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89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箱连接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箱内部铜线的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通过设置可旋进的薄片将待连接的铜排挤压固定。



背景技术:

电箱内部的电路连接一般以固定的形式相互固定,特别是大型变压电箱内部的线材多为宽厚的铜排,在其上负载的电流很大,铜排与铜排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紧密程度要求很高,其电阻往往很大,消耗的能量较高,如果产生摩擦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烧毁电箱引起火灾;同时在断开铜排之间的连接时,现有的连接方式在拆卸时不够迅速且会给铜排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寻求设计可以安全固定的一种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通过设置可旋进的薄片将待连接的铜排挤压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渐进式电箱铜排固定连接器的主体结构包括主体、上薄片、下薄片、渐进螺丝、弹性弯折、凸齿、咬合口、第一铜排、第二铜排、插口、插条和弹性弯折;一体成型的钢制方形结构的主体顶面封闭,两侧面和底面开口;上薄片弯折成三面,主体的顶面插入上薄片的开口面,上薄片的上面和主体的顶面均开有大小相同的孔;渐进螺丝依次穿过上薄片和主体的顶面进入主体的内部抵住上薄片的下片;主体的中下部内凹形成咬合口以便放入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咬合口的下沿两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凸齿,以便增加摩擦力;钢片结构的下薄片从主体的后侧面下端依次弯向底面,又从底面弯向主体的上侧面,并向咬合口内侧弯折形成弹性弯折,弹性弯折略高于咬合口下沿;主体的前后面底部两侧边沿均开有插口,与对应设置在下薄片的插条连接,以便固定下薄片;上薄片的上下两侧的距离大于主体顶面与咬合口的上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主体顶面与咬合口下沿之间的距离;旋转渐进螺丝带动上薄片向下运动将待连接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压紧,弹性弯折抵住第二铜排,直至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咬合口卡入待连接的第一铜排后插入待连接的第二铜,然后拧紧渐进螺丝将其最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固定器所有部件均为金属制结构,导电性良好;连接后的铜排之间电阻较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置的上薄片和渐进螺丝可以调节固定的紧密程度,且实现迅速无损的拆卸;其设置的下薄片形成弹性弯折可在固定时保护铜排并提供相对弹性的支撑力;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用料节省,制备成本低,固定性好,导电效果好,应用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后侧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箱铜排固定器的主体结构包括主体1、上薄片2、下薄片3、渐进螺丝4、弹性弯折5、凸齿6、咬合口7、第一铜排8、第二铜排9、插口10和插条11;一体成型的钢制方形结构的主体1顶面封闭,两侧面和底面开口;上薄片2弯折成三面,主体1的顶面插入上薄片2的开口面,上薄片2的上面和主体1的顶面均开有大小相同的孔;渐进螺丝4依次穿过上薄片2和主体1的顶面进入主体1的内部抵住上薄片2的下片;主体1的中下部内凹形成咬合口7以便放入第一铜排8和第二铜排9,咬合口7的下沿两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凸齿6,以便增加摩擦力;钢片结构的下薄片3从主体1的后侧面下端依次弯向底面,又从底面弯向主体1的上侧面,并向咬合口7内侧弯折形成弹性弯折5,弹性弯折5略高于咬合口7下沿;主体1的前后面底部两侧边沿均开有插口10,与对应设置在下薄片3的插条11连接,以便固定下薄片3;上薄片2的上下两侧的距离大于主体1顶面与咬合口7的上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主体1顶面与咬合口下沿之间的距离;旋转渐进螺丝4带动上薄片2向下运动将待连接的第一铜排8和第二铜排9压紧,弹性弯折5抵住第二铜排9,直至固定牢固。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咬合口7卡入待连接的第一铜排8后插入待连接的第二铜排9,然后拧紧渐进螺丝4将其最终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涉及的固定器所有部件均为金属制结构,导电性良好;连接后的铜排之间电阻较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