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504发布日期:2018-10-23 22:1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典型的通过冷却液冷却的电气设备是变压器。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液通常是包含在变压器的壳体中的绝缘油。

壳体也常常用于冷却液的冷却,方式是壳体外壁从冷却液吸收热量并且将热量释放至壳体的周围环境中。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波形壁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波形壁是波纹形的壳体壁,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波纹片。由于波纹片的弹性的可变形性,波形壁可以容纳包含在壳体中的冷却液的与温度相关的体积波动。此外由于波纹片,波形壁具有比非波形的壁部更大的表面积和由此更大的冷却效果。

包含冷却液的壳体可以设计为密封或非密封的。在密封封闭的壳体中,冷却液的与温度相关的体积波动引起压力波动。因此,密封封闭的壳体必须被设计为耐压的。非密封的壳体理解为具有气孔的壳体,气体(通常空气)可以通过气孔流入或流出壳体内部空间,以避免壳体中的这种压力波动。然而非密封的壳体的缺点是,流入壳体内部空间的气体通常包含湿气。在冷却液是绝缘油的典型情况下,通过气体进入的湿气引起绝缘油的含水量持续增大,绝缘油中的含水量会对绝缘油的冷却效果和电气绝缘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减少湿气进入壳体内部空间,因此常常在非密封的壳体的气孔上布置气体除湿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的尤其在冷却效果方面改进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

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按照本发明,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包括至少一个不可渗透冷却液的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将壳体内部空间的由阻隔件和壳体侧面的壳体外壁限定出的第一内部空间区域与壳体内部空间的第二内部空间区域相隔开,并且所述阻隔件如此构造,使得当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液位高度由于温度而导致升高时,所述阻隔件提高冷却液在被所述阻隔件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之间的冷却液流。

本发明基于以下构思,即,当壳体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时提高侧面的壳体外壁的冷却效果。为此,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布置有阻隔件,当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液位高度由于温度而导致升高时,通过阻隔件提高流向壳体外壁的冷却液流。那就是说,所述阻隔件如此构造,使得在高温下,阻隔件能够实现流向壳体外壁的较高的冷却液流并且因此实现壳体外壁的较高的冷却效果,而在低温下,阻隔件完全禁止或者显著减少流向壳体外壁的冷却液流并且由此相应地限制壳体外壁的冷却效果。由此,有利地以在结构上特别简单和低成本的方式使侧面的壳体外壁的冷却效果与冷却液的温度相适应。在高温下,所述阻隔件能够实现冷却液和因此布置在壳体中的电气设备的良好的冷却。在低温下,所述阻隔件由于壳体外壁的冷却效果降低而使冷却液快速升温,并且因此有利于电气设备的较好的冷启动性能和将电气设备快速提升至最佳的运行温度。因此,例如即使在与北极地区相似的温度下也能够进行变化的负载运行,因为空转损失使得变压器升温,在升温时,绝缘液的粘度下降至能使绝缘液循环的值。因此避免了在负载变化时在绕组中形成危险的局部热点。这点尤其在以基于天然或合成的酯的绝缘液填充的变压器中是有利的,因为这种流体的粘度明显高于基于矿物油的绝缘液的粘度。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规定,侧面的壳体外壁的至少一个限定第一内部空间区域的边界的壁段设计为波形壁。在此,至少一个波形壁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具备处于壳体内侧的波峰的波纹片,所述波峰与阻隔件固定连接。波形壁能够有利地承受包含在壳体中的冷却液的与温度相关的体积波动并且减小由此引起的壳体中的压力波动。此外,波形壁由于其波纹形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并且由此具有比非波纹形的壁部更大的冷却效果。通过阻隔件与波纹片的至少一个处于壳体内侧的波峰的固定连接,所述阻隔件有利地提高壳体的强度。

本发明的前述设计方案的扩展设计规定,设有至少一个阻隔件,其将壳体内部空间的两个分别由波纹片的相互对置的侧壁限定的内部空间区域彼此隔开,其中,这两个内部空间区域在所述阻隔件的上方和下方相互连通。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扩展设计规定至少一个布置在波纹片内的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分开由波纹片包围的内部空间区域。由此,波纹片的较大的外表面可以有利地被用于特别有效地通过阻隔件控制冷却液的冷却。此外,所述阻隔件也有利地有助于波纹片的稳定。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设有至少两个依次布置的阻隔件,它们将壳体内部空间的多个内部空间区域彼此隔开。在此,这些内部空间区域在所述阻隔件的上方和下方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阻隔件具有彼此不同的、朝向壳体外侧增大的阻隔件高度。该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使壳体内部空间的依次布置的内部空间区域分级地参与冷却液的冷却,并且因此进一步改善冷却液的冷却的温度相关性。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阻隔件具有至少一个阻隔件开口,所述至少一个阻隔件开口处于这样的开口高度,使得阻隔件开口的与冷却液的温度相关的部分处于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液位高度之下。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阻隔件具有上边棱和下边棱,在所述上边棱的上方,冷却液能够在被阻隔件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之间流动,在所述下边棱的下方,冷却液能够在被阻隔件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之间流动。在此,所述阻隔件具有沿所述上边棱变化的高度轮廓,从而所述上边棱的与冷却液的温度相关的部分处于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液位高度之下。此外,至少一个阻隔件的高度轮廓例如可以从所述上边棱的中间区域朝向上边棱的至少一个端部下降,或者从上边棱的第一端部朝向上边棱的第二端部单调上升。

本发明的前述两个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通过适宜变化的高度轮廓和/或阻隔件的适宜的阻隔件开口,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可变地调节越过阻隔件的冷却液流和/或通过阻隔件开口的冷却液流。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壳体的包含至少一个阻隔件的第一壳体区域的第一壳体高度大于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最小液位高度,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区域的第二壳体高度小于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最小液位高度。在此,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区域的罩盖区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液密封的穿引件,用于至少一个通入壳体内部空间的电气线路,其中,所述穿引件的伸入壳体的壳体内部空间的部分和电气线路完全在冷却液的最小液位高度之下延伸。在此,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最小液位高度是冷却液在定义的最低温度下的冷却液液面所处的液位高度,电气设备为所述最低温度而设计。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冷却液始终完全地、也就是直至壳体盖地充满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区域,从而在该壳体区域中不会形成壳体盖与冷却液液面之间的由气体、如空气填充的容积。由此可以在该壳体区域中布置用于电气线路的穿引件,从而当冷却液例如是绝缘油时,穿过穿引件导引的、位于壳体内部空间的电气线路通过冷却液被电气绝缘。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最高液位高度之上的气孔,根据壳体内部空间中的压力,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气孔流入壳体内部空间和流出壳体内部空间。在此,优选设置至少一个气体除湿器,用于排除通过气孔流入壳体内部空间中的气体的湿气。冷却液在壳体中的最高液位高度是由冷却液在定义的最高温度下冷却液液面所处的液位高度,电气设备为所述最高温度而设计。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非密封的壳体,通过这种壳体有利地避免了由冷却液的与温度相关的体积波动引起的壳体中的压力波动。在此,气体除湿器有利地减少损害冷却液的冷却和绝缘效果的湿气通过流入的气体进入壳体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备选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壳体密封地封闭。由此有利地避免,湿气通过流入的气体进入壳体内部空间。在此,通过将壳体外壁设计为波形壁和壳体外壁的通过阻隔件改善的冷却效果可以降低在密封封闭的壳体中出现的压力波动,所述压力波动由壳体中的冷却液的与温度相关的体积波动引起。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阻隔件由电气绝缘的材料制成。由此,所述阻隔件有利地也作为相对于壳体外壁的电气屏障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规定,至少一个阻隔件至少部分地设计为用于电气设备的绕组的漏磁的磁性屏蔽件。这有利地通过所述阻隔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磁化的材料制成来实现。在此优选地,多个由层叠的电工片构成的叠片组固定在波形壁的内侧上。因此,所述阻隔件可以用于减小额外损失以及避免壳体的由涡流引起的过度升温。

本发明尤其规定一种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壳体的变压器。

在下文中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说明进一步清楚、明确和可理解地阐释本发明的前述的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和方法。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五实施例的壳体外壁和阻隔件的立体视图,

图6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壳体外壁和阻隔件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位于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七实施例的侧面的壳体外壁前方的阻隔件的平面视图,

图8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图的局部,

图9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九实施例的第一剖面图的截图,

图10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九实施例的第二剖面图的截图,

图11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九实施例的第三剖面图的截图,

图12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九实施例的第四剖面图的局部,

图13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十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4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第一剖面图的截图,

图15示出电气设备的包含冷却液的壳体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第二剖面图的截图。

彼此相应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电气设备1是变压器,其仅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具有变压器铁心4和变压器绕组5。冷却液30例如用于使变压器绕组5电气绝缘并且使变压器冷却的绝缘油。

壳体10具有侧面的壳体外壁11,壳体外壁11设计为具有竖向延伸的波纹片12的波形壁(对此参见图3至图6)。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布置有不可渗透冷却液30的阻隔件20。每个阻隔件20将壳体内部空间的位于该阻隔件与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之间的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与壳体内部空间的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隔开。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是壳体内部空间的边缘区域,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是壳体内部空间的中央区域,电气设备1布置在中央区域中。

每个阻隔件20均如此构造,使得该阻隔件20根据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与温度相关的液位高度H,影响冷却液30在被该阻隔件20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的冷却液流,该冷却液流在图1中通过箭头表示。为此,阻隔件20如此构造和布置,使得冷却液30可以在阻隔件20的下边棱24的下方并且当液位高度H足够时在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上方、在由阻隔件20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流动。在此,每个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在冷却液30低温时全部或部分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而在温度较高时全部或比在低温下更多部分地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阻隔件20尤其可以具有沿上边棱23变化的高度轮廓,从而上边棱23的与冷却液30的温度相关的部分处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液位高度H之下,对此参见图3至图6。

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液位高度H是冷却液30的冷却液液面与壳体10的壳体底部的距离。

在图1示出的状态下,冷却液30的温度如此高,使得每个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之下。在此状态下,被变压器绕组5加热的冷却液30在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中向上流动并且越过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在每个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冷却液30重新降温,由此向下流动并且在限定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的阻隔件20的下边棱24的下方流入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中。随着冷却液30的温度下降,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降低。由此,在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上方从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的冷却液流也减少。当冷却液30的温度一定程度地降低直至上边棱23完全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时,冷却液30不再能够在上边棱23的上方从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

由此,阻隔件20根据冷却液30的温度影响壳体外壁11的冷却效果,其中,当温度升高时,阻隔件20有利地提高冷却效果。

图2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电气设备1也是变压器,其仅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具有变压器铁心4和变压器绕组5。冷却液30例如用于使变压器绕组5电气绝缘并且使变压器冷却的绝缘油。

壳体10具有侧面的壳体外壁11,壳体外壁11设计为具有竖向延伸的波纹片12的波形壁(对此参见图3至图6)。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布置有不可渗透冷却液30的阻隔件20。每个阻隔件20将壳体内部空间的位于该阻隔件与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之间的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与壳体内部空间的包含电气设备1的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隔开。

阻隔件20均如此构造,使得阻隔件20根据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与温度相关的液位高度H,影响冷却液30在被阻隔件20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的冷却液流,该冷却液流在图2中通过箭头表示。为此,阻隔件20如此构造和布置,使得冷却液30可以在阻隔件20的下边棱24的下方并且当液位高度H足够时在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上方、在被阻隔件20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流动。在此,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在冷却液30低温时全部或部分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而在温度较高时全部或比在低温下更大部分地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阻隔件20尤其可以具有沿上边棱23变化的高度轮廓,从而上边棱23的与冷却液30的温度相关的部分处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液位高度H之下,对此参见图3至图6。

在图2示出的状态下,冷却液30的温度如此高,使得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之下。在此状态下,由变压器绕组5加热的冷却液30在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中向上流动并且越过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在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冷却液30重新降温,由此向下流动并且在阻隔件20的下边棱24的下方流入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中。随着冷却液30的温度下降,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降低。由此,在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上方从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的冷却液流也减少。当冷却液30的温度一定程度地降低直至上边棱23完全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时,冷却液30不再能够在上边棱23的上方从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流入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中。

由此,阻隔件20根据冷却液30的温度影响壳体外壁11的冷却效果,其中,当温度升高时,阻隔件20有利地提高冷却效果。

壳体10的包含阻隔件20的第一壳体区域的第一壳体高度L1大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最小液位高度,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区域的第二壳体高度L2小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最小液位高度。在此,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最小液位高度是由冷却液30的在定义的最低温度下的冷却液液面所处的液位高度,电气设备1根据最低温度而设计。第二壳体区域的罩盖区域具有用于使分别一个电气线路40进入壳体内部空间的冷却液密封的穿引件38。第一壳体区域的罩盖区域具有横截面积,该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壳体10的罩盖区域的总横截面积、尤其小于总横截面积的一半,以便引起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的较大变化。由此有利地提高了冷却液30的冷却与冷却液30的温度的相关性。

图3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壳体10具有侧面的壳体外壁11,壳体外壁11设计为具有竖向延伸的波纹片12的波形壁(对此参见图5和图6)。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布置有不可渗透冷却液30的阻隔件20。与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每个阻隔件20将壳体内部空间的位于该阻隔件与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11之间的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与壳体内部空间的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隔开。

在图3中示出阻隔件20中的一个。该阻隔件20如此构造和布置,使得冷却液30可以在阻隔件20的下边棱24的下方并且当液位高度H足够时在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的上方、在被阻隔件20隔开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流动。在此,每个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在冷却液30低温时全部或部分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而在温度较高时全部或比在低温下更大部分地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阻隔件20具有沿上边棱23变化的高度轮廓,该高度轮廓在上边棱23的中间区域具有恒定的水平高度并且朝向上边棱23的每个端部线性地下降。

在图3中示出的状态下,冷却液30的温度如此高,使得阻隔件20的上边棱23完全处于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之下。随着冷却液30的温度下降,冷却液30的液位高度H降低,从而如图4中仅上边棱23的与冷却液30的温度相关的部分还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并且最终整个上边棱23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

类似于以上对图1和图2的说明,阻隔件20根据冷却液30的温度影响壳体外壁11的冷却效果,其中,当温度升高时,阻隔件20有利地提高冷却效果。

图4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该实施例与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阻隔件20的高度轮廓的形状。如同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每个高度轮廓在上边棱23的中间区域具有恒定的水平高度并且朝上边棱23的各端部下降。然而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下降仅朝向上边棱23的一个端部是线性的,而其朝向另一端部凸形弯曲地延伸。

图5和图6分别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在图5和图6中未示出的)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另外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壳体外壁11和阻隔件20的立体视图。所述实施例分别类似于在图1至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其中,阻隔件20分别具有沿上边棱23变化的高度轮廓,该高度轮廓从上边棱23的第一端部朝向上边棱23的第二端部单调上升。在此,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上升是线性的,而在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升具有凸形弯曲的区域。

图7示出位于电气设备1的包含(在图7中未示出的)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另外的实施例的侧面的壳体外壁11前方的阻隔件20的平面视图。壳体外壁11也设计为具有波纹片12的波形壁。阻隔件20具有多个阻隔件开口26。每个阻隔件开口26在波纹片12的区域中处于这样选择的开口高度,即,阻隔件开口26的与冷却液30的温度相关的部分处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液位高度H之下。多个阻隔件开口26尤其也可以从上往下依次布置在波纹片12的区域中。

图8局部地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在图8中未示出的)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另外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壳体10以剖开的方式示出。电气设备1是变压器,其具有变压器铁心4和变压器绕组5。壳体10具有侧面的壳体外壁11,壳体外壁11设计为具有竖向延伸的波纹片12的波形壁。几个或全部的波纹片具有阻隔件20。在此,每个阻隔件20将两个分别由波纹片12的相对置的侧壁限定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彼此隔开,其中,第一内部空间区域13被波纹片12的外侧区域12.1包围,并且第二内部空间区域14被波纹片12的内侧区域12.2包围。这两个内部空间区域13、14在阻隔件20的上方和下方连通,从而冷却液30可以在内部空间区域13、14之间流动。

在此,阻隔件20的阻隔件高度与冷却液30的与温度相关的液位高度H相适应,从而阻隔件20的上端部视冷却液30的温度而定处于液位高度H之上或之下。在此,多个阻隔件20的阻隔件高度可以彼此不同,使得与冷却液30的温度相关的那些上端部处于液位高度H之下。每个阻隔件20接板形式地将波纹片12的外侧区域12.1与内侧区域12.2在相互对置的、竖直延伸的位于波纹片12的侧壁的外表面中的凹槽17的区域内连接。由此,阻隔件20有利地提高波形壁12的稳定性。

图9至图12局部地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在此,图9示出沿包含壳体10的竖直轴线的剖切平面的纵剖面图,并且图10至图12示出沿不同高度下的与竖直轴线垂直的横剖切平面的横剖面图。

壳体10具有侧面的壳体外壁11,壳体外壁11设计为具有竖直延伸的波纹片12的波形壁。在每个波纹片12中布置有第一阻隔件21和第二阻隔件22,阻隔件21、22分别竖直延伸、依次布置并且将壳体内部空间的三个分别由波纹片12的相互对置的侧壁限定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15彼此隔开。第一和第二阻隔件21、22分别构造为如图8所示实施例的阻隔件20。每个波纹片12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15尤其在阻隔件21、22的上方和下方相互连通。图9在纵剖面中示出波纹片12和阻隔件21、22,图10至图12示出波纹片12在不同高度下的横剖面图。

第三阻隔件20沿整个波形壁布置并且将位于波纹片12中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15和与其邻接的另外的内部空间区域16相隔开。第三阻隔件20构造为类似于图1至图6中所示实施例的阻隔件20。在第三阻隔件20的上方和下方,内部空间区域16与位于波纹片12中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15连通。

阻隔件20、21、22具有彼此不同的、朝向壳体外侧增大的阻隔件高度,也就是说,第一阻隔件21具有比第二阻隔件22更高的阻隔件高度,并且第二阻隔件22具有比第三阻隔件20更高的阻隔件高度。所述阻隔件高度与冷却液30的与温度相关的液位高度H相适应,使得该液位高度H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小于第三阻隔件20的阻隔件高度,并且随着温度升高首先超过三阻隔件20的阻隔件高度,随后超过第二阻隔件22的阻隔件高度并且最终超过第一阻隔件21的阻隔件高度。由此,随着温度升高,波纹片12中增多的内部空间区域13、14、15和波形壁的增大的外表面积参与冷却液30的冷却,从而波形壁的冷却效果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图13示出电气设备1的包含冷却液30的壳体10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剖面图。该实施例与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阻隔件20通过夹紧连接装置18与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11连接。夹紧连接装置18包括多个布置在波形壁内侧的止动接板19和多个布置在阻隔件20上的、与止动接板19相对应的夹持装置27,阻隔件20通过夹持装置27固定在止动接板19上。

图14和图15分别在一个剖面图中示出在图13中示出的将阻隔件20连接到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11上的夹紧连接装置18的备选方案。在此,

图14示出在固定阻隔件20之前的阻隔件20和波形壁,并且图15示出在固定阻隔件20之后的阻隔件20和波形壁。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夹紧连接装置18具有布置在阻隔件20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夹紧凸出部28,夹紧凸出部28分别啮合在波纹片12中以便固定阻隔件20。夹紧凸出部28可以或者固定地或者可松脱地布置在阻隔件20上。可松脱地布置在阻隔件20上的夹紧凸出部28具有例如固定头29并且被导引穿过阻隔件20中的固定孔,从而固定头29在背离壳体外壁11的一侧上贴靠在阻隔件20上。在图14和图15中示出具有固定地且可松脱地布置在阻隔件20上的夹紧凸出部28的实施例。备选地,固定装置也可以具有或者仅可松脱地或者仅固定地与阻隔件20连接的夹紧凸出部28。

在图1至图7和图9至图12中示出的所有实施例中,相应示出的、设计为波形壁的壳体外壁11具有至少一个具备壳体内侧的波峰的波纹片12,所述波峰与阻隔件20固定连接。由此阻隔件20也提高了壳体10的强度。

此外,在图1至图15中示出的所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阻隔件20可以由电气绝缘的材料制成,从而阻隔件20也具有用于壳体外壁11的电气屏障作用。

此外,在图1至图15中示出的所有实施例中,壳体10设计为非密封的或者密封的。设计为非密封的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高于冷却液30在壳体10中的最高液位高度布置的气孔,根据壳体内部空间中的压力,气体可以通过所述气孔流入壳体内部空间和流出壳体内部空间。在此优选地,在所述气孔上布置有气体除湿器,用于排除通过气孔流入壳体内部空间中的气体的湿气。

尽管已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图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的细节,但本发明不受公开示例的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此推导出另外的变型方案,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可。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气设备

4 变压器铁心

5 变压器绕组

10 壳体

11 壳体外壁

12 波纹片

12.1 外侧区域

12.2 内侧区域

13至16 内部空间区域

17 凹槽

18 夹紧连接装置

19 止动接板

20、21、22 阻隔件

23 上边棱

24 下边棱

26 阻隔件开口

27 夹持装置

28 夹紧凸出部

29 固定头

30 冷却液

31 冷却液液面

38 穿引件

40 电气线路

H 液位高度

L1 第一壳体高度

L2 第二壳体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