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746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成缆机。



背景技术:

充电桩电缆一般包括信号控制单元和电能传输单元,规格较多,线径分布较大,目前常见的成缆机,在对充电桩电缆进行成缆时,紧凑性不好,导致线缆整体体积比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充电线缆成缆效果不好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缆机,该成缆机可以有效地解决充电线缆成缆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成缆机,包括:第一放线装置,用于放出第一芯线;第二放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线装置的前侧,用于放出第二芯线并使所述第二芯线绕在所述第一芯线外侧;第三放线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线装置的前侧,用于放出第三芯线并使所述第三芯线绕在所述第二芯线外侧,所述第二芯线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芯线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三芯线的直径;设置在所述第三放线装置前侧的收线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线装置包括盘绞架和设置在所述盘绞架上的第一放线摇篮,还包括永磁张力器,所述永磁张力器与所述第一放线摇篮的绞线轴通过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为履带传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线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二放线摇篮和第三放线摇篮,所述第三放线摇篮设置有回转绞工,所述第二放线摇篮上放出的所述第一芯线穿设所述回转绞工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放线装置包括用于切换退扭功能和无退扭功能的变换离合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线的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三芯线的截面面积均在10平方毫米至240平方毫米之间;所述第二芯线的截面面积在2平方毫米至10平方毫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三放线装置与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沿前向依次设置的双列压线模座、非金属绕包头、双钢带绕包头和计米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成缆机,具体的成缆机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第一放线装置、第二放线装置、第三放线装置和收线装置。其中第一放线装置用于放出第一芯线,其中第二放线装置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的前侧,不仅用于放出第二芯线,而且在放出第二芯线的同时,应当使第二芯线绕在第一芯线上。其中第三放线装置设置在第二放线装置的前侧,不仅用于放出第三芯线,而且在放出第三芯线的同时,使第三芯线绕在第二芯线的外侧。其中第二芯线的直径小于第一芯线的直径且小于第三芯线的直径。以使直径较小的芯线位于直径较大的芯线之间,使直径较大的芯线作为中心芯线,以方便加强线缆的强度。同时在第三放线装置的前侧设置有收线装置,通过收线装置对绞合后的线缆进行收线。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成缆机时,当遇到芯线比较多,且各个芯线截面面积层次大时,如充电桩电缆。将部分截面面积较大的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即作为中心芯线,如动力线,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上;将截面面积较小的芯线作为第二芯线,如信号线,放置在第二放线装置上;而将部分截面面积较大且容易绞合的芯线作为第三芯线,放置在第三放线装置上,然后成缆机启动进行成缆工艺。在该成缆机中,将直径较小的第二芯线放置在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之间,即将第二放线装置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与第三放线装置之间,此时第一芯线可以有效地填补在第一芯线和第三芯线之间的间隙中。同时使得截面面积较大的一部分芯线作为中心芯线,降低绞合难度。而将另一部分截面面积较大的芯线设置在外侧,能够对位于内侧的小面积芯线进行保护。该成缆机对芯线数量大,截面面积层次大的芯线具有更好的成缆效果。综上所述该成缆机能够有效地解决充电线缆成缆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缆机的成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缆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放线摇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第一放线装置1、第二放线装置2、第三放线装置3、收线装置4、双列压线模座5、非金属绕包头6、双钢带绕包头7、计米器8、双轮牵引机9、盘绞架21、第一放线摇篮22、绞线轴221、传动装置2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成缆机,以有效地解决充电线缆成缆效果不好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缆机的成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缆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放线摇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缆机,具体的成缆机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第一放线装置1、第二放线装置2、第三放线装置3和收线装置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及上下文提出的前后方向以线缆的移动方向为参考,即线缆移动方向为前向,即从后向向前向移动。一般为更好的成缆,会在第三放线装置3与收线装置4还包括沿前向依次设置的双列压线模座5、非金属绕包头6、双钢带绕包头7、计米器8,先通过双列压线模座5确定缆芯外径,再通过非金属绕包头6和双钢带绕包头7进行外侧绕包,以确定缆芯结构,最后通过计米器8进行计米。

其中第一放线装置1用于放出第一芯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放线装置1具体包括放线摇篮,可以仅仅设置一个放线摇篮,以仅放出一根芯线,或者设置多个放线摇篮,以放出多根芯线。考虑到第一芯线作为中心芯线,设置过多,则影响线缆整体的韧性,基于此,优选第一放线装置1设置两个放线摇篮,以实现两条第一芯线一起放线。

其中第二放线装置2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1的前侧,不仅用于放出第二芯线,而且在放出第二芯线的同时,应当使第二芯线绕在第一芯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芯线设置两根时,应当使第二芯线同时绕包在两根第一芯线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芯线的绕包方式一般为螺旋绕包。需要说明的,其中第二放线装置2的绕包时,一般是驱动放线摇篮绕第一芯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二放线装置2可以设置一个放线摇篮,也可以设置多个放线摇篮。

其中第三放线装置3设置在第二放线装置2的前侧,不仅用于放出第三芯线,而且在放出第三芯线的同时,使第三芯线绕在第二芯线的外侧,而绕包的方式则是通过第三放线装置3内的放线摇篮绕从第二放线装置出来的线缆转动,进而使放线摇篮上的第三芯线完成绕包。其中第二放线装置2可以仅仅设置一个放线摇篮,也可以设置多个放线摇篮。

其中第二芯线的直径小于第一芯线的直径且小于第三芯线的直径。以使直径较小的芯线位于直径较大的芯线之间,使直径较大的芯线作为中心芯线,以方便加强线缆的强度,并使直径较大芯线位于直径较小的芯的外侧,可以使直径较大的芯线对直径较小的芯线进行有力保护。进一步的,考虑到大截面面积的芯线,很难进行绕包,此处优选第三芯线的直径小于第一芯线的直径。如其中其中第一芯线的截面面积和第三芯线的截面面积在均在10平方毫米至240平方毫米之间,包括10平方毫米和240平方毫米。具体的,如第一芯线可以是信号传输线,而其中第三芯线,可以是大型信号线缆。其中第二芯线截面面积一般在2平方毫米至10平方毫米之间,包括2平方毫米和10平方毫米,当取值时,应要小于第一芯线和第三芯线,其中第二芯线一般为小型信号线缆。其中外侧一般指的是偏离整个线缆中心线的一侧,而内侧一般指的是靠近线缆中心线的一侧。

同时在第三放线装置3的前侧设置有收线装置4,通过收线装置4对绞合后的线缆进行收线。收线装置4一般包括牵引机和设置在牵引机前侧的收线架。其中牵引机一般采用双轮牵引机9。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该成缆机时,当遇到芯线比较多,且各个芯线截面面积层次大时,如充电桩电缆。将部分截面面积较大的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即作为中心芯线,如动力线,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1上;将截面面积较小的芯线作为第二芯线,如信号线,放置在第二放线装置2上;而将部分截面面积较大且容易绞合的芯线作为第三芯线,放置在第三放线装置3上,然后成缆机启动进行成缆工艺。在该成缆机中,将直径较小的第二芯线放置在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之间,即将第二放线装置2设置在第一放线装置1与第三放线装置3之间,此时第一芯线可以有效地填补在第一芯线和第三芯线之间的间隙中。同时使得截面面积较大的一部分芯线作为中心芯线,降低绞合难度。而将另一部分截面面积较大的芯线设置在外侧,能够对位于内侧的小面积芯线进行保护。该成缆机对芯线数量大,截面面积层次大的芯线具有更好的成缆效果。综上所述该成缆机能够有效地解决充电线缆成缆效果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的,一般第二放线装置2包括盘绞架21和设置在盘绞架21上的第一放线摇篮22,此处优选成缆机还包括永磁张力器,永磁张力器与第一放线摇篮22的绞线轴221通过传动装置222传动连接,以通过永磁张力器能够对第一放线摇篮22的绞线轴221传递扭矩,以在收线装置4牵引第二芯线移动时,永磁张力器通过传动装置222能够对绞线轴221产生足够的扭矩,以使第二芯线呈现一定的张力,进而能够有效的保证绞合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不同截面面积的第二芯线,此处优选永磁张力器设置多个档位,如六个档位,以使第二芯线的张力可以从0开始,并每增加一个档位增加30N的张力。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永磁张力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传动装置222,可以是齿轮,为了方便远程传输,此处优选传动装置222为履带传动装置222。为了方便安装,可以设置多级履带传动装置222,具体的,可以设置两级履带传动装置222。线盘顶尖采用梯形螺纹结构,螺套内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支承顶尖,梯形螺纹套伸缩自如,并装有锁紧机构,上下线盘方便、快捷。

一般第一放线装置1上的第一芯线主要作为动力芯线,如直流电源的正极线和负极线,或交流电源的火线和零线,而动力芯线一般为两条,基于此,此处优选第一放线装置1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二放线摇篮和第三放线摇篮,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二放线摇篮放出的第一芯线和第三放线摇篮上放出的第一芯线之间可以不搅合,但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凝聚力,此处优选第三放线摇篮上设置有回转绞弓,而在第二放线摇篮上放出第一芯线穿设回转绞弓设置。为了更好的绞合,此处优选第二放线摇篮和第三放线摇篮可以通过拆卸或装入销轴实现退扭功能、不退扭功能。

其中第三放线装置3一般需要放出多根第三芯线,为了具有足够扩容能力,此处优选该第三放线装置3包括盘绞架21和多个第四放线摇篮。为了更好的切换第三放线装置3的退扭功能和无退扭功能,此处优选第三放线装置3包括用于切换退扭功能和无退扭功能的变化离合器。通过电器控制差动齿轮箱,可实现不停机状态下在线电动预退扭,每个摇篮均可单独进行,确保满足10至240mm2圆形及扇形电单元的绞合成缆,摇篮为无轴式双顶尖,手动夹紧与放松线盘,放线涨力为机械摩擦(刹车带),大小手动可调。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