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1514发布日期:2020-05-08 17:2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材料前驱体,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的着色剂、采矿工业的选矿剂、有机工业的催化剂、硬质合金及电池材料前驱体等。

常见的氧化钴粒径较大,该规格的氧化钴虽然极易合成,但其抗过充电性能较差,且循环性能较低,而小粒径的氧化钴可以显著提高钴酸锂的压实密度,并对电池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另外,随着世界钴价格节节攀升,寻求一种替代或减少钴金属用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包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钴颗粒大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氢氧化钴浆料;

步骤2,调节所述步骤1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后加入镍盐溶液,之后再次调节ph值,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

步骤4,将所述步骤3的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步骤1中制备氢氧化钴浆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并对其进行加热至50-80℃,调节反应底液的ph为9-11;

步骤1.2,向所述步骤1.1加热以及调节ph后的反应底液中并流加入钴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

步骤1.3,当所述步骤1.2的合成反应进行4-6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所述反应底液为氨水、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或者柠檬酸中的一种。

所述钴盐溶液为硫酸钴、氯化钴、硝酸钴或者醋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1.2中钴盐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0.5-1.5,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10-30m3/h。

所述步骤1.2中钴盐溶液中钴离子的浓度为80-150g/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0-600g/l。

所述步骤2中将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调节至1-6后加入镍盐溶液。

所述步骤2中再次调节ph值至6-10。

所述步骤3中对氢氧化钴浆料进行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10-50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0-90℃,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2-5h。

所述步骤4中对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具体为:依次在0-60℃的温度下煅烧25-35min、在60-20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在200-40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在400-600℃的温度下煅烧85-95min、在600-75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以及在750℃的温度下煅烧355-36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氧化钴中掺杂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氧化钴作为电池材料的循环性能;另外,两次调节氢氧化钴的ph值,使得镍可以均匀包覆在氢氧化钴表面,且维持了粒子之间的成核及生长条件的均匀性,使得沉淀及溶液各向同性,这样可以在已经成核的基础上向外均匀、且成球形的生长,形成球形氧化钴;最后,该方法工艺简单,适合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氢氧化钴浆料,具体为:

步骤1.1,向反应釜中加入反应底液并对其进行加热至50-80℃,调节反应底液的ph为9-11,其中,反应底液为氨水、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或者柠檬酸中的一种;

步骤1.2,向步骤1.1加热以及调节ph后的反应底液中并流加入钴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其中,钴盐溶液为硫酸钴、氯化钴、硝酸钴或者醋酸钴中的至少一种,钴盐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0.5-1.5,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10-30m3/h,钴盐溶液中钴离子的浓度为80-150g/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0-600g/l;

步骤1.3,当所述步骤1.2的合成反应进行4-6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步骤2,加酸调节步骤1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1-6后加入镍盐溶液,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6-10,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其中,酸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至少一种,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步骤1中钴金属总量的0.4-0.8%;

步骤3,将步骤2中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10-50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0-90℃,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2-5h;

步骤4,将步骤3的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且最高温度为500-800℃,如:依次在0-60℃的温度下煅烧25-35min、在60-20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在200-40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在400-600℃的温度下煅烧85-95min、在600-750℃的温度下煅烧55-65min以及在750℃的温度下煅烧355-365min。

本发明通过在氧化钴中掺杂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氧化钴作为电池材料的循环性能;另外,两次调节氢氧化钴的ph值,使得镍可以均匀包覆在氢氧化钴表面,且维持了粒子之间的成核及生长条件的均匀性,使得沉淀及溶液各向同性,这样可以在已经成核的基础上向外均匀、且成球形的生长,形成球形氧化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氨水并对其进行加热至50℃,调节氨水的ph为9,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80g/l的硫酸钴溶液、浓度为2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硫酸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0.5,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10m3/h,当合成反应进行4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盐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1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4%,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6,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10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0℃,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2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500℃,如:依次在10℃的温度下煅烧25min、在60℃的温度下煅烧55min、在200℃的温度下煅烧55min、在400℃的温度下煅烧85min、在480℃的温度下煅烧55min以及在500℃的温度下煅烧358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90ppm,振实密度为2.31g/cm3,镍含量为0.4211%,粒度为4.0-4.5um,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并对其进行加热至80℃,调节乙二胺四乙酸的ph为11,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150g/l的氯化钴溶液、浓度为6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氯化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1,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30m3/h,当合成反应进行5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盐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1-6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4%,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6-10,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20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5℃,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2.5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760℃,如:依次在20℃的温度下煅烧30min、在100℃的温度下煅烧60min、在300℃的温度下煅烧58min、在500℃的温度下煅烧90min、在700℃的温度下煅烧60min以及在760℃的温度下煅烧360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92ppm,振实密度为2.52g/cm3,镍含量为0.4301%,粒度为4.1-4.4um,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酒石酸并对其进行加热至70℃,调节酒石酸的ph为10,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110g/l的硝酸钴溶液、浓度为3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硝酸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1.2,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20m3/h,当合成反应进行4.8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硝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3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5%,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8,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40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3℃,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3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800℃,如:依次在40℃的温度下煅烧26min、在65℃的温度下煅烧65min、在300℃的温度下煅烧65min、在500℃的温度下煅烧92min、在600℃的温度下煅烧57min、在800℃的温度下煅烧358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85ppm,振实密度为2.54g/cm3,镍含量为0.46%,粒度为4.0-4.5um,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柠檬酸并对其进行加热至60℃,调节柠檬酸的ph为10.5,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90g/l的醋酸钴溶液、浓度为5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醋酸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0.8,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25m3/h,当合成反应进行4.5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盐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5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6%,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9,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35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3℃,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4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760℃,如:依次在40℃的温度下煅烧25min、在60℃的温度下煅烧55min、在200℃的温度下煅烧55min、在400℃的温度下煅烧85min、在600℃的温度下煅烧55min以及在760℃的温度下煅烧355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85ppm,振实密度为2.56g/cm3,镍含量为0.35%,粒度为3.9-4.5um,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并对其进行加热至80℃,调节乙二胺四乙酸的ph为10,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143g/l的氯化钴溶液、浓度为3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氯化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1.3,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30m3/h,当合成反应进行4.5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硝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4.5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5%,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8.5,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45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6℃,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3.6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800℃,如:依次在60℃的温度下煅烧25min、在100℃的温度下煅烧60min、在200℃的温度下煅烧55min、在400℃的温度下煅烧87min、在630℃的温度下煅烧55min以及在800℃的温度下煅烧355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97ppm,振实密度为2.61g/cm3,镍含量为0.48%,粒度为4.0-4.5um,粒度呈正态分布。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包覆镍的氧化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首先向反应釜中加入氨水并对其进行加热至81℃,调节氨水的ph为11,继续并流加入钴离子的浓度为110g/l的氯化钴溶液、浓度为28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剂进行合成反应,氯化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流加入时的体积流量比为1:1.5,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为16m3/h,当合成反应进行4.3h后,反应釜内溶液开始溢流至浓缩器中,抽出上层清液,浓浆返回反应釜继续反应,得氢氧化钴浆料;

其次,加盐酸调节氢氧化钴浆料的ph值至3后加入镍盐溶液,镍盐溶液中镍元素的总量为钴金属总量的0.7%,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再次调节ph值至7,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

然后,将包覆镍的氢氧化钴浆料依次进行陈化、过滤、水洗、烘干、除铁,制得包覆镍的氢氧化钴粉末,其中水洗具体为:将浓度为15l/kg的去离子水加热至88℃,对氢氧化钴浆料洗涤4.6h;

最后,将氢氧化钴粉末进行煅烧,制得包覆镍的氧化钴,煅烧的温度包括5-12级,最高温度为750℃,如:依次在30℃的温度下煅烧26min、在80℃的温度下煅烧58min、在250℃的温度下煅烧58min、在400℃的温度下煅烧85min、在630℃的温度下煅烧60min以及在750℃的温度下煅烧365min。

本实施例制备的包覆镍的氧化钴,钠含量为286ppm,振实密度为2.46g/cm3,镍含量为0.61%,粒度为4.0-4.7um,粒度呈正态分布。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