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插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9238发布日期:2018-08-03 11:3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束的接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接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中有各种各样的电气结构,多种电气结构均需要使用线束进行连接,连接线束时,线束插件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线束插件内一般设计有端子,插件与插件连接后,通过各自内部的端子的卡接,最终实现电流的传递。

因此,插件与插件的连接可靠性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线束插件包括公插件1和母插件2,请参考图2,公插件1中安装有公端子3,请参考图3,母插件2中安装有母端子4,公插件1和母插件2进行对插,相对应地,请参考图4,公端子3和母端子4进行对接。然而,目前的公插件1和母插件2进行对插时,需要公端子3和母端子4完全对齐,但是实际使用时,母插件2推入到公插件1过程中,无法保证母插件2是平行推入到公插件1内,一旦发生母插件2倾斜推入,就会发生公母端子4无法对齐,导致公端子3变形损坏或者歪斜。由于公端子3在公插件1内部,公端子3损坏或者歪斜后,不易发现,一般会继续用力推母插件2,母插件2推动公端子3,导致公端子3从公插件1内退出,最终导致电流无法正常传递,发生电气故障。

另外,公母插件2分离后,由于公插件1内相邻公端子3彼此间距很近,容易发生误触碰,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另外,公端子3和母端子4对接完成后,需要进行密封,如图5所示,目前采用的密封方式为在线束6上提前套装密封堵5,并通过母端子4尾端的卡接槽将密封堵5固定在母端子4中。

实际使用过程中,线束6时刻存在微小的震动,密封堵5为橡胶材质,线束6晃动时,会带动密封堵5运动,造成密封堵5与母插件2间出现缝隙,造成密封不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插接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避免公插件和母插件进行对插时,母端子发生损伤,降低母端子退位的概率,提高安全性能,增加密封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

母插件,所述母插件中设置有容纳母端子的第二通道;

稳定圈,所述稳定圈内嵌于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稳定圈包括两圆环和多个弧形肋条,所述弧形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肋条向两所述圆环的圆心连接线弯曲。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圆环上开设有缺口。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母插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隔挡栅,所述第二隔挡栅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挡栅能移动至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通道对齐或者错开。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母插件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移位孔,所述第二移位孔包括成八字形相通的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沿所述第二隔挡栅移动的方向分布;

所述第二隔挡栅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连接台,所述第二连接台能连接至所述第三孔或者所述第四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挡栅上还开设有第二窄径孔,所述第二窄径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辅助手柄,所述辅助手柄卡装于所述母插件上,且所述辅助手柄可沿所述母插件和公插件插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辅助手柄的两侧设置有导滑件。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滑件为圆柱杆。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辅助手柄包括底座和连接架,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向远离所述底座方向延伸的板件;所述板件上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导滑件固设于所述延伸段上;

两所述板件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母插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滑移凸起,所述滑移槽沿所述滑移凸起移动。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辅助手柄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凸起,所述母插件的两侧设置有V形槽,所述三角形凸起能卡接至所述V形槽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母插件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V形槽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插接组件,包括母插件和稳定圈,所述母插件中设置有容纳母端子的第二通道;所述稳定圈内嵌于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稳定圈包括两圆环和多个弧形肋条,所述弧形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肋条向所述圆环的中心处弯曲。使用时,该圆环卡装于第二通道中,将稳定圈进行固定,线束穿过弧形肋条形成的穿孔,弧形肋条将线束捆缚,弧形肋条起到缓冲线束的震动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插件的轴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公端子的轴测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母端子的轴测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的轴测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后安装密封堵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母插件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母插件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母插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稳定圈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稳定圈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二隔挡栅的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辅助手柄的轴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辅助手柄与母插件初始配合状态;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第一隔挡栅和限位垫片的爆炸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的轴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的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第一隔挡栅的轴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限位垫片的轴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的公插件与限位垫片组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公插件 2-母插件 3-公端子 4-母端子 5-密封堵 6-线束

本发明:

100-公插件 101-导槽 110-第一腔室 111-第一孔

112-第二孔 113-导滑槽 114-容纳槽 115-第一避让卡槽

120-第一隔挡栅 121-第一通孔 122-第一连接台 123-第一窄径孔

130-限位垫片 131-第三通孔 132-插接片 140-弹簧

200-母插件 201-第三孔 202-第四孔 203-滑移凸起

204-V形槽 205-导条 206-梯形槽 207-限位台

208-弧形凸起 209-三角凸起 210-第二隔挡栅 211-第二通孔

212-第二连接台 213-第二窄径孔

300-辅助手柄 310-导滑件 320-底座 330-连接架

301-331-延伸段 332-滑移槽 333-三角形凸起 334-梯形凸台

400-稳定圈 410-圆环 411-缺口 420-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6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母插件200和稳定圈400。

其中,所述母插件200中设置有容纳母端子的第二通道;所述稳定圈400内嵌于所述第二通道中;请参考图10,所述稳定圈400包括两圆环410和多个弧形肋条420,所述弧形肋条420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圆环410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肋条420向两所述圆环410的圆心连接线弯曲。该圆环410卡装于第二通道中,将稳定圈400进行固定,使用时,线束穿过弧形肋条420形成的穿孔,弧形肋条420将线束进行捆缚,此时弧形肋条420起到缓冲线束的震动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密封性能。

优选地,所述圆环410上开设有缺口411。该缺口411可以提高稳定圈400的适用性,以使不同型号的线束均可以卡入稳定圈400中。

请参考图11,稳定圈400的弧形肋条420形成有穿孔,该穿孔用于使得线束穿过。该穿孔的大小可以根据线束的直径改变。

请参考图12,所述母插件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隔挡栅210,所述第二隔挡栅210上开设有与所述母端子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隔挡栅210能移动至使所述第二通孔211与所述第二通道对齐或者错开。

需要安装或者拆卸母端子时,将第二隔挡栅210移动至使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对齐,此时,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的截面圆共轴,母端子可以顺利穿过第二通孔211进入或者伸出第二通道,不影响母端子安装或者拆卸的进行。

母端子安装完成,需要公插件与母插件200进行对插时,此时需要避免母端子发生退位情况伸出第二通道,影响公端子与母端子的对接,最终导致电流传输受到影响。为了阻止上述意外情况的发生,将第二隔挡栅210移动至使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错开,此时,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的截面圆不同轴,母端子被第二隔挡栅210阻挡在第二通道内部,提高了卡接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通孔211面积应当大于母端子的横截面积,从而确保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对齐时,母端子可以顺利穿过第二通孔2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公插件和母插件200进行对插时,采用第二隔挡栅210将母端子进行阻挡,有效解决了插接时,母端子的尾部受力挣脱出第二通道,从而发生退位问题的情况,提高了插接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母插件200与公插件对插的平稳性,可以设置导向结构,具体地,在公插件上设置有导槽,所述母插件200上设置有导条205,所述导条205能与所述导槽相配合。导槽设置在公插件的顶部,导条205设置在母插件200的顶部,公插件与母插件200对插时,导条205沿着导槽滑动,从而进行导向,确保对插平稳。

进一步地,第二隔挡栅210移动至使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对齐或者错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具体地,所述母插件200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挡栅210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移位孔,所述第二移位孔包括成八字形相通的第三孔201和第四孔202;所述第三孔201和所述第四孔202沿所述第二隔挡栅210移动的方向分布;所述第二隔挡栅210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二连接台212,所述第二连接台212能连接至所述第三孔201或者所述第四孔202中。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二隔挡栅210移动的稳定性,母插件200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二移位孔,相对应地,第二隔挡栅210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台212。

请参考图7,并以图7中的方向为参考,第三孔201和第四孔202按照上下方向分布,需要安装或者拆卸母端子时,将第二隔挡栅210上移,使第二连接台212卡入第三孔201中,此时,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对齐;母插件200与公插件进行对插时,将第二隔挡栅210下移,使第二连接台212卡入第四孔202中,此时,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错开。

为降低第二隔挡栅210的重量,同时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母端子的情况,在第二隔挡栅210上还开设有第二窄径孔213,该第二窄径孔213与第二通孔211相通,请参考图14,可见,相邻的第二通孔211共用一个第二窄径孔213,当第二隔挡栅210向下移动至使得第二通孔211与第二通道错开,第二连接台212卡入第四孔202中时,第二窄径孔213与第二通道对齐,由于第二窄径孔213的直径较小,可以将母端子限位在第二通道内,同时又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母端子是否受损。

请参考图1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操作便利性,还设置有辅助手柄300,所述辅助手柄300卡装于所述母插件200上,且所述辅助手柄300可沿与所述公插件和所述母插件200插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辅助手柄300的两侧设置有导滑件310;所述第一腔室110靠近所述母插件200的一端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导滑槽113,所述导滑件310能在所述导滑槽113中滑动,将所述母插件200推进所述公插件中。优选地,上述导滑件310为圆柱杆。

公插件与母插件200对插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辅助手柄300进行对插,具体地,可以手持辅助手柄300,并将母插件200伸入公插件中,辅助手柄300两侧导滑件310卡入公插件的导滑槽中,将辅助手柄300继续推动,此时辅助手柄300沿母插件200向上移动,导滑件310沿着导滑槽移动,从而带动母插件200移动最终使得公端子和母端子完成对接。增加辅助手柄300,降低了操作难度,增加了工作效率,便于快速完成对插。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手柄300包括底座320和连接架330,所述底座320与所述连接架3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330包括两个向远离所述底座320方向延伸的板件;所述板件上设置有延伸段331,所述导滑件310固设于所述延伸段331上;两所述板件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滑移槽332,所述母插件200的两侧均设置有滑移凸起203,所述滑移槽332沿所述滑移凸起203移动。母插件200与公插件对插时,辅助手柄300在滑移槽332的作用下,沿着滑移凸起203向上移动。保证辅助手柄300平稳运行,提高公插件和母插件200对插的精确性。

请参考图14,公插件未与母插件200对插时,辅助手柄300安装于母插件200上,且预留有沿着母插件200向上移动的距离,此时为了对辅助手柄300进行限位,避免辅助手柄300晃动,优选地,在辅助手柄300的两侧,具体地,在板件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凸起333,在母插件200的两侧设置有V形槽204,该三角形凸起333卡接在该V形槽204上,从而对辅助手柄300进行限位。公插件与母插件200进行对插时,在外力作用下,三角形凸起333从V形槽204中挣脱,辅助手柄300向上移动。

公插件与母插件200完成对插时,辅助手柄300安装于母插件200上,且辅助手柄300已经移动至与母插件200的最上端对齐,为了对辅助手柄300进行限位,避免辅助手柄300晃动,在母插件200上设置有限位台207,该限位台207位于V形槽204的上方,此时,三角形凸起333与该限位台207相互卡接,从而实现对辅助手柄300的限位。

具体地,上述V形槽204由弧形凸起208和三角凸起209形成,弧形凸起208位于三角凸起209上方,二者之间形成有V形槽204。三角凸起209可以将三角形凸起333支撑,当辅助手柄300沿着母插件200向上移动时,三角形凸起333可以沿着弧形凸起208的弧面逐渐向上移动,弧形凸起208有利于三角形凸起333顺利上移,具有较小的阻力,且对三角形凸起333的损伤较小。也即弧形凸起208一方面可以起到卡接三角形凸起333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三角形凸起333顺利移出V形槽204。

优选地,为了提高限位可靠性,在辅助手柄300的两板件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梯形凸台334,母插件200的两设置有梯形槽206,公插件与母插件200完成对插时,梯形凸台334卡接于梯形槽206中,与限位台207和三角形凸起333的相配合,形成双重限位作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公插件100、第一隔挡栅120和限位垫片130。

其中,请参考图16和图17,公插件100上开设有第一腔室110,第一腔室110中设置有容纳公端子的第一通道。

请参考图15和图18,第一隔挡栅120安装在公插件100的一端,第一隔挡栅120上开设有与第一通道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21,第一隔挡栅120能沿第一腔室110的径向方向移动至使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对齐或者错开。

请参考图19和图20,限位垫片130安装在第一腔室110远离第一隔挡栅120的一端,限位垫片130上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31;限位垫片130能沿第一腔室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公端子安装至第一通道中时,其一端延伸至第三通孔131中,此时限位垫片130对公端子进行限位,保证相邻的公端子之间的上下间距、左右间距始终保持一致,避免公端子发生歪斜或者损伤。降低了公端子损伤的概率,提高了公端子的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需要安装或者拆卸公端子时,将第一隔挡栅120移动至使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对齐,此时,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的截面圆共轴,公端子可以顺利穿过第一通孔121进入或者伸出第一通道,不影响公端子安装或者拆卸的进行。

公端子安装完成,需要公插件100与母插件进行对插时,此时需要避免公端子发生退位情况伸出第一通道,影响公端子与母端子的对接,最终导致电流传输受到影响。为了阻止上述意外情况的发生,将第一隔挡栅120移动至使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错开,此时,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的截面圆不同轴,公端子被第一隔挡栅120阻挡在第一通道内部,提高了卡接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通孔121面积应当大于公端子的横截面积,从而确保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对齐时,公端子可以顺利穿过第一通孔1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组件,采用第一隔挡栅120将公端子进行阻挡,有效解决了插接时,公端子的尾部受力挣脱出通道,从而发生退位问题的情况,提高了插接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限位垫片130对公端子进行限位,保证相邻的公端子之间的上下间距、左右间距始终保持一致,避免公端子发生歪斜或者损伤。降低了公端子损伤的概率,提高了公端子的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110设置有限位垫片130的一端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14,容纳槽114中设置有弹簧140;限位垫片130上固设有插接片132,插接片132插接在容纳槽114远离第一隔挡栅120的一端,弹簧140一端顶压在容纳槽114的侧壁上,另一端顶压在限位垫片130上。

公插件100未与母插件对插时,限位垫片130在弹簧140的弹力作用下,插接片132位于容纳槽114的最右端,公插件100与母插件对插时,母插件伸入第一腔室110中,推动限位垫片130向左移动,从而将弹簧140压缩,此时公端子裸露出第三通孔131,从而便于与母端子进行对接。也即限位垫片130进行限位的同时,避免影响公端子和母端子的对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端子与母端子对接的精确程度。

公插件100与母插件拆卸开时,母插件退出第一腔室110,此时,弹簧140回弹,将限位垫片130重新带动至容纳槽114的最右端。

为了提高母插件与公插件100对插的平稳性,可以设置导向结构,具体地,公插件100上设置有导槽101,母插件上设置有导条,导条能与导槽101相配合。如图15所示,导槽101设置在公插件100的顶部,导条设置在母插件的顶部,公插件100与母插件对插时,导条沿着导槽101滑动,从而进行导向,确保对插平稳。

进一步地,第一隔挡栅120移动至使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对齐或者错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具体地,公插件100设置有第一隔挡栅120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移位孔,第一移位孔包括成八字形相通的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沿第一隔挡栅120移动的方向分布;第一隔挡栅120的两侧均固设有第一连接台122,第一连接台122能连接至第一孔111或者第二孔112中。

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按照上下方向分布,需要安装或者拆卸公端子时,将第一隔挡栅120上移,使第一连接台122卡入第一孔111中,此时,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对齐;公插件100与母插件200进行对插时,将第二隔挡栅210下移,使第一连接台122卡入第二孔112中,此时,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错开。

为了便于第一连接台122顺利卡入第一孔111或者第二孔112中,设置有第一避让卡槽115,第一避让卡槽115从第一孔111的边缘延伸至公插件100的边缘,当然第一避让卡槽115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孔112对齐。连接第一隔挡栅120至公插件100上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台122顺着第一避让卡槽115滑入第一孔111中,简化操作难度,增加工作效率。

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一隔挡栅120移动的稳定性,公插件100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一移位孔,相对应地,第一隔挡栅120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台122。

为降低第一隔挡栅120的重量,同时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公端子的情况,在第一隔挡栅120上还开设有第一窄径孔123,该第一窄径孔123与第一通孔121相通,请参考图18,可见,相邻的第一通孔121共用一个第一窄径孔123,当第一隔挡栅120向下移动至使得第一通孔121与第一通道错开,第一连接台122卡入第二孔112中时,第一窄径孔123与第一通道对齐,由于第一窄径孔123的直径较小,可以将公端子限位在第一通道内,同时又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公端子是否受损。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操作便利性,一般情况下,公插件100均需要对应的母插件进行对插,母插件上可以设置相应地辅助手柄进行辅助操作,且辅助手柄上设置有导滑件。那么相对应地,第一腔室110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导滑槽113,导滑件能在导滑槽113中滑动,将母插件推进公插件100中。

公插件100与母插件对插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辅助手柄进行对插,具体地,可以手持辅助手柄,并将母插件伸入公插件100的第一腔室110中,辅助手柄的导滑件卡入导滑槽113中,导滑件沿着导滑槽113移动,从而带动母插件最终使得公端子和母端子完成对接。

具体地,导滑槽113包括相通的平直段和倾斜段,平直段与公插件100和母插件的插接方向相平行,倾斜段沿与插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向靠近第一隔挡栅120的方向延伸。母插件初始插入第一腔室110中时,辅助手柄的导滑件位于导滑槽113的平直段,随着母插件伸入,导滑件310进入导滑槽113的倾斜段,从而带动母插件与公插件100完成对插。在导滑槽113的引导下,公端子和母端子可以精确的进行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确程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