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573发布日期:2018-10-16 20:5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至今已成为电工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交、直流输电电压最高,输电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输电大国。

高电压领域一般将1KV-220KV的电压定义为高压;室温干燥条件下,50KV以上的高压就可以击穿2mm空气,这表明人体即使不触摸高压电,无意靠近高压电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日常使用尼龙作为绝缘体。但是尼龙易吸水,会导致击穿电压只有10KV/mm,这意味着没有高防水能力的绝缘体是不能提高用电安全的;并且在50KV以上的高压试验中,为了防止有电压差的电极之间放电,日常中的多芯插接装置不太适用;为了方便检查线路,多芯的插接装置也不适用。

目前国内的高压单芯插接装置种类较少,因为插接装置设计不合理,不但导致了整个插接装置体积较大,而且不能达到高防水的效果,还有很多插接装置无法拆卸或拆卸复杂,都导致了单芯插接装置急需新的设计用以满足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以便在方便插接的前提下达到高防水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公插头组件能够插入母插口组件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所述公插头组件包括:

插头绝缘壳体,其内部开设有第一中空通道;

公插头,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插头,所述公插头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且所述插头伸出所述第一中空通道;

第一绝缘管,嵌入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公插头;

第一中空绝缘螺柱,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一绝缘管;

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绝缘螺柱与所述第一绝缘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

所述母插口组件包括:

插口绝缘壳体,其内部开设有第二中空通道;

母插口,其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所述插头适配的插口,所述母插口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

第二绝缘管,嵌入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用于压紧所述母插口;

第二中空绝缘螺柱,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内,并压紧所述第二绝缘管;

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绝缘螺柱与所述第二绝缘管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被挤紧后紧贴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

外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外侧,在完成插接后套入所述插头绝缘壳体内,并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内壁挤紧。

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所述第一绝缘管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一绝缘管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

所述母插口组件中:所述第二绝缘管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第二绝缘管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还包括扣设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端部的第一压紧盖,所述第一压紧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压紧盖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所述母插口组件中:还包括扣紧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端部的第二压紧盖,所述第二压紧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压紧盖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端部与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端部对称设置有锥台状凸起,所述第一压紧盖和所述第二压紧盖内设置有与所述锥台状凸起适配的扣合腔。

优选地,所述公插头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尾部夹紧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垫一体成型的第一柔性尾管,所述第一柔性尾管穿出所述第一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上,其用于将所述第一柔性尾管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

所述母插口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尾部夹紧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密封垫一体成型的第二柔性尾管,所述第二柔性尾管穿出所述第二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所述第二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上,其用于将所述第二柔性尾管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

优选的,所述第一尾部夹紧件包括:

围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的第一固定卡口;

围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围合形成完整圆环的第一活动卡口;

第一锁紧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动卡口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并使所述第一固定卡口和所述第一活动卡口挤紧所述第一柔性尾管;

所述第二尾部夹紧件包括:

围设在所述第二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的第二固定卡口;

围设在所述第二柔性尾管圆周方向上,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围合形成完整圆环的第二活动卡口;

第二锁紧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二活动卡口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并使所述第二固定卡口和所述第二活动卡口挤紧所述第二柔性尾管。

优选的,所述插头绝缘壳体外侧以及所述插口绝缘壳体外侧还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插头绝缘壳体伸出有所述插头的一端还设置有防转凸起,所述防转凸起位于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插口绝缘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防转凸起嵌入的防转凹槽。

优选的,所述插头呈圆柱状,且所述插头由多个扇形柱拼合形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扇形柱之间均留有变形缝。

优选的,所述公插头组件中:所述插头绝缘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阳螺纹;

所述母插口组件中:所述插口绝缘壳体的外侧还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阳螺纹适配的阴螺纹。

优选的,所述公插头和所述母插口上的导线连接端均为U型焊接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为单芯结构,因此支持盲插,公插头中的导线通过第一中空绝缘螺柱、第一绝缘管后与公插头相连,第一密封圈在被第一中空绝缘螺柱和第一绝缘管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一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公插头组件中导线的密封;母插口中的导线通过第二中空绝缘螺柱、第二绝缘管后与母插口相连,第二密封圈被第二中空绝缘螺柱和第二绝缘管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二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母插口组件中导线的密封,外侧密封圈可以确保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的插接位置处的有效密封。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插接装置不仅方便插接,而且还可保证了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内导线,以及两者插接位置处的密封,从而达到了高防水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插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公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母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绝缘管(或第二绝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中空绝缘螺柱(或第二中空绝缘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第一密封垫(或第二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第一压紧盖(或第二压紧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为插头绝缘壳体,2为公插头,3为第一绝缘管,4为第一密封圈,5为第一中空绝缘螺柱,6为插口绝缘壳体,7为母插口,8为第二绝缘管,9为第二密封圈,10为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1为第一压紧盖,12为第一密封垫,13为第二压紧盖,14为第二密封垫,15为第一柔性尾管,16为第二柔性尾管,17为夹紧件凹槽,18为第一固定卡口,19为第一锁紧螺栓,20为第二固定卡口,21为第二锁紧螺栓,22为第一压紧螺栓,23为环形凸起,24为阳螺纹,25为环形凹槽,26为锁紧螺母,27为螺纹孔,28为第二压紧螺栓,29为防滑纹,30为外侧密封圈,31为防转凹槽,32为防转凸起,33为U型焊接口,34为扇形柱,35为密封垫安装孔,36为压紧盖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以便在方便插接的前提下达到高防水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包括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公插头组件能够插入母插口组件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气连接,请参考附图,在本实施例中,公插头组件包括:

插头绝缘壳体1、公插头2、第一绝缘管3、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第一密封圈4,插头绝缘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中空通道,公插头2、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以及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依次内置在第一中空通道内,公插头2的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插头,完成组装后,插头伸出第一中空通道,第一绝缘管3与公插头2接触,其作用在于压紧公插头2,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螺纹紧固在第一中空通道内,并压紧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与第一绝缘管3之间,第一密封圈4被挤紧后紧贴于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

母插口组件与公插头组件的组成形式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点在于将公插头2更换为母插口7,具体的,母插口组件包括:

插口绝缘壳体6、母插口7、第二绝缘管8、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第二密封圈9以及外侧密封圈30,插口绝缘壳体6的内部开设有第二中空通道,母插口7、第二绝缘管8、第二密封圈9以及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依次内置在第二中空通道内,母插口7的一端为导线连接端,另一端为与插头适配的插口,完成组装后,第二绝缘管8与母插口7接触,其作用在于压紧母插口7,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螺纹紧固在第二中空通道内,并压紧第二绝缘管8,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与第二绝缘管8之间,第二密封圈9被挤紧后紧贴于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外侧密封圈30设置在插口绝缘壳体6的外侧,完成插接口外侧密封圈30套入插头绝缘壳体1内,并与插头绝缘壳体1的内壁挤紧,以达到密封效果。

尤其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通道、第一绝缘管3与第二绝缘管8、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与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第一密封圈4与第二密封圈9的结构实质上是相同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不同的名称对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中的上述部件进行描述是为了更清楚的阐述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的结构。

公插头2以及母插口7中的导线连接端均为U型焊接口33,如图7和图8中所示。当然,导线连接端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只要保证公插头2以及母插口7能够与导线形成稳固的电气连接即可。

插头绝缘壳体1、插口绝缘壳体6所采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尼龙,一般电压在20KV以下采用尼龙,20KV以上采用聚四氟乙烯,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9所选用的材料为硅橡胶或丁腈橡胶,第一绝缘管3、第二绝缘管8、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以及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的材料可以为PEEK材料(聚醚醚酮)、尼龙或聚四氟乙烯。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为单芯结构,因此支持盲插,公插头组件中的导线通过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第一绝缘管3后与公插头2相连,第一密封圈4被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和第一绝缘管3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一密封圈4与导线以及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公插头组件中导线的密封;母插口组件中的导线通过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第二绝缘管8后与母插口7相连,第二密封圈9被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和第二绝缘管8压紧后可产生形变,形变后的第二密封圈9与导线以及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母插口组件中导线的密封,外侧密封圈30可以确保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的插接位置处的有效密封。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插接装置不仅方便插接,而且还可保证了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内导线,以及两者插接位置处的密封,从而达到了高防水要求。

为了进一步增强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插接装置的防水性能,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具体的,公插头组件中,第一绝缘管3至少包括两节,并且任意相邻的两节第一绝缘管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母插口组件中,第二绝缘管8至少包括两节,任意相邻两节第二绝缘管8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该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中空通道和第二中空通道内的密封圈数量增多,如图1中所示,由于第一中空通道内设置有两节第一绝缘管3,因此两节第一绝缘管3之间增加了一个第一密封圈4,这使得公插头组件与导线在轴向上形成了两道密封,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水性能;同理,母插口组件与导线在轴向上也形成了两道密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若继续将第一绝缘管3和第二绝缘管8增多,那么公插头组件以及母插口组件与导线在轴向上密封将形成更多道密封。

再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公插头组件中:还包括扣设于插头绝缘壳体1端部的第一压紧盖11,第一压紧盖11上开设有与第一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一通孔,且第一压紧盖11与插头绝缘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垫12;

母插口组件中:还包括扣紧于插口绝缘壳体6端部的第二压紧盖13,第二压紧盖13上开设有与第二中空通道对应的第二通孔,且第二压紧盖13与插口绝缘壳体6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4。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插头绝缘壳体1的端部,以及插口绝缘壳体6的端部均对称设置有锥台状的凸起,第一压紧盖11以及第二压紧盖13内设置有与锥台状凸起适配的扣合腔,相应的,密封垫整体也呈锥台状,如图11中所示。

在公插头组件中,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尾部夹紧件,以及与第一密封垫12一体成型的第一柔性尾管15,第一柔性尾管15穿出第一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第一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插头绝缘壳体1上,其用于将第一柔性尾管15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

母插口组件中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尾部夹紧件,以及与第二密封垫14一体成型的第二柔性尾管16,第二柔性尾管16穿出第二通孔,其内腔供导线穿过,第二尾部夹紧件设置在插口绝缘壳体6上,其用于将第二柔性尾管16的侧壁与所述导线压紧。

至此,整个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实现了轴向和径向上的多道密封防水,具体的,轴向上,以公插头组件为例进行说明:

在轴向上,第一尾部夹紧件对第一柔性尾管15以及第二柔性尾管16挤压,由于与密封垫的材质一致,因此受到挤压后第一柔性尾管15在导线和夹紧件之间产生过盈配合从而形成轴向上的第一道密封;

第一中空绝缘柱与第一绝缘管3之间的第一密封圈4受到挤压后,产生过盈,使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牢牢接触,从而形成轴向上的第二道密封;

两个第一绝缘管3之间的第一密封圈4圈受到挤压后,产生过盈,使密封圈与导线以及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壁牢牢接触,从而形成轴向上的第三道密封。

径向上(垂直于导线的方向),在第一压紧盖11安装后,第一密封垫12在第一压紧盖11和插头绝缘壳体1的接触面上产生过盈,从而实现径向上第一道密封;

锥台状(漏斗形)的第一密封垫12因为第一压紧盖11的压力,其斜面位置也产生过盈,从而实现锥台状凸起位置的密封,形成了径向上的第二道密封。

母插口组件的密封原理与公插头组件的密封原理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上述描述即可理解,至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芯插接装置的防水能力大大提高。

第一压紧盖11通过第一压紧螺栓22连接在插头绝缘壳体1上,第二压紧盖13通过第二压紧螺栓28连接在插口绝缘壳体6上,相应的,为了保证螺栓能够穿过,第一密封垫12和第二密封垫14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安装孔35,第一压紧盖11和第二压紧盖13上也设置有压紧盖安装孔36,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

请参考图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尾部夹紧件包括第一固定卡口18、第一活动卡口以及第一锁紧螺栓19,第一固定卡口18围设在第一柔性尾管15的圆周方向上,其固定设置在第一压紧盖11上,第一活动卡口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卡口18上,并与第一固定卡口18围合形成与第一柔性管适配的圆环,第一锁紧螺栓19用于将第一活动卡口安装于第一固定卡口18上,并使第一固定卡口18和第一活动卡口挤紧第一柔性尾管15,过盈后的第一柔性尾管15一部分嵌入夹紧件凹槽17,实现密封;

第二尾部夹紧件包括第二固定卡口20、第二活动卡口以及第二锁紧螺栓21,第二固定卡口20围设在第二柔性尾管16的圆周方向上,其固定设置在第二压紧盖13上,第二活动卡口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固定卡口20上,并与第二固定卡口20围合形成与第二柔性管适配的圆环,第二锁紧螺栓21用于将第二活动卡口安装于第二固定卡口20上,并使第二固定卡口20和第二活动卡口挤紧第二柔性尾管16,过盈后的第二柔性尾管16一部分嵌入夹紧件凹槽17,实现密封。

当然,除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第一尾部夹紧件和第二尾部夹紧件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尾部夹紧件,只要能够实现对柔性尾管的周向均匀施压并使其过盈后与导线密封即可。

为了防止插接时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的滑动,还可在插头绝缘壳体1的外侧以及插口绝缘壳体6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29,如图2中所示。

请参考图1、图5和图6,插头绝缘壳体1的插头端还设置有防转凸起32,该防转凸起32呈U型,防转凸起32具体位于插头绝缘壳体1的内壁上;相应的,插口绝缘壳体6上设置有供防转凸起32嵌入的防转凹槽31,防转凹槽31也呈U型,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插头绝缘壳体1以及插口绝缘壳体6接触后相对转动。

插头绝缘壳体1的插接端还设置有一圈或多圈环形凸起23,相应的,插口绝缘壳体6的插接端设置有与环形凸起23适配的环形凹槽25。

至此,在公插头组件与母插口组件的插接位置处也形成了多道密封,具体的:

插头绝缘壳体1压紧外侧密封圈30形成第一道密封;

相互插接嵌合的环形凸起23和环形凹槽25形成第二道密封;

公插头2与母插口7的绝缘位置处的凸起和凹槽的相互嵌合形成第三道密封。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芯插接装置的防水性能进一步提升。

为了方便插头与插口的插接,本实施例中的插头具体呈圆柱状,如图7中所示,插头被分割成为多个扇形柱34,相邻两个扇形柱34之间均留有变形缝,在向插口插入时,变形缝为插头提供变形空间,从而使插头在径向上收缩,方便插头与插口的快速插接。

第一中空通道和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径相等,公插头2、母插口7的中U型焊接口33位置并非两者的最大直径位置,公插头2和母插口7在中间位置均有一个膨大部,该膨大部为两者的最大直径位置,两者最大直径分别以第一中空通道和第二中空通道内径相等。第一绝缘管3、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第二绝缘管8以及第二中空绝缘螺柱10的内径均相等,并且内径与导线的粗细适配,公插头2所伸出的插头,其直径是第一中空通道的1/5~1/2。

更进一步的,插头绝缘壳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阳螺纹,在插口绝缘壳体6的外侧还套设有锁紧螺母26,锁紧螺母26的内壁上设置有阴螺纹,完成插接后,将锁紧螺母26与阳螺纹拧紧,保证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稳定的插接配合。

通过调整插头和插口的直径,可以使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芯插接装置适用于不同的电压范围,增大插头和插口的直径,可以适用于电压更高、电流更大的电气环境。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案中,所有螺栓均采用非金属材质,这一方面可以防止生锈和被外界辐射加热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高压提供较好的绝缘环境。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防水型高压单芯插接装置的使用方法。

若在实验室中使用,以高压工作环境为前提,为了发挥最佳的防水效果,可使导线的直径等于第一柔性尾管15和第二柔性尾管16的内径,因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单芯的插接装置,所以需要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上。

以将高压导线连接到公插头组件为例,包括如下步骤:

1、将导线一端从第一压紧盖11的固定卡口处由外到内贯穿;

2、继续用上述导线的这一端从第一柔性尾管15进入,直至穿过第一密封垫12的锥台状部分;

3、将上述导线的该端依次穿过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第一密封圈4、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第一绝缘管3;

4、将上述导线的该端剥掉合适长度的绝缘层,然后将导线的裸露金属头部焊接到公插头2的U型焊接口33上;

5、将公插头2放入第一中空通道中,然后将贯穿在导线上的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第一绝缘管3、第一密封圈4依次推入第一中空通道中;

6、将第一中空绝缘螺柱5在第一中空通道上拧紧,这样就使以上部件紧固在该第一中空通道中并且使第一密封圈4与导线之间过盈接触;

7、将第一密封垫12沿着导线移动,使第一密封垫12与插头绝缘壳体1紧密接触,并且将密封垫安装孔35与插头绝缘壳体1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

8、同样,将第一压紧盖11沿着导线移动,使第一压紧盖11与第一密封垫12紧密接触,并且将第一压紧盖11上的压紧盖安装孔36与密封垫安装孔35一一对应。

9、最后用第一压紧螺栓22穿过第一压紧盖11、第一密封垫12后,将它们紧固于插头绝缘壳体1上。

10、将第一压紧盖11上的活动卡口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9压紧于第一固定卡口18上,实现对第一柔性尾管15的挤压和束缚。

将上述方法中的公插头2更换为母插口7,用同样的步骤操作,将高压导线连接到母插口组件上,这就实现了两根高压导线分别连接到了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上。

进一步,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公插头组件和母插口组件的插接,步骤为:

1、一手握住公插头组件的防滑纹29,另一手握住母插口组件的防滑纹29,将公插头2缓缓插入母插口7中;

2、当公插头组件接触面上的防转凸起32恰好进入母插口组件接触面上的防转凹槽31时,将其缓缓推入,直至无法继续推动;

3、旋转母插口组件外侧的锁紧螺母26,将其咬合到公插头组件的阳螺纹上,直至无法旋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