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20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POS机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OS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OS机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POS机是一种多功能终端,能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它具有支持消费、预授权、余额查询和转帐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消费支付活动中。POS机是一个频繁使用的支付终端,需要多次从充电座上拿起并且使用后放回充电座上,并通过充电座充电。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座与POS机匹配效果差,充电座与POS机本体对接困难,极易出现充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OS机充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座与POS机匹配效果差导致充电座与POS机本体对接困难以及极易出现充电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OS机充电结构,应用于POS机本体上,所述POS机本体包括上壳、主板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扣合,所述主板设于扣合的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内,所述POS机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座和设置于所述下壳上的正导电结构和负导电结构,所述正导电结构露出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且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负导电结构露出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且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座上设有沿所述POS机本体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下壳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正极弹性触点和负极弹性触点,所述下壳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正极弹性触点正对所述正导电结构且与所述正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弹性触点正对所述负导电结构且与所述负导电结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下壳的下表面设有与各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平面,两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下壳上设有正对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所述正导电结构和所述负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的第一侧壁为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滑连接的弧形面,所述下壳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为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平滑连接且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壁相匹配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设有正极导电触点和负极导电触点,所述正导电结构和所述负导电结构分别抵接所述正极导电触点和所述负极导电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正导电结构为正极弹性触点,所述正极弹性触点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上且露出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另一端向所述主板延伸并与所述正极导电触点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导电结构为负极弹性触点,所述负极弹性触点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上且露出于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另一端向所述主板延伸并与所述负极导电触点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下表面设有正对所述充电座的凹位,所述正导电结构和所述负导电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凹位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凹位底部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凹位的底部抵接,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下壳的两相对的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POS机本体充电的第一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或者下壳的侧壁设有用于向所述POS机本体充电的第二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POS机充电机构中,在充电座上,凹槽沿POS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凹槽与下壳的形状相匹配,POS机本体放置于充电座上时,POS机能够嵌入凹槽内,通过凹槽限制POS机本体的位置,防止使得POS机本体放置充电座上时偏移位置;凹槽与POS机本体匹配贴合,可使得正极弹性触点正对正导电结构,以及使得负极弹性触点正对负导电结构,确保充电座与POS机本体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OS机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OS机充电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OS机本体与充电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OS机充电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OS机充电结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上壳 20—主板 21—正极导电触点

22—负极导电触点 30—下壳 31—正导电结构

32—负导电结构 33—定位孔 34—铰接槽

35—第二平面 36—凹位 37—第二USB接口

38—第二侧壁 40—充电座 41—凹槽

42—正极弹性触点 43—负极弹性触点 44—定位凸起

45—第一平面 46—第一侧壁 47—第一USB接口

50—打印机盖 51—铰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至附图6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附图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OS机充电结构,应用于POS机本体上,POS机本体包括上壳10、主板20和下壳30,上壳10与下壳30扣合,主板20设于扣合的上壳10和下壳30内,POS机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座40和设置于下壳30上的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正导电结构31露出于下壳30的下表面且与主板20电性连接,负导电结构32露出于下壳30的下表面且与主板20电性连接,充电座40上设有沿POS机本体长度方向延伸且与下壳30形状相匹配的凹槽41,凹槽41的底部设有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下壳30嵌设于凹槽41内,正极弹性触点42正对正导电结构31且与正导电结构31电性连接,负极弹性触点43正对负导电结构32且与负导电结构32电性连接。在充电座40上,凹槽41沿POS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凹槽41与下壳30的形状相匹配,POS机本体放置于充电座40上时,POS机能够嵌入凹槽41内,通过凹槽41限制POS机本体的位置,防止使得POS机本体放置充电座40上时偏移位置;凹槽41与POS机本体匹配贴合,可使得正极弹性触点42正对正导电结构31,以及使得负极弹性触点43正对负导电结构32,确保充电座40与POS机本体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凹槽41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44,下壳30的下表面设有与各定位凸起44对应的定位孔33。通过定位凸起44和定位孔33的配合,进一步限制POS机本体和充电座40的相对位置,使得正极弹性触点42正对正导电结构31,以及使得负极弹性触点43正对负导电结构32。

具体地,本实施例设有1个、2个、3个、4个以及4个以上数量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POS机本体上设置有打印机(图中未示出),打印机设置于POS机本体的一端,且下壳30上对应打印机位置设有用于更换打印纸开口,开口上设有打印机盖50,打印机盖50上设有两铰接部51,下壳30上设有紧邻开口的两铰接槽34,两铰接部51分别伸入铰接槽34内并均与铰接槽34的一侧壁铰接。两铰接部51分别与两铰接槽34的另一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两间隙形成两定位孔33。两定位凸起44分别伸入两定位孔33内,即两定位凸起44分别伸入两间隙内。如此,本实施例只需在下壳30上增大两铰接槽34的宽度即可,避免额外在下壳30上开孔,加快了下壳30成型速度,减小下壳30的成型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凹槽41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平面45,两定位凸起44设置于第一平面45上,下壳30上设有正对第一平面45的第二平面35,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设置于第二平面35上。通过设置第一平面45和第二平面35,便于固定安装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同时便于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分别正对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在正极弹性触点42和正导电结构31正对,以及负极弹性触点43和负导电结构32的情况下电性连接更稳定,避免因正极弹性触点42倾斜抵接正导电结构31而导致正极弹性触点42侧摆错开正导电结构31,以及避免负极弹性触点43倾斜抵接负导电结构32而导致负极弹性触点43侧摆错开负导电结构32。

具体地,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均为弹性导电针。

进一步地,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均与第一平面45垂直设置,如此,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均与第二平面35垂直,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均与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垂直抵接,进一步度增加正对效果,增加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凹槽41的两相对的第一侧壁46为与凹槽41的底部平滑连接的弧形面,下壳30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38为与下壳30的下表面平滑连接且与分别与两第一侧壁46相匹配的弧形面。两第一侧壁46为均弧形面,两第二侧壁38均为弧形面,且两第一侧壁46的弧形面分别与两第二侧壁38的弧形面相互匹配,以便于当POS机本体放置于充电座40上时进一步地限制POS机本体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主板20上设有正极导电触点21和负极导电触点22,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分别抵接正极导电触点21和负极导电触点22。通过在主板20上设置正极导电触点21和负极导电触点22,使得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与主板20有效地电性连接。

另外,前述第二平面35便于设置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使得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垂直第二平面35并且分别正对正极导电触点21和负极导电触点22。

具体地,正极导电触点21和负极导电触点22均与主板20电性连接的片状触点,如铜片。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正导电结构31为正极弹性导电针,正极弹性导电针一端固定于下壳30上且露出于下壳30的下表面、另一端向主板20延伸并与正极导电触点21弹性抵接。刚性抵接容易导致不可恢复的形变,本实施例正极弹性导电针可避免因电连接结构不可恢复的形变而导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正导电结构31能够非常稳定地与正极导电触点21电性连接,即使正极弹性导电针的端部或者正极导电触点21产生了形变,正极弹性导电针依然能够在弹力的驱动下保持与正极导电触点21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负导电结构32为负极弹性导电针,负极弹性导电针一端固定于下壳30上且露出于下壳30的下表面、另一端向主板20延伸并与负极导电触点22弹性抵接。刚性抵接容易导致不可恢复的形变,本实施例负极弹性导电针可避免因电连接结构不可恢复的形变而导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负极弹性导电针能够非常稳定地与负极导电触点22电性连接,即使负极弹性导电针的端部或者负极导电触点22产生了形变,负极弹性导电针依然能够在弹力的驱动下保持与负极导电触点22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下壳30的下表面设有正对充电座40的凹位36,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均设置于凹位36的底部,凹槽41的底部与凹位36底部形状相匹配且凹槽41的底部与凹位36的底部抵接,凹槽41的侧壁与下壳30的两相对的侧面抵接。具体来说,凹位36从下壳3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至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凹位36的底部是指凹位36上向下壳30内凹陷的部分,整个充电座40嵌入凹位36内,形成凹位36与凹槽41相互交错嵌套连接方式,从POS机本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定位POS机本体,实现正极弹性触点42和负极弹性触点43分别与正导电结构31和负导电结构32的稳定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充电座4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向POS机本体充电的第一USB接口47,避免从充电座40的底部走线,而且侧壁开设接口加工难度低,便于与第一USB接口47连接的充电线的插拔。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壳10或者下壳30的侧壁设有用于向POS机本体充电的第二USB接口37,第二USB接口37用于直接向POS机体充电。同时携带外出时,无需携带充电座40,直接携带POS机本体和充电线即可,减轻了所需携带的重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