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2882发布日期:2018-11-24 11:2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国际申请要求于2016年2月23日在日本专利厅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第2016-03221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置在反射电波的环境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形成在电介质基板上的贴片天线例如在车辆、飞机等移动体中用于监视其周围的雷达等。贴片天线具备形成在电介质基板的一面的包含贴片状的图案的辐射元件和形成在基板的另一面的底板。

另外,在使用贴片天线作为车载用的雷达装置的天线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安装在车辆的保险杠内。该情况下,从天线辐射的电波的一部分在保险杠的内壁反射,并进一步射入天线的辐射面并再次反射。若再次反射的方向与辐射的方向相等,则有可能导致再次反射波与辐射波发生干扰,而对天线的增益造成负面影响。

下述引用文献1公开了使用多面体形状的散射体,使射入散射体的电磁波向与射入角度不同的所希望的方向二次辐射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被构成为以第一角度射入散射体的电磁波通过大气中与散射体的边界面向第二角度的方向折射,该折射后的电磁波在从散射体的内部出去到大气中的边界面,以与第一角度不同的角度进行二次辐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3095号公报

在上述天线贴片中,可以考虑通过在辐射元件的周围设置这样的散射体,使来自保险杠的反射波向与辐射波不同的方向再次反射,抑制再次反射波与辐射波的干扰。然而,由于散射体的形状为多面体,所以有若在电介质基板上设置散射体则天线装置的形状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另外,经发明人的详细研究后,发现了若在同一电介质基板上形成辐射元件和上述散射体,则在对辐射元件进行供电时,从辐射元件在基板的表面流动的表面波从上述散射体二次辐射这样的问题。并且,发现了从散射体辐射的辐射波与从天线辐射的辐射波发生干扰,会使指向性的波动增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期望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设置在反射电波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反射的影响,并且发挥优异的指向性的天线装置。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天线装置具备电介质基板、底板、天线部、反射部以及切断部。底板形成在电介质基板的一面,作为天线接地面发挥作用。天线部形成在电介质基板的另一面,具有被构成为作为阵列天线发挥作用的天线图案。反射部具有配置在天线部的周围并作为反射板发挥作用的多个第一导体贴片,向与从天线部辐射的辐射波不同的方向反射入射波。切断部具有配置在天线部的周围的多个第二导体贴片和将各第二导体贴片与底板导通的多个通孔,并切断在电介质基板的表面流动的表面电流。

根据本公开,向与从天线部辐射的辐射波不同的方向反射射入反射部的入射波。由此,在从电介质基板面辐射的辐射波在辐射方向反射之后,到达反射部并再次反射时,能够抑制朝向与辐射波相同的方向的再次反射波的反射强度。另外,在电介质基板面流动的表面电流若向切断部传播则被切断,所以能够抑制从反射部辐射表面电流。进而,能够抑制天线装置的指向性的波动。因此,即使在设置在反射电波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反射波的影响,并且发挥优异的指向性。

此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示出与作为一个方式在下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单元的对应关系,并不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成为天线装置的主视图的x-y俯视图。

图2是成为天线装置的侧视图的x-z俯视图。

图3是天线装置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对天线部进行供电时,从天线部流过基板表面的电流的强度的x-y俯视图。

图5是使导电贴片的尺寸进行各种变化来示出以常规基板处的反射波的相位为基准求出导电贴片处的反射波的相位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6是示意性表示在没有导电贴片的常规基板的辐射面处的反射方向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在横跨块的导电贴片间产生的反射波的相位差恒定的基板的辐射面处的反射方向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2与比较例1的块间产生的反射波的相位差的一览表。

图9是表示求出天线装置的指向性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10是表示求出天线装置的指向性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11是表示以常规基板处的反射强度为基准求出光从反射方位为0deg的方向射入的情况下的反射强度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12是表示以不存在保险杠的情况下的天线增益为基准,求出由于保险杠的存在而受到基于反射波的干扰的影响之后的天线增益的增益变动量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图13是示意性表示由保险杠产生的反射波的说明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将在横跨块的导体贴片间产生的反射波的相位差逐渐增大的基板的辐射面处的反射方向的说明图。

图15是其它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反射部的x-y俯视图。

图16是其它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反射部的等效电路图。

图17是成为其它的实施所涉及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的x-y俯视图。

图18是成为其它的实施所涉及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的x-y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构成]

天线装置1使用于毫米波雷达,并搭载在车辆的保险杠内,该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存在于车辆的周边的各种物标。

如图1~图3所示,天线装置1由形成在长方形的电介质基板2的铜图案形成。以下,将电介质基板2的一面称为基板表面2a,将另一面称为基板背面2b。另外,将沿着电介质基板2的一边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的另一边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并将基板表面2a的法线方向称为z轴方向。

在基板背面2b形成有包含覆盖基板背面2b的整个面的铜图案的底板3。在基板表面2a中,在中央附近形成有天线部4,在该天线部4的周围形成有反射部5以及切断部6。以下,也将基板表面2a称为辐射面2a。

天线部4具备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阵列天线。各阵列天线具备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矩形形状的多个贴片天线41和对各贴片天线41进行供电的供电线42。天线部4被构成为在天线部4中发送接收的电波的偏振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

反射部5通过二维地配置包含铜图案的矩形形状的导体贴片p1而构成。并且,反射部5为在射入反射部5的电波反射时,控制反射波的相位的相位控制结构。即,反射部5具有调整反射波的相位,抑制朝向与从天线部4辐射的辐射波相同的方向的反射波的强度的功能。

另一方面,切断部6通过二维地配置包含铜图案的矩形形状的导体贴片p2以及通孔h而构成。切断部6为切断表面电流的ebg(electromagneticbandgap:电磁带隙)结构。这里的ebg结构具有至少阻止表面波的传播的功能。表面电流是随着从供电线42向贴片天线41的供电,而从天线部4朝向电介质基板2的端部在辐射面2a流动的电流,也被称为表面波。

这样,为了抑制反射波以及表面电流双方的影响,在辐射面2a中组合配置有具有不同功能的两个结构。此外,对于相位控制结构以及ebg结构的详细内容在下文中描述。

这里,如图4所示,若从供电线42向各贴片天线41进行供电,则主要从天线部4向天线部4发送接收的电波的偏振方向流动表面电流。在图4中,在被实线围起的部分流动的电流为4~5a/m,在被虚线和实线围起的部分流动的电流为3~4a/m,在被点划线和虚线围起的部分流动的电流为1~3a/m,在点划线的外侧为1a/m以下。即,表面电流容易向上述电波的偏振方向流动,不易向与上述电波的偏振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动。

因此,在天线装置1中,相对于天线部4在上述电波的偏振方向设置有切断部6,相对于天线部4在与上述电波的偏振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反射部5。

详细而言,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天线部4在两侧以从辐射面2a的端部到天线部4的端部之间扩展的方式设置有反射部5。另外,在x轴方向上,以在辐射面2a的两端部之间扩展的方式设置有反射部5。另一方面,在y轴方向上,以在天线部4的两端部之间扩展的方式设置有切断部6。另外,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天线部4在两侧以从辐射面2a的端部到天线部4的端部之间扩展的方式设置有切断部6。以下,对反射部5的相位控制结构以及切断部6的ebg结构进行说明。

[1-1.相位控制结构]

导体贴片p1形成为正方形,其一边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天线装置1的工作频率下的波长λ小。更详细而言,为了实现控制反射波的相位的功能,如后述那样,导体贴片p1的一边的尺寸被设定为在上述工作频率下为有效波长的3/4以下。导体贴片p1相当于第一导体贴片。

对于导体贴片p1,相同尺寸的贴片沿着y轴方向配置成一列,该配置成一列的相同尺寸的导体贴片p1形成块b。另外,块b沿着x轴方向排列,构成各块b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彼此不同。换句话说,块排列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另外,在块b内的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以及横跨块b的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均被设定为恒定的尺寸。

反射部5将通过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沿着y轴方向的线作为块中心,由将该块中心作为边界的两个部位51、52构成。构成这两个部位51、52的各块b具有相对于块中心线对称的结构,进而导体贴片p1具有相对于块中心线对称的结构。以下,将各部位51、52中离块中心最近的块表示为b1,以下,随着依次远离块中心而将各块b表示为b2、b3、…。

在反射部5中,导体贴片p1具有电感成分,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具有电容成分。如图2所示,反射部5的等效电路是串联连接了分别包含电感lai和电容cai的每单位面积的多个串联电路的电路。电感lai和电容cai表示每单位面积的电感成分和电容成分。对于在辐射面2a流动的电流,电感成分引起相位延迟,电容成分引起相位超前。

利用该性质,构成反射部5的各块bi被设计为满足以下的(1)~(3)的条件那样的结构。(1)反射波的相位特性隔着块中心线对称。(2)越远离块中心,相位延迟越大。(3)相邻的块b间的相位差相等,即为等相位差。

这里,通过调整构成各块bi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来进行设计。

[1-2.ebg结构]

导体贴片p2形成为正方形,其一边的尺寸被设定为小于天线装置1的工作频率下的波长λ。更详细而言,为了实现切断表面电流的功能,导体贴片p2的一边的尺寸被设定为在上述工作频率下为有效波长的1/2以下。导体贴片p2相当于第二导体贴片。

对于导体贴片p2,相同尺寸的贴片从辐射面2a的端部沿着x轴方向配置成一列,该配置成一列的相同尺寸的导体贴片p2形成块bb。块bb沿着y轴方向配置,构成各块bb的导体贴片p2的尺寸恒定。另外,在块bb内的导体贴片p2间的间隙以及横跨块bb的导体贴片p2间的间隙均被设定为恒定的尺寸。

切断部6具有以设置在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块bb0为中心线对称的结构。以下,随着依次远离中心的块bb0而将各块bb表示为bb1、bb2、…。各块bb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而减少。即,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从天线部4到各块bbi的距离变长。这样,通过使从天线部4到各块bbi的距离变化,在y轴方向上,表面电流的切断位置不同。此外,只要从天线部4到各块bbi的距离不均匀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各块bb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而增多。

如图3所示,通孔h形成在每个导体贴片p2,从导体贴片p2贯通至底板3,并将各导体贴片p2与底板3导通。全部的通孔h的直径被设定为恒定的尺寸。即,在ebg结构中,多个导体贴片p2以及多个通孔h具有均匀的结构。

在切断部6中,通孔h具有电感成分,导体贴片p2与底板3之间的间隙具有电容成分。如图3所示,切断部6的等效电路是在辐射面2a与底板3之间并联连接了分别包含电感lb和电容cb的每单位面积的多个并联电路的电路。通过天线装置1的工作频率成为包含电感lb和电容cb的并联电路的共振频率,表面电流被切断。

[2.设计]

[2-1.相位控制结构]

将仅设置了天线部4的基板亦即常规基板处的反射波的相位作为基准,导体贴片p1的反射波的相位特性(以下,称为反射特性)具体而言成为如图5所示的特性。其中,将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固定为1mm,并使导体贴片p1的一边的尺寸在2.5mm~3.3mm之间变化。在使工作频率为24.15ghz的情况下,一边的尺寸3.0mm相当于有效波长的1/2。

如图5所示,在使导体贴片p1的尺寸恒定的情况下,工作频率越高,相位延迟越大。另外,在使工作频率恒定的情况下,导体贴片p1的尺寸越大,相位延迟越大。另外,相位差为-180deg~180deg的范围,并且将相位差-180deg与180deg视为相同。换句话说,与常规基板的相位的差值为0~180deg的范围。例如,-240deg的相位延迟与60deg的相位超前相同,相位的差值为60deg。因此,在使工作频率恒定并增大导体贴片p1的尺寸的情况下,在到规定的大小之前,相位的差值增大。而且,若导体贴片p1的大小达到规定的大小,则相位的差值成为180deg,若进一步增大导体贴片p1的大小,则相位的差值开始从180deg减少。因此,若导体贴片p1的尺寸过大,则与常规基板的相位的差值过小,朝向与辐射波相同的方向的反射波的强度的抑制效果降低。具体而言,若导体贴片p1的尺寸大于有效波长的3/4,则与常规基板的相位的差值过小,所以期望导体贴片p1的一边的尺寸在有效波长的3/4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决定成为基准的块bi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并利用图5所示的关系,以在规定的工作频率下得到预先设定的相位差的方式设定与决定好尺寸的块相邻的块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通过依次重复该处理来设计全部的块bi中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

[2-2.ebg结构]

以包含通孔h的电感lb以及导体贴片p2与底板3之间的电容cb的并联电路的共振频率为天线装置1的工作频率的方式,设计导体贴片p2的尺寸以及通孔h的直径的尺寸。导体贴片p2的尺寸越大,电容cb就越大,通孔h的直径越大,电感lb就越小。此外,若使导体贴片p2的一边的尺寸在上述工作频率下大于有效波长的1/2,则有可能导致并联电路的共振频率不与上述工作频率一致等,从而得不到表面电流的切断效果。因此,使导体贴片p2的一边的尺寸在上述工作频率下为有效波长的1/2以下。

[3.作用]

在辐射面2a仅设置了天线部4的常规基板的情况下或者在以块bi间的反射波的相位差为0deg的方式设计了反射部5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来自z轴方向的入射波在辐射面2a的任何位置都以相同的相位反弹。结果,反射波朝向入射波的来向。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为在每个块bi中反射波的相位不同,并且块b间的相位差恒定。因此,如图7所示,来自z轴方向的入射波在辐射面2a反射,越远离块中心,该反射波的相位越延迟。另外,该相位延迟与距块中心的距离成正比。结果,反射波向相对于入射波的来向具有某个角度的恒定方向反射。换句话说,得到相当于在弯曲为山形的平面折射基板处的反射的反射特性。

这里,在天线部4的周围整个面设置了反射部5的情况下,主要向电波的偏振方向流动的表面电流碰到导体贴片p1、电介质基板2的边缘而被辐射。被辐射的表面电流与从天线部4辐射的辐射波发生干扰,这成为使天线装置1的指向性的波动增大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天线部4的周围整个面设置有切断部6的情况下,虽然切断表面电流,但来自z轴方向的入射波向与入射波的来向相同的方向反射。切断部6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相邻的导体贴片p2间的反射波的相位差为0deg。因此,在射入到切断部6的入射波反射的情况下,反射波朝向入射波的来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对于天线部4设置在容易流动表面电流的电波的偏振方向的切断部6,适当地抑制表面电流。并且,通过相对于天线部4设置在不易流动表面电流的方向亦即与电波的偏振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反射部5,抑制反射波的影响。即,抑制表面电流,并且抑制反射波的影响。

此外,虽然与从导体贴片p1、电介质基板2的边缘的表面电流的辐射相比足够小,但在切断部6的切断面也辐射表面电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6被构成为在y轴方向上,表面电流的切断位置不均匀,所以切断面上的表面电流的辐射波的相位不均匀,从而适当地抑制表面电流的辐射的影响。

[4.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天线装置1中,在辐射面2a设置有反射部5和切断部6。根据反射部5,能够使在反射部5反射的反射波的反射方向朝向与天线部4的辐射方向不同的方向。结果,即使天线装置1设置在车辆的保险杠内,也能够抑制基于来自保险杠的反射波的干扰的影响。另外,根据切断部6,能够切断在对天线部4进行供电时在辐射面2a流动的表面电流。进而,能够抑制天线装置1的指向性的波动。因此,即使在天线装置1设置在车辆的保险杠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反射波的影响,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指向性。

(2)在天线装置1中,相对于天线部4,在容易流动表面电流的电波的偏振方向设置有切断部6,在不易流动表面电流的方向亦即与电波的偏振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反射部5。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表面电流的传播,并且抑制反射波的影响。

[5.实验]

参照图9~图12对针对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进行了模拟的结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实施例1使用设置了将相邻的块bi间的相位差设定为100deg这一恒定值的反射部5和切断部6的基板。比较例1使用仅设置了天线部4的常规基板。比较例2使用在天线部4的周围整个面设置了将相邻的块b间的相位差设定为100deg这一恒定值的反射部5的基板。在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中,工作频率为24.15ghz。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比较例2中,与比较例1相比,检测角度0deg方向的指向性提高,但检测角度±60deg的范围内的波动比比较例1大。与此相对,可知在实施例1中,在整个检测角度±90deg的范围内抑制了波动。

如图11所示,在比较例2中,与比较例1相比,向反射方位0deg附近的反射被抑制为10dbsm左右。在实施例1中,也以与比较例2同等程度抑制了向反射方位0deg附近的反射。即,可知即使相对于天线部4仅在与电波的偏振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反射部5,也能够充分抑制向反射方位0deg附近的反射。

如图12所示,由于保险杠的存在,与不存在保险杠的情况相比,在比较例1中,最多产生5db左右的增益变动,但在比较例2中,将增益变动抑制为最多2.2db左右。并且,在实施例1中,将增益变动抑制为最多1.8db左右。特别是,在检测角度0deg附近,实施例1与比较例2相比较大地抑制增益变动量。

此外,在存在保险杠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从天线装置1辐射的直接波在天线装置1的辐射面2a进行再次反射,该再次反射波与直接波相干扰的结果为经由保险杠辐射到外部。这里,将从辐射面2a到保险杠的距离设为28mm。

[第二实施方式]

[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并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参照先前的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反射部5的相位控制结构为相邻的块bi间的相位差相等的结构。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反射部5的相位控制结构为相邻的块bi间的相位差不同的结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2.设计]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块bi被设计为满足条件(1)~(3)那样的结构,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满足上述条件(1)、(2)和以下的条件(4)那样的结构。条件(4)是越远离块中心,相邻的块bi间的相位差越大,即,相位差有倾斜度。例如,使相位差的增加宽度为30deg,使块b1的相位差为0deg,使块b2的相位差为30deg,使块b3的相位差为90deg,使块b4的相位差为180deg…。

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在规定的工作频率下得到预先设定的相位差的方式设计全部的块bi中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即,使用与图5所示的关系相同的关系,设计全部的块bi中的导体贴片p1的尺寸。

[3.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块bi间的相位差有倾斜度。因此,如图14所示,来自z轴方向的入射波在辐射面2a反射,越远离块中心该反射波的相位就越延迟。其中,该相位延迟随着距离块中心越远而加速增大。结果,反射波向相对于入射波的来向具有某个角度的方向反射,越远离块中心该反射角度就越大。换句话说,得到相当于曲面基板处的反射的反射特性,反射波并不朝向恒定方向,而是被散射而朝向各种方向。

[4.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以及(2)之外,还得到以下的效果。

(3)由于在相邻的块b间的反射波的相位差不均匀地不同,所以能够使射入到反射部5的反射波向各种方向反射而不是向恒定的方向反射,即,能够使反射波散射。因此,能够抑制朝向与辐射波相同的方向的再次反射波的反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再次反射在特定方向形成与主波束不同的强力的波束。进而,能够抑制目标的误检测。

[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1a)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横跨块bi的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恒定,并使导体贴片p1的尺寸变化来调整延迟相位,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使反射部5被构成为二维地配置了导体贴片p1a以及通孔ha的反射部5a。而且,也可以使横跨块bia的导体贴片p1a的间隙恒定且在全部的块bia中使导体贴片p1a的尺寸恒定,并使通孔ha的直径变化来调整延迟相位。

在反射部5a中,导体贴片p1a以及通孔ha具有电感成分,导体贴片p1a间的间隙具有电容成分。如图16所示,反射部5a的等效电路是多个并联连接的电路。在并联连接的电路的各个中,在包含电感lpi和电容cai的每单位面积的串联电路与底板3之间连接有电感lvi。电感lpi表示每单位面积的导体贴片p1a的电感成分,电感lvi表示每单位面积的通孔ha的电感成分。另外,电容cgi表示每单位面积的导体贴片p1a间的间隙的电容成分。通孔ha的直径越小,电感lvi就越大,并且相位延迟越大。

(1b)另外,也可以在全部的块bi中使导体贴片p1的尺寸相同,并使横跨块bi的导体贴片p1间的间隙变化来调整延迟相位。该情况下,代替图5所示的图表,而使用在使导体贴片p1的尺寸固定并使导体贴片间的间隙变化的情况下分别求出的相对于常规基板的相位差的频率特性即可。若工作频率恒定,则越减小间隙,相位延迟就越大,另外,若间隙恒定,则越提高工作频率,相位延迟就越大。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切断部6的各块bb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不均匀,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切断部6被构成为各块bba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相等的切断部6a。这样一来,虽然y轴方向上的表面电流的切断位置恒定,但能够充分得到切断表面电流的效果。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天线部4,在电波的偏振方向仅设置有切断部6,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反射部5b的一部分隔着切断部6b设置在与天线部4相反的侧。即,也可以使切断部6b的面积小于切断部6的面积,并在空开的空间设置反射部5b的一部分。反射部5b被配置为包围天线部4以及切断部6b。另外,需要使切断部6b的各块bbb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为能够充分得到表面电流的切断效果的个数。切断部6b的各块bbbi所包含的导体贴片p2的个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通过相对于天线部4,在电波的偏振方向也设置反射部5b的一部分,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射波的影响。

图10示出使用设置了将相邻的块bbbi间的相位差设定为100deg这一恒定值的反射部5b和切断部6b的基板的实施例2的模拟结果。可知在实施例2中,虽然未达到实施例1的程度,但也能够充分抑制波动。

(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满足条件(1)、(2)、(4)的方式设计了反射部5,但只要能够使反射波向各种方向几乎均等地散射,则不需要一定满足条件(1)、(2)、(4)的全部。

(5)也可以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多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由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对其它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附加或者替换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此外,仅根据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语句确定的技术构思所包含的所有方式都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6)除了上述的天线装置之外,也能够以将该天线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系统、不需要的反射波所带来的干扰的抑制方法等各种方式实现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