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8928发布日期:2018-06-23 01:0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氟塑电缆,具体为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属于电力电缆领域。



背景技术:

氟塑电缆用来专指以氟塑料为外套的电线电缆,凡在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塑料,总称为氟塑料(或称氟碳树脂)。正因为氟塑料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所以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良的电绝缘性能,高度的耐热性,突出的耐油、耐溶剂和耐磨性能,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及城市电网建设改选步伐的加快和各地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为电力工业相配套的电工行业,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由于电力工程的遍地开花,以及随着对绝缘吸水和水树的研究及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防水性能对电力电缆的重要性。现有的电缆防水设计多种多样,都具有一定防水效果,但是这些防水设计只是适当延长了电缆进水损坏的时长,只有电缆进水导致输电变化时,才会被电力工作者得知电缆是否进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包括外护套、波纹铝护套、防水层、包带和导芯,还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装置。

多组所述导芯内套在包带的内部,防水层、波纹铝护套和外护套依次从外至内设置在包带的外部。

防水层上等间隔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的通道,密封装置固定在所述防水层的两端的通道开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端盖,密封端盖固定密封在电缆的防水层的端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导芯贯穿密封端盖的中心处外露于密封端盖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封端盖上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连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导芯和包带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填充物为阻水纱。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防水层内部设置贯通整个电缆长度的通道,并利用真空机和空气湿度检测仪器对流通通道内的空气进行检测,根据空气除湿湿度与出气湿度的比值进行判断电缆是否发生渗水,便于及时的检测电缆是否渗水,并进行及时的维护检修,避免渗水的进一步加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的端头处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护套;2-波纹铝护套;3-防水层;4-通道;5-包带;6-导芯;7-填充物;8-密封端盖;9-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包括外护套1、波纹铝护套2、防水层3、包带5和导芯6,还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装置。多组所述导芯6内套在包带5的内部,防水层3、波纹铝护套2和外护套1依次从外至内设置在包带5的外部。防水层3上等间隔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的通道4,密封装置固定在所述防水层3的两端的通道4开口处。在防水层3内部设置贯通整个电缆长度的通道4,形成气体流通路径,便于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端盖8,所述密封端盖8固定密封在电缆的防水层3的端头处,导芯6贯穿密封端盖8的中心处外露于密封端盖8的外侧,密封端盖8上设置有与通道4连通的连接头9。密封端盖8将两端的通道4开口密封,电缆两端的连接头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和真空机。

本实施例中,导芯6和包带5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填充物7,填充物7为阻水纱。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和优点:该种便于检测渗水故障的氟塑电缆,在进行电缆渗水检测时,将两端的连接头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和真空机,先利用真空机将通道4内部空气抽出,然后通过充气装置向通道4内部加压冲入净化干燥的空气,分别检测电缆两端的空气湿度,若果检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则没发生渗水,如果出气湿度大于进气湿度则已经发生渗水,便于直观判断电缆渗水与否,并进行维护维修方案,避免渗水的进一步加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