述限位筋配合安装时,所述按钮盖的内壁面可在所述导向面的导向下与所述限位平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盖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接触的内壁面为直身面。

进一步地,与同一个所述按钮盖相接触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目为偶数个,在沿所述按钮盖长度方向上,一半数目的所述限位凸起和另一半数目的所述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渡件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与同一个所述按钮盖相接触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目为两个,沿所述按钮盖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渡件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筋沿所述按钮盖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后座和压盖,所述后座与所述固定架相连接,所述后座用于存放端子,所述压盖卡接于所述后座上,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过渡件均设置于所述压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盖上设有荧光条,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荧光条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由于与按钮盖相对的固定架上设有限位凸起,按钮盖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均与限位凸起相接触,并且在按钮盖开闭运动过程中,按钮盖可相对限位凸起滑动,这样限位凸起就可以限制按钮盖在其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阻止按钮盖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按钮盖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是与限位凸起滑动配合的,按钮盖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与限位凸起之间是几乎不存在间隙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按钮盖在沿其宽度方向上发生倾斜晃动。另外,由于按钮盖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是直接与限位凸起相配合,这样在按钮盖需要更换时,有利于按钮盖的拆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可以是单开开关,也可以是多位开关,在此不做限定。如果按键开关为单开开关,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限位凸起来限制按钮盖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就可以使按钮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就容易保持均匀,不但使按键开关的外观更佳,还可以避免按钮盖与面板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提升手感;如果按键开关为多位开关,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限位凸起来限制按钮盖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那么各个按钮盖之间的间隙就容易保持均匀,从而解决了按钮盖之间间隙过大所造成的外观不佳的问题和按钮盖之间间隙过小使按钮盖之间容易发生摩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按键开关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解决按钮盖的滑动,现有技术提供的按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按键开关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按键开关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视图;

图6为图5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面视图;

图9为图7的从E-E截面截开后的透视图;

图10为图9中F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限位凸起在固定架上的四种排布方式的示意图(图中的虚线框为按钮盖的位置);

图12为按钮盖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的C-C剖面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开关(限位凸起设置在功能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开关(限位凸起设置在功能组件上)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施例安装位置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固定架1、功能组件2和按钮盖3,功能组件2与固定架1相连接,功能组件2包括过渡件21(如图14所示),按钮盖3与过渡件21相连接,并可通过过渡件21实现按键开关的开闭,固定架1上与按钮盖3相对的区域设有限位凸起4(如图7所示),按钮盖3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均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并且在按钮盖3开闭运动过程中,按钮盖3可相对限位凸起4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按钮盖3长度方向是指图中的Y方向(按钮盖3中按压端a和按压端b之间的连线L的延伸方向);按钮盖3宽度方向是指图中的X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由于与按钮盖3相对的固定架1上设有限位凸起4,按钮盖3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均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并且在按钮盖3开闭运动过程中,按钮盖3可相对限位凸起4滑动,这样限位凸起4就可以限制按钮盖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阻止按钮盖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按钮盖3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是与限位凸起4滑动配合的,按钮盖3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与限位凸起4之间是几乎不存在间隙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按钮盖3在沿其宽度方向上发生倾斜晃动。另外,由于按钮盖3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是直接与限位凸起相配合,这样在按钮盖3需要更换时,有利于按钮盖3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可以是单开开关,也可以是多位开关,在此不做限定。如果按键开关为单开开关,通过在固定架1上设置限位凸起4来限制按钮盖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就可以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就容易保持均匀,不但使按键开关的外观更佳,还可以避免按钮盖3与面板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提升用户的手感;如图4所示,如果按键开关为多位开关,通过在固定架1上设置限位凸起4来限制按钮盖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倾斜晃动,那么各个按钮盖3之间的间隙(即间隙P)就容易保持均匀,从而解决了按钮盖3之间间隙过大所造成的外观不佳的问题和按钮盖3之间间隙过小使按钮盖3之间容易发生摩擦的问题。

其中,与同一个按钮盖3相接触的限位凸起4的排布方式并不唯一,如图1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排布方式:第一种排布方式:限位凸起4A的左端与按钮盖3的左侧内壁面相接触,限位凸起4B的右端与按钮盖3的右侧内壁面相接触;第二种排布方式:限位凸起4C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按钮盖3的内壁面相接触,而限位凸起4D的两端与按钮盖均不接触;第三种排布方式:限位凸起4E的两端与按钮盖3的内壁面相接触,但限位凸起4F只有的一端与按钮盖3的内壁面相接触;第四种排布方式:限位凸起4G和限位凸起4H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按钮盖3的内壁面相接触。

以上四种排布方式,均能够实现对按钮盖3的限位,但是,相比第二种排布方式,第四种排布方式中限位凸起4的数目为两个,这样可以对按钮盖3进行多处限位,可以提高对按钮盖3在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效果;相比第一、第三排布方式,第四种排布方式中限位凸起4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按钮盖3的内壁面相接触,这样使按钮盖3在长度方向上不容易发生倾斜(即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m不容易在XY平面内发生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按钮盖3在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效果。其中,与同一个按钮盖3相接触的限位凸起的个数也可以为3个、4个等。

限位凸起4的结构形状并不唯一,比如可以是圆柱,另外,如图7所示,限位凸起4也可以是限位筋。相比圆柱,限位筋为板状结构,在宽度一定时,限位筋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可以节约固定架1上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限位筋的两端与按钮盖3相对应的内壁面的接触形式也不唯一,比如限位筋的两端与按钮盖3相对应的内壁面可以是线接触。具体地,限位筋在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两端形成有圆弧面,圆弧面与按钮盖3线接触。另外,限位筋在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两端与按钮盖3相对应的内壁面也可以是面接触。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限位筋的两端形成有限位平面41,限位平面41分别与按钮盖3相对应的内壁面相接触。相比线接触的方案,图7中所示的方案(即面接触的方案),限位筋更容易制造(线接触的方案,限位筋的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在按键开关打开与关闭的过程中,按钮盖3要相对限位筋滑动,而按钮盖3与限位筋在滑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如果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大,则会影响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手感,因此,为了减小按钮盖3相对限位筋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在限位筋中,限位平面41与相邻的侧面(即侧面c和侧面d)之间通过圆弧面42过渡连接。通过在限位平面41与相邻的侧面之间设置圆弧面42,这样减小了限位平面41的面积,使限位筋与按钮盖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有利于减小按钮盖3相对限位筋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使按钮盖3要相对限位筋滑动更加顺畅,提高了用户的手感。

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也不唯一,比如限位筋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按钮盖3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另外,如图7所示,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按钮盖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相比限位筋的延伸方向相对按钮盖3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的方案,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按钮盖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这样可以使限位筋与按钮盖3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的接触部位关于中心线m对称,这样按钮盖3在长度方向上不容易发生倾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按钮盖3在宽度方向上的限位效果;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小限位筋在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为了方便按钮盖3与限位筋的配合安装,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筋的外端面(即端面e)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的两端边沿均设有导向面5,这样在按钮盖3与限位筋配合安装时,按钮盖3的内壁面就可以在导向面5的导向下与限位平面41相接触,即按钮盖3先与导向面5相接触,然后在导向面5的导向下逐渐与限位平面41相接触。通过设置导向面5,这样方便了按钮盖3与限位筋的配合安装,从而可以节约两者的装配时间。其中,导向面5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提高固定架1的强度以及限位筋与固定架1的连接强度,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架1上设有凸台6,凸台6与限位筋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即侧面c和侧面d)相连接。由于固定架1是用来固定在墙壁等固定物上,那么固定架1需要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在固定架1上设置凸台6,这样可以增加固定架1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小固定架1的变形;通过将限位筋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与凸台6相连接,这样可以提高限位筋与固定架1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减小限位筋的变形。

其中,凸台6、限位筋与固定架1之间可以分体设计,然后在固定在一起,另外,如图7所示,凸台6、限位筋与固定架1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相比分体设计,凸台6、限位筋与固定架1之间一体成型可以简化制造过程,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参见图12和图13,按钮盖3在制造成型后,其内侧面f相对按钮盖3的内端面g之间会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即拔模斜度,如果按钮盖3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的内壁面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那么按钮盖3在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拔模斜度的存在,按钮盖3与限位筋的配合面之间就不是一直接触,而是会出现很小的间隙,这样按钮盖3相对限位筋容易发生轻微的晃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6和图12、图13所示,按钮盖3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的内壁面(即图中的面n)为直身面(即按钮盖3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的内壁面相对按钮盖3的端面垂直;直身面模具行业专业术语)。由于按钮盖3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的内壁面为直身面,这样在按钮盖3在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按钮盖3始终会与限位筋相接触,从而使按钮盖3不容易发生晃动。其中,直身面n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按钮盖3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的内壁面上设置凸筋K,直身面n就是凸筋K的外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凸起4对按钮盖3的限位效果,如图7所示,与同一个按钮盖3相接触的限位凸起4的数目为偶数个,在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一半数目的限位凸起4和另一半数目的限位凸起4分别设置于过渡件(图中未示出)的两侧。通过在过渡件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相同数目的限位凸起4,那么在按钮盖3带动过渡件在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即发生翘板运动的过程中,限位凸起4能够同时对按钮盖3在沿其长度方向上两端(即翘起端和下压端)进行限位,使按钮盖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容易保持平衡,使按钮盖3更加不容易发生倾斜晃动,从而能够提高限位凸起4对按钮盖3的限位效果。

其中,限位凸起4的数目不宜过多,过多的限位凸起4不但会占用固定架1上较多的空间,而且还会增加制造成本,在满足对按钮盖3沿其长度方向两端限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限位凸起4的数目。因此,如图7所示,与同一个按钮盖3相接触的限位凸起4的数目为两个,沿按钮盖3长度方向上,两个限位凸起4分别设置于过渡件21的两侧。这样不但可以减小限位凸起4的占用空间,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参见图4,为了方便用户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看清按钮盖3的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打开或关闭按键开关,在按钮盖3上一般会设置有荧光条7,荧光条7能在昏暗的环境相发出光,让用户很容易识别出按钮的位置。荧光条7的设置位置一般是在按钮盖3的按压位置,即靠近按钮盖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位置。由于荧光条7是贯穿按钮盖3的端面的,这样荧光条7会占用按钮盖3的一部分内部的空间,在按钮盖3打开或关闭的运动过程中,荧光条7很容易与限位凸起4发生运动干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凸起4与荧光条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43。通过设置避让槽43,这样限位凸起4就可以避开荧光条7的运动轨迹,从而使限位凸起4与荧光条7不容易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按键开关为多位开关,荧光条7可以设置在一个按钮盖3上,其它未设置荧光条7的按钮盖3所接触的限位凸起4上可以不用开设避让槽43。

参见图15,功能组件2还包括后座22和压盖23,后座22与固定架1相连接,后座22用于存放端子,压盖23卡接于后座22上,过渡件21设置于压盖23上。功能组件2上设置压盖23是用来压端子,对端子起到隔离保护作用,避免端子裸露在外面,压盖23的设置可以方便过渡件21的安装。其中,功能组件2可以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上,比如两者一体成型(如图7所示),也可以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架1上,比如如图15所示,功能组件2通过卡扣卡接于固定架1上的中心口11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按键开关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限位凸起4不是设置在固定架1上,而是设置在功能组件2上,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功能组件2上与按钮盖3相对的区域设有限位凸起4,按钮盖3沿按钮盖3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内壁面均与限位凸起4相接触,并且在按钮盖3开闭运动过程中,按钮盖3可相对限位凸起4滑动。限位凸起4设置在功能组件2上和实施例一中设置在固定架1上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限位凸起4设置的位置并不唯一,比如限位凸起4可以按以下方式设置:功能组件2还包括后座22,后座22与固定架1相连接,限位凸起4和过渡件21均设置于后座22上。另外,限位凸起4也可以按以下方式设置:如图15所示,功能组件2还包括后座22和压盖23,后座22与固定架1相连接,压盖23卡接于后座22上,限位凸起4和过渡件21均设置于压盖23上。相比设置在后座22上的方案,限位凸起4和过渡件21设置在压盖23上更加方便其安装,避免了限位凸起4和过渡件21设置在后座22上与端子的存放相干涉。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有益效果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