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USB高速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686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光纤USB高速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线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USB高速传输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USB3.1线材传输高频信号的传输媒介主要是铜材或合金导体,绝缘材质多为发泡PE材质,线材外径较大,手感偏硬,重量重,且制程工艺复杂。

常规USB3.1线材因受规格,外径及高频特性影响,使用长度均受限在2M以内,对于超过2M以上的使用长度,现行USB3.1线材规格无法满足,否则需加大导体规格,但又不符合USB协会相关外径的要求,且连接器端无法加工。

常规USB3.1线材结构复杂,生产流程较多。其中USB3.1高速信号线传输音视频信号或传输数据需4对对绞线,先绞铜,再押芯线,加地线对绞,包覆铝箔和麦拉带,再将所有信号线和电子线绞合在一起,再加铝箔编织层屏蔽,押外被护套。加工制程较多,流程繁琐,导致高频稳定性不好控制,不良率较高。同时受周边电磁干扰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USB高速传输线,能有效降低线材的重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USB高速传输线,包括外部护套和设于所述外部护套内的中间线组,所述中间线组包括光纤信号线组、电子线组、电源线组、若干防弹丝和地线,所述光纤信号线组、所述电子线组、所述电源线组、所述防弹丝和所述地线互相绞合制成所述中间线组,所述光纤信号线组用于传输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3.1信号,所述光纤信号线组包括中被及设于所述中被内的四根光纤。

利用光纤信号线组代替铜及其他合金作为信号传输媒介,效降低了线材的重量。在中间线组的中部设置若干防弹丝,加强整条线的抗拉伸能力。具体地,光纤信号线组包括四根光纤及四根光纤外部的中被。使得信号传输线由现有技术中的四对高速信号线变为四根光纤外押一层中被,在芯线的数量上可以减少一半,同时线材的外径也可做小到3.2毫米,比传统USB3.1线材小百分之三十。铜材导体的比重为8.89,而光纤的比重约为1.0,所以同样长度的线材本方案中的光纤USB高速传输线整体重量减轻百分之五十以上。

本方案中的光纤USB高速传输线结构简单,工艺简化,直接在四根光纤外押一层中被。其中四对高速信号线制程工艺由原来的绞铜-芯线-对绞-包带直接改为芯线押出,由四个制程简化为一个制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制程异常发生,保证线材品质良好。而光纤信号传输时依靠线材两端光电模组进行转换,所以在传输时无电磁辐射,且抗干扰能力强。

光纤信号传输时,依靠线材两端光电模组进行转换,所以在传输时无电磁辐射,且抗干扰能力强。

传统的32AWG~30AWG铜导体根据USB协会测试规范要求,高频参数衰减值最长过1.5M,实际使用最长约2M。而光纤信号的衰减值较小,高频信号衰减及实际使用长度均能轻松通过5M以上测试,最长可用到数十米,同样数据传输速率达10Gbps。

作为优选,四根所述光纤的颜色均不相同以便于区分,其中四根所述光纤用于传输USB3.1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电子线组包括第一中间导体和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导体外部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中间导体的规格为32AWG(American wire gauge,美国线规),AWG前面的数值(如32AWG、28AWG)表示导线完成后导体截面积的大小,数值越大,截面积越小,导体直径越小。反之数值越小,截面积越大,导体直径越大。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组包括第二中间导体和设于所述第二中间导体外部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中间导体的规格为24AWG。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为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质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层为PE材质,使得线材重量轻,手感柔软,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操作更容易。

作为优选,所述地线为镀锡铜线,所述地线的规格为28AWG。

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护套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材质和/或所述中被为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质,所述外部护套与所述中间线组之间设有棉纸包覆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光纤信号线组代替铜及其他合金作为信号传输媒介,效降低了线材的重量。在中间线组的中部设置若干防弹丝,加强整条线的抗拉伸能力。具体地,光纤信号线组包括四根光纤及四根光纤外部的中被。使得信号传输线由现有技术中的四对高速信号线变为五根光纤外押一层中被,在芯线的数量上可以减少一半,同时线材的外径也可做小到3.2毫米,比传统USB3.1线材小百分之三十。铜材导体的比重为8.89,而光纤的比重约为1.0,所以同样长度的线材本方案中的光纤USB高速传输线整体重量减轻百分之五十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USB高速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信号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光纤信号线组;11、光纤;12、中被;

2、电子线组;21、第一中间导体;22、第一绝缘层;

3、电源线组;31、第二中间导体;32、第二绝缘层;

4、防弹丝;

5、地线;

6、棉纸包覆层;

7、外部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一种光纤USB高速传输线,包括外部护套7和设于所述外部护套7内的中间线组,所述中间线组包括光纤信号线组1、电子线组2、电源线组3、若干防弹丝4和地线5,所述光纤信号线组1、所述电子线组2、所述电源线组3、所述防弹丝4和所述地线5互相绞合制成所述中间线组,所述光纤信号线组1用于传输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3.1信号,所述光纤信号线组1包括中被12及设于所述中被12内的四根光纤11。

利用光纤信号线组1代替铜及其他合金作为信号传输媒介,效降低了线材的重量。在中间线组的中部设置若干防弹丝4,加强整条线的抗拉伸能力。具体地,光纤信号线组1包括四根光纤11及四根光纤11外部的中被12。使得信号传输线由现有技术中的四对高速信号线变为四根光纤11外押一层中被12,在芯线的数量上可以减少一半,同时线材的外径也可做小到3.2毫米,比传统USB3.1线材小百分之三十。铜材导体的比重为8.89,而光纤11的比重约为1.0,所以同样长度的线材本方案中的光纤USB高速传输线整体重量减轻百分之五十以上。

本方案中的光纤USB高速传输线结构简单,工艺简化,直接在四根光纤11外押一层中被12。其中四对高速信号线制程工艺由原来的绞铜-芯线-对绞-包带直接改为芯线押出,由四个制程简化为一个制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制程异常发生,保证线材品质良好。而光纤信号传输时依靠线材两端光电模组进行转换,所以在传输时无电磁辐射,且抗干扰能力强。

光纤信号传输时,依靠线材两端光电模组进行转换,所以在传输时无电磁辐射,且抗干扰能力强。

传统的32AWG~30AWG铜导体根据USB协会测试规范要求,高频参数衰减值最长过1.5M,实际使用最长约2M。而光纤信号的衰减值较小,高频信号衰减及实际使用长度均能轻松通过5M以上测试,最长可用到数十米,同样数据传输速率达10Gbps。

于本实施例中,四根所述光纤11的颜色均不相同以便于区分,其中四根所述光纤11用于传输USB3.1信号。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线组2包括第一中间导体21和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导体21外部的第一绝缘层22,所述第一中间导体21的规格为32AWG(American wire gauge,美国线规),AWG前面的数值(如32AWG、28AWG)表示导线完成后导体截面积的大小,数值越大,截面积越小,导体直径越小。反之数值越小,截面积越大,导体直径越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组3包括第二中间导体31和设于所述第二中间导体31外部的第二绝缘层32,所述第二中间导体31的规格为24AWG。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22为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质,所述第二绝缘层32为PE材质,使得线材重量轻,手感柔软,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操作更容易。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线5为镀锡铜线,所述地线5的规格为28AWG。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护套7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材质,所述中被12为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质,所述外部护套7与所述中间线组之间设有棉纸包覆层6。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