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570发布日期:2018-10-02 19:01阅读:16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而液晶面板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封装在面板周围的驱动芯片。在半导体封装制造业,金凸块制造工艺广泛用于液晶面板驱动芯片的封装。常规工艺下,金凸块表面最终呈现接近黄金的色泽。随着封装工艺的发展,客户需求金凸块表面色泽黯淡发黑,使之后续封装在面板时,压合结果的确认可以更加清晰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集成电路芯片金凸块的颜色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通过对金凸块制造工艺的改进和调整,以使金凸块的颜色符合客户需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溅镀:在集成电路芯片表面溅镀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为底层钛钨膜和上层的金膜;

第二步,光阻涂布:用光阻涂布机在芯片表面涂覆厚度为5-40微米的光阻;该步涂布的光阻主要成分为酚醛树脂和感光剂,是一种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光溶解特性的有机物,以便于下步定点曝光,去除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

第三步,曝光:用曝光机,对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使用波长405-436纳米的光照射10-150秒,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将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

第四步,显影:用显影机和显影液,通过浸泡产生化学反应,去除掉曝光区的光阻,将需要生长金凸块的位置打开开窗;所述显影液的质量含量为2.3-2.4%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

第五步,电镀金:在芯片上光阻开窗区镀10-15微米高度的金凸块;

第六步,光阻去除并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电浆处理和金蚀刻处理以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金膜之后,再次对金凸块表面单独进行电浆处理和金蚀刻处理;本步中,分两次对集成电路芯片表面进行电浆处理和金蚀刻处理,可以分别去除金凸块两侧溅镀的金层,并使金凸块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蚀刻,使金凸块表层颗粒缝隙加大,表面呈现疏松孔隙状,此种粗糙的结构使金凸块颜色变黑。

第七步,钛钨蚀刻以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钛钨膜。

通过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可以使集成电路芯片表面的金凸块表面的呈现微纳米级疏松孔隙的结构,此种结构会导致,金凸块表面发生光的漫反射,回到人眼中的光减少了,发生这种效果的主要原理为根据能带理论,超微金属颗粒对光的吸收率很高,10纳米尺寸的金颗粒对太阳光谱的吸收率超过99%,金凸块表面的疏松孔隙结构吸收了部分光线回到人眼中的光减少了。因此,金凸块表面微纳米级疏松孔隙的结构导致了光的漫反射和部分光线的吸收,导致色泽发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第六步的具体过程细分为如下过程:光阻去除→电浆处理→第一次金蚀刻→电浆处理→第二次金蚀刻;

s1:光阻去除:通过光阻去除液将金凸块两侧的光阻溶解去除;

s2:电浆处理:在电浆机中用高频电场将氧气激发成氧等离子体,使氧等离子体轰击集成电路芯片表面去除表面的有机杂质;

s3,第一次金蚀刻,将集成电路芯片在金蚀刻机中,通过金蚀刻液对溅镀的金层和金凸块表面进行金蚀刻处理,去除掉溅镀的金层;

s4,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第二次电浆处理;

s5,第二次金蚀刻,对金凸块表面进行第二次金蚀刻处理。

上述二次金蚀刻过程中,通过第一次金蚀刻,去除掉金凸块两侧溅镀的金层,第2次金蚀刻只腐蚀金凸块,因金凸块电镀的晶向为颗粒堆积型,通过引入第2步金蚀刻,使金凸块表层颗粒缝隙加大,表面呈现疏松孔隙状,此种粗糙的结构使金凸块变黑。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第六步中具体过程细分为如下过程:电浆处理→第一次金蚀刻→光阻去除→电浆处理→第二次金蚀刻。本优选方案中,,将第一次的“电浆处理”和“金蚀刻”提前至“光阻去除”前,借由“金凸块低+光阻高”的凹坑结构,蚀刻反应时金凸块表层产生涡流,以及减少有效蚀刻面积,在总蚀刻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极大的增加了金凸块表面的蚀刻量,使得金凸块表面更粗糙更黑。

作为上述两种优选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金蚀刻时所用的金蚀刻成分及工艺为:碘化钾质量含量10%-25%,碘质量含量5%-10%,其余为水,金蚀刻液温度为22-26℃;单次蚀刻时间为40-50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为本实施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溅镀:在集成电路芯片表面溅镀金属膜;该金属膜为底层钛钨膜和上层的金膜;

第二步,光阻涂布:用光阻涂布机在芯片表面涂覆厚度为15微米的光阻;该步涂布的光阻主要成分为酚醛树脂和感光剂,是一种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光溶解特性的有机物,以便于下步定点曝光,去除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

第三步,曝光:用曝光机,对需要生长金凸块的位置的光阻使用波长为430-436纳米的光照射50秒,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将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

第四步,显影:用显影机和显影液,通过浸泡产生化学反应,去除掉曝光区的光阻,使需要生长金凸块的位置打开开窗;本步所用的显影液的质量含量为2.3%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显影原理为显影液和曝光区域的光阻(酸性)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第五步,电镀金:在芯片上光阻开窗区采用金盐电镀液镀10微米高度的金凸块,并且金凸块的厚度低于两侧光除的厚度;

第六步,光阻去除并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电浆处理并蚀刻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金层之后,再次对金凸块表面单独进行金蚀刻处理;

本步的具体过程细分为:光阻去除→电浆处理→第一次金蚀刻→电浆处理→第二次金蚀刻;

s1:光阻去除:通过光阻去除液将金凸块两侧的光阻溶解去除;具体方法为是用光阻去除机和光阻去除液,通过浸泡,将芯片上的光阻溶解去除掉,因为光阻作为电镀模具的功能已经完成,光阻去除液主要成分为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亚砜,去除原理为极性有机物互溶;

s2:电浆处理:在电浆机中用高频电场将氧气激发成氧等离子体,使氧等离子体轰击集成电路芯片表面去除表面的有机杂质;电浆即为氧等离子体,主要成分为氧自由基和氧离子,反应原理类似火焰燃烧,以氧化反应为主,经电浆处理后,芯片表面会有活性羟基基团,可以提高芯片表面的亲水性,继而使得蚀刻液浸润效果更好;

s3,第一次金蚀刻,将集成电路芯片在金蚀刻机中,通过金蚀刻液对溅镀的金层和金凸块表面进行金蚀刻处理,去除掉溅镀的金层;

s4,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第二次电浆处理;本步的电浆处理工艺同s2过程;

s5,第二次金蚀刻,对金凸块表面进行第二次金蚀刻处理。本次金蚀刻只腐蚀金凸块表层,因金凸块电镀的晶向为颗粒堆积型,通过引入第二次金蚀刻,使金凸块表层颗粒缝隙加大,表面呈现疏松孔隙状,从而产生光的漫反射和部分光线的吸收,导致金凸块表面色泽发黑的效果。通过控制本次金蚀刻的时间可以控制蚀刻量以控制表面颜色;

本步中,两次金蚀刻时所用的金蚀刻液成分及的蚀刻工艺为:碘化钾质量含量10%,碘质量含量5%,其余为水,金蚀刻液温度为23℃;单次蚀刻时间为50秒;

第七步,钛钨蚀刻以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钛钨膜。

通过本实施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如图如图3所示,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4,金凸块表面几十和上百微米级大块结晶颗粒减少,一部分经由金蚀刻成为纳米级微观孔隙结构,增加了光的吸收和漫反射,使得凸块发黑。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为本实施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溅镀:在集成电路芯片表面溅镀金属膜;该金属膜为底层钛钨膜和上层的金膜;

第二步,光阻涂布:用光阻涂布机在芯片表面涂覆厚度为35微米的光阻;该步涂布的光阻主要成分为酚醛树脂和感光剂,是一种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光溶解特性的有机物,以便于下步定点曝光,去除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

第三步,曝光:用曝光机,对需要生长金凸块的位置的光阻使用波长为405-410纳米的光照射150秒,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将需要生长金凸块位置的光阻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使之发生光溶解反应;

第四步,显影:用显影机和显影液,通过浸泡产生化学反应,去除掉曝光区的光阻,使需要生长金凸块的位置打开开窗;本步所用的显影液的质量含量为2.4%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显影原理为显影液和曝光区域的光阻(酸性)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第五步,电镀金:在芯片上光阻开窗区采用金盐电镀液镀15微米高度的金凸块,使金凸块的厚度低于两侧光除的厚度;

第六步,光阻去除并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电浆处理并蚀刻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金层之后,再次对金凸块表面单独进行金蚀刻处理;本步中的具体过程细分为如下过程:电浆处理→第一次金蚀刻→光阻去除→电浆处理→第二次金蚀刻;

s1:电浆处理:在电浆机中用高频电场将氧气激发成氧等离子体,使氧等离子体轰击集成电路芯片表面去除表面的有机杂质;

s2:第一次金蚀刻,将集成电路芯片在金蚀刻机中,通过金蚀刻液对金凸块表面进行金蚀刻处理;本过程中,借由金凸块高度低于光阻的高度的凹坑结构,蚀刻时产生金凸块表层的涡流作用,以减少有效蚀刻的面积,增加金凸块表面的蚀刻量,使得金凸块表面更粗糙发黑效果更好;

s3,光阻去除:通过光阻去除液将金凸块两侧的光阻溶解去除;

s4,对集成电路芯片及金凸块表面进行第二次电浆处理;

s5,第二次金蚀刻,对集成电路芯片进行第二次金蚀刻处理,蚀刻金凸块表面的同时蚀刻掉溅镀层中的金层。

第七步,钛钨蚀刻以去除溅镀金属膜中的钛钨膜。

上次两次金蚀刻过程中,所用的金蚀刻液成分及的蚀刻工艺为:碘化钾质量含量25%,碘质量含量10%,其余为水,金蚀刻液温度为26℃;单次蚀刻时间为40秒。

通过本实施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凸块制造工艺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金凸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如图如图4所示,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6,金凸块表面几十和上百微米级大块结晶颗粒基本没有,纳米级微观孔隙结构多且深邃,极大的增加了光的吸收和漫反射,使得凸块颜色特别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