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669发布日期:2018-08-31 23:3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轴组合开关,特别地是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飞机驾驶舱内器件一般设有按钮开关、波段开关、光编码器等。为便于飞行员操作,提高任务执行效率,目前飞机驾驶舱逐渐采用两种功能集成的器件,例如带按钮开关的光编码器、带按钮开关的波段开关等。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需求一种将按钮开关、波段开关和光编码器三种功能集成的三轴组合开关。为实现此开关功能,急需设计一种三轴连接驱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按钮开关、波段开关和光编码器三种功能集合的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包含有,

波段开关,其具有开关转动件,所述开关转动件上具有转动件凹孔;

光编码器,其处于所述波段开关的下方,所述光编码器上具有光编码器转动轴,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上具有按钮开关;

外轴,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外轴的上端系与外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外轴的下端系与所述开关转动件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外轴的下端上具有外轴凸起,藉由所述外轴凸起与所述转动件凹孔的配合,所述外轴能够带动所述开关转动件转动,所述外轴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中轴穿过孔;

中轴,其穿过所述中轴穿过孔,所述中轴的上端系与中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中轴的下端系与中轴套筒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中轴的下端具有向下开口的中轴容置底槽,所述中轴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内轴穿过孔;

中轴套筒,其处于所述中轴的下方且所述中轴套筒与所述中轴的下端相固定地结合,所述中轴套筒环绕于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的外侧,使得所述中轴能够通过所述中轴套筒带动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转动;以及,

内轴,其穿过所述内轴穿过孔,所述内轴的上端系与内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内轴的下端系与所述按钮开关上下相对的对应端,所述内轴上于所述中轴容置底槽内具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中轴套筒间具有环绕于所述内轴的外侧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支承所述内轴;

其中,所述外轴、所述中轴及所述内轴彼此独立设置。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轴的上端上具有外轴D形凸起,而所述外轴旋钮上具有外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外轴D形凸起与所述外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外轴的上端与所述外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轴上容置侧槽与外轴下容置侧槽;所述外轴上容置侧槽内容置有外轴上限位挡圈,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的底面与环绕于所述外轴外侧的固定螺套的顶面相抵靠,以此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能够限制所述外轴下移;所述外轴下容置侧槽内容置有外轴下限位挡圈,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的顶面与所述固定螺套的底面相抵靠,以此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能够限制所述外轴上移。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的底面与所述固定螺套的顶面间具有外轴上平垫圈;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的顶面与所述固定螺套的底面间具有外轴下平垫圈。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轴凸起数量为2,分别处于所述外轴的下端的径向方向的相对两端。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中轴的上端上具有中轴D形凸起,而所述中轴旋钮上具有中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中轴D形凸起与所述中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中轴的上端与所述中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中轴的下端上具有轴套结合孔,而所述中轴套筒上具有轴套被结合孔,藉由连接件穿过所述轴套被结合孔与所述轴套结合孔,使得所述中轴与所述中轴套筒相固定地结合。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中轴的外周面上形成中轴容置侧槽,所述中轴容置侧槽内容置有中轴限位挡圈,所述中轴限位挡圈的底面与所述外轴的上端端面相抵靠,以此所述中轴限位挡圈能够限制所述中轴下移。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轴的上端上具有内轴D形凸起,而所述内轴旋钮上具有内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内轴D形凸起与所述内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内轴的上端与所述内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

作为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轴及所述内轴均为圆形轴,所述内轴及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均为D形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实现了波段开关、光编码器、按钮开关三种功能的集成,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实施便利,有效地提高操作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至3,图中示出的是一种三轴组合开关的轴连接驱动结构。所述轴连接驱动结构主要由波段开关1、光编码器2、外轴3、中轴4、中轴套筒5及内轴6等部件。

所述波段开关1上具有开关转动件。所述开关转动件上具有两个转动件凹孔。

所述光编码器2处于所述波段开关1的下方。所述光编码器2上具有光编码器转动轴21。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21的顶面上具有按钮开关22。即,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带有按钮开关的光编码器。

请参见图4,所述外轴3用于控制所述波段开关1。所述外轴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外轴3的上端系与外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外轴3的上端上具有外轴D形凸起301,而所述外轴旋钮上具有外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外轴D形凸起301与所述外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外轴3的上端与所述外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所述外轴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轴上容置侧槽与外轴下容置侧槽。所述外轴上容置侧槽内容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外轴3下移的外轴上限位挡圈31。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31的底面与环绕于所述外轴3外侧的固定螺套7的顶面相抵靠,以此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31能够限制所述外轴3下移。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32的顶面与所述固定螺套7的底面相抵靠,以此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32能够限制所述外轴3上移。所述外轴3的下端系与所述开关转动件的结合端。所述外轴3上具有两个外轴凸轴302且所述外轴凸轴302自所述外轴3的下端端面始向下延伸。两个所述外轴凸轴302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件凹孔相配合,藉此,所述外轴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外轴凸轴302带动所述开关转动件一起转动,从而控制所述波段开关1的转动动作与电路切换。进一步地,所述外轴上限位挡圈的底面与所述固定螺套的顶面间具有外轴上平垫圈。所述外轴下限位挡圈的顶面与所述固定螺套的底面间具有外轴下平垫圈。

所述外轴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中轴穿过孔。

请参见图5,所述中轴4用于控制所述光编码器2的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21。所述中轴4容置于所述中轴穿过孔内。所述中轴4的上端要高于所述外轴3的上端。所述中轴4的下端要低于所述外轴3的下端。所述中轴4的上端系与中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中轴4的上端上具有中轴D形凸起401,而所述中轴旋钮上具有中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中轴D形凸起401与所述中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中轴4的上端与所述中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所述中轴4的下端系与所述中轴套筒5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中轴4的下端具有轴套结合孔。所述中轴4的外周面上形成中轴容置侧槽。所述中轴容置侧槽内容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中轴4下移的中轴限位挡圈41。所述中轴限位挡圈41的底面与所述外轴3的上端端面相抵靠,以此所述中轴限位挡圈41能够限制所述中轴4下移。所述中轴4的下端具有向下开口的中轴容置底槽。所述中轴容置底槽自所述中轴4的下端端面始向上凹陷。

所述中轴4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内轴穿过孔(穿过所述中轴容置底槽)。

所述中轴套筒5处于所述中轴4的下端与所述光编码器2间。所述中轴套筒5上具有轴套被结合孔。藉由连接件穿过所述轴套被结合孔与所述轴套结合孔,使得所述中轴4与所述中轴套筒5固定地结合一起。所述中轴套筒5与所述中轴4具有共同的轴线。所述中轴套筒5环绕于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21的外侧。藉此,所述中轴4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中轴套筒5带动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21一起转动,从而控制所述光编码器2。

请参见图6,所述内轴6用于控制按钮开关22。所述内轴6容置于所述内轴穿过孔内。所述内轴6的上端要高于所述中轴4的上端。所述内轴6的下端要低于所述中轴4的下端。所述内轴6的上端系与内轴旋钮相结合的结合端。所述内轴6的上端上具有内轴D形凸起601,而所述内轴旋钮上具有内轴D形凹孔,藉由所述内轴D形凸起601与所述内轴D形凹孔的配合,所述内轴6的上端与所述内轴旋钮相固定地结合。所述内轴6的下端系与所述光编码器2的所述按钮开关22相对应的对应端。所述内轴6的下端与所述按钮开关22相上下对应。

所述内轴6上于所述中轴容置盲孔内具有抵靠部61。所述抵靠部61自所述内轴6的外周面始径向向外延伸的圆形凸台。所述抵靠部61与所述中轴套筒5间具有复位弹簧8且所述复位弹簧8环绕于所述内轴6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8用于支承所述内轴6。藉此,所述内轴在下移过程中,克服所述复位弹簧8的弹力按压所述按压开关22。

所述外轴3及所述中轴4的工作方式均为转动。所述内轴6的工作方式为上下按动。所述外轴3、所述中轴4及所述内轴6三者彼此独立设置,互不影响干涉。任意一轴功能的失效,均不影响另一个器件的正常工作。

工作过程:转动所述外轴3,所述外轴3的所述外轴凸轴302控制所述波段开关1组件的转动和电路转换。转动所述中轴4,所述中轴4控制所述中轴套筒5带动所述光编码器2上的所述光编码器转动轴21转动,以实现光编码器2功能。向下按动所述内轴6,所述内轴6按压所述按压开关22,当手放开,所述内轴6受所述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回复至原位。

上述提到的D形轴,D形孔概念均指横截面为D形。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