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176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锁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紧结构。



背景技术:

插头和插座需要锁紧结构来锁紧。一重锁是连接器锁紧结构中最常用的方案,结构结构简单,配合着二次锁的使用,能达到可靠锁紧的目的。

但是一重锁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高压大电流的使用条件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上的环境中,对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高压互锁功能就被提出并广泛应用。高压互锁就是通过信号电路来控制高压大电流的电路,实现弱点控制强电,大大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果是普通的一重锁结构,插合和分离过程都是一次性完成,高压互锁电路和高压大电流电路之间没有足够的间隔时间,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业内提出了5秒延时的说法,就是高压互锁回路的分离和高压大电流电路的分离这两个操作过程之间有5秒左右的间隔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

因为5秒延时说法的提出,一些连接器采用了二个卡钩的方式来满足要求,其原来就是在原来的一重锁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

虽然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功能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产品体积的影响以及使用空间的影响,在汽车上这种对安装空间和操作空间来说都极其严格的条件下,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同时具备二重锁的功能但是体积相对一重锁没有变大的锁紧结构。

一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锁紧件;所述动锁紧件包括:动锁紧件主体;所述动锁紧件主体成长条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上的第二重锁卡扣;所述第二重锁卡扣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面;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重锁卡扣;所述第一重锁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重锁卡扣具有第一重锁卡扣面;和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所述一端的下表面的增高块;以及与所述动锁紧件配合的定锁紧件;所述定锁紧件包括:定锁紧件主体;所述定锁紧件主体成凵形,包括第一框架条、第二框架条和第三框架条;所述第一框架条、第二框架条和第三框架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框架条的背部的中间位置形成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上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和位于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后面的动锁紧件第四通道;和解锁按钮部;所述解锁按钮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之间;所述解锁按钮部的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条;所述解锁按钮部的另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三框架条;所述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和第二重解锁按钮部;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背部形成动锁紧件第一通道和动锁紧件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由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内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两侧;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向外突出形成第一重解锁卡扣;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具有第一重解锁卡扣面;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和由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外形成的第二解锁下压块;所述第二解锁下压块上形成动锁紧件第三通道。上述锁紧结构,在动锁紧件和动锁紧件上同时增加弹性的结构,通过一定的配合实现了同时具备二重锁的功能但是体积相对一重锁没有变大,不浪费使用空间,操作简单、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重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所述一端的动锁紧件结构增强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横截面从前端开始慢慢变大。

一种动锁紧件,包括:动锁紧件主体;所述动锁紧件主体成长条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上的第二重锁卡扣;所述第二重锁卡扣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面;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重锁卡扣;所述第一重锁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重锁卡扣具有第一重锁卡扣面;和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所述一端的下表面的增高块。

一种定锁紧件,包括:定锁紧件主体;所述定锁紧件主体成凵形,包括第一框架条、第二框架条和第三框架条;所述第一框架条、第二框架条和第三框架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框架条的背部的中间位置形成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上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和位于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后面的动锁紧件第四通道;和解锁按钮部;所述解锁按钮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之间;所述解锁按钮部的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条;所述解锁按钮部的另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三框架条;所述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和第二重解锁按钮部;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背部形成动锁紧件第一通道和动锁紧件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由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内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两侧;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向外突出形成第一重解锁卡扣;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具有第一重解锁卡扣面;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和由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外形成的第二解锁下压块;所述第二解锁下压块上形成动锁紧件第三通道。

一种插头,包括:插头主体和上述的动锁紧件;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动锁紧件固定连接。

一种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和上述的定锁紧件;所述插座主体和所述定锁紧件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紧结构中动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紧结构中定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紧结构中定锁紧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和插座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锁紧结构,包括:动锁紧件100;以及与所述动锁紧件配合的定锁紧件200。

所述动锁紧件包括:动锁紧件主体110、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上的第二重锁卡扣120、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重锁卡扣130和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所述一端的下表面的增高块140。

所述动锁紧件主体成长条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动锁紧件主体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制成。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动锁紧件更容易插入所述定锁紧件内,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横截面从前端开始慢慢变大。

所述第二重锁卡扣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面131。在一个可能的例子中,所述第二重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所述第一重锁卡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重锁卡扣具有第一重锁卡扣面141。在一个可能的例子中,所述第一重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所述动锁紧件的强度,所述动锁紧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的所述一端的动锁紧件结构增强块150。

所述定锁紧件包括:定锁紧件主体和解锁按钮部。

所述定锁紧件主体210成凵形,包括第一框架条211、第二框架条212和第三框架条213。所述第一框架条、第二框架条和第三框架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框架条的背部的中间位置形成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214。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上具有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 2141和位于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后面的动锁紧件第四通道2142。

所述解锁按钮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解锁按钮部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制成。所述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条和所述第三框架条之间。所述解锁按钮部的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连接柱231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条。所述解锁按钮部的另一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连接柱232连接所述第三框架条。

所述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和第二重解锁按钮部。

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2211、第一支臂2212和第二支臂2213。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背部形成动锁紧件第一通道2214和动锁紧件第二通道2215。

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由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内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块两侧。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向外突出形成第一重解锁卡扣2216。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具有第一重解锁卡扣面22161。在一个可能的例子中,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体。

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位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内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包括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2221和由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主体向外形成的第二解锁下压块2222。所述第二解锁下压块上形成动锁紧件第三通道2223。

工作原理简介:

开始时,所述第一重锁卡扣面与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面卡扣配合。此时,插头和插座的信号PIN和功率PIN处于稳定接触状态。

然后,按下第一重解锁按钮部主体,第一重解锁卡扣向上抬去,所述第一重锁卡扣面与所述第一重解锁卡扣面卡扣分离,实现一重解锁。

然后,插头与插座分离,动锁紧件向外部移动,动锁紧件主体依次通过动锁紧件第一通道2214、动锁紧件第三通道2223、动锁紧件第二通道2215。最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面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配合。此时处于一重锁分离,二重锁工作的状态。插头和插座的信号PIN分离,但是功率PIN仍然处于可靠连接状态。

继续按下所述第二重解锁按钮部,第二解锁下压块向下压,从而使动锁紧件主体远离所述动锁紧件主体结构增强块的一端往下压,此时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面与所述第二重锁卡扣阻挡面分离。

然后,插头与插座继续分离,动锁紧件向外部移动,动锁紧件主体依次通过动锁紧件第四通道2141。此时处于一重锁和二重锁都分离的状态。插头和插座的信号PIN分离和功率PIN分离都完成的分离。

上述锁紧结构,在动锁紧件和动锁紧件上同时增加弹性的结构,通过一定的配合实现了同时具备二重锁的功能但是体积相对一重锁没有变大,不浪费使用空间,操作简单、快捷。

参阅图4和图6,一种插头,包括:插头主体310和上述的动锁紧件100;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动锁紧件固定连接。

参阅图5和图6,一种插座,包括:插座主体410和上述的定锁紧件200;所述插座主体和所述定锁紧件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