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446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传导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触头的接触电阻是衡量电触头性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技术参数,直接影响电接触系统的可靠性。电触头的接触电阻大,会使电接触系统发热多,产生更高的温升和更大的功耗,在系统工作时有可能发生早期熔焊或粘结,严重时将导致电接触失效;因此,人们将接触电阻的研究作为电接触可靠性的核心问题。

影响电触头接触电阻的因素很多,除了接触压力、接触形式以及电触头自身的电阻、形状、硬度外,还有电触头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异物、平坦度及表面膜等。

电触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杂质和混合气体,会对电触头的接触面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电触头的导电率降低,能耗增大,增加了电传导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上述电触头出现的问题,减少空气中的各种杂质和气体对电触头的影响,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通过装置外壳与装置内壳的配合,形成双层的密封空间,并通过第一气连管、第二气连管上的过滤筛板,进一步降低了外层密封腔内存在的杂质对装置内壳内部的导电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内壳和第一导电杆、第三导电杆;第一导电杆的一端固定在装置内壳的一侧板上,第一导电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壳的一侧板上;第三导电杆的一端固定在装置内壳的另一侧板上,第三导电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壳的另一侧板上。

包括调节装置和第二导电杆;调节装置的底座端固定在装置外壳上,调节装置的调节端固定在装置内壳上。

包括传导导线,传导导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杆的一端相连,传导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杆的一端相连;第二导电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板,第三导电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触板;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支架与第二导电杆相连。

其中,第一导电杆与装置外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密封环板,第一导电杆与装置内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密封环板;第三导电杆与装置内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密封环板,第三导电杆与装置外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四密封环板。

第一密封环板、第二密封环板、第三密封环板和第四密封环板都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板。

第一密封环板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一导电杆与装置外壳之间,第二密封环板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一导电杆与装置内壳之间;第三密封环板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三导电杆与装置内壳之间,第四密封环板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三导电杆与装置外壳之间。

其中,传导导线与第一导电杆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熔焊块,传导导线与第二导电杆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熔焊块;第一导电杆的端侧设有第一固定卡板,第一固定卡板上设有第一卡套圈,第一卡套圈紧套设在传导导线上;第二导电杆的端侧设有第二固定卡板,第二固定卡板上设有第二卡套圈,第二卡套圈紧套设在传导导线上。

其中,调节支架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板块;第一电触板与第二电触板的位置相配合;第一电触板、第二电触板相对面板上都覆盖有均匀的银导电层。

其中,调节装置与装置外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第二密封垫圈;调节装置与装置内壳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密封垫圈、第四密封垫圈;调节装置的底座通过边侧固定板与装置外壳的外侧面板固定连接。

其中,装置内壳上设有第一气连管和第二气连管,第一气连管和第二气连管上都设有过滤筛板;装置外壳上设有第三气连管,第三气连管上设有密封盖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装置外壳与装置内壳的配合,形成双层的密封空间,通过第三气连管有效的抽离空气,形成惰性气体空间;并通过第一气连管、第二气连管上的过滤筛板,进一步降低了外层密封腔内存在的杂质对装置内壳内部的导电影响;

2、本发明通过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第三导电杆的相互配合,并通过调节装置驱动第二导电杆动作,从而实现电触头在装置内壳内部密封环境下的导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装置外壳;2-装置内壳;3-调节装置;4-第一导电杆;5-传导导线;6-第二导电杆;7-第一电触板;8-第二电触板;9-第三导电杆;10-密封腔;11-第一气连管;12-第二气连管;13-第三气连管;14-第一密封环板;15-第二密封环板;16-第三密封环板;17-第四密封环板;18-第一熔焊块;19-第一固定卡板;20-第一卡套圈;21-调节支架;22-第二熔焊块;23-第二固定卡板;24-第二卡套圈;25-第一密封垫圈;26-第二密封垫圈;27-第三密封垫圈;28-第四密封垫圈;29-边侧固定板;30-过滤筛板;3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一: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密封式调节传导的导电触头结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内壳2和第一导电杆4、第三导电杆9;第一导电杆4的一端固定在装置内壳2的一侧板上,第一导电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壳1的一侧板上;第三导电杆9的一端固定在装置内壳2的另一侧板上,第三导电杆9的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壳1的另一侧板上。

包括调节装置3和第二导电杆6;调节装置3的底座端固定在装置外壳1上,调节装置3的调节端固定在装置内壳2上。

包括传导导线5,传导导线5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杆4的一端相连,传导导线5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杆6的一端相连;第二导电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板7,第三导电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触板8;调节装置3通过调节支架21与第二导电杆6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杆4与装置外壳1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密封环板14,第一导电杆4与装置内壳2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密封环板15;第三导电杆9与装置内壳2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密封环板16,第三导电杆9与装置外壳1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四密封环板17。

第一密封环板14、第二密封环板15、第三密封环板16和第四密封环板17都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板。

第一密封环板14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一导电杆4与装置外壳1之间,第二密封环板15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一导电杆4与装置内壳2之间;第三密封环板16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三导电杆9与装置内壳2之间,第四密封环板17通过熔焊方式固定在第三导电杆9与装置外壳1之间。

进一步的,传导导线5与第一导电杆4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熔焊块18,传导导线5与第二导电杆6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熔焊块22;第一导电杆4的端侧设有第一固定卡板19,第一固定卡板19上设有第一卡套圈20,第一卡套圈20紧套设在传导导线5上;第二导电杆6的端侧设有第二固定卡板23,第二固定卡板23上设有第二卡套圈24,第二卡套圈24紧套设在传导导线5上。

进一步的,调节支架21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板块;第一电触板7与第二电触板8的位置相配合;第一电触板7、第二电触板8相对面板上都覆盖有均匀的银导电层。

进一步的,调节装置3与装置外壳1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25、第二密封垫圈26;调节装置3与装置内壳2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密封垫圈27、第四密封垫圈28;调节装置3的底座通过边侧固定板29与装置外壳1的外侧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装置内壳2上设有第一气连管11和第二气连管12,第一气连管11和第二气连管12上都设有过滤筛板30;装置外壳1上设有第三气连管13,第三气连管13上设有密封盖31结构。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装置为一种密封式导电电触头装置。

通过装置外壳1和装置内壳2构建密封腔结构,通过第三气连管13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并注入相应的惰性气体,第一气连管11和第二气连管12上的过滤筛板30能够阻止装置外壳1与装置内壳2之间的灰尘、杂质进入装置内壳2内部。

调节装置3驱动调节支架21带动第二导电杆6动作,实现第一电触板7与第二电触板8之间的离合操作。

第一固定卡板19上的第一卡套圈20与第二固定卡板23上的第二卡套圈24能够防止传导导线5的晃动,从而有效的保护传导导线5与第一导电杆4、第二导电杆6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