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406发布日期:2018-10-26 21:0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类工厂、电力输配电设备、各类机械制造设备及各种流动电源设备装置用单极电源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厂、电力输配电设备、各类机械制造设备及各种流动电源设备装置中使用的连接器均采用插头和插座或插头和插头直接插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带插拔锁紧保护装置,连接器在插合后,容易引起各类输配电线缆松脱,从而导致各类设备缺相、断相、断零、虚接、漏电等各类电气故障及安全事故发生,影响各类设备及其他关联设备的正常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的该连接器的外壳一般采用胶木或阻燃塑料作为外壳,易碎、易燃、易变形不适合油污及环境恶劣的场合中使用,对使用者、使用环境有一定的条件限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易松脱且防摔、耐高温、适合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

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该连接器改变市场上传统的连接方式,采用旋转铆钉锁紧件套装方式固定,从而杜绝各类设备电气输配电线缆松脱,使设备投入使用作业时更加安全、可靠、稳定。同时该连接器外壳采用弹性体塑料注塑而成,具有防摔、耐高温、适合油污及环境恶劣的场合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包括母插包胶本体1,在母插包胶本体1内设有一铜芯包胶支架2,在铜芯包胶支架2内设有一铜芯3,在铜芯3的侧面开有一个第三螺纹定位孔6和两个导线固定螺纹孔13,在导线固定螺纹孔13内装有导线固定螺钉14,在铜芯3的后端还连有一导线套接口15,在铜芯包胶支架2的侧面开有与第三螺纹定位孔6对应的一个第二定位孔5,在母插包胶本体1的侧面对应第二定位孔5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4,第一定位孔4、第二定位孔5和第三螺纹定位孔6对应同心后由一定位螺钉7固定;铜芯3的前端还设有一插口8,插口8的外圆上有一旋转铆钉锁紧件9,旋转铆钉锁紧件9位于铜芯3上,在旋转铆钉锁紧件9的侧面还开有一定位铆接孔81,定位铆接孔81内设有定位铆钉82,旋转铆钉锁紧件9通过定位铆接孔81和定位铆钉82包胶固定在铜芯包胶支架2内,该旋转铆钉锁紧件9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母插和公座或母插和公插连接后能够保持稳定不松脱。

所述导线固定螺纹孔13有两个,第三螺纹定位孔6和两个导线固定螺纹孔13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铜芯3与插口8和旋转铆钉锁紧件9为一体结构。

在铜芯包胶支架2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凸条11,凸条11与铜芯包胶支架2的轴线方向相同,凸条不但能作为加强筋,而且还能在母插本体包胶时增加摩擦力,使铜芯包胶支架不易移动,便于二次注塑成型。而且凸条与铜芯包胶支架为一体结构,生产时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旋转铆钉锁紧件保证了母插和公座或者母插和公插连接后能够保持稳定不松脱,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旋转铆钉锁紧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的单极电源连接器的母插头,包括母插包胶本体1,母插包胶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标签预留位12,母插包胶本体1尾部上设有6段预剪电缆尺码环16,在母插本体1的底部设有电缆过线孔17,在母插包胶本体1内设有一铜芯包胶支架2,在铜芯包胶支架2内设有一铜芯3,在铜芯3的侧面开有一个第三螺纹定位孔6和两个导线固定螺纹孔14,二者在同一直线上。在铜芯包胶支架2的侧面开有与第三螺纹定位孔6对应的一个第二定位孔5,在母插包胶本体1的侧面对应第二定位孔5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4,第一定位孔4、第二定位孔5和第三螺纹定位孔6对应同心后由一定位螺钉7固定。

在铜芯3的前端还设有一插口8,插口8的外圆上有一旋转铆钉锁紧件9,

旋转铆钉锁紧件9位于铜芯3上,在旋转铆钉锁紧件9的侧面还开有一定位铆接孔81,定位铆接孔81内设有定位铆钉82,旋转铆钉锁紧件9通过定位铆接孔81和定位铆钉82包胶固定在铜芯包胶支架2内。

在铜芯包胶支架2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凸条11,凸条11与铜芯包胶支架2的轴线方向相同,凸条不但能作为加强筋,而且还能在母插本体包胶时时增加摩擦力,使铜芯包胶支架不易移动,便于二次注塑成型。而且凸条与铜芯包胶支架为一体结构,生产时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通过旋转铆钉锁紧件保证了母插和公座或者母插和公插连接后能够保持稳定不松脱,安全性更高。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