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2157发布日期:2018-09-08 01: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实际使用时,需要将继电器安装在外界电路板上,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设计构造不合理,继电器需要占用外界电路板上较大的安装面积;此外,现有技术中控制系统、被控制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干扰,不利于继电器使用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卧式构造,大大降低磁保持继电器与外界电路板的接触面积,节省外界电路板的安装空间;利用衔铁组件及两个立板隔离电磁铁组件及触点组件,防止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干扰,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电磁铁组件、衔铁组件及触点组件,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均装设于基座,衔铁组件转动设置于基座,衔铁组件设有永磁铁,电磁铁组件驱动衔铁组件移动,移动的衔铁组件带动触点组件导通或断开;所述基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自底板沿竖直方向同向延伸的两个立板,两个立板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均设置于底板,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之间的连线与两个立板之间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立板均位于电磁铁组件与触点组件之间,衔铁组件转动设置于两个立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骨架、铁芯、线圈及两个轭铁,骨架设置于底板,铁芯装设于骨架内,线圈缠绕于骨架的外侧,线圈环绕铁芯设置,铁芯的两端分别突伸出骨架的两端,两个轭铁的一端分别连接于铁芯的两端,两个轭铁的另一端用于驱动衔铁组件转动;铁芯与底板垂直设置,铁芯与立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轭铁包括固定片及自固定片弯折而成的驱动片,固定片设有缺口;骨架的两端均设有容槽及突伸入容槽内的卡凸,两个轭铁的固定片分别容设于骨架两端的容槽内,卡凸突伸入缺口内;两个轭铁的固定片分别连接于铁芯的两端,两个轭铁的驱动片均位于两个轭铁的固定片之间,两个轭铁的驱动片彼此间隔设置,衔铁组件位于两个轭铁的驱动片之间,两个轭铁的驱动片用于驱动衔铁组件转动。

优选地,两个所述立板均设有固定槽,固定槽自两个立板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驱动片包括与固定片连接的片体部及与片体部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容设于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衔铁组件包括塑胶块、轴体及两个衔铁件,塑胶块位于两个立板之间,轴体、两个衔铁件均装设于塑胶块,轴体的两端分别突伸出塑胶块的两侧,轴体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立板,永磁铁的两端分别吸住两个衔铁件,两个衔铁件的极性相反,两个衔铁件之间具有间隙,电磁铁组件突伸入两个衔铁件之间,塑胶块用于驱动触点组件导通或断开。

优选地,两个所述衔铁件均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自两个衔铁件彼此靠近的一侧突设而成,永磁铁夹持于两个衔铁件之间;两个衔铁件的限位柱用于限位永磁铁,防止衔铁件与永磁铁发生相对移动。

优选地,所述触点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间具有间隙,动端子位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塑胶块用于驱动动端子移动,使得动端子导通第一端子或者导通第二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动端子均包括彼此间隔的两个插脚及连接两个插脚的连接片,连接片设有触头,插脚装设于底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动端子均为一体式构造;塑胶块经由第一端子的两个插脚之间或者第二端子的两个插脚之间驱动动端子移动。

优选地,所述塑胶块包括本体部及与本体部连接的突出部,轴体设置于本体部,永磁铁、两个衔铁件均设置于本体部;突出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肋条,两个肋条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动端子的插脚位于两个肋条之间,两个肋条的弧形面用于分别抵触动端子的插脚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直立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套设于底板外侧,外壳设有容置腔及突伸入容置腔内的两个夹板,电磁铁组件、衔铁组件、触点组件及两个夹板均位于容置腔内;一个轭铁位于两个夹板之间,两个夹板彼此靠近的一侧用于分别抵触轭铁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底板与立板的特殊构造设计,在继电器的安装过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卧式构造,大大降低磁保持继电器与外界电路板的接触面积,节省外界电路板的安装空间;利用衔铁组件及两个立板隔离电磁铁组件及触点组件,防止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干扰,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磁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衔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触点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基座2—电磁铁组件3—衔铁组件

4—触点组件5—永磁铁6—底板

7—立板8—骨架9—铁芯

11—线圈12—轭铁13—固定片

14—驱动片15—缺口16—容槽

17—卡凸18—固定槽19—片体部

21—固定块22—塑胶块23—轴体

24—衔铁件25—限位柱26—第一端子

27—第二端子28—动端子29—插脚

31—连接片32—触头33—本体部

34—突出部35—肋条36—弧形面

37—外壳38—容置腔39—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1、电磁铁组件2、衔铁组件3及触点组件4,基座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电磁铁组件2、触点组件4均装设在基座1上,衔铁组件3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衔铁组件3设置有永磁铁5,电磁铁组件2驱动衔铁组件3相对基座1移动,移动的衔铁组件3带动触点组件4导通或断开;所述基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6、自底板6沿竖直方向同向延伸的两个立板7,立板7位于底板6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基座1采用注塑模具一体注塑成型,两个立板7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电磁铁组件2、触点组件4均设置底板6上,电磁铁组件2、触点组件4之间的连线与两个立板7之间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立板7均位于电磁铁组件2与触点组件4之间,衔铁组件3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板7之间。

利用底板6与立板7的特殊构造设计,在继电器的安装过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卧式构造,大大降低磁保持继电器与外界电路板的接触面积,节省外界电路板的安装空间;利用衔铁组件3及两个立板7隔离电磁铁组件2及触点组件4,防止电磁铁组件2、触点组件4在安装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干扰,提升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磁铁组件2包括骨架8、铁芯9、线圈11及两个轭铁12,骨架8设置在底板6上,骨架8采用绝缘塑料制成,铁芯9装设在骨架8内,线圈11缠绕在骨架8的外侧,线圈11环绕铁芯9设置,铁芯9的上下两端分别突伸出骨架8的上下两端,两个轭铁1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铁芯9的上下两端上,两个轭铁12的另一端用于驱动衔铁组件3转动;铁芯9与底板6垂直设置,铁芯9与立板7平行设置。

当线圈11得电后,铁芯9产生磁性,铁芯9两端的极性相反,铁芯9两端的磁性传递至两个轭铁12,在永磁铁5的磁性与两个轭铁12的磁性的作用下,衔铁组件3相对立板7发生转动,衔铁组件3转动时即可驱动触点组件4导通或断开,而后即可断开线圈11的供电,衔铁组件3在永磁铁5作用下持续吸住衔铁,使得触点组件4持续保持在预定的状态。

所述轭铁12包括固定片13及自固定片13一端弯折而成的驱动片14,优选地,固定片13与驱动片14垂直设置,固定片13上设置有缺口15,缺口15自固定片13另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骨架8的两端均设置有容槽16及突伸入容槽16内的卡凸17,容槽16自骨架8两端的端面凹设而成,两个轭铁12的固定片13分别容设在骨架8两端的容槽16内,卡凸17突伸入缺口15内,利用缺口15的侧壁阻挡卡凸17、利用容槽16的侧壁阻挡固定片13,防止轭铁12与骨架8发生相对移动。

两个轭铁12的固定片13分别连接在铁芯9的上下两端上,两个轭铁12的驱动片14均位于两个轭铁12的固定片13之间,两个轭铁12的驱动片14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设置,衔铁组件3位于两个轭铁12的驱动片14之间,两个轭铁12的驱动片14用于驱动衔铁组件3转动。

两个所述立板7均设置有固定槽18,固定槽18自两个立板7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驱动片14包括与固定片13连接的片体部19及与片体部19连接的固定块21,固定块21自片体部19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固定块21容设在固定槽18内,确保轭铁12与立板7稳稳固定在一起,防止轭铁12与基座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片体部1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块21,片体部19两侧的固定块21分别装设在两个立板7的固定槽18内。

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所述衔铁组件3包括塑胶块22、轴体23及两个衔铁件24,塑胶块22位于两个立板7之间,轴体23、两个衔铁件24均装设在塑胶块22上,轴体23大致为圆柱状长条,轴体23的两端分别突伸出塑胶块22的两侧,轴体2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板7上,永磁铁5的两端分别吸住两个衔铁件24,两个衔铁件24的极性相反,即两个衔铁件24分别n极及s极,两个衔铁件24之间具有间隙,电磁铁组件2突伸入两个衔铁件24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轭铁12的驱动片14分别突伸入衔铁组件3两端的两个衔铁件24之间的间隙内,塑胶块22用于驱动触点组件4导通或断开,在衔铁组件3的转动过程中,驱动片14分别抵触两个衔铁件24中的一个,防止衔铁组件3过度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两个所述衔铁件24均设置有多个限位柱25,限位柱25自两个衔铁件24彼此靠近的一侧突设而成,永磁铁5夹持在两个衔铁件24之间;两个衔铁件24的限位柱25用于限位永磁铁5,防止衔铁件24与永磁铁5发生相对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触点组件4包括设置在底板6上的第一端子26、第二端子27及动端子28,第一端子26、第二端子27及动端子28位于两个立板7连线的同一侧,第一端子26、第二端子27之间具有间隙,动端子28位于第一端子26与第二端子27之间,即动端子28位于第一端子26与第二端子27之间的间隙内;塑胶块22用于驱动动端子28移动,使得动端子28导通第一端子26或者导通第二端子27,从而实现触点组件4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第一端子26、第二端子27及动端子28均包括彼此间隔的两个插脚29及连接两个插脚29的连接片31,两个插脚29的一端用以焊接在外界电路板上,连接片31用于连接两个插脚29的另一端,连接片31上设有触头32,本实施例中,触头32铆接在连接片31上,插脚29装设在底板6上,第一端子26、第二端子27及动端子28均为一体式构造;塑胶块22经由第一端子26的两个插脚29之间或者第二端子27的两个插脚29之间驱动动端子28移动,相较于塑胶块22经由第一端子26的外侧或者第二端子27的外侧驱动动端子28移动,使得继电器的构造更加紧凑,减小继电器的体积。

所述塑胶块22包括本体部33及与本体部33连接的突出部34,轴体23设置在本体部33上,永磁铁5、两个衔铁件24均设置在本体部33上;突出部34远离本体部33的一端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肋条35,两个肋条35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面36,动端子28的插脚29位于两个肋条35之间,两个肋条35的弧形面36用于分别抵触动端子28的插脚29的两侧;当衔铁组件3的塑胶块22驱动动端子28移动时,由于塑胶块22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板7之间,塑胶块22与动端子28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通过设置弧形面36,使得塑胶块22与动端子28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弧形面36与动端子28的插脚29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两者的磨损,延长动端子28与塑胶块22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直立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外壳37,外壳37采用绝缘塑料制成,外壳37套设在底板6外侧,外壳37设置有容置腔38及突伸入容置腔38内的两个夹板39,电磁铁组件2、衔铁组件3、触点组件4及两个夹板39均位于容置腔38内;一个轭铁12位于两个夹板39之间,两个夹板39彼此靠近的一侧用于分别抵触轭铁12的两侧,利用两个夹板39限位住轭铁12,防止电磁铁组件2相对外壳37发生移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