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稳定的带保险管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71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结构稳定的带保险管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稳定的带保险管插头。



背景技术:

一般的插头若因外接的电器过多时,有可能会因为电源输出功率过大,二导致端子线或电器烧毁,因而产生危险。因此,有不少的厂商开始制造带有保险管的插头。当外接的电器过多时,插头内的保险管会先烧毁,以防止端子线或电器烧毁,进而避免危险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的带保险管的插头,其结构复杂且不稳定、组件多、占用面积大,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插头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带保险管插头,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之带保险管插头结构复杂且不稳定、组件多、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稳定的带保险管插头,包括有插头主体、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导电端子、工作保险管以及备用保险管;

该插头主体上凹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插头主体的插接面上凹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该第一通槽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该第二通槽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

该火线插脚设置于插头主体上,火线插脚的前端穿过第一通槽向外伸出插头主体的插接面,火线插脚的接触端位于第一容置腔内;

该零线插脚设置于插头主体上,零线插脚的前端穿过第二通槽向外伸出插头主体的插接面,零线插脚的接线端穿过第二容置腔向后伸出插头主体;

该导电端子设置在插头主体上,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位于第一容置腔内,导电端子的接线端向后伸出插头主体;

该工作保险管可更换地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工作保险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电端子的接触端和火线插脚的接触端接触连接;

该备用保险管嵌于第二容置腔内,备用保险管与零线插脚紧密接触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火线插脚的接触端包括有底板和至少两夹持片,该至少两夹持片分别于底板的两侧向上折弯延伸,两夹持片之间形成有夹持槽,工作保险管的端部夹紧固定于夹持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片为两组,两组夹持片间隔设置,每组夹持片之间形成一前述夹持槽,工作保险管的端部嵌于两夹持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端包括有底板和至少两夹持片,该至少两夹持片分别于底板的两侧向上折弯延伸,两夹持片之间形成有夹持槽,工作保险管的端部夹紧固定于夹持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片为两组,两组夹持片间隔设置,每组夹持片之间形成一前述夹持槽,工作保险管的端部嵌于两夹持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零线插脚的内侧面凸设有凸肋,该凸肋抵于备用保险管的外侧面上形成紧密配合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和第二容置腔的开口位于插头主体的同一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保险管、导电端子、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紧凑稳固的设置在插头主体上,从而使本产品的整个结构稳定简单,且本产品组件少,更利于使用;且通过在插头主体上设置有备用保险管,当工作保险管烧坏时,更换上备用保险管即可继续使用,无需浪费时间去找新的保险管,节约了时间,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置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火线插脚的立体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置较佳实施例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插头主体 101、第一容置腔

102、第二容置腔 103、第一通槽

104、第二通槽 11、插接面

20、火线插脚 201、夹持槽

21、接触端 211、底板

212、夹持片 30、零线插脚

31、接线端 32、凸肋

40、导电端子 401、夹持槽

41、接触端 411、底板

412、夹持片 42、接线端

50、工作保险管 60、备用保险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插头主体10、火线插脚20、零线插脚30、导电端子40、工作保险管50以及备用保险管60。

该插头主体10上凹设有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第一容置腔101的开口和第二容置腔102的开口位于插头主体10的同一侧面上,插头主体10的插接面11上凹设有第一通槽103和第二通槽104,该第一通槽103与第一容置腔101相连通,该第二通槽104与第二容置腔102相连通。

该火线插脚20设置于插头主体10上,火线插脚20的前端穿过第一通槽103向外伸出插头主体10的插接面11,火线插脚20的接触端21位于第一容置腔101内,火线插脚20的接触端21包括有底板211和至少两夹持片212,该至少两夹持片212分别于底板211的两侧向上折弯延伸,两夹持片212之间形成有夹持槽201,工作保险管50的端部夹紧固定于夹持槽201中,具体而言,夹持片212为两组,两组夹持片212间隔设置,每组夹持片212的之间形成一前述夹持槽201,工作保险管50的端部嵌于两夹持槽201中,从而使其工作保险管50能稳固的固定在插头主体10内,使其不晃动,更好的保护工作保险管50。

该零线插脚30设置于插头主体10上,零线插脚30的前端穿过第二通槽104向外伸出插头主体10的插接面11,零线插脚30的接线端31穿过第二容置腔102向后伸出插头主体10,零线插脚30内侧面凸设有凸肋32,该凸肋32抵于备用保险管60的外侧面上形成紧密配合结构,从而使其备用保险管60能稳固的嵌于第二容置腔102内,当工作保险管50烧坏后,换上备用保险管60即可继续使用。

该导电端子40设置在插头主体10上,导电端子40的接触端41位于第一容置腔101内,导电端子40的接线端42向后伸出插头主体10,导电端子40的接触端41包括有底板411和至少两夹持片412,该至少两夹持片412分别于底板411的两侧向上折弯延伸,两夹持片412之间形成有夹持槽401,工作保险管50的端部夹紧固定于夹持槽401中,具体而言,夹持片412为两组,两组夹持片412间隔设置,每组夹持片412的之间形成一前述夹持槽401,工作保险管50的端部嵌于两夹持槽401中。

该工作保险管50的两端分别与导电端子40的接触端41和火线插脚20的接触端21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保险管、导电端子、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紧凑稳固的设置在插头主体上,从而使本产品的整个结构稳定简单,且本产品组件少,更利于使用;且通过在插头主体上设置有备用保险管,当工作保险管烧坏时,更换上备用保险管即可继续使用,无需浪费时间去找新的保险管,节约了时间,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