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71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中大电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顾名思义,大电流连接器系将大电流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当前大电流连接器支持总电流为70A,主要用于企业级服务器。

但现有的大电流连接器仍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方面,如:

一、大电流连接器拔插时的电流达70A,所以拔插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大电流连接器能否保持正确的拔插姿势,避免意外脱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现有大部分大电流连接器无法进行错位拔插,即使可以有容忍错位拔插的,其容忍的范围也较小;

二、大电流连接器拔插时内信号端子容易被连同拔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其通过结构优化,可容忍配插平面的各方向上1.5mm的错位配插,从而提高了本连接器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其具体包括线端部件、板端部件和外壳体外壳体;线端部件包括固定螺丝和过孔。

线端部件一侧与板端部件相配插连接,另一侧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螺丝固定在连接器的外壳体外壳体上。

外壳体外壳体设置在连接器的外部。

固定螺丝有4颗,包括螺帽螺帽和螺杆螺杆。

分别设置在线端部件的4个角端。

螺杆螺杆穿过过孔旋紧在连接器外壳体外壳体上。

过孔的半径比螺帽螺帽的半径小,比螺杆螺杆大1.5毫米。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线端部件包括导向槽,板端部件包括导向柱。

导向柱设置在板端部件的两侧,导向柱的配插端设置有锥形的配插块。

导向槽设置在线端部件的两侧,导向槽的槽口槽口设置有与配插块相对应的倒锥形梯形。

当线端部件与板端部件相配插时,配插块可插入配插块中,从而引导导向柱插入到导向槽中。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板端部件包括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均插设在板端部件内部;在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均插设好时,电源端子压在信号端子的外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已披露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客户互联性能测试需求,本技术方案中端子设计为浮动式结构并采用高导铜保证端子接触点稳定性,本结构可保证70A大电流传输。

创新点说明:

一是4个固定螺丝一端虽然固定在连接器外壳上,但其所穿过的过孔的孔径比固定螺丝大1.5毫米,即意味着线端部件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器外壳上时,仍可在线端部件与外壳的接触平面上往各个方向上作1.5毫米的位移。

二是板端部件上的电源端子以压接的方式来固定到PCB板上,其中电源端子从板端部件外壳的前面压入,将信号端子和板端部件外壳固定到PCB板(设置在板端部件内部)上,已避免拔插时信号端子和板端部件外壳被拔出。

三是线端部件与板端部件通过导向槽和导向柱的配合,使得两者在错位1.5毫米的范围以内也可以正常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线端部件爆炸图

图2是板端部件爆炸图

图3是线端部件与板端部件间配插示意图(正常状态)

图4是线端部件与板端部件间配插示意图(错位状态)

图5板端部件中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间的位置关系(信号端子压在电源端子外侧,避免其拔插时被误拔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大电流浮动式连接器,其具体包括线端部件1、板端部件2和外壳体3外壳体;线端部件1包括固定螺丝11和过孔12。

线端部件1一侧与板端部件2相配插连接,另一侧通过固定螺丝13固定螺丝11固定在连接器的外壳体3外壳体上。

外壳体3外壳体设置在连接器的外部。

固定螺丝11有4颗,包括螺帽131螺帽111和螺杆132螺杆112。

分别设置在线端部件1的4个角端。

螺杆132螺杆112穿过过孔12旋紧在连接器外壳体3外壳体上。

过孔12的半径比螺帽131螺帽111的半径小,比螺杆132螺杆112大1.5毫米。

实施例二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线端部件1包括导向槽13,板端部件2包括导向柱21。

导向柱21设置在板端部件2的两侧,导向柱21的配插端设置有锥形的配插块221。

导向槽13设置在线端部件1的两侧,导向槽13的槽口槽口131131设置有与配插块221相对应的倒锥形梯形。

当线端部件1与板端部件2相配插时,配插块221可插入配插块221中,从而引导导向柱21插入到导向槽13中。

实施例三

如附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板端部件2包括电源端子23和信号端子24;电源端子23和信号端子24均插设在板端部件2内部;在电源端子23和信号端子24均插设好时,电源端子23压在信号端子24的外侧。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