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2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变压器套管组件是变压器中的重要部件,通过出线套管将变压器内部高、低压引线引到变压器油箱外部,由于出线套管不仅担负着固定引线的作用,还需具有绝缘的效果,因此变压器用套管必须具备足够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

对于配电变压器来说,深入负荷中心往往导致其运行环境比较复杂,一般都要在重污秽、高湿度的环境下运行,这对于出现套管的内、外绝缘性能均具有很高的要求,套管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对于陶瓷出线套管来说,其结构并不能完全阻止空气中潮气的侵蚀,变压器长期在恶劣天气下运行会影响其内部的绝缘性能,套管表面脏污吸收水分后,会使绝缘电阻降低,容易发生闪络,造成跳闸,同时闪络也会损坏套管表面;二、出线套管的连接处如果密封未处理完善,也会使杂物、油污等进入套管内,对导电杆造成污染,不仅影响套管的正常使用,还有可能引起事故,如套管外的密封垫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密封失效的现象,造成套管密封不良;三、位于油箱内的套管连接组件,由于在油箱内部,其结构往往过于复杂,需要多个螺母、螺栓配合,不方便工人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通过在套管上设置密封效果优异的中间连接件,可快速方便地与将接线端子和套管内的导电杆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包括接线端子、空心套管和导电杆,所述的空心套管包括位于油箱外的上套管和位于油箱内的下套管,所述的空心套管内设有空腔,所述导电杆贯穿所述空心套管的空腔且两端伸出所述空腔外;所述的接线端子包括上接线端子和下接线端子,所述的上接线端子与所述导电杆的顶端连接,所述的下接线端子与所述导电杆的末端连接;所述的上接线端子包括上接线板、连接件、螺母和防氧化垫片,所述连接件内分别设有从顶部开设的第一开槽和从底部开设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未连通,且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导电杆的上端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槽槽深等长的第一外螺纹,所述导电杆的上端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开槽槽深等长的第三内螺纹;所述上接线板下端设有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电杆相接的金属柱,所述金属柱包括直径与所述第一开槽内径相同的第一柱体和直径与所述导电杆内径相同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上由下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壁上由下至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三外螺纹;

所述的下接线端子包括下接线板和与所述导电杆末端连接的卡件,所述卡件顶部设有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的圆周内壁上设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上设有带方形槽的金属片,所述导电杆末端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金属片的方形槽配合的方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的下套管通过连接板、固定螺母和固定垫片与油箱的箱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螺孔。

优选的,所述螺母和所述防氧化垫片设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上接线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氧化垫片包括内设有凹槽的树脂外壳和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通过再套管上设置密封效果优异的中间连接件,可解决套管密封性不佳、不方便安装的问题。

(1)与导电杆顶端连接的上接线端子:在第二开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导电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安装时,先旋转导电杆将导电杆固定在第一开槽内;金属柱的第一柱体外设有第二外螺纹,与第一开槽内壁的第一内螺纹配合,第二柱体外壁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等长的第三外螺纹,与导电杆内壁的第三内螺纹配合,在安装时,转动金属柱,就可将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安装到第一开槽和导电杆内,实现接线端子与导电杆的连接;该装配过程十分方便,且密封效果良好;

(2)下接线端子:在中间连接件-卡件顶部设有圆形开槽,圆周内壁上设有弹性圈,弹性圈可调节导电杆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更好地起到密封效果;弹性圈上设有带方形槽的金属片,导电杆末端的外壁上设有与金属片的方形槽配合的方形凸起,该设置可方便工人进行安装,不用在油箱下进行螺母的装配,只需将方形凸起与方形槽卡紧即可,安装十分方便;

(3)另外,在接线板与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螺母和防氧化垫片,可将其固定在金属杆上,防止导电杆在使用过程中松动、转动,影响使用效果;防氧化垫片不同于普通垫片,它由树脂外壳和垫片组成,在树脂外壳内设有凹槽,垫片位于凹槽内,可避免垫片曝露在空气中,长期受阳光照射、雨水中酸碱侵蚀而老化失去密封效果,从而使杂物、油污等进入套管内,对导电杆造成污染,影响套管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事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氧化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接线端子,2、空心套管,201、上套管,202、下套管,203、空腔,3、导电杆,301、第一外螺纹,302、第三内螺纹,303、方形凸起,4、上接线端子,5、下接线端子,6、上接线板,7、连接件,701、第一开槽,702、第二开槽,703、第一内螺纹,704、第二内螺纹,8、螺母,9、防氧化垫片,901、树脂外壳,902、垫片,903、凹槽,10、金属柱,1001、第一柱体,1002、第二柱体,1003、第二外螺纹,1004、第三外螺纹,11、下接线板,12、卡件,13、圆形开槽,14、弹性圈,15、金属片,1501、方形槽,16、连接板,17、固定螺母,18、固定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变压器用套管组件,包括接线端子1、空心套管2和导电杆3,所述的空心套管2包括位于油箱外的上套管201和位于油箱内的下套管202,所述的空心套管2内设有空腔203,所述导电杆3贯穿所述空心套管的空腔203且两端伸出所述空腔203外;所述的接线端子1包括上接线端子4和下接线端子5,所述的上接线端子4与所述导电杆3的顶端连接,所述的下接线端子5与所述导电杆3的末端连接;所述的上接线端子4包括上接线板6、连接件7、螺母8和防氧化垫片9,所述连接件7内分别设有从顶部开设的第一开槽701和从底部开设的第二开槽702,所述第一开槽701和所述第二开槽702未连通,且所述第一开槽701和所述第二开槽702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703和第二内螺纹704,所述导电杆3的上端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槽702槽深等长的第一外螺纹301,所述导电杆3的上端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开槽701槽深等长的第三内螺纹302;所述上接线板6下端设有分别与所述连接件7和所述导电杆3相接的金属柱10,所述金属柱10包括直径与所述第一开槽701内径相同的第一柱体1001和直径与所述导电杆3内径相同的第二柱体1002,所述第一柱体1001的外壁上由下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703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1003,所述第二柱体1002的外壁上由下至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内螺纹302相匹配的第三外螺纹1004;

所述的下接线端子5包括下接线板11和与所述导电杆3末端连接的卡件12,所述卡件12顶部设有圆形开槽13,所述圆形开槽13的圆周内壁上设有弹性圈14,所述弹性圈14上设有带方形槽1501的金属片15,所述导电杆3末端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金属片15的方形槽1501配合的方形凸起303。

优选的,所述的下套管202通过连接板16、固定螺母17和固定垫片18与油箱的箱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16上设有螺孔1601。

优选的,所述螺母8和所述防氧化垫片9设在所述连接件7和所述上接线板6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氧化垫片9包括内设有凹槽903的树脂外壳901和位于所述凹槽903内的垫片902。

该变压器用套管组件的安装过程如下:

(1)先将导电杆3放入第二开槽702内,旋转导电杆3,使导电杆3外壁上的第一外螺纹301与第二开槽702内壁上的第二内螺纹704相配合,将导电杆3固定在第二开槽702内;再将螺母8和防氧化垫片9套在金属柱10的第一柱体1001上,并将金属柱10放入连接件7的槽内,使第一柱体1001外壁上的第二外螺纹1003与第一开槽701内壁上的第一内螺纹703相配合,第二柱体1002外壁上的第三外螺纹1004与导电杆3内壁上的第三内螺纹302相配合,由于第二外螺纹1003、第一内螺纹703、第三外螺纹1004、第三内螺纹302长度相等,转动金属柱10,即可同时将第一柱体1001与第一开槽701固定、第二柱体1002与导电杆3固定;最后拧紧螺母8、压紧防氧化垫片9,即可将上接线端子4与导电杆3密封连接起来;

(2)将连接板16、固定垫片18和固定螺母17依次由下往上套在下套管202上,连接板16上设有螺孔1601,通过螺栓将连接板16固定在油箱箱盖上,通过拧紧固定螺母17、压紧固定垫片18,将下套管202固定在油箱箱盖上;将导电杆3的下端放入卡件12的圆形开槽13内,旋转卡件12,将方形凸起303均卡进金属片15上的方形槽1501内,即可将导电杆3与下接线端子5密封连接起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